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云-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柳七要吩咐手下人关门,他摆摆手:“劳烦柳先生,今天的门不用关了,不然外面的学子们有问题也递不进来,谢谢。”

柳七赫然一笑,有些尴尬地和手下退开。

“大家看到了手上的东西,彩虹,今后为师的讲义,你们仨可以整理成书,给那些没有拿到讲义的同窗。”

还没开始讲课,赵云首先就隐晦地提及三个人,算是正式承认了他们的地位。

秦彩虹和褚卫东尽管激动,脸上不动声色地抽了抽,高月生差点儿眼泪都掉了下来。

“我们的先民在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漫长历程中,逐渐认识了数与形的概念。”赵云的声音抑扬顿挫,练武之人哪怕失去了内功,和一般的博士声嘶力竭完全是两样。

“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大多为圆形或其他规则形状,陶器上有各种几何图案,通常还有三个着地点,都是几何知识的萌芽。”

“先秦典籍中有隶首作数、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的记载,说明人们从辨别事物的多寡中逐渐认识了数,并创造了记数的符号。”

“殷商甲骨文中已有13个记数单字,最大的数是三万,最小的是一。一、十、百、千、万,各有专名。其中已经蕴含有十进位置值制萌芽。”

“今天,为师拿给你们的就是全新的数字概念,把用汉字写出来的数字,都有一个专有符号。各位,我们都在算术的路上。”

“日后,希望诸君能在传播算术的路上走得更远,因为这一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诸君任重道远。”

在前面的两堂课,学生们都有问题要问,毕竟他们都曾有涉猎。

可是今天,没有任何人发言。或许他们曾经接触过算术,可惜,都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即便有些人家学渊源,又不敢随意打岔,生怕自己的问题幼稚什么的,让别人嗤笑。

尽管有些人十分困惑,却不得不认真听讲,赵先生连云体都创造出来了,创造几个数字又算得了什么?

因为在一般人的眼里,尽管算术是君子六艺之一,还是位于一个不显眼的位置。

“1就是一,2就是二,3就是三········”

窗外听课的人有些抓狂,他们手上没有讲义,根本就不知道什么一即使一,一不是一难道是二?

但是,过往一些学子们也有被打脸过,既然在教室里的学子们没有任何疑问,他们也不敢让柳七的人再传纸条进去,等着下课后一定要借来讲义看。

好在赵先生说了,今后秦彩虹等三人会把讲义印刷出来,那么就找他们好了。

此刻,静立在教室两边的三人还不知道,已经被许多学子惦记上了,不过这是好事。

“相信诸位都曾接触过句读,为师在一些大的数字中间,用逗号隔开。”

“很简单,一个数字从下往上,每三位数字就是一个逗号。”

“第一个逗号,前面的是千;第二个逗号,前面的是百万,第三个逗号,前面就是十亿。”

“一般来讲,在社会发展到今天,亿为单位已经足够我们的生活。”

“后来者发现数字不够用,那是他们的事情。”

“时逢我大汉光和年间,故此数字名为光和数字。”

这时候,赵云也不得不拉起灵帝的虎皮,便于数字的推广。

“诸君,有一天设若蒙童就知道数字的读法写法,那一定是你们的功劳,为师拜谢。”

说着,赵云竟然缓缓鞠躬。

第一百一十九章刘洪刘元卓

要放在二十世纪,赵云的课根本就不算什么,他今天讲述的内容,连一个小学生都能掌握,在座的学子们,连白发白须的都有。

看到先生在鞠躬,学子们瞬间惊慌失措,这如何使得?

没有任何人牵头,一个个站立起来,连窗外的学生们都不再迟疑。

他们恭恭敬敬地站着,然后低下高贵的头,默默给站在讲台上的那一位鞠躬。

也许有些人就像后世的大学生一般,为了混一个文凭去找工作,当然,他们的工作是皇帝安排,那是铁饭碗。

正如赵先生在《师说》中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能当一个伟人敬重的老师,谁都不会有意见。

传说伏羲创造了画圆的“规”、画方的“矩”,也传说黄帝臣子倕是“规矩”和“准绳”的创始人。

早在大禹治水时,禹便“左准绳”,“右规矩”。因此,我们可以说,“规”、“矩”、“准”、“绳”是我们祖先最早使用的数学工具。

人们丈量土地面积,测算山高谷深,计算产量多少,粟米交换,制定历法,都需要数学知识。

《周髀算经》载商高答周公问,提到用矩测望高深广远。相传西周初年周公制礼,数学成为贵族子弟教育中六门必修课程——六艺之一。

不过当时学在官府,数学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

春秋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中国开始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新的生产关系,自然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此时王权衰微,畴人四散,私学开始出现。最晚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掌握了完备的十进位置值制记数法,普遍使用了算筹这种先进的计算工具。

人们已谙熟九九乘法表、整数四则运算,并使用了分数。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完成了向封建制度的过渡。

思想界、学术界诸子林立,百家争鸣,异常活跃,为数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尽管没有一部先秦的数学著作留传到后世,但是,人们通过田地及国土面积的测量,粟米的交换,收获及战利品的分配,城池的修建,水利工程的设计,赋税的合理负担,产量的计算,以及测高望远等生产生活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

东汉初郑众记载,当时的数学知识分成了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九个部分,称为“九数”。

九数确立了《九章算术》的基本框架。

秦始皇结束了列国纷争,首次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本应有利于数学的发展。但他的****政策窒息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

秦朝的残暴统治,尤其是焚书坑儒,给中国文化事业造成空前的浩劫。

不久,我大汉始祖刘邦利用推翻暴秦的农民起义,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汉朝。

大汉政府与民生息,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发展,给数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人们提出了若干算术难题,并创造了解勾股形、重差等新的数学方法。

同时,人们注重先秦文化典籍的收集、整理。作为数学新发展及先秦典籍的抢救工作的结晶,便是《九章算术》的成书。

赵先生的授课此时达到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段,他在介绍算术的历史。

“今天,为师要给诸君介绍一位德高望高的前辈。”赵云这话让学子们又十分惊奇。

毕竟每一个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都不会两个人同台,又不是后世的相声。

“他是我大汉孝光武帝之侄鲁王刘兴的后代,自幼得到了良好的教育。青年时期曾任校尉之职,对天文历法有特殊的兴趣。”

“延熹三年,由于他对天文历法的素养渐为世人所知,遂被调到执掌天时、星历的机构任职,为太史部郎中。”

“在此后的10余年中,他积极从事天文观测与研究工作,这对他后来在天文历法方面的造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这期间,他与家岳蔡伯喈先生等人一起测定了二十四节气时太阳所在恒星间的位置、太阳距天球赤极的度距、午中太阳的影长、昼夜时间的长度以及昏旦时南中天所值的二十八宿度值等5种不同的天文数据。”

“这些观测成果被列成表格收入东汉四分历中,依据这一表格可以用一次差内插法分别计算任一时日的上述5种天文量。”

“从此,这些天文数据表格及其计算成为业已载入史册,成为我国的历法。他参与了开创这一新领域的重要工作,这也是他步入天文历法界的最初贡献。”

“熹平三年,他被调离洛阳,出任为师家乡常山国长史,协助王国相处理政务。”

“同年,他献上经多年研究的心得之作《七曜术》,该术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当今圣上特下诏委派太史部官员对该术作实际校验。”

“依据校验的结果,他对《七曜术》进行了修订,又撰成了《八元术》。”

“该二术是研究日、月、五星运动的专著,是他关于历法的早期著作。”

“熹平四年到六年,他因其父去世,辞官在家守孝3年。就在这期间,他完成了他的《九章算术》,是对同名经典数学名著进行注释并融入研究心得的数学著作。”

“因此他又以通晓算术而知名,由于这个缘故,在他守孝期满后,即被任命为主管财政事务的上计掾。”

“光和元年,他又为郎中。”

“由于他在天文历算上的很高造诣,经家岳伯喈先生的推举,到东观和家岳一同编撰东汉律历志。”

“家岳善著文、通音律,他精通历理又密于用算,二人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这一年,他还提出过改革当时正行用的东汉四分历的设想,为此,他先上验日食:日食在晏,加时在辰,食从下上,三分侵二。事御之后如其言。”

“虽然他的改历之议因种种原因未获实现,但为师窃以为,他就是当时颇孚众望的天文学家。”

“去年,他已年届50,又由于他曾被举为孝廉,且仪容庄重,处事严谨,善于交际,遂被任命为谒者。”

“不久,他又迁任谷城门侯,谷城门是当时洛阳的12座城门之一,位于正北方,他为该城门的主管人。这一年他主持评议王汉提出的交食周期的工作。”

“今年,他又参与评议冯恂和宗诚关于月食预报和交食周期的论争,他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精到的见解,公正地加以评判。”

赵云都有些小小的自恋,因为在自己的解说中,连自己都被感染到了。

前排一位长须老人,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顾不得礼仪,用衣袖频频拭泪。

“讲了半天,你们一定会好奇,他是谁呢?他就是谷城门侯刘宏刘元卓先生!”

赵云缓缓施礼,刘洪则是泣不成声地站了起来。

第一百二十章算盘和珠算口诀问世

科学家不管在那个年代,都是一群默默无闻的人,却做着一些惊世的工作。

刘洪此前尽管是一个谷城门侯,雒阳有十二座城门,说白了,他的位置与城门校尉赵延差不多。一个侯爷只不过以城门为封号,也能看出皇室对刘姓子弟的吝啬与忌惮。

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的士子,赶紧搀扶着他。

这是刘洪的弟子徐岳,是太史慈的同乡东莱人。

当他知道了子义的事迹后,和赵云之间顿时有了共同话题。

至于刘洪,蔡邕老爷子尽管和他年龄相仿,也大不了几岁,提携之恩是抹杀不掉的。在这个年代,文人的地位比算学的人高了不止一分半分。

有了这层关系,赵云去说的时候,他没有丝毫迟疑,马上就点头答应了今天这场面。

“老朽刘元卓,承蒙子龙兄高义,为我算学一门发扬光大,我们义不容辞过来。”刘洪的声音尽管还是有些颤抖,心情平复下来。

很是难为他了,这么大的年龄,还称呼赵云为子龙兄,却又不得已。他为蔡伯喈举荐,和赵云同辈,这么称谓看上去很怪诞却十分中肯。

没有一个人不想出名,刘洪也曾想过,自己有天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