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高句丽人!’
大贺狐看见白色大旗,他不由咧嘴大笑,“这帮羊羔崽子,知道我运粮就跑来了,饿慌了吧!”
骑兵越来越近,黑沉沉的盔甲俨如一块巨大的凝重的寒冰,契丹骑兵们已经看见了半空中闪烁着的一片耀眼白光,俨如夜空中横亘草原的银河,那是阳光下槊尖刀刃汇成的银光之海,马蹄声势如奔雷,漫天的杀气席卷而来。
“是……隋军!”
大贺狐终于看清楚了,是近五千名隋军骑兵,他冲到队伍之前,嘶声大吼,“不要着急,准备迎战!”
但他的喊声却没太大的作用,运粮队一片混乱,赶粮车的车夫跳下牛车,拼命往回奔逃,羊群、牛群被惊乱,四散逃窜。
两千名契丹骑兵却不慌乱,他们迅速结成铁桶般的阵势,拔刀高呼一声,迎着隋军冲去……
“杀!”
两支军队猛烈地撞击在一起,仿佛两片巨浪拍击,霎时间人头滚滚落地,残躯断臂四散抛落,血雾蓬起,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之气。
……
一名契丹兵刀砍进马头镶住,拔不出来,随即数柄战槊穿体而入,将他高高挑起;一名隋军被砍断臂膀,他惨叫着跌下马去,群马践踏,瞬间便血肉模糊一团……
隋军两翼拉出,开始对契丹骑兵进行包围,这时远方也传来一阵呼喊惨叫声,另一支两千人的隋军骑兵从契丹人背后杀来,阻断了退路,逃跑的车夫被隋军赶杀,哭喊求饶声不断。
大贺狐见另一边又杀来三千余骑兵,这是万名骑兵包围自己了,他只有两千名手下,难以抵抗,眼前形势十分危急,他大喊一声,“跟我撤!”
他掉转马头便要从斜刺里逃走,就在这时,隋军主将的裴行俨早已看见了他,他拉弓如满月,只听弓弦响起,一支透甲箭如闪电般射出,一箭射透大贺狐的后颈。
大贺狐抓住穿透咽喉的箭杆,喉咙‘咯!咯!’两声,回头望了一眼裴行俨,轰然倒下,一名隋军偏将飞驰而来,长槊一挑,将他尸体高高挑起,高声大吼,“胡酋已死!弟兄们杀敌立功啊!”
隋军士气大振,大举拥上,战槊森冷、横刀翻飞,片刻时间便将被包围的数百契丹骑兵悉数杀死,其余契丹骑兵四散奔逃,裴行俨喝令道:“不用追击,由他们去!”
偏将拔出横刀,一刀剁下大贺狐的头颅,飞奔回来,他翻身下马,跪在裴行俨面前献上头颅,“这是将军所射杀,末将不敢抢功!”
裴行俨伸手接过头颅,看了看敌将死不瞑目的眼睛,他傲然一笑,将头颅戳在刀尖高高举起,隋军之中顿时欢呼声一片……
半个时辰后,隋军骑兵聚拢了数万头牛羊,赶着粮车浩浩荡荡向南进发,刚走了数里,几名骑兵斥候从东面疾奔而来,奔至裴行俨面前急声道:“裴将军,大帅来了!”
裴行俨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大喜问道:“大帅在哪里?”
“就在东面十五里外!”
裴行俨回头令道:“第一营赶牛羊,其余弟兄跟我走!”
他率领数千骑兵向东面疾奔而去。
在东面十余里外的草原上,一支数万人的大军正向西逶迤而行,队伍前面旌旗招展,一面镶嵌着金边的青龙赤旗格外引人瞩目,这是隋军的王旗,这面王旗的存在就意味着齐王张铉也在军中。
张铉确实在军中,这是他率领四万大军从新城杀往燕城的路上。
张铉骑在战马之上,一路打量着两边一望无际的牧场,远处是青莽巍巍的医无闾山,张铉指着两边草原对杜如晦笑道:“我一直遗憾我们没有草原牧草,现在我才发现,原来我们早就有了牧场,这么几年竟然没有发现,早知道,我又何苦在北海郡拼命种草呢?”
杜如晦微微笑道:“北海郡做的是畜牧,殿下要的却是军马,北海郡已成为天下第一耕牛产地,殿下却懊恼在北海郡种草太多,似乎有点南辕北辙啊!”
张铉呵呵大笑,“战争时期想着战马太少,和平时期又恨耕牛不够,确实是自相矛盾,好吧!我不提北海郡了,我们有了辽东,那以后也有了养战马之地。”
这时,远处奔来一名亲卫骑兵,远远勒马大喊:“大帅,裴将军求见!”
张铉也看见远处来了一群隋军骑兵,为首之人正是裴行俨,他笑着点点头,“让他过来吧!”
大军停止了前行,不多时,裴行俨带着几名大将飞驰而至,裴行俨翻身下马,上前单膝跪下行礼,“卑职参见大帅!”
几名大将也纷纷跟着跪下行礼,张铉下马扶起了裴行俨,笑道:“元庆在辽东辛苦了,各位将军请起!”
裴行俨挠挠头,不解地问道:“大帅怎么从东面过来?”
张铉笑了笑,“你觉得我应该从哪里过来?”
“我以为大帅会从海上过来,或者从北平郡过来。”
旁边杜如晦笑着补充道:“裴将军或许不知道吧!我们已经拿下了鸭禄水以北的全部重要城堡,将支援的高句丽军队阻拦在鸭禄水以南。”
裴行俨大喜过望,“那岂不是辽东的高句丽军队没有外援了吗?”
张铉点了点头,“正是如此,我想知道现在高句丽军队情况如何了。”
“启禀大帅,大约有四万人左右的高句丽军队被我们围困在燕城,我们没有攻城,双方只是在对峙,对方也没有突围的迹象,似乎粮食比较充足,估计他们在等待援军。”
张铉当然知道燕城的粮食为什么充足,否则辽东城的守军也不会粮尽突围了,他也知道燕城高大坚固,不亚于柳城,想攻下燕城并不容易,不过只要高句丽军队被困住,迟早有崩溃的一天,这倒不用着急。
这时,张铉看见了远处来了不少牛羊,便马鞭一指笑问道:“你们在哪里搞到的牛羊?”
裴行俨连忙将契丹企图援助高句丽,而被自己军队击溃之事详细说了一遍,最后笑道:“他们赶了三万多头牛羊和数千石粮食,全部被我们夺取,成为了我们的战利品,正好给大帅用来犒军。”
张铉心中奇怪,看了一眼杜如晦,杜如晦明白张铉的意思,笑道:“这个契丹也是在和稀泥呢!高句丽已经被围困了,他还派人来送牛羊,明摆着是不想出兵但又捱不过面子,装模作样应付一下,这三万多牛羊也可以理解为契丹的一种低姿态,对柳城之战的补偿。”
张铉冷笑一声,“三万多头牛羊就想打发我了吗?这是打发叫花子呢!”
他随即又问裴行俨,“奚人什么态度?”
“回禀大帅,奚人对我们帮助很大,已先后给了我们骑兵五十多万只羊作为军粮,他们是很弱势的民族,一直被契丹和突厥欺压。”裴行俨很感谢奚人对自己的帮助,刻意替他们说好话。
张铉点了点头,“你派人去告诉苏支,说我就在燕城,如果他有悔改的诚意,就让他来燕城见我!”
第715章 血战壶关(上)
太行八陉大多是由于河水千万年的冲刷而形成,滏口陉便是位于漳水穿越太行山脉而形成的谷道内,在东面入口处叫做滏口关,而西面的出口则叫做壶关,壶关四面皆百丈高的悬崖峭壁,而西出口就像水壶的壶嘴一样,故名壶关。
在唐军进攻河北失败后,隋军反击杀入了并州,占据了井陉和滏口陉的西出口西故关和壶关,占据了这两座雄关,隋军便可以随时向并州进军,而且基本上堵住了并州向河北进军的通道。
也正是这个缘故,夺回西故关和壶关便成了唐军最大的心病,这次隋军反攻高句丽,对唐军而言就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
虽然军方和朝廷都达成了共识,夺回西故关和壶关并不存在道义上的不妥,那里本来就是他们的关隘,只要不进攻河北,天下人也不会指责他们帮助异族。
但大唐天子李渊却不是这样想,他不仅想夺回两座关隘,还想趁机夺取井陉和滏口陉,如果有可能他甚至还想继续东进,尤其攻克中都,一直便是李渊的梦想。
正是基于李渊想夺取中都的渴望,唐军便将目标指向壶关,只要能夺取滏口陉,中都的西大门便被打开了,但这是一场秘密战斗,唐军封锁了一切消息,不用说长安,就连壶关所在的郡治上党县和最近的涉县,普通民众都不知道壶关在爆发战斗,所有去壶关的道路都被唐军士兵封锁,唐军给出的理由是剿匪。
尽管唐军的保密工作做得极好,但他们夺取壶关却并不顺利,李孝恭率领三万唐军已经在壶关激战了近十天,伤亡数千人,但依旧没有能拿下壶关,李孝恭的压力极大,天子李渊已经是第三次派人送密旨给他,责令他务必在五天内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滏口陉。
天色蒙蒙亮,李孝恭独自站在大营门口,默默注视着数里外的壶关城墙,在座宽不足两里的半圆形高强之下,躺在无数战死的唐军将士,但关城依旧巍然矗立,让李孝恭无法面对众多阵亡的将士,也让李孝恭忧心忡忡,圣上竟然让自己五天内拿下滏口陉,怎么可能办到。
这时,副将张亮走上前道:“攻打了快半个月,我觉得关隘上的守军也不多了,不会再超过千人,或许我们再坚持一下就会有成效了。”
李孝恭苦笑一声,“你不觉得攻城不下并不是守军多少的问题吗?而是对方守关主将很厉害,听说此人只是一个校尉,一个小小的校尉就能率领两千士兵和我三万大军激战十天,让我伤亡四千余人,消息传出去,我李孝恭岂不是被天下人耻笑。”
张亮咬牙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守将再厉害,手下没有了士兵,他一样完蛋,殿下下旨吧!我亲自带兵攻城,今天攻不下城,我张亮愿受军法处置。”
李孝恭想到了天子的诏书,如果他们再攻不下城,恐怕也无法向天子交代了,他便点了点头,“军令状就不必了,攻不下城,你我的名声都会丧失殆尽,给你一万军队,务必攻下这座关隘!”
“遵令!”
张亮行一礼匆匆去了,李孝恭望着远处的关隘,自言自语道:“难道我李孝恭的名声就要毁在这座关隘之上吗?”
……
壶关守将原是一名郎将,叫做赵平,但第一天攻城战爆发,赵平便被唐军的流矢射中而不幸阵亡,随后,队正以上军官都一致推举校尉王玄敬接手指挥权,王玄敬率领两千守军和唐军激战十天,伤亡近半,但依旧牢牢地控制着壶关。
天还没有亮,壶关城头上便抛下了数十根长索,王玄敬带着五十名士兵顺着绳索下了城,从阵亡的唐军士兵尸体上取下箭壶,又在距离城墙百步内收集没有损坏的箭矢,守城需要大量箭矢,但他们手中的箭矢已经快用完了,只能靠各种办法下城收集。
城内,数百名士兵正在忙碌地锯木头,这是他们最充足的防御武器,从山谷内砍伐上千株大树,又锯成两尺一段,便做成了杀伤有力的滚木。
但为了守住城池,他们不惜采用一切能想到的狠毒武器,在一个小山坳中传来阵阵恶臭,这是几名隋军士兵在熬制一种毒汁,用砒霜、鸟粪和滚油混在一起,用大铁锅熬制,变得其毒无比,皮肤沾之即毙,也是一种很阴毒的守城办法。
城墙上,士兵们将一捆捆箭矢拉上城头,在女墙边躺着数百名正在沉睡中的隋军士兵,他们已经不敢下城,吃住都在城头上,唯恐唐军偷袭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