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
但到了大业末期,军队被调回中原,伊吾郡也渐渐边缘化,目前伊吾郡官府虽然依旧存在,但已经岌岌可危了。
伊吾郡官府之所有不像且末、鄯善那样消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西突厥的牙帐位于碎叶,距离伊吾郡太遥远,管辖这里的兴趣就明显降低了,而且西突厥内讧较严重,也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扩张能力。
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沙陀人北迁,沙陀人是突厥的一支,原本生活在河西走廊,草场比较狭窄,为了争夺牧场,沙陀人常常和河西走廊的其他民族发生冲突,而随着隋军内迁,沙陀人便抓住了机会,大量迁徙到伊吾郡,赶走了原来生活在这里的几支铁勒小部落。
沙陀人及时向西突厥效忠,也得到了西突厥王廷的认可,便同意他们生活在折罗漫山脚下,但沙陀人为了保住河西走廊上的利益,他们也和伊吾官府暗中达成协议,维持现状,互不干涉,伊吾郡官府便由此保留下来。
伊吾郡太守名叫王守功,河西武威郡人,年约五十岁出头,他是伊吾郡的第二任太守,已经在伊吾郡呆了十年,尽管王守功是隋王朝任命,但在隋王朝灭亡后,他又归降了西凉王李轨。
而当唐朝灭掉李轨,夺取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各郡纷纷转而效忠唐王朝,王守功也不例外,但他几次派使者去长安都没有消息,加上唐王朝的战略东移,伊吾郡路途遥远,唐王朝在北隋军的压迫下,也暂时顾不上西域各郡,伊吾郡便像一个被遗忘的孩子,孤零零地生活在河西走廊之外。
不过王守功也得到一些消息,唐朝并不是中原最强大的势力,北隋似乎更加强大,他的心态便发生了转变,不再着急向唐朝效忠,而是耐心等待中原局势的发展。
这天上午,一支由数百匹骆驼组成的粟特商队抵达了伊吾县,伊吾县东城门处顿时热闹起来,不少客栈、酒肆都派伙计前来招揽生意,队伍中有十几名汉人,他们和领队告别,直接进了城。
这十几名汉人便是李靖派出的使者和他的随从,使者叫做金文胜,是李靖帐下的参军从事,很年轻,只有二十四五岁,他原本是中都太学生,每年军队都会在太学生中招收一批文职军官,金文胜便是三年前被招收进军队,这也是一种入仕的门路,令太学生们趋之若鹜,但军队招收的条件很严格,每年只招收数十人,甚至比考上科举还要困难,所以招收的太学生无一不是太学中的佼佼者。
金文胜来到郡衙前,这里同时也是县衙,由于伊吾郡目前只有一个县,所以太守王守功同时也兼任伊吾县令,郡衙门口站着两名衙役,金文胜刚走上台阶,衙役便拦住他,“请问先生有什么事?”
衙役见金文胜的十几名手下个个高大魁梧,强壮有力,他们不敢无礼,倒也很客气。
金文胜取出一张拜帖交给衙役笑道:“把这张帖子给你们太守,我在这里稍等片刻。”
“请先生稍候,我这就去禀报!”
衙役不敢怠慢,接过帖子便飞奔进了郡衙。
第1165章 天下大战(二十三)
只片刻,大门内传来一阵脚步声,太守王守功带着几名官员激动万分地冲了出来,连忙向金文胜拱手施礼道:“实在抱歉,怠慢参军了,王守功向参军赔礼。”
“王太守不必客气,是我来得唐突,不过这里不是说话之地,我们还是进去谈吧!”
“是!是!是!参军请随我入内。”
王守功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中原王朝的使者盼来了,而且还是大周帝国,他怎么能不喜出望外,他和几名官员簇拥着金文胜进了郡衙。
双方在大堂分宾主落座,金文胜取出李靖的亲笔信递给王守功道:“这是我家将军给太守的信,请太守过目。”
王守功连忙接过信,仔细地看了一遍,心中长长松了口气,笑道:“自从隋军七年前撤离伊吾郡,我没有一天不是在提心吊胆中度过,就害怕有一天游牧骑兵突然杀进城来,现在我们的军队终于来了,我们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金文胜有些好奇道:“我刚才进城时,也看到有士兵守城啊!”
王守功苦笑一声,“那些是我自己组织的民团,一共只有五百人,城中父老凑钱从粟特人那里买了一些西域的皮甲和兵器,最多只能防一防马贼,守一守城门,维护治安之类,草原游牧民族的骑兵真的杀来,他们哪里挡得住。”
金文胜点点头,“原来如此,王太守刚才看了信,应该知道我们将军最关心什么,我想问现在伊吾县和沙陀人关系究竟怎么样?”
“只能说大体上相安无事,但一些细节追究起来,还是有点屈辱。”王守功叹了口气道。
“比如什么?”
“比如说汉人除了商人之外,一律不准去他们的牧场,如果去了他们就会直接杀人,不会给活命的机会,五年前就发生过一次血案,五名采药人被他们杀了,尸体送回来,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去草原,但沙陀人却可以来县城,而且他们犯了罪,县里不能审问,必须把人交给他们。”
“那么发生过严重罪行吗?”
“严重罪行倒没有,一般沙陀人也害怕我们不收他们的货物,他们会损失很大,最多也就是喝酒后打架,每年都会打几次,城中子弟很团结,而且民团会及时赶到,驱散双方斗殴,大家也渐渐习惯了,其实我们害怕的是突厥人,一旦突厥大军过境,那可是鸡犬不留,隋军东撤后头两年,大家都提心吊胆,一有风吹草动,便全城逃亡,很多人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便迁到敦煌或者河西走廊了。”
“那沙陀人和西突厥的关系如何?”
王守功摇摇头,“沙陀酋长不止一次亲口给我说过,他们宁可效忠中原王朝,也绝不愿意被突厥人统治。”
“为什么?”
“税赋太重,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十税二,每十只羊中两只羊就要作为税赋交给西突厥,每年沙陀人要交税羊近百万头,他们也苦不堪言,而效忠中原王朝,每年只需要象征性地交一点羊皮,他们在河西的分支部落就是百税五,这也是沙陀人和我们相安无事的主要原因,他们也希望中原帝国能重回伊吾郡。”
金文胜沉思片刻道:“李将军还给了我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出使沙陀部落,希望王太守能先替我们沟通一下。”
“这没有问题,我亲自陪同参军前去就是了,不知参军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金文胜大喜道:“明天一早我们就出发!”
……
沙陀部是由八个小部落组成,长期居住在河西走廊,和昭武、突厥、羌、铁勒等部落混居在一起,其中以处月部最大,处月部首领便一直出任沙陀大酋长,七年前隋军从伊吾东撤,沙陀部看到了机会,大酋长朱邪真便率领六个部落北迁伊吾郡,生活在蒲类海以南的广大地区。
沙陀部的人口并不多,只有七千帐,也就是七千户人家,也就只有数万人,按照每帐出一兵的规矩,沙陀军队一共有七千人,十分骁勇善战,虽然实力远不能和突厥人相比,但自保基本上没有问题。
去年大酋长朱邪真在打猎时被另一名沙陀贵族朱邪翰设计杀死,沙陀部爆发了争夺酋长之位的内讧,朱邪真的儿子朱邪金山得到了沙陀各部落首领的支持,战胜了朱邪翰,朱邪翰的部落全军覆没,他只率了三百名手下逃去了河西走廊,去向不明。
但这次内讧也严重削弱了沙陀人的实力,使沙陀的军队锐减到五千人,损失了整整两千人,这也是沙陀人数百年来最惨重的一次损失。
沙陀部落大酋长主帐位于折罗漫山北部的蒲类海,距离伊吾县约四百里,由于沙陀人和伊吾郡官府达成过协议,除了商人和官员外,其他汉人严禁进入草原,所以为了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太守王守功亲自陪同金文胜前往沙陀大酋长主帐。
经过了三天的奔行,一行十余人终于抵达了蒲类海的沙陀主帐营地,由于有太守王守功同行,一路上他们没有受到任何阻碍,顺利抵达蒲类海,当然,沙陀大酋长朱邪金山也先一步得到消息,他派了五百名士兵前来迎接周军使者的到来。
蒲类海南岸丰美的草原上分布着一望无际的大帐,这里是处月部的营地,大约有两千五百余户人家,近万顶大帐,只见一群群牛羊在草原上安静地吃草,不断有大群战马疾奔而过,远处,放羊的孩童骑在马背上向护卫军队挥手大喊。
随着帐篷越来越密集,他们终于来到了王帐前,王帐和一般穹帐的质地差不多,都是羊毛织成的大帐,只是占地面积要比一般营帐大得多,占地足有两亩,数十名士兵执矛站在大帐前。
趁护卫进去禀报的机会,王守功低声提醒金文胜道:“沙陀人向来欺软怕硬,参军不要被吓倒。”
金文胜笑着点点头,“多谢太守再一次提醒。”
这时,从大帐内走出一名将领,他向王守功点点头,又打量金文胜一眼,冷冷道:“大酋长请你们进去。”
他拉开了帐帘,厉声道:“请吧!”
金文胜昂然走进了大帐,王守功刚要跟入,却被拦住了,“太守请慢入,到别帐休息片刻。”
王守功刚要说话,十几根长矛对准了他,王守功无奈,只得先去别帐了。
大帐内刀光闪烁,长矛如林,数百名披甲士站满了大帐,杀气腾腾,在大帐尽头坐着一名身材魁梧的大汉,目光冷厉地盯着金文胜。
金文胜淡然一笑,毫不畏惧地走了上去,一直来到朱邪金山面前,抱拳拱拱手道:“大周征西李靖将军帐下参军从事金文胜参见大酋长。”
朱邪金山长期生活在河西走廊,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冷笑一声道:“我不明白伊吾郡和大周王朝有什么关系,你们来做什么?”
金文胜淡淡道:“连大酋长也知道这里叫伊吾郡,大周帝国志在统一天下,伊吾郡怎么和我们没有关系?”
朱邪金山就害怕他说这句话,他一拍桌子怒道:“这里是我的地盘,不准你们染指!”
周围数百士兵一起大吼起来,“杀死他!”
金文胜却一言不发,连声冷笑地看着朱邪金山,朱邪金山一摆手,大帐内立刻安静下来,他怒视金文胜道:“你冷笑什么?”
金文胜哼了一声道:“沙陀人在河西的时候,朝廷军队赶走过你们吗?我们在马邑郡、定襄郡、九原郡以及河西各郡,都同样生活在大量的游牧民族,难道我们也把他们赶走了吗?”
“这个不一样,我们每年向西突厥缴纳了大量税羊,他们才把伊吾郡交给我们,如果你们再来伊吾郡,那岂不是让我们交两遍税?我们可负担不起,除非你们去碎叶和西突厥谈判,让他把伊吾郡还给你们,那我也没有意见了。”
朱邪金山当然知道他们的存在并不影响大周王朝统治伊吾郡,但大周王朝在伊吾郡的存在却影响到了他们,所以他要和周军讨价还价,至少他们不愿向周王朝再交一次税。
金文胜明白他的意思,淡淡道:“凡事可以商量,我就是带着诚意来和贵方商量,但我却感觉不到大酋长的诚意,如果大酋长一定要撕破脸皮,我们也不惧一战。”
说完,他一指帐内的数百名士兵,“这就是大酋长的待客之道?”
第1166章 天下大战(二十四)
朱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