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邢窑在五代时期还有烧制,到了宋代就基本不见了,而宋人词风大盛,五言绝句出现在酒器上就不可能了。元人倒是尚白,但是这上边的诗文却是不可能在元代出现的;至于明代就更不可能了,这两把执壶上文字纹饰的釉色黑不黑,绿不绿,蓝不蓝,还带着一点微微的褐色,这种不稳定的颜色是不可能出现在明代以后的瓷器上的。
最主要的就是,这两把执壶其中一把的底上还刻着一个“盈”字,这个字代表的是唐代皇帝的私人库房“大盈库”。而唐代的邢窑没有文字纹饰,气候的五代和宋元明清又不可能烧制这样的器物,想来也只有晚清和民国时候了。
张辰看着这两把执壶,心中想的却是,不知道在历史上有多少好宝贝,就因为有类似这样的问题而被遗弃或者损毁了的。看来今后要多在这方面下下功夫了,为避免更多的文物遭受这种待遇,是不是应该在还没有完成的那些图书中再加入这个项目的一侧呢,尽自己的所能,多做一点是一点吧。
这两把执壶让张辰是越看越喜欢,赶紧招手叫来这块的导购,先商量一下价钱,这可是极为罕见的捡大漏机会啊,兴许还是至此一家别无分号呢。
也就是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店老板对这么珍贵的,也许就是世间唯有的两件至宝,睁着眼睛看不见,才给了张彻这个机会。
这算什么呢,这两把执壶绝对是瓷器中的贵族,但是却被如此的冷落,给了一个碎催的身份糊弄着。它们的存在打破了邢窑白瓷没有文字纹饰的历史记录,甚至可以改变整个瓷器历史的记录,一边是可悲,另一边就是可喜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九一章意义重大
感谢yanjing猪、ivanyu同学的月票支持!
张辰觉得自己现在就像一个救世主,只有他才能挽救这两把执壶的命运,把它们推回到贵族的行列中去,带给他们万众瞩目的荣耀。
这样的宝贝落在这种小店里,也可谓是命运舛虐。如果不是张辰接到了研讨会的邀请函,准备亲自来洛杉矶参加福布斯家族沙皇彩蛋收藏品的拍卖,而又事先在国内就打听到这间店,特意来看一看。这古瓷界很可能是仅存的古老贵族的两把执壶,终究逃不了个被贱卖或者损毁的下场。
张辰是极为爱惜宝贝的人,也是一个公认的识宝辨宝高手,他的能力不只是在年青一代中才显得突出,在整个古玩收藏行当中,可以说基本没有什么比他更强的。包括他的太师叔陈志远、褚铁眼,师伯董全安和藏协的石老爷子等人,也不会比他更高明,多的只是数十年的阅历经验而已。
艾斯肯纳兹纵横欧美收藏界多年,见过和会过的高手不计其数,他自己本人也是一个极有天分的顶级高手,在面对张辰的时候,也是一败涂地,完全没有胜的自信。所以,在古玩界和收藏界当中,张辰是有资格以伯乐自称的。
看着眼前的两件稀世珍宝,这应当是今年全球收藏界最大的发现了吧,一举打破了多项最早的文物记录,也把华夏瓷器的多釉色烧制工艺历史大为提前,这是一项针对历史文明的大功绩啊。
张辰忍不住在嘴里小声地念叨了起来。离他最近的张沐隐约能够听到一些,把几个词句大致组合了一下,才知道张辰念的是韩愈的《马说》其中的几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张沐掩嘴轻轻一笑。这个家伙对着这么两把执壶拽什么文啊,不过就是晚清到民国的仿品吗,还什么千里马的。遂即又觉得不对,这小子一向眼力超群啊。该不会是在这两把壶上看出什么了吧,根据他长期以来的表现,这些话据对不会无的放矢的。
作为张辰最忠实的追随者,张沐对张辰以伯乐自居表示丝毫没有疑问,也觉得张辰完全当得起这个称呼。她自己就是张辰亲手教出来的。现在虽然还没有达到大藏家的地步,但也算得上是一个小高手了,比起那些入行五到十年时间的人,要高出一大截的。可她现在入行也就是三年的时间啊。
能够在三年的时间里教出这么出色的成绩来,这份能耐可就很不简单了。就算是张沐的师公褚铁眼亲自出手也不一定能有这个效果。可见张辰的实力是多么恐怖的一个高度,张沐跟在张辰身边这么久。就没见他失手过一次,连一点错误都没有过。
也许是一种过度的依赖和信任,张辰对这两把执壶念念叨叨,使得张沐也觉得这两把执壶有问题了,而且是越看问题越大,虽然她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有什么问题。
伸手拉过来比自己功力深厚的宁琳琅,跟她说了刚才张辰的举动,看看自己这个弟媳妇能不能看出点什么来。''
宁琳琅对张辰也是那种盲目的信任和依赖,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模式,深深刻在骨子里,根本不可能再有什么改变的。
宁琳琅对这两把执壶的判断也是后期仿制,但是仿的却十分地道,结果就是三个人都盯着那两把执壶看得出神。
这个场面让一边等着介绍的导购很是不屑,不就是两把仿邢窑的执壶吗,民国仿的可能性还要更大一些,差不多算是这间店里最不入流的物件之一了。这三个人也不知道想从上面看出点什么来,再看它也不可能成了真的邢窑,
看张辰这么年轻,估计也是个没什么经验的菜鸟,两件仿邢窑的执壶就把他看傻了,钥匙看到了真正的国宝级物件,还不得兴奋死他啊。
把张辰定义为菜鸟的导购也不想再多等了,既然这个年轻人这么喜欢,那就想办法把这两把执壶卖给他好了。
面对华人的时候,导购还是选择了故乡的语言:“这位先生您好,我是本店的导购苏翰,很高兴为您服务。您看到的这两把执壶是晚清民国时期仿制的唐代刑窑白瓷,在工艺上已经完全仿制出了唐代时候的技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精美邢窑仿品。如果您喜欢的话,就要尽快出手了,这样的精品总是很受欢迎的。”
嗯,其它的先不说,这态度和礼貌起码是过得去了,忽悠顾客也有了一些基础,培养两年肯定是个不错的营销高手。至于这两件瓷器的精美,那也只能是从唐代的基础上看,再往后就论不上了。要说艺问题,这本来就是唐代最精致的瓷器,怎么可能不像唐代的水平呢;不可多得倒是绝对的,但却不是仿品。
一个是急着想卖,一个是打定了心思要买,当然是一拍即合了。价钱上当然是好说的,三百美金不合适就往下降,这东西本就没花多少钱收上来的。
二十分钟后,张辰带着两把已经包装好了的执壶,满脸是笑地走出了这间叫做“致雅阁”的洛杉矶古董店。店内的导购这是也是满脸笑容,四百美金卖掉这两件,自己差不多可以赚一百美金的提成,虽然不算多,但胜在赚得轻松。
“师兄,这上面的诗也是从来没见过的,如果真的是有人仿制的话。也应该用人们熟悉的诗,而不是这种生僻的啊,这两把执壶不会真的是唐代邢窑吧?”
上车后宁琳琅和张沐分别拿一把执壶仔细看了半天,越看就越是觉得这执壶的工艺完全和唐代邢窑一模一样。还有这两首从来没见过的诗,特别是还有对于张辰的盲目信任,这些原因加在一起,都把这两把执壶推向了唐代邢窑的位置。
张辰笑呵呵地接过宁琳琅手里的执壶,这是一把底上带有“盈”字的,壶身上的五言绝句诗文是:万古方圆定,何朝岁月芳。今来飞天将,安得镇胡邦。
壶身偏高。腹鼓而颈细,包括壶足在内通体施白釉,颈部和足部都有花瓣状雕刻纹饰,并带有明显的西域风格。壶身内外施双釉。釉质洁白细腻,虽然还不到永乐甜白釉那样的工艺,但是和现代白瓷已经没什么太大的差别了。
指了指壶底上那个刻进去的“盈”字,道:“这不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吗,你们俩和那个古董店主都犯了一样的错误。被邢窑无字的既定事实蒙住眼睛了,其它地方再做得好,也会被这一条先入为主,从反的方向上去推论。这样的推论结果很显然是不靠谱的。
我们可以这样来看,每一件艺术品都不是完美无瑕的。不论它的作者是谁,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天然。同理。文玩古物也是一样的,实验中心的窑口你们都亲自见识过了,在那么精细和顶级的环境下,烧出来的瓷器都不可能完全一样。烧钧窑瓷的时候更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你能说拿一件是不对的吗?
收藏家的鉴定不是警方断案,不能走有罪推定的路子,应该是反过来做无罪推定。为什么我们最初学习的时候,都被要求必须看真东西呢,就是为了能够掌握这些东西真在什么地方的知识,然后才能够一条一条地对照着去分辨。造假者不可能做到完整复制,既然是叫‘仿真’和‘逼真’,那就肯定有不真的地方,当你往真的方向看,自然也就找到假的证据了。”
张辰说的这些都是他自己通过很多的尝试和摸索总结出来的,他甚至专门对很多真的器物进行过造假的推论,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现在和宁琳琅、张沐说这些,就是因为她们在这两把执壶的鉴定上犯了这样的错误,如果她们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今后咋爱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再次做出错误的鉴定,这种错误对一个职业收藏的人来说事致命的。
宁琳琅和张沐也都恍然大悟,张辰又道:“这两把执壶的确从很多方面看都是仿品,而且最有可能是民国的仿品。但是你们再多想一下下,就能看出来,这两首诗并不是随便凑数的,不但对仗工整而且很有唐人的意境,明显是有感而发之下完成的。那我们在深入一些想想,能够写出这样诗作的人,可能会去搞什么赝品吗?所以这两首诗九成以上是唐人的作品,那这两把执壶的身份就清晰很多了。
还有这壶的釉色、器形、纹饰,等等的特征,都是完全符合唐代邢窑的,就连着白釉的材质都完全和唐代邢窑相符。最后你们在看这个‘盈’字,和所有存世唐代邢窑官器上的都是如出一辙,这里边还包括下刀的深浅和力度,这个和雕刻一样,却又比雕刻更体现个人风格,更是完全做不得假的。”
张辰说完后,张沐把自己手里那把执壶上的试问反复念了几次,若有所悟道:“小辰你这么一说,还真是的啊,这诗的确是有些唐人意境。‘书山凿天路,宦海舞轻波。世人皆入彀,独醒宿金罗’。这明显就是一个人生不得志,却把自己的现状极力美化,装出一副看破一切虚伪直指本质的样子,说到头来也只不过是酸溜溜的落魄文人心态。
读书苦是世人皆知的事情,而官场奋斗却不仅仅是读书好就可以的,如果没有一个强硬的背景靠山,就得有人赏识和提拔,否则即便是在学业上凿通了登天之路,也只不过是在官场上混个小官做做。于是就很自觉地不在奢望仕途的发展,整日眠花宿柳,做点落魄文人的浪荡勾当,但是在内心里。却依然羡慕那些已经在仕途上风光无限的读书人。所以就写了这首看似抒发自己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