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爷怒道:“老子是要你们帮忙想办法,不是叫你们在这里讨论老杂毛是不是该改名叫老绿毛。再想不出好办法救我儿子,老子把你们的婆娘全拉去劳军,让你们个个头上戴满绿帽,老子没孙子抱,你们也别想抱儿子,要抱也只能抱杂种。”
随从们面面相觑,两个站在门口的侍卫忍不住感激涕零地说:“咱门相爷在公子的感召下,现在变得好文雅哦。”
“是啊是啊,文雅得我都不习惯了,今天这么火大,既没问候咱们的娘,也没问候咱们的祖宗,真是太文雅了,都快赶上汉人了。”
这时屋里响起了一声断喝:“你们两个龟孙子,躲在门口嚼什么蛆?有话进来讲。”
两个人赶紧爬了进去,一个还在绞尽脑汁想词儿时,另一个机灵鬼已经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欢天喜地向窝阔台建议:“相爷,这个与老杂毛近不近女色没关系的。咱们找美女上山,老杂毛肯上钩当然是好事;就算他不肯,咱们让那女人硬说他上钩了,他能有什么辄?相爷想想,若一个女人天天上山,故意让公子看见她扭着屁股去了老杂毛那里,回来的时候就头发烂得像鸡窝,衣服撕得像抹布。如此几个月下来,那女人的肚子就渐渐地大了,然后就天天去找老杂毛闹着要他娶她,你说少爷能不信吗?”
“咚!”窝阔台一掌捶在茶几上,茶几摇摇欲坠,接着是雷吼般地叫好声:“好主意!就这么办!”又用手指着献策的侍卫说:“你很聪明,即刻起升你做百户长。”
“是,多谢相爷栽培。”侍卫跪在地上直磕头,起来后,立刻跳开去,不再跟刚才的同伴站在一处。同时在心里替他哀叹:唉,人光有一身蛮力是没用的,还要会动脑筋,会抓机会。像自己,几句话轻轻松松就升为百户长了,将来出将如相都是有可能的。
这时,外面慌忙冲进来一个侍卫禀报说:“相爷,公子下来了。”
所有的人皆整肃以待,窝阔台笑得一脸的络腮胡子都颤抖了起来,站起来就往外走,嘴里吩咐着:“你们快去楼下看车子里面有没有铺好,公子最近又瘦了,车垫要厚实点。还有,再查看一下那钱箱子里有没有装满,公子一路看到流浪汉小乞丐都是要施舍的。”
“是。”
“还有,叫老胡准备一篮子点心,公子沿路看到那些特别瘦弱的乞丐,不只会施舍钱财,有时候还要在路边现买包子火烧给他们充饥,你们先就准备一些吃的东西,免得到时候还要麻烦公子下车。”
“是。”
话刚说完,就见一袭淡青色的衣衫从门口飘过,窝阔台忙追上去陪着笑问:“帖木儿,做完早课了?感觉可还好?”
“嗯。”
“早上吃的东西可还满意?”
“嗯。”
“下楼小心点,让阿爸扶着你吧。”
“我还没老,还不用扶,你也还健旺,也不用我扶。”
“是啊,哈哈,我还健旺得很,还想抱着孙子回阿尔泰山拜祭祖先呢,呃,我只是偶尔忍不住会这样想想,没逼你成亲的意思啦。阿爸早说了,只要我的帖木儿高兴,他想做什么都做什么,我永远支持他。”
“……”
儿子不吭声,窝阔台又紧张起来,小心地察看着儿子的表情。见儿子没有不高兴,也就是说,他现在对“成亲”,“孙子”这样的字眼不反感啦?长生天啊,列祖列宗啊,这是真的吗?
巨大的惊喜来袭,窝阔台幸福得头一晕,差点一脚踏空栽了下去。定了定神后,他选择乖乖地闭嘴,不再去触碰此类话题,说多了,弄巧反拙就不好了。嘿嘿,只要儿子不反感,以后就有希望了。
于是左相府的随从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走在前面的公子依然神情淡然,出尘绝俗,飘逸若神仙降世,就是跟在后面的相爷表情有点不对劲,笑得像刚偷吃了一只大肥鸡的狐狸不说,眼睛里还直往外冒星星,手甚至在无意识地做着什么动作。认真一看,敢情相爷在练习抱孙子呢。
名闻遐迩的“活阎王”窝阔台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帖木儿公子双双露面,这难得一见的场景吸引了许多路人的目光,但惧于“活阎王”的威势,没人敢靠近,大家都只是远远地看着,悄悄地议论着。左相府煊赫的仪仗再加上看热闹的群众,很快这条路就彻底堵死了。
此时,另一辆马车正朝这边驶过来,车夫见前面堵成那样,一打听,原来是左相和公子出行,骂都不敢骂一句,乖乖地把马车停在一边,等着前面的仪仗过去。
可坐车人不耐烦了,打开车门问:“你怎么停下了呀,叫你快点赶车的。”
赶车人只好回头陪笑道:“少爷,前面是左相家的车,借奴才一个胆子,也不敢超他家的车啊。”
车里的人这才住了嘴,眼巴巴地看着前面的一个威风八面的老人站在马车边笑容满面地让一个年轻人先上车,街边不少看热闹的群众都在悄悄议论:“这就是左相家的公子啊,真不像是他爹生的,他爹那么一副阎王样子,想不到儿子像天上神仙。”
有人说:“这儿子的妈是汉人,所以他是混血,都说混血儿特漂亮的。”
“他哪里是混血儿了,明明就是汉人样子。”
“嘘,小声点,这话被那边的人听见了要杀头的。”
有知道内情的人就说:“左相阎罗王一样的狠角色,会容忍自己的老婆给他戴绿帽?那还不五马分尸外加抄家灭族了。蒙人和汉人混血的孩子,有的完全是蒙人样子,有的完全是汉人样子,就看他长得像爹还是长得像娘了。”
“就是啊,别瞎说,小心项上人头。这公子肯定是长得像娘了,娘是大美人,他也俊得天昏地暗。难怪窝阔台那么宠的,他那吓死人的魔王样子能有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儿子,心里还不得意死了。”
在众人的热议声中,左相府的车队仗浩浩荡荡地向皇宫的方向开拔而去。道路重新通畅了,早就等得不耐烦的车中人忙催了一声:“走了!你还在磨蹭什么?”
“是少爷,您坐好。”
车门关上,遮蔽了车中人的脸,那是一张有几分熟悉的面孔。
他就是勃勃,也就是十一他们嘴里的禽兽姐夫。
第二折 (第十七场)太后
此时是忽必烈在位时期,他是第五代蒙古大汗。也是在他手里,蒙古人才开始学着汉人的朝廷建制,开始建年号。后来又迁都燕京,改名为大都,并定国号为元。
忽必烈的母亲庄圣太后贴妮,全名唆鲁禾帖妮别吉,是克烈部首领汪罕的侄女,也就是左相窝阔台的堂姐。帖妮父母早亡,是叔叔汪罕抚养长大的,所以两人虽然名义上是堂姐弟,实际上跟亲姐弟没什么区别。
成吉思汗征服克烈部后,把帖妮赐给了自己的儿子拖雷为妻。拖雷死得早,帖妮带着四个儿子艰难度日。最后在她的一再请求下,当时的蒙古大汗,拖雷的哥哥窝阔台(也叫窝阔台,蒙古人中很多同名的),很不情愿地赐给了她一块封地,地点在真定,那里是汉族聚居地。因此,帖妮和她的儿子们成了汉族农民而不是蒙古草原游牧民的领主。
帖妮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女人,她认为因地制宜,采取农耕法,而不是像别的占据汉族土地的蒙古贵族那样,强制实行蒙古式的游牧业,更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领主也就能得到更多的赋税。后来证明她的政策是对的,当其他领主土地上的汉族农民纷纷逃亡的时候,她的领地反吸纳了更多的人口,她鼓励他们开垦荒地,新开垦的土地免征三年的赋税。这样不到十年,真定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
有了钱粮,就能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帖妮的儿子们长大后个个骁勇善战,先是大儿子蒙哥取代伯父窝阔台成为蒙古大汗,蒙哥战死疆场后,忽必烈继立为汗。在他的带领下,蒙古军迅速扩张土地,铁蹄几乎踏遍了整个欧亚大陆,不仅灭掉了南宋,统一了中国,甚至远征日本,安南,爪洼,建立起了幅员辽阔的大元帝国。
在忽必烈兄弟成功的背后,站立着他们伟大的母亲。当年帖妮守寡后,窝阔台曾几度逼她下嫁拖雷的其他兄弟甚至子侄,这在蒙古是风俗,别的死了丈夫的女人一般都会听从家族首领的安排,让她嫁谁就嫁谁,只有帖妮,以死相抗,只想一心一意地抚养自己的四个儿子。窝阔台一开始不给她土地羊群,让他们母子饥寒交迫,也就是为了逼她就范。后来实在拗不过了,才远远地给了一块土地把他们母子赶出了当时的蒙古国都上都。
这样的母亲,在儿子心目中,以及在整个蒙古民族的心目中是个什么地位可想而知,差不多等于活菩萨了。所以太后牵挂喜欢的人,连皇上也不敢怠慢。
这也是左相窝阔台权势熏天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蒙古人来说,他不仅战功卓著,还是皇亲国戚,按汉人的说法叫国舅。他率领的克列部,也是仅次于蒙古皇族乞颜部的显赫部落,封地直逼忽必烈的两个亲弟弟。
官居左相,又统领着一个强悍部落的男人,没有子嗣的确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虽然他的弟弟们都有儿子,可侄儿毕竟是侄儿,不是他的亲骨血,连太后都替他可惜。直到帖木儿出生,才填补了这一巨大的遗憾。
帖木儿之名也是太后亲赐的。左相之子帖木儿出生十二年后,忽必烈的嫡长孙出世,太后和皇上商量的结果,还是给这孩子取名为帖木儿。
左相窝阔台带着他的儿子帖木儿到达庄圣太后帖妮的慈福殿时,太后正坐在一把紫檀木椅上教六岁的皇太孙帖木儿认汉字。一见到窝阔台父子俩,尤其是见到他后面的帖木儿时,当即笑逐颜开地说:“今天可好了,两个帖木儿,一个大帖木儿,一个小帖木儿。”
说着就把大帖木儿拉过去从头到脚好一番打量,嘴里心疼地说:“你到底跑哪儿去了?弄得这么瘦,害得你阿爸像得了失心疯一样,每天想你都快想死了,你这孩子,怎么一出去就不知道回来了呢?”
窝阔台见堂姐用的是微带责备的语气,忙陪着笑替儿子解释:“他跟着师傅在山上学艺,师傅规矩严,不准他下山,这次回来给他娘拜寿,还是师傅特许的呢。“
太后眉头一皱,不以为然地说:“堂堂的武威候,又是克列部的族长,跑到山上去跟人学什么艺?身边多带几个高手保护就行了。”
窝阔台又赶紧出来替儿子说话:“正因为是武威候,是大族长,所以更需要学好武艺啊,不能因为过了几年太平日子,就偷懒起来了。如果我大元的武威候和克列部的族长还要人保护的话,那说出去不是丢死人了。”
太后撇了他一眼,叹着气说:“你就知道宠着他,真要学武艺,我蒙古武士中高手如云,随便找一个就能教他,何必一定要跑到荒山野岭去?还一年都不回来。”
帖木儿站在一边一直没吭声,听皇太后这口气,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是出去学什么了,只以为是学艺。看来阿爸也不敢说真话,只敢告诉她是出去学武艺了,这倒还算一个理由。
太后数落完了,回头又摩弄着帖木儿说:“在家不好吗?非要跑出去,你看你阿爸都七十岁了,人越老越想儿孙绕膝。你今年也十八岁了,该娶亲了,你阿爸在你这个年龄,都娶好几房太太了。”
窝阔台急得满头大汗,心里直后悔不该带儿子来。太后平时老念叨他,他就特意带来了,谁知道来了只是数落教训。如果对方不是太后,他会立即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