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赐风流-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雪情将身体退后一步,以为皇太孙来找福临郡主,要嘱咐她一些路上注意的事情,自己不便在场,便要告辞退出。朱允文笑着挽留道:“雪情不必忙着离开,我正有话要对你说。你请坐吧。”

秦雪情走又走不得,只好听令坐下。朱允文这才有机会近距离地认真打量面前这位美女。但见秦雪情身体挺拔而婀娜,肌肤白洁又细腻,面沉前朝四美,眼含绝代风流,真的是倾国倾城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只把个皇太孙看得双眼发直。一旁的福临郡主看着哥哥的失态,用手推了他一下,叫道:“皇兄,你不是有话要说嘛。”

朱允文回过神来,道:“秦姑娘,小妹第一次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她自己又不知道照顾自己,一路上秦姑娘多费心了。”

秦雪情点了点头,道:“请殿下放心,来的时候孟郎也嘱咐过了,雪情会尽心的。”

朱允文把脸转向福临,道:“小妹,这次你跟着秦姑娘出去,你就是她的小妹,少给雪情添麻烦,更不能耍你郡主的臭脾气。燕王那里能不惊动最好就不要惊动了,平平安安回来就好。”

福临听话地点了点头。他生怕自己这个皇兄再改变了主意。

嘱咐罢福临郡主,朱允文面对了秦雪情,笑问道:“雪情,令师好吗?”

秦雪情一愣,道:“殿下识得家师?”

朱允文点了点头,道:“大约是三年前吧,师太进京晋见皇上,爷爷留我在场。记得师太话也不多,但不说则已,言必有物,字字珠玉,让允文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世外高人,也懂得了人外有人这句至理名言的正确。我们相见的时间不长,但我对师太的影响很深。”

秦雪情由衷地谢道:“殿下太客气了,雪情代师父谢谢殿下。”由于师父在秦雪情心目中的地位,朱允文这番话很容易得到秦雪情对他的好感,秦雪情再不觉得朱允文是个高高在上地皇太孙,与他攀谈也轻松起来。

朱允文望着秦雪情问道:“听说雪情在问心剑阁曾是师门内定的掌门,有这回事吧?”

秦雪情笑了笑道:“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吧,雪情早就忘记了。”

朱允文笑了,道:“这足以说明,雪情的才学被师门和长辈所认同。问心剑阁百余年来傲视江湖,雪情能得到师门如此器重,一定是得到了慧如师太的真传。”

这一次恭维秦雪情不敢领受,摇头道:“殿下把雪情看得太高了。远了不说,雪情每日在孟郎身边,自觉与他相差甚远,更不说去比别人。说白了,我们都是世俗之人,就算有也是些小聪明罢了。”

朱允文眼中闪过一丝冷漠,但很快便没了踪影,笑道:“雪情何必太谦,象你这样的女中豪杰世上少见。”朱允文拦住要为自己分辩的秦雪情,道:“我们不说这个了。”

秦雪情见到朱允文改了口,她才安心坐下。朱允文又道:“这几天我在杭州与飞龙一起探讨了许多事情,不客气地讲,我受益非浅。今天船上也没有什么事做,又没有外人,雪情能不能讲一讲你对朝廷现政的看法?”

秦雪情轻轻一愣,她从没有想到一个马上便会是皇帝的人,会问自己,一个女子这种问题,这可是国家大事,她是一点准备也没有。

朱允文笑着道:“现在这条船上没有殿下,也没有什么郡主,我们都是朋友。雪情可以放了心大胆地说,只要是真心话,我都爱听。如果正是切中时弊的建议,我会在以后将它转变成现实。”望了望犹豫不决地秦雪情,朱允文道:“就是在慧如师太与我爷爷的一番谈话中,让我明白了旁观者清这个至理,允文很想有几个世外高人做朋友,我是真心的。”

秦雪情点了点头,道:“不敢说什么主意建议,如果殿下临政,有几个问题是应该想想办法的。雪情只是行走江湖冷眼旁观罢了,问题也许是有,解决的办法还是殿下想对策了。”

朱允文开心地笑道:“这个自然。就怕是我们高高在上,下面的民情真的不清楚呀。”

秦雪情道:“大明建国之初,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土匪强盗遍地皆是。在这种情形下,当今圣上‘刚猛治国,乱世用重典’,可谓对症下药,国家混乱的形势平定下来,百姓也能安居乐业。现在三十年过去了,当年制定的《大明律》并没有跟着形势的改变而改变,难免会有些不合理之处。以雪情来看,现在各地法外用刑情况严重,有些是地方官员平庸无能,把人屈打成招;更有一些便是怨冤相报,冤假错案存在的不少,监狱中的人犯好人也许还要多过坏人。”

朱允文轻轻点头,平静地笑容下难掩他心中的狂喜。眼前的秦雪情能说出这番话来,可见她真的是秀外慧中,见识过人。

在朱允文地目光鼓励下,秦雪情又道:“洪武帝以武打天下,自然会形成重武的局面,可是现在战事已少,更多的是文治,朝中重武轻文成风,这也不利于朝廷治理天下。试想,治理各地应该是文官的职权范围,事情都要由他们去做,但是在制定国家治国策略的时候,有发言权的却是地位崇高地武将,这就难免会有驴唇对不上马嘴的现象。雪情认为,文武职权应该严格分隔开来,文臣与武将的地位也应该是平等的,这才利于朝廷利于百姓。”

杭州到南京本来就不是很远,在秦雪情与朱允文热烈地交谈中,船已经到了南京。朱允文依依不舍地站起身,笑道:“雪情船上一番话真比得当年隆中对了,如果有时间允文还要请教。”

第四卷暗流涌动第一章无才是德4

2007…3…265:22:00本章字数:4288

秦雪情赶忙摆手道:“我这全是胡言乱语,殿下当不得真。黄学士与齐待郎都是治国良臣,他们的见识高于我与飞龙百倍,殿下多与他们商议就没有解决不了地问题。”

朱允文哈哈大笑,面有得意之色,道:“如此允文就此告辞。小妹一路上听你雪情姐姐的话,不要离开她身边半步。你们早去早回,雪情你还要负责把小妹送回家来才行。”

福临郡主与秦雪情一起点头。

“我祝你们一路顺风!”朱允文说罢这话,转身下船去了。

朱允文进了朱元璋住的侧殿,朱元璋正一个人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面前的桌案上堆放着各地上来的奏折,另外一边却放着孟飞龙为燕王定做的好件黄田玉的寿星,看来朱元璋很喜欢这件东西。

至从朱元璋去掉了宰相这个职务后,就等于是皇上兼任了宰相的职权,统管六部,大小事物全摆在了他的案上。朱元璋已经是七十一的人了,没日没夜的操劳,把个曾经精力旺盛的洪武皇帝累得快要垮了,朱元璋已经明感地认识到,自己的时日不多了,他更多地让朱允文参与朝政,希望他能够早一天成熟起来。

见到朱允文走了进来,待他请过安后,朱元璋示意他在身边坐下,平静地问了一声:“回来了?”

朱允文道:“孙儿是刚刚回来。”

“福临那个丫头呢?”没有了福临郡主的戏闹声,朱元璋似乎少了点什么。

“福临离了杭州后,非要跟了问心剑阁秦姑娘的船到北边去玩,我拦不住就让她去了。有秦雪情在她身边,安全上不会有事的。”

朱元璋对这样的小事根本不去费脑筋,直接问道:“孟飞龙怎么说,他都答应了?”

朱允文神情一呆,自己去杭州的目的只是他心里有数,就是黄子澄与齐泰也只凭着想象察觉到些而已,怎么便让祖父知道了?

“雕虫小技罢了。允文,你什么时候能把眼光放得远一些,这些釜低抽薪的办法,还是让你的手下去用吧。”朱元璋懒懒得道。

这些话把个朱允文听了个一头雾水,他只好道:“孩儿愚顿,还请圣皇明示。”

朱元璋道:“福临去了趟杭州,孟飞龙就自己向朝廷请求放弃漕运军粮;虽后便是你提出来要漕运战马,而负责漕运的恰恰又是孟飞龙,事情不是明摆在那里的嘛,瞒不得人的。”

朱允文低下了头,正想说什么,朱元璋对他把手一挥,又道:“可是这个孟飞龙并不死心塌地跟着你,他虽然卖你面子把漕运军粮这个好差事给推了,可是又借机提出要在北平买地建房,设立分堂,这又让你不放心了,所以才有了你这次杭州之行。你是以游玩为由,自己出马去说服孟飞龙,我说的对不对?”

朱允文面上的汗淌了下来。自己费尽心机的种种安排,在爷爷眼里简直就是小孩子的游戏一般,这让他很是汗颜,更让他害怕的是祖父对自己的失望。

朱无璋叹息一声,道:“允文,你马上就要是做皇帝的人了,手上会有无限地权力,你要学会运用这些权力,权力运用得好,没有什么人、也不会有什么事是你控制不了的。”望了一眼低头不语的朱允文,朱元璋又道:“你四叔那天喝多了酒,是说了些不该说的话。那个孟飞龙现在也很有钱,手下还有千数号人,如果他死心塌地投向了你四叔一边是很可怕。可是你想过没有,有了你四叔的精明勇敢,还有了孟飞龙的钱财聪慧,他们就敢起来造反?他们手上还少什么?你想一想。”

朱允文喜道:“他们没有足够的兵力,也没有很大地地盘。”

朱元璋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你只说对了一部分。最主要的,他们没有一个名正言顺地地位,没有你手中的权力。你不要忘了,你将是大明堂堂正正的皇帝。”

朱允文点了点头,但是他心里还是一知半解,不甚明了。

朱元璋干脆问道:“你四叔让你不放心,现在我给你机会,让你想些办法把他的野心打下去,你有什么好主意?说来听听。”

朱允文想了想,道:“比较彻底的办法莫过于异地封王。让四叔离开北平,改封他到别处去,比如两广,再将他的军队留在北边不动,就算四叔想有什么动作,等他把力量养够,他也要老得走不动了。”朱允文为自己想出的这个妙计很是得意。

朱元璋叹了口气,把案上写好的一张圣旨交给了朱允文,道:“你看看我的安排。我也想听听你的意见。”

朱允文匆匆把那条圣旨看完,不解地道:“爷爷,您老人家怎么给了四叔这么大权力,以后他不是更要目中无人了吗?”

朱元璋笑道:“你说说看,我给了你四叔什么权力?”

朱允文苦着脸道:“您让都督杨文听命于四叔,武定候郭英听命于权王,而权王受四叔节制,那整个北边不就是四叔的了么?他如果真是异心,就是南北之争了。”

这一次朱元璋真的生气了,怒道:“你以为我是让你小书生读文章吗?不要只看那些表面的文字,你自己动动脑子。现在朝中老一辈的武将去的都差不多了,少的都是吃糖喝蜜长大的,成气的不多,可是北边蒙古人依然强大,你手下有什么高人能让北边无战事,象现在的燕王一样安定?”

其实不是朝中无人的问题,是朱元璋的疑心太重,定下的藩王守边策略注定了一切。试想派了谁去能指挥得动王爷?而在现今诸王中,没有谁的才智能够比得上燕王,这也是事实。朱允文想了想,摇了摇头。

“所以,你要把燕王异地分王的想法绝对幼稚。是人材要用,用了还不让他有什么想法,让他老老实实的,甚至于让他每日里担惊受怕,这才是一个帝王的高明手段。杨文是什么人?不说他对朝廷忠心耿耿,就是他的家人老小全在南京,他会跟着燕王造反?在对付蒙古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