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买不到“75小姐”的德国人很无奈,既然射速上弄不过法国人,那德国人就干脆另辟蹊径研究无论是从威力上,还是从射程上都超越“75小姐”的大口径火炮。
不同的路线导致不同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后,法国人引以为傲的“75小姐”还没有推到预设阵地上就被德国人的重炮击毁。德国人使用的炮弹也不再是榴散弹,而是全装药的高爆弹,这时候炮弹已经不是靠钢珠和碎片杀伤敌人了,而是靠冲击破给予敌人无形的杀伤。
一败涂地的法国人痛定思痛,于1916年底开始把重点转移到大口径火炮上。法国人毕竟在火炮上还是有底蕴的,很快就造出威力和德国人的重炮不相上下,但射程和射速都占据上风的重炮。
其实仔细看一战和二战时期的火炮,法国人在技术上是不输给任何人的,只可惜在战术这方面上的差距是越来越大,这也充分说明了人的重要性。
秦致远正好赶上法国人奋起直追的这个时期,因此部队中装备的大部分都是大口径火炮。
大口径火炮的威力是小口径火炮无法比拟的,虽然射程提高了不少,精度却也没有差太多,只用了三发试射,炮兵就完成了落点测试,然后就是300门火炮的齐射。
300门火炮齐射是个什么概念呢,等于是每一轮射击就可以把重达十五吨的钢铁扔到德国人的营地内,如果按照五分之一的装药量计算,每一次齐射就等于是有大约三吨的TNT炸药在德军营地内爆炸。
于是德国人就悲剧了。
德国人几乎是刚刚进入梦乡,就被剧烈的爆炸声惊醒,这时候就顾不得《夜间宿营条例》,先尽快找掩护躲过法国人的炮击再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机会,很多人在睡梦中直接被震死,他们的皮肤上总是会有奇怪的红点,从表面上看并没有伤口,但是五脏六腑都已经被震碎。
别以为德国人都是钢铁战士,当遇到无法抵抗的火力打击时,德国人也会忙乱,也会慌张,也会崩溃。
战争打到这份上,有技术而且又不乏勇气的那些战士都已经即将消耗殆尽,现在派上战场的,不是那些有技术没体力的已经退伍又重新应召入伍的老兵,就是那些刚刚成年还没有接受足够训练的孩子。
去年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彻底耗尽德国人和英国人、法国人的最后一丝余勇,现在不过是靠着一口气在硬撑,与其说是在和敌人作战,不如说是再和自己作战。
在去年下半年,整个德军有十万人逃跑,他们无法承受终日保持随时去死的状态,宁愿成为不荣誉的逃兵,也不愿意在战壕里煎熬。
法国人的情况要好一点,因为法国军队并不缺少食物,法国政府也有足够的金钱维持稳定,有美国人做后盾,法国人可以卖到任何他们想买的东西。但也不是没有问题,目前发生在法国的兵变,就是法军士兵们压力下的大爆发。
俄国人更惨,自从过了圣诞节,平均每个月有3。5万俄国士兵逃跑,这还是在西线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事的前提下。
英国人看上去还不错,那是因为英国人正在持续的调动殖民地士兵来为英国输血,现在的欧洲,单单是印度藉士兵就已经超过百万人,另外还有加拿大军团、澳大利亚军团、新西兰军团、爱尔兰军团等等。
以秦致远为代表的华人也是在为法国输血,所以才会受到法国人的重视,在装备方面几乎是有求比应。
有求必应的表现就是有足够的炮弹和大炮,现在,法国人的投资见到了成效。
重炮的射速远比“75小姐”慢得多,每分钟大概是两到四发,如果以小时为单位,那射速会继续降低,总的来说,差不多每分钟能打出两发炮弹。于是最多五分钟,一个德国人的师级营地就会变成一片火海。
真的是火海,所有的帐篷、栅栏、汽车、木头、甚至是弹药箱,只要能点燃的东西基本上都在燃烧,时不时的还会有集中堆放的弹药发生殉爆,到处是火焰,到处是浑身是火嘶吼着乱跑的士兵,他们最终会被活活烧死,身体蜷缩成一团,四肢都会萎缩,成一个奇怪的姿势,身体变成焦炭。
熔岩火海,烈焰地狱,形容的大概就是这种场面。
第246章 末路
当一天的进攻结束的时候,威廉皇储的心情很不好。
威廉皇储这次主动进攻,本意是为了把皇室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但经过一天的战斗之后,威廉皇储发现他自己现在已经陷入一个更大的困境中。
关于如何对付法国人的坦克,在前段时间法国人发起的春季攻势中,威廉皇储的部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那仅限于进攻中的坦克,当坦克维持防御姿态,不离开法国人的阵地,威廉皇储的士兵们拿坦克无可奈何。
这也是第一次,威廉皇储感觉到坦克的难缠。
在此前,因为法国人对于如何使用坦克还没有摸索出正确的方式,威廉皇储并不觉得坦克有多厉害,但白天的战斗改变了威廉皇储对于坦克的看法。当时德军实际上已经攻陷了法军防御阵地的突出部,就因为四辆坦克的加入,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颠覆。
和那些躲在黑暗中偷袭的“小虫子”一样,坦克成了威廉皇储的心病,他从来没有如此迫切的需要一直坦克部队,哪怕是只有十辆坦克,威廉皇储也有把握能打通前往巴黎的道路。
但那毕竟是假设,威廉皇储知道没有任何意义。
实际上,威廉皇储现在已经不再想着进攻巴黎,因为守军防御力量出乎意料的强,以及自从离开兰斯后无穷无尽的骚扰,威廉皇储现在只想着能把他带出来的这六个师带回兰斯就心满意足。
想要完整的带回去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就在刚才,统计战报已经出来,如果加上前来费尔昂塔德努瓦路上的损失,以及昨天夜里的炮击,和今天白天的牺牲,威廉皇储的部队已经损失了超过一万人。
天,这已经是威廉皇储手中接近十分之一的兵力!
而离开兰斯才刚刚两天!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损失下去,恐怕到不了后天,威廉皇储掌握的部队就会崩溃。
那对于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德国皇室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威廉皇储不敢设想那个局面出现,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恐怕他这个皇储永远都没有机会登上皇位,而他也将会成为德国皇室的掘墓人。
想到这里,威廉皇储派他的侍从官去找弗里茨·罗森博格和冯·舒伦贝格伯爵。
弗里茨·罗森博格是威廉皇储的参谋长,他就是兴登堡防线的以及鲁登道夫新防御战略的策划人,这个人虽然声名不彰,但在德国陆军中的地位很高。冯·舒伦贝格伯爵则是威廉皇储的老部下,他现在指挥威廉皇储手下一半的部队。
冯·舒伦贝格伯爵去视察部队,一时半会回不来,弗里茨·罗森博格倒是很快就来到威廉皇储的指挥部,俩人先做一个简单交流。
“困境?我倒不认为是。”弗里茨·罗森博格的眼睛不大,眼神却极为锐利,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双能够洞察秋毫的双眼,才能让他弥补法金汉的不足:“法国人并不缺乏进攻的勇气,缺乏的是进攻的能力。对面的那支部队是华人,是那个‘秦’指挥的部队,所以才会拥有和法军部队截然不同的士气和战斗精神。在今天的战斗中,我注意到秦的部队在防守的时候很有一套,如果能再坚持两天,我们或许能从中学到点什么,使我们的阵地更加牢固。”
看样子弗里茨·罗森博格很推崇秦致远的防御,如果秦致远在这里,俩人没准能交流一下心得。
“防守?不不,并不是单纯的防守,秦的进攻估计也会很淋漓,自从我们离开兰斯,部队就受到没完没了的骚扰,已经两天了,估计咱们的战士们还没有睡上一个安稳觉,我感觉有点危险,一旦秦认为咱们的部队疲惫不堪,他不一定会一直待在防御阵地里。”威廉皇储一脸担忧。
别说普通士兵,就连威廉皇储这两天也没睡安稳,秦致远的侦察兵骚扰的很频繁,令威廉皇储的部队防不胜防。威廉皇储隐约有预感,今天晚上恐怕也不会安生。
“秦的防守是一种有弹性的防守,他的部队里有坦克,显然也具有进攻能力,从白天的战斗过程中可以发现,秦的士兵也并不缺乏进攻的决心,一旦时机成熟,他们肯定会进攻。这在去年的索姆河战役快要结束的时候是有先例的,海默尔将军肯定深有感触。”弗里茨·罗森博格也心有戚戚。
海默尔就是去年被秦致远从埃尔贝库尔赶走的那位将军,现在海默尔已经被调往德军总参谋部,或许海默尔这辈子都不会再获得领导部队单独作战的机会。
“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等待最糟糕的情况出现,还是现在就开始撤退?”威廉皇储举棋不定。
如果现在就撤退,当然可以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出现,但同时也会令本来就陷入困境的皇室雪上加霜。但如果坚持进攻,说不定会导致局面变得无可挽回,到时候说不定就是一场大溃败。
“现在估计咱们走不掉,如果不给对面的中国人一个教训的话。我建议明天继续进攻一天,让中国人看到我们的决心,然后咱们连夜退走。同时应该命令兰斯继续出兵,以确保咱们后路的安全,有情报表明,秦手中并没有太多部队,这是一个好消息。”弗里茨·罗森博格把秦致远的威胁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身为防御战专家,弗里茨·罗森博格不想现在就走,但是弗里茨·罗森博格同时也是威廉皇储的参谋长,他必须为威廉皇储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供参考。
俩人正在聊,侍从官来报,冯·舒伦贝格奉命来见。
冯·舒伦贝格刚刚去了一趟前面的营地,他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就直接来见威廉皇储。
“我担心那些狗娘养的会继续使用卑鄙的夜间炮击战术,所以去了趟前线,安排部队做好防御工作。”冯·舒伦贝格这样解释。
“你是怎么做的?”威廉皇储感兴趣。
“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因为那些狗娘养的大炮都躲得太远,超出了我方炮兵的攻击范围。我让人弄了两个假营地,同时布置了两个假的火炮阵地,希望能糊弄住那些狗娘养的。”冯·舒伦贝格很疲惫,以至于都忘记了要在威廉皇储面前保持风度。
假阵地是德国人和法国人都惯用的伎俩,最初是为了防备飞机的侦察,现在则是为了糊弄神出鬼没的侦察兵。
呃,说到侦察兵,德军中也有类似的部队,但并不处于受重视的状态。但经过这次的战斗,侦察兵的地位肯定会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战争,真是让人成长。
就在此时,威廉皇储和弗里茨·罗森博格、冯·舒伦贝格伯爵听到了连绵不绝的爆炸声,中国人的炮击终于开始了。
第247章 入籍?
与此同时,在巴黎《囹圄人》报社总部,利奥泰和克里蒙梭也正在聊天。
现在法国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费尔昂塔德努瓦,因为整个法国的数百万军队中,只有这里还在和德国人战斗。
利奥泰手中拿着一份战报,上面有两天来秦致远的第一师和威廉皇储军团详细的交战过程。桌上还有一份报告,那是来自科西嘉的报告,是由陆军部派往科西嘉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