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剑长安-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看似寻常的长剑在苏长安灵力的包裹下,化为足以撼山移石的凶器。
  临沙城坚固的城墙在那些灵剑的冲击开始出现一道道如毒蛇一般的裂纹,而这样的裂纹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加剧。
  不过数息的光景,临沙城的墙体便轰然崩塌,从中间处裂开一道数丈宽的缝隙。
  一些来不及躲避的士卒们,便随着墙体的坍塌而坠落下去,摔得粉身碎骨,一时间绝望的呼喊声在临沙城中不断的响起。
  高高站在半空之中的苏长安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嘴角却浮出了一抹诡异的笑容。
  那时黑色的邪力如潮水般自他的体内涌出,他张开了双臂,眸子渐渐蒙上了一层血色。
  “去,杀光他们。”
  他这般说道,声线平静得几乎不带有半点的感情色彩。
  就好像他是在说一件极为寻常的小事一般。
  临沙城外那三万西凉军皆在那时周身涌出一道道与苏长安相同但却稀薄得多的黑色邪力,他们的双眸亦在那时化作血色。
  在听闻苏长安此言之后,他们的身子动了起来。
  极为缓慢,但却又极为坚定。
  回过神来的奕阳州与钟安看向那支正踏破夜色而来的军队。
  他们浑身涌动着比这黑夜还要漆黑几分的灵力,双目却染着比鲜血还要炙热几分的猩红。
  这哪是一直寻常的军队,这分明便是一群从地狱中爬出的恶鬼。
  这样的念头在那时浮现在二人的脑海。
  而西凉军在这时已然透过那个被苏长安生生砸开的缝隙涌入了临沙城。
  他们悍不畏死,他们所向披靡。
  任何敢于拦着他们身前的士卒都被他们以极为又残忍的杀死,然后一阵阵的血气便自那些尸体之上涌出,被那些西凉军们吸入体内,而随着这样的过程,他们周身的气势在那时亦变得愈发磅礴。
  苏长安阴沉着脸色看着身下那场才刚刚开始的杀戮。
  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他抬起了头望向星空,那里星光暗淡,并无多少星辰闪烁。
  但苏长安却似乎能看到某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他朝着那东西说道:“此番业障,由我而起,自当由我而终,他日大事若成,我代他们去那阿鼻地狱,受那无尽业火。”


第二十九章 回望长安
  城头的巨响来得很突兀。
  已经安睡的临沙城在这样的异响中被惊醒。
  黑暗的临沙城亮了起来,人们三三两两的走出了房门望向城头,那里尘烟弥漫。嘶吼声、哀嚎声、惊呼声混成一片。
  临沙城的百姓很快便回过了神来,有什么东西与守军们打了起来。
  是蛮军?
  是蜀军?
  这些寻常百姓自然是想不明白,但越是未知,便越是让人畏惧。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人在此刻忽的眉头一挑,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中原战火越烧越旺,无论谁胜谁负,对于寻常百姓都并不是什么好事,因此,逃难自然成了这些寻常百姓们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而目的地,当然便是目前大魏唯一的净土,拥有漓江天险的江东。
  因此这些日子不乏各处来的百姓涌到临沙城,试图渡江。
  也确实有那么一些人成功的去到了江东。
  无论在那边他们会遭遇些什么,但在大多数人看来,能避开战祸,便是最好的事情了。
  但这样的事情,在约莫半个月前,便变得极为困难。
  朝廷调来了十万大军,封锁了江面。
  说是为了抵御江东的叛军,但却同时也不允许任何人私自渡江,此刻的临沙城中,不仅聚集了寻常的居民,亦有许多远道而来,试图渡江的难民。
  如今守军不知与何方势力打得难解难分,要穿越他们的战线,虽然危险,但却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许多人便在那时拖家带口,领着自己的家人,开始小心翼翼的涌向漓江岸口。
  而这些人之中,有那么一群人相比于诸人的铤而走险,似乎顾虑之事却要多出许多。
  为首的是一位中年男子背负一柄长枪,身旁有一名老者,毛发皆白。或许是为了隐藏自己身份的原因,二人皆穿着麻衣,但其走路的神态姿势却隐隐带着一股气势。那时久居上位者所形成的某种气质,难以被模仿,同样难以被隐藏。
  而他们的身后跟着几位年轻人,一位手持一把造型夸张的重剑,脸上的胡子似乎久未打理,看上去极为邋遢。
  一位一头白发极为扎眼,背上却以斜十字之势负责两柄短枪。
  而二人的中间是一位少年,看年纪十六七岁,生得俊美,但气息孱弱,不似那几位那般一看便是身手了得之人。
  可观诸人的神态,都隐隐有将之护在其中的架势。
  显然,这个少年的身份应当极为特殊。
  这时,一位身着黑衣,背负猩红色长枪的男子从远处走了过来,他的速度极快,百丈之遥,瞬息便至。
  他在主人的身前的站定,微微有些气喘,看样子来去颇为匆忙,他用了约莫两息的光景平复自己的气息,而后方才对着那一位同样背负长枪的中年男子说道:“爹,孩儿已经去前方探查过情况了,似乎是真的有一只军队与钟安奕阳州的守军打了起来。朝廷方面损失惨重,看模样应当不是司马诩的引蛇出洞之计。”
  “嗯。”那男子闻言微微点了点头,但脸上的神色依然极为凝重。“那会是谁呢?”
  临沙城地处偏僻,除了与江东交界,并无任何特别之处,显然不会是蜀军或是蛮军,那唯一的可能……
  “会不会是长安他……?”那黑衣男子有些迟疑的问道。
  中年男子闻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确实是想不真切。
  因为在他看来,此刻中原的局势,苏长安应该抓紧群雄乱做一团休养生息,巩固自己实力,若是这般早参与进了中原的战乱,并非明智之举。虽然如今看来,江东出手的几率似乎更大一些,但他依然不能肯定。
  “太尉大人,莫要多想,此时机会难得,若是再拖下去,等到司马诩的援军到来,我们想要脱身便是难上加难了。”他们身后那个孱弱的少年在那时忽的发声说道。
  诸人一愣,皆在那时侧目看向身旁的少年。
  这少年自从出了长安,一路颠沛流离,又受到朝廷的各种追杀,很是沉默,沉默到诸人都已经渐渐忽略了他的存在。
  此刻忽然发声,自然让他们极为诧异。
  而观这少年脸上的神色,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直到这时诸人才记起这少年是大魏的皇帝啊。
  那股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比起他那位窝囊的父亲却是不知要强出多少倍。
  中年男子愣了愣,他亦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无论此刻是谁再与朝廷的守军大战,但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否者若是拖下去,司马诩的援军已然在来的路上,到时候想要离开更是难上加难。
  想通了这一点,中年男子沉着脸色说道:“陛下言之有理,那我们现在便冲关吧!”说罢,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转头看向身旁的那我老者,神色恭敬地说道:“还劳烦太白真人,为我们遮掩天机。”
  他身旁的老者闻言点了点头,脸色却苍白了几分。
  他虽为观星台道人,但论起因果命理之道却远不及司马诩,多次前行遮掩天机,已经让他的身体渐渐入不敷出。
  但此刻到了事情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拼着这条老命不要,他也要坚持下来。
  这般想着,老者的脸色愈发苍白,但磅礴却又隐晦的灵力却在那时自他体内涌出,将诸人笼罩其中。
  “走吧。”他这般说道,脸上涌出一抹潮红,试图掩盖自己的疲态。
  这样的行为瞒得过那些同行的年轻人,却瞒不过同为星殒的中年男子。他深深的看了老者一眼,却并不点破,而后他朝着诸人微微示意,便领着他们随着人流快步的朝着城门方向走去。
  而谁也未有注意到,那时,人群中的那个少年,他回头深深的看了一眼远方。
  那是极远极远的远方。
  远到他的视线根本抵达不到。
  但他还是看了,至少他觉得他能感觉到。
  感觉到远方那一座巨大的城池,那座本该属于他的城池。
  “司马诩,终有一天,我会回来的。”
  他在心底这般对自己说道,然后决然的转过了头随着众人步伐,朝着远方走去。


第三十章 黑暗中的行者
  临沙城头的厮杀还在继续。
  苏长安以一己之力破开城门,西凉军如虎狼般长驱直入,还未回过神来的临沙城守军在西凉军凌冽的攻势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十万大军因为缺乏有效的调度,加之袭击来得太过突兀,只是这短兵相接的一刻钟的光景,便有近万人死于西凉军的刀戟之下。而反观西凉军,因为某种难以理解的秘法护佑——任何死去的守军尸首都会在短时间内化为干尸,溢出的血气被西凉军吸收,他们的伤势会在吸收了这些血气之后尽数恢复,而周身的气势也会因此强悍几分。
  因此,直到现在为止,西凉军方面的伤亡几乎是等于零。
  奕阳州与钟安的十万大军,也算得上是朝廷精锐,历经过无数大小战役。
  其实他们并不缺乏所谓的勇气。
  但是,但当西凉军表现出这般几乎是不可战胜的力量之时,这些朝廷的士卒们,终于心生绝望。
  似乎无论他们怎么英勇作战,怎么悍不畏死,最后都不过是做了西凉军的养料,却伤不了他们分毫。
  这样的悲观情绪一旦蔓延便一发不可收拾,他们开始后退,在对战不过一刻钟的光景之后,这支大军开始了望风而逃。
  “杀,一个不留。”立于半空之中的苏长安自然看出了朝廷大军的退意,他眉宇间闪过一道冰冷的杀意,漫天剑雨在那时呼啸而下,轰在那些大军的退路之上。
  大魏士卒的脸色在那时变得极为难看,苏长安一己之力自然无法完全将他们拦住,但是从那剑雨的密集程度,以及其中所包裹的可怕力量,诸人想要从那剑雨之中生还显然也是九死一生之事。
  而那时,身后的西凉军如恶狼一般扑杀过来。
  大魏的士卒们到底还是有那么几分血性,在一些将领的指挥下,开始朝着西凉军发动了猛烈的反扑。
  两军在那时再一次战到了一起。
  钟安与奕阳州看着自己一手带出的大军如同草芥一般被西凉军收割掉性命。
  他们的心头在滴血。
  他们当然想要去帮助自己的步卒,可是苏长安的已然将他们的气机锁定,他们知道一旦稍有异动,苏长安定然会出手。
  而从苏长安之前所表现出来的战力,他们亦很清楚的知道,他们决计不会是这个少年的对手。
  在这样的挣扎于纠结之中又度过数十息的光景。
  大魏士卒的反扑给西凉军除了在最初时造成了百来人的伤亡之后,西凉军便稳住了阵脚。
  他们通过杀人来恢复伤势,甚至增强自己的力量,如同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在大魏士卒的人海中缓步前行,所过之处,尸横片野。
  那些大魏士卒们的防线被越压越窄,很快便已然龟缩到了一个极为狭小的角落,虽然还有人在极力组织起反抗,但在西凉军的大势之下,却已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