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传奇-第7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苷庋龆杂诖缶璺亲钣欣模嗣鸢似炀恼蕉芬焦赝饨校馐亲詈玫模笸且丫龅拇笸练⑽奚耍换崾艿剿亢了鹗А�

这样做对于郑锦宏的要求很高,对于他麾下将士的要求更高。

但郑锦宏做出的就是这样的选择。

大军从夏庄出发,绕过大同府前往丰镇的方向,郑锦宏亲自给大同知府写信了,告诉大同知府,朝廷大军在丰镇一带驻扎,消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有丝毫的泄漏,同时大同府要封锁丰镇方向的商贸交流,不能够将消息泄漏出去。

郑锦宏已经派出了大量的斥候,侦查丰镇、土城以及察哈尔右翼前旗的情况,这些斥候混迹在商贸队伍之中,获取到情报之后,会以最快的速度禀报。

大军不会轻易出关,除非是得到了八旗军准确的情报。

如此,郑锦宏给大同知府写信,毕竟两万大军的规模是庞大的,有些时候需要官府出面来帮助遮掩。

郑锦宏是内阁大臣,亲率大军前往大同,接到信函的大同知府很是紧张,甚至不敢与属下商议此事,他安排好府衙的诸多事宜之后,亲自前往大同左卫,这里曾经是军营,郑锦宏率领的大军就驻扎在这里。

大同驻扎的一千军士,分布在大同府城、大同左卫、大同右卫以及阳和卫、天成卫等五处地方,大同左卫、大同右卫、阳和卫以及天成卫分别驻扎一百人左右,其余军士全部驻扎在大同府城。

郑锦宏选择驻扎在大同左卫,可以保证不泄露大军的秘密。

大同知府秘密赶到了大同左卫,见到了内阁大臣郑锦宏。

郑锦宏告诉大同知府,为两万大军准备部分的备用粮草,因为行军需要保密,大军不可能携带很多的粮草,但决不能够走漏消息,负责运送粮草到大同左卫的人要值得绝对信任,其余的事情,大同知府不需要关心,一旦有什么事情,他会给大同知府直接下达命令。

大同知府非常清楚郑锦宏与皇上之间的关系,在大同左卫,看见了杀气腾腾的朝廷大军,他本能的感觉到有大事情发生,但他绝不能开口随便询问,至于说郑锦宏安排的任务,他是要不折不扣完成的。

郑锦宏抵达大同左卫仅仅五天的时间,斥候就禀报了消息。

察哈尔右翼前旗已经戒严,任何商贾都不得进入。

接到了斥候的禀报,郑锦宏大为吃惊,八旗军的速度太快了,快的出乎了他的预料,在他的脑海里面,八旗军至少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抵达察哈尔右翼前旗或者是土城的,这才二十天的时间。

看样子皇太极早就做好了准备。

大同知府运送的粮草仅仅到了一部分,不过郑锦宏已经没有时间等候了。

时间已经到了腊月中旬,眼看着就要过春节了,大同府城是非常热闹的,不过这个时候,官道上的人不是太多了,商贾早就准备好了买卖的货物,若是等到这个时候运送,那就不要想着做生意了,百姓这个时候基本都在家中,除非是到城镇去购买年货。

如此情况之下,大军行军,踪迹轻易不会暴露,而且这个时候大同府封锁边关,也不会引发太大的震动。

郑锦宏迅速给大同知府下达了命令,将剩余的粮草直接运往丰镇的方向,到时候自然会有将士前来接收粮食。

急行军开始了,为了尽量的保密,郑锦宏命令大军昼伏夜行,白天尽量的少露面。

北方的气候已经特别的严寒,大同已经下过好几场雪了,如此严寒的气候,对于诸多将士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郑锦宏命令所有将士,每日里行军的时候,必须喝下生姜水御寒,血肉之躯是不能够和严寒的气候对着干的,所有将士都要保持体力,准备好即将到来的厮杀。

跟随郑锦宏作战的副帅,是郑家军参将苏蛮子,大军从大同左卫出发的时候,苏蛮子就主动请战了,要求作为先锋,与八旗军厮杀,郑锦宏答应了苏蛮子的请战,不过他也告诫苏蛮子,此番作战以伏击为主,不能够轻易的暴露行踪,务必将所有的八旗军都包围起来,不能够让他们逃脱。

驻扎在大同左卫的一百军士,也跟随前往丰镇作战。

第九百五十三章依旧狂妄

多铎根本没有想到他会率领一万满八旗的骑兵作战,这一万骑兵是由满八旗之中的正白旗和镶白旗骑兵组成的,在大清国谁都知道,满八旗之中的正白旗和镶白旗是最为骁勇善战的,曾经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也让排名第三睿亲王的正白旗旗主多尔衮,实际的影响在代善和济尔哈朗之上,在满人之中有着不一般的权威。

多铎率领一万最为精锐的满八旗骑兵从沈阳出发的时候,皇太极专门做了嘱托,要求多铎见机行事,此番前往大同,不是要和大明军队厮杀,主要目的是劫掠钱财,以及造成大同和山西等地的恐慌,至于说如何作战,以及作战时间的长短,由多铎自行决定。

为了保证多铎的绝对指挥权,此番派遣的一万骑兵,最高的军官也就是牛录额真,其余的诸多郡王、贝勒和贝子等等,没有任何人跟随。

皇太极知道多铎的脾气,有些清高孤傲,作战是勇猛的,可也喜欢独断专行,对于看不惯的人,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发脾气的时候都不会克制的。

出发之前,多尔衮专门找到多铎,两人商议了足足一天的时间。

多铎与多尔衮的关系是最为要好的,也是从内心里面佩服多尔衮的,好多次正白旗和镶白旗联合作战,多铎都是坚决服从多尔衮的指挥,当然那个时候,多尔衮的地位也明显高于多铎,大清国成立的时候,皇太极册封的四大亲王,多尔衮就是其中之一,多铎当时被册封为郡王,后来因为战功擢升为亲王。

多尔衮和多铎说了一些什么。外人是不可能知晓的。

从沈阳出发之后,多铎瞬间恢复了他在战场上敏锐和残忍的性格,他对麾下军士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且要求军士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就做到了,在行军速度上面。多铎要求达到每天行军百里地以上,很多时候他都是在队伍的最前面,大军安营扎寨歇息的时候,多铎亲自观察周遭的动静,看看是不是存在危险。

统帅带头了,下面的军士无话可说,他们闷头行军,不断的调整和加快行军速度。

从沈阳出发,仅仅用了十天的时间。多铎率领的一万精锐的八旗军军士就来到了察哈尔右翼前旗所在地。

一路上的行军,速度是非常快的,多铎派遣的斥候,与察哈尔部落的首领取得了联系,察哈尔部落的首领是蒙古的王爷,同样被大清国册封为王爷,地位仅仅在大清国的亲王之下,忠心于大清国的察哈尔部落首领。不仅仅全方位掩护八旗军,让其行踪不至于暴露。而且还专门派遣了两千蒙古骑兵支援多铎作战。

察哈尔部落早就垂涎大同的富庶了,不过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独自偷袭大同,他们没有那样的实力,可现如今的情况不同了,八旗军准备偷袭大同,如此好的机会。察哈尔部落肯定不能够错过,派遣两千部落的起兵支援八旗军,一方面能够获得大清国的赞赏,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劫掠更多的钱财,一举两得的事情。部落肯定是要做的。

察哈尔部落派遣两千部落骑兵支援作战,多铎当然是高兴的,他对于麾下的一万精锐的骑兵,是非常爱护的,这一万骑兵可谓是满八旗乃至于大清国最为精锐的骑兵了,自从重装骑兵被明军剿灭之后,满八旗的轻骑兵再次成为作战的主力,满八旗实力强悍的程度,其实就是轻骑兵之间的比较,哪一旗的骑兵厉害,哪一旗的战斗力就最为强悍。

既然有察哈尔部落两千骑兵支援,多铎就可以要求这两千骑兵为先锋,让这两千骑兵去发现危险,满八旗的骑兵自然能够躲过诸多的危险。

当然多铎不能够做的太过分,要是被察哈尔部落骑兵感受到了,那也是不妙的,蒙古部落的王爷在大清国的地位是不一般的,皇太极也是很看重的,要是惹怒了这些蒙古部落的首领和王爷,多铎的日子也很不好过。

草原上幅员辽阔,适合骑兵快速的行军,察哈尔部落的骑兵更加熟悉地形,一直都在队伍的最前面,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再说他们也应该给八旗军骑兵带路。

一万两千骑兵进入到察哈尔右翼前旗之后,迅速戒严,不允许商贾继续进行交易,免得大军的行踪暴露了。

抵达察哈尔右翼前旗的时候,多铎脑海之中已经确定出来具体的作战计划和部署。

率领一万最为精锐的骑兵作战,这是第一次,从行军的速度和执行命令方面来说,多铎就感受到了喜悦,他的命令不需要说第二次,命令下达之后,所有军士都能够准确的执行,每到一地安营扎寨的时候,除开安排的负责警戒的军士,每个帐篷里面还有一人观察外面的动静,这个任务是轮流进行的,每个人少睡一会,确保万无一失。

率领如此强悍的军士作战,任何指挥官都是高兴的。

多铎不会忘记多尔衮的嘱托,他也知道自身责任的重大。

在满人权贵之中,多铎一直都是不安分的,他是大清国最为年轻的亲王,比哥哥睿亲王多尔衮年轻两岁,比肃亲王豪格都年轻五岁,大清国成立的时候被册封为郡王,五年之后晋升为亲王,而他的哥哥阿济格,比他大了足足九岁,大清国成立被册封为武英郡王,如今还是郡王,由此可见多铎的确是有能力的。

有能力的人总是有些狂妄的,包括多尔衮都是如此,只不过多尔衮经历的事情很多,遭受的磨砺更多,相比较来说比多铎要稳重很多了。

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三人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现如今已经结成联盟,在大清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步,让人感觉到奇怪的是,皇太极对此好像不是特别的在意。

这让人有些看不懂,以前的四大贝勒之一的代善,因为其家族的势力空前庞大,就遭遇到皇太极诸多的打压,一直到代善的两个儿子都故去了,次子硕托、孙子阿达礼被关进宗人府之后,皇太极才没有继续打压代善了。

所以此番的征伐,多尔衮和多铎不能够不多心。

多尔衮一再嘱托多铎,千万不要冒进,哪怕是不能够完成作战的任务,也要首先保住性命,只要能够回到沈阳,一切都好说,毕竟大明军队异常的骁勇,而且八旗军是进入到关内作战,若不是迫不得已,皇太极不会做出此等的安排。

多尔衮的言语之中,还若隐若现的提醒多铎,皇太极年纪已经大了,五十五岁的人,身体不是很好,不知道能够坚持多长的时间。

这些话意味深长,可惜多铎不是特别明白。

抵达察哈尔右翼前旗之后,多铎的斗志已经变得很是高昂。

他派遣的斥候,早就进入到丰镇甚至是大同等地前去侦查了,带回来的消息是一切都平安,丰镇和大同等地没有任何的异样,显然是不知道八旗军已经来到了察哈尔右翼前旗,准备进攻大同府城了。

大同距离山西太原接近七百里地,距离西安和大明京城就更远了,这里驻扎的明军只有区区一千人,绝不是一万八旗军的对手,而且大同府城作为商贾重地,平日里城门都是大开的,八旗军只要行动迅速,拿下大同府城没有丝毫的问题。

八旗军一旦拿下了大同府城,就算是明军前来驰援,都不一定有好果子吃。

随着诸多情报的收集,多铎已经将多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