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云-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和兄过奖了,燮如今乃是一介平民。”双方早就通过姓名,士燮如沐春风,心头的疑问更多。

他不着急了,既然知道是谁的人,那就好办。反正士家如今在整个交州,毫不吹牛,肯定是第一家族。

朝廷也好,蛮人也罢,都要给自家面子。

“子奇公乃人杰也,天下莫不知他的名声。”贾诩微微摇头:“当今被宦官蒙蔽,总有拨得云开见日出的一天,威信兄静候佳音。”

刘陶这个御史现在和皇帝的关系很僵,经常被抓进去,作为他的弟子士燮也是战战兢兢。

刘子奇是士人首领之一,可士威信算老几?他终于找了个由头,自污了一番,被赶出雒阳,想不到此人还这么说。

贾诩用的是真实身份,反正他就是在雒阳也没啥名气,交州更是没人知道。

军队的那些斥候,比自己要厉害得多,他随军用处不大,鹰眼在交州的网络还没搭建起来。

再说军中有戏志才出谋划策,贾诩也是心高气傲之辈,想要做一些事情,自告奋勇,到广信来收拢士家。

“承蒙文和兄吉言!”士燮苦笑不已:“燮资质愚钝,在岭南做一钓翁可矣。”

“威信兄,我家将军曾言:人生在世,三起三落不能到老,一点小小的挫折罢了。”贾诩叹口气:“子奇公一直是将军敬佩的人,兄也知道,子龙将军很难做。”

“真定赵家与安平赵家本是一家人,赵侯纵有千般不是,在提拔和维护子龙将军的事情上,不遗余力。”

“无奈之下,将军远离朝堂,为我大汉镇压南蛮。”

“赵将军的诗词,一直都是我辈的楷模。”士燮闻言也不由叹息:“贤者纷纷出走雒阳,实为大汉之殇。”

“不然!”贾诩左右看了看。

士燮打了个手势,过了片刻才轻声发问道:“不知将军需要士某如何行事!”

贾诩不由得感慨,自家主公算无遗策,对士家的人哪怕从来没有谋面,也知道此人必然会仰仗南征军之力,趁势而起。

“此为将军亲笔所写,望兄台看完即毁!”贾诩掏出信递了过去。

第三十六章优待蛮人,不是让他们骑在头上

贾诩并没有在士家呆多久的时间,尽管说服了士燮,他不觉得有多了不起。

比起戏志才在北疆的战绩,才到哪里哪呢。就像主公有次说过:人必须要有追求,有理想,不然和咸鱼有啥区别。对了,咸鱼究竟是何鱼?

他想得很清楚,实在不行被抓住了,那就暴露自己的身份。

大军压境,即便是叛乱已久的区家,也不敢杀害自己。万一动手呢?那就只能怪自己命不好。要改变贾家的命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贾诩不清楚,他前脚离开,士燮的客厅里来了好几个人。

“你们记住了,父亲去世得早,家里就只有我们四兄弟,士家人并不多,一定要团结。”他身上其实凌厉,赫然是一流武者。

“只要我们内部不出事,没有谁能打倒我们。”士燮的声音铿锵有力。

“赵云呢?”一旁,他的幼弟士武吊儿郎当地说道。

“刘宏都不行!”士燮厉声说道:“和雒阳妥协,那我们士家就永远失去机会。你们尝过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吗?这些年我每天都那样度过。”

“原本以为拜师刘子奇,乃天家血脉,士人领袖,可谁知士人在皇帝和宦官面前不堪一击。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到雒阳等着被他们杀掉。”

“小武,亏你还好意思说。”士燮教训道:“废了那么多的药材,你才成为武者。不好好修习,整天就去找女人,家里的都没给你一男半女,在外面使劲找。”

“看看你侄子,士廞、士祗、士徽、士干、士颂,就连最小的匡儿都比你强!”

“那个参加了抢夺燕赵风味的家族给灭掉!”士燮命令道:“所有一切参与的痕迹消除干净。”

“阿爹,张家的嫡女是我的小妾!”士祗不同意了。

“就是你母亲的家族参与了也得灭掉,赵家连胡人都能打败,交州阻挡不了他们的脚步。”士燮冷声道:“以为我不清楚你们想做甚?不外乎也想制出精盐。”

“中原多少家族都试过了,我们不能浪费精力在那上面。”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士武为他父亲士赐最疼爱的儿子。子不言父过,难道还能说因为父亲的原因,把士武娇惯成如此模样?

士家祖籍在司隶陆浑,时逢王莽当政,天下义军揭竿而起,各地战乱频仍。

机缘巧合之下,其先祖见一乱军破了当地的豪强,尾随进去,竟然找到被乱兵遗弃的导引术,带着家族逃逸,一直到了交州方才停下。

到了士燮这一代,是士家的第六代,父亲士赐就算是一个太守,在中原人眼里算不了什么。国祚将倾,士家设若不能利用机会崛起,就只能埋没了。

初秋的风吹在身上并不冷,反而带着一丝凉意,在酷热的岭南,感受不到季节变化。

只是在交战的时候,溱水两岸的人远远看着热闹。现在早就恢复了平静,军营周围也没人敢过来打扰。

汉人到这片区域时间很久,久得让大家误以为自己就是这里的原住民。其实,那些蛮人部落才是,只不过他们已经被赶到边远的山区。

那些人也时常下山来采购各种生活必需品,最多的自然是盐。

渡船一钱可以送两个人,加上马匹的话,则要一马一钱。

赵云主仆并没有穿甲胄,好在气度不凡,否则船老大肯定要多收钱。

溱水的左岸比右岸要低不少,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儿,同样有个集市,在靠近山脚的地方,地势稍高,看起来竟然比右边的繁华不少。

一下船,赵云就跃上飞云,赵得柱赶紧也骑上自己的马。

曹操的军营,依然像以前那样戒备森严,校场上传来呵哈之声。

守营的军士对大帅肯定认识,在两人到的时候,站得笔直。

“参见大帅!”曹军内部,肯定有自己的传讯方式,曹操带着人在帐门口。

“诸位不必多礼。”赵云飘下马,在空中虚扶了一下,当先走进去。

“孟德,都准备好了?”他坐下来,看着面露喜色的众人。

“是,大帅,妙才和子廉去。”曹操脸上的笑意抑制不住。

夏侯渊确实是一名难得的将才,不过曹洪那小子是个杀星啊。

那晚上要不是他下令,就不会死伤两三千歇马蛮,大军也不可能滞留这么久。

或许是知道赵云在想啥,一旁的夏侯惇脸上有些不自在。

他不仅把林涛给一刀劈了,带着士兵漫山遍野追杀,一个俘虏都没留。

“元让,俘虏好哇。”赵云没有责怪:“蛮人从小在山林里长大,翻山越岭不在话下。那些粗活重活累活交给他们,辅兵也能抽一些好苗子成为正兵。”

“大帅,那些蛮人不要吃饭吗?”曹仁快成年了,和曹操一般高,他眼睛里满是迷惑。

“净说孩子话,”赵云微微笑道:“人生下来都要吃饭睡觉。蛮人的生活清苦,只要你给他一碗饱饭吃,干活比汉人还要厉害。”

不是说辅兵不行,大家都是服徭役的,整天磨洋工,效率低下。

看到大帐里的人包括程昱这个智者也是一阵迷惘,赵云开解道:“当然,一切都要以我们自身的完全为第一要务。威胁到我们和兄弟们的性命,一杀了之。”

“放下武器和没有威胁的,上天有好生之德,俘虏就好。”

他稍微感应了下,曹赟与夏侯孟马上警觉,好在彼此熟悉,就放松了。

曹操准备得不错,五千兵卒在营帐里睡觉,夏侯渊与曹洪打坐。

集市上,卖小吃的最多。那些袒胸露乳的蛮人也不问价,拿一个炸糕什么的,丢一个野兔就当是费用。

一个老渔民今天生意不错,盆里面、桶里面,全都是至少两斤多的鱼。那些不满两斤的,他从渔网里掏出来放生了。

可惜他的地方不好,离着河边不远,蛮人要到这里,该买的东西差不多全买了。

“老头,今天带的东西不多。”两个蛮人走了过来。

“不卖,你们每次都说下次给,欠了我一次又一次。老汉的鱼就是倒回河里也不卖给你们了。”老渔民很坚决。

“由不得你了!”一个矮小的蛮人去端盆,那个高大的拎着桶。

“放下!”老渔民惊恐万分,上前紧紧拽住高个的衣摆,真要发生争执,就是乡老都不管的。

“刺啦”一声,那衣摆被扯了下来。

“你这个老不死的!”高大的蛮人放下木桶,飞起一脚把老人踢了半丈远。

他拎起桶,优哉游哉往前走。远处近处的汉人指指点点,没有一个上前来。

“杀了!”这一幕,赵云看在眼里,他沉声命令:“优待蛮人,是给他们和汉人一样的待遇,不是让他们骑在头上。”

赵得柱上前,手起刀落。两颗人头滚在地上。

第三十七章夜袭歇马部

防盗版章节,一小时后更新

悠悠五千年华夏,兵家文化博大而精深,岂料到了如今,竟然还敌不过欧洲中世纪、日本战国之类雕虫小技脍炙网民,真乃奇耻大辱也!本文撰写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纵谈的形式,展现华夏先进的军事文化,用铁的事实证明华夏兵家的伟大!

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绝非易事。由于我国史学者的失职,可以寻找到的相关资料大多是古籍只言片语的照搬、五花八门兵器的罗列、或者考古文物的介绍,以如此凌乱的咨料,想撰写高质量的纵谈实在是颇费思量的事情。为此,笔者不但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甚至还要从许多不相关的资料中搜集有用信息,经过分析、归纳、到撰写成文,断断续续历时近2个月,着实大费了一番周章。

欣慰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纵谈终于是完成了。虽然还有诸如火器、杂兵器、野战战术之类内容暂时未能涉及,但笔者可以自信的说,这已经是至今为止网络上介绍最为系统、最有参考价值、也最言简意赅的关于中国古代兵器的普及读本了。即使图书中也难有匹敌者!呵呵,这可不是自卖自夸,而是由于查阅了大量资料,加上笔者认真的研究分析,实在没理由达不到这种程度。

好了,再自吹自擂下去要挨臭鸡蛋了。笔者最后再多一句嘴,希望大家在看完本文之后,能够对咱自家的兵家文化多几分钦佩与自豪,对欧洲中世纪、尤其是小日本的所谓日本战国文化多几分冷静比较,这就是笔者最大的初衷了。

第一章刀与剑

深思的是,历史会如此迂回。剑并非中原发明,刀才是正宗原产,然而从东周到西汉初,刀却一度被废弃了,而长刀则消沉得更久。商代铜刀长度很短,长者也只与罗马短剑相当,充其量算把西瓜刀。也许正因短刀重量较沉,灵活性反而比不上短剑,西周才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废刀用剑了。

短刀第二次出现已经是时隔8、900年的西汉了。西汉是铁的时代,蓬勃兴起的炼钢业将汉军队铸成为那个时代罕见的钢铁雄师。钢铁提供了兵器更为坚韧的骨骼,催生出长达1米的环首刀。在尚无马鞍和马蹬的骑兵眼中,那粗犷有余细致不足的直窄刀身蕴含了前所未见的凌厉杀气,厚实的刀背将轻易承受住猛烈挥砍的应力,使他们化身为扑袭的猎鹰。环首刀彻底取代长剑是在东汉末年,在那之后它将作为一个经典和传奇横跨过300年时光直达隋唐。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短刀在东晋就出现了分裂,导致两种刀式的并行发展,一种是直窄样式,另一种是近代常见的宽体样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