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7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银子,命司礼监太监王裕民前往高阳城,寻找孙承宗的亲属,妥加照顾。

  “传令群臣!”

  “明日上朝议事!”

  伤心过后,崇祯还得勉强提起精神,召集群臣商讨对策。

  鞑子还在北直隶肆虐,要是不尽早想办法解决,只怕还会惹出更大的事端来。孙承宗的死,让不少的大臣,都暗中对崇祯的刻薄寡恩感觉到心寒。崇祯自己心知肚明,必须想办法补救。

  次日,即正月二十六日,上午辰时刚过,几位内阁辅臣,六部尚书和左右侍郎,各科的给事中,都奉召进宫。他们先在皇极门内的金水桥外会齐,穿过宏政门、中左门,到了右后门。门内就是皇帝经常召对臣工的地方,俗称平台。

  昨夜传谕说今日在此召对,但这里冷冷清清,只有一位太监在此等候。他对众官员说,因御体偶感不适,改在乾清宫中召见。于是这一群朝臣继续往前走,绕过建极殿的背后,进入乾清门。门外有两个高大的鎏金狮子,左右各一,在太阳下金光闪烁。

  平日,如果朝臣们有机会奉召来乾清宫,如心情不太紧张,总是忍不住向这两个狮子偷瞟几眼,欣赏它们的神态优美,前朝的能工巧匠竟然将雄壮、威武、秀丽与活泼统一于一身。但今天他们都没有闲情欣赏狮子,在太监的带领下继续前进。

  因为国家遭到惨重事变,皇上的心情极坏,所以大臣们的心中十分惴惴不安,怕受严责,而不负责任的科、道官们也半真半假地带出忧戚的神情,同时在心中准备着,一有机会,就要向他们所不喜欢的张凤翼、梁廷栋等人攻击,博取“敢言”的好名声。

  进入乾清门就是御道,两边护以雕刻精致、线条厚重而柔和的白玉栏杆和栏板。群臣从御道的两侧向北走,直到崇阶,也就是南向的丹陛。中间是一块巨大的石板,雕刻着双龙护日,祥云满布,下有潮水。结构严密、完整,形象生动。

  群臣低着头从两旁的石阶上去,到了乾清宫正殿前边的平台,即所谓丹墀。丹墀上有鎏金的铜龙、铜龟、铜鹤,都有五尺多高,成双配对,夹着御道,东西对峙;另外还有宝鼎香炉,等等陈设。群臣一进乾清门就包围在一种十分肃穆与庄严的气氛中,愈向前走愈增加崇敬与畏惧心清,一到乾清宫正殿前边,简直连大气儿也不敢出了。

  太监没有带他们走进正殿,却带他们从正殿檐外向东走去,到了东角门。有几个人胆子较大,抬头看见墙上贴着一张已经褪了色的黄纸帖子,上写:“贞侍夫人传圣谕:东角门内不准喧哗。”

  因为深宫事秘,与外延几乎隔绝,看了这张帖子的人们都不知道这被称做贞侍夫人的是谁。但是大家心中明白,必是皇上平日心情烦乱,又要省阅文书,所以不许太监、宫女在这角门内大声说话。角门旁边有一座小建筑,垂着黄色锦帘,门额上悬一小匾,上写昭仁殿。

  太监连揭两道锦帘,大家躬身进去。向东,又连揭两道锦帘,群臣进到最里边的一间,才到了皇帝召见他们的地方。崇祯面容憔悴,坐在铺有黄缎褥子的御榻上。榻上放一张紫檀木小几,上边摆几封文书,还有一只带盖的茶碗放在莲叶形银茶盘上。左边悬一小匾,是崇祯御笔书写的“克己复礼”四字。

  等群臣叩头毕,崇祯叫他们起来,然后叹口气,神情忧伤地说:“朕御极九年,国家多事,又遇连年饥荒,人皆相食,深可悯恻。近日,唉,竟然祸乱愈烈,建虏攻陷高阳城,帝师被害。”

  他的眼圈儿红了,伤心地摇摇头,接着说:“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连帝师也不能保全,皆朕不德所致,真当愧死!”

  首辅温体仁急忙说道:“皇上,请节哀顺变。”

  其他的所有大臣,都齐声恭请圣安,请崇祯节哀顺变。

  对于孙承宗的死,在座的部分的大臣,对其中的原因知之甚详,将原因归咎于崇祯自己。但是,也有部分的大臣,对其中确切的原因,不太了解,便将原因归咎于兵部和卢象升。甚至,有人认为,是洪承畴指挥不当。每个大臣各有各的想法,神态上却是怎么都看不出来。

  崇祯慢慢的停止哭泣,颇有些苦涩的说道:“时局艰难,大家有什么好办法?鞑子如此肆虐,如何是好?”

  范复粹是新进的阁臣,闻言就出列说道:“皇上,鞑子肆虐,非大军不可清剿。臣斗胆建议,派大学士督师,聚集辽东、宣大、陕西、山东、河南的军力,围攻鞑子于保定府周围,一举灭之。”

  他的语调非常激昂,却没有引起太多的回应。

  在场的其他大臣,可没有范复粹这样的雄心壮志。范复粹之前一直都在大理寺,声名不显,谁也不知道崇祯为什么会突然将他提拔起来,然后进入内阁。范复粹以前从来不涉及军务,对朝廷官军的战斗力,不是非常了解,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说法。

  而其他的大臣,对于朝廷官军的战斗力,都是有所耳闻的。对于王坤和高起潜等人的能力,更是知之甚详。在他们看来,明军就算全部扑上去,也未必能够干掉鞑子。鞑子都是骑兵,来去如风,明军根本包围不住他们,一旦出击,还有被鞑子各个击破的危险。

  另外一个阁臣陈寅皱眉说道:“此事不妥。宣大军团,辽东军团,乃是我军左右之臂膀,不能轻易调离。再说,我军不擅长野战,一旦离开坚城,容易为敌所乘。”

  范复粹皱眉说道:“既然两大军团都无法调离,那么,皇上是否可以下旨,让张准率军西进,增援保定府等地?”

  听到张准的名字,所有的大臣,精神微微一震,随后又神情复杂,不发一言。范复粹的提议,当然是好的。董家堡的战果,在场的大臣,基本上都知道了。由张准带领虎贲军西进,解保定府之围,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唯一的问题,乃是张准的附带行动。几乎可以肯定,张准的部队去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地盘。

  现在,朝中的各位重臣,要是谁还不明白张准的野心,那一定是化外之人了。张准的野心,基本上可以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形容,张准自己也没有掩饰过。张准打败鞑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打败了鞑子以后,北直隶的地盘,都是他张准的了。张准已经控制了山东,要是再控制北直隶,朝廷恐怕真的只有迁都了。

  “又是张准……”

  崇祯感觉自己的嘴巴,非常的苦涩。

  张准?怎么又是张准?以前,大臣们议事,总不会一下子就将张准的名字搬出来。但是现在,才说了几句话,张准的名字就出现了。这让崇祯觉得非常的恼火,又非常的不服气。难道,天底下,除了张准,就没有其他人可以对付鞑子了吗?

  不信!

  朕绝对不信!

  天底下,绝对有比张准更厉害的人才!

  崇祯凛然说道:“除了张准率军西进,就没有其他的法子了吗?”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随即保持沉默。显然,他们是默认了崇祯的提问了。王坤和高起潜的那么点本事,他们当然知道。要他俩出去和鞑子厮杀,还不如直接将他俩逮捕下狱算了。洪承畴倒是有几分的本事,可是,他在真定府那么远,回天乏术啊!

  崇祯没想到,居然会是这样的结果,他的意思,居然没有人理会。连素来灵活剔透的温体仁,都闭目养神,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崇祯气不打一处来,狠狠的说道:“朕就不信,没有这个张准,就不能行事朕相信杨嗣昌乃是天生奇才,由他接替卢象升,出任五省总理!”

  范复粹急忙说道:“皇上,杨嗣昌经验尚浅……”

  崇祯气呼呼的说道:“杨嗣昌在边关已经五年,张准才几年?”

  范复粹顿时无言以对。

  皇上耍赖皮了,他还要说些什么?

  于是,朝会结束,诏令杨嗣昌为五省总理,接替卢象升。

  回到内阁上书房,范复粹气鼓鼓的将手板一扔,不满的说道:“诸公,你们真的相信杨嗣昌能够主事吗?这个小人,在边关五年,除了喝兵血,贪污军饷,还懂得什么?”

  陈寅看看四周,深沉的说道:“你以为杨嗣昌愿意接管五省总理这个烫手的热山芋吗?那都是皇上的意思你没看出来?你偏偏还提到张准皇上的忌讳,就是张准!”

  范复粹依然气鼓鼓的说道:“放着好好的张准不用,偏用杨嗣昌我看北直隶的局势,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他的家乡,就在登州府的黄县。黄县战斗的时候,张准就住在范复粹的家里。因此,有关黄县战斗的经过,范复粹是知道得非常清楚的。范复粹相信,出动张准去对付鞑子,一定是没有问题。张准和他的虎贲军,就好像是一把利刃,可以刺穿所有鞑子的心脏。

  温体仁意味深长的说道:“牧之,你困了,回去歇息吧!”

  范复粹气呼呼的转身就走,连自己的手板都不要了。

  陈寅无奈的叹息一声,跟温体仁告罪一声,也转身走了。

  今天的朝会,他是抱着很大的希望去的,认为自己的建议,应该会得到崇祯的支持。结果没想到,崇祯的心思,好像根本不在战事上面。更多的,好像是在……做样子?嗯,陈寅的直觉,感觉崇祯是在做样子,好像是要掩饰什么,根本不是要确切的解决问题。这天下是崇祯的,他自己都不关心,其他人又何必如此的着急?回家享乐便是!

  温体仁默默的站在案桌的前面,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今天,他是第一次没有替崇祯圆场。这对于他来说,需要不少的勇气。幸好,他已经想好了退路。好久以后,他才坐下来,整顿笔墨,拿出空白的奏章,端端正正的写道:“臣惶恐告罪……臣年事已高……乞骸骨……致仕……”


第667章 将来,是要拉清单的

  北直隶,河间府,景和镇。

  昔日繁华的景和镇,现在已经变成一片的废墟。看不到任何完整的建筑。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到处都是被大火焚烧过后的乌黑。在有些地方,还有断断续续的黑烟冒出来。地上流淌的血迹,已经完全凝固,变成一片的暗黑色。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血腥味,弥久不散。还有被烧焦的尸体,同样在散发着浓郁的臭味。尽管是冬天,还能看到尸体的上面,有很多的不知名的恶心虫子在爬来爬去。要是有人靠近,这些虫子立刻飞起来,形成黑乎乎的一团,迅速的落到更远处的尸体上,却是怎么都不肯离开。

  站在村镇的外面,举着千里镜,仔细的观察村镇内的情况,可以明显的看到,被鞑子杀死的人,连尸体都还没有来得及清理。由于天气寒冷,这些尸体,都被冻得僵硬无比。还有一些年轻的女人,赤身裸体的,身上带着明显的被侮辱蹂躏的痕迹。有些女人的胸前,留着大大的血疤,显然是乳房被割掉了。

  最惨的是未成年的孩子,被无情的杀死,小小的尸体,蜷缩的到处都是。在一座被烧得差不多的房屋里面,发现了上百具被烧得漆黑的好像是小猫一样大小的尸体。根据推测,应该都是本镇的小孩子的。成年人的尸体,即使再怎么烧,都无法烧成小猫这么小。

  “杀千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