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才收藏家-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这一方‘南京解元’也是如此,这两方印我记得在上海博物馆所编的《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中的‘唐寅’有收藏,我想一下,应该是在第58和63印。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真的。”
    方明说着,慢慢地收回自己之前轻轻地按在书卷上的右手,然后看着出现在右手手背上的貔貅慢慢地消失,他就更加心中有数了,眼前的这副书卷当然是真的!当然,在别人的眼里,方明的这个动作只是在鉴定书卷,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如果这是真的,那之前拍卖的那一副呢?总不能那是假的吧?”
    方明犹豫了一下,说:“这个……我没有看到过那一幅书卷,所以不能够判断,但是我想应该不会是假的。”
    价值几千万的东西,而且是拍卖过的,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一百是真的,但必然是经过了无数的大师鉴定过的,这样一来是假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不会是假的那就是真的了,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两副一样的字传世?这件事情在历代都没有记载,所以这是不可能是事情!”
    郑柏在自己的脑门上狠狠地拍了一下,他现自己再一次陷入了怪圈之中,那就是方明鉴定的结果也是真的,但都拍卖掉的东西怎么还出现一份在自己的手上?他其实也已经通过一些关系打听过了,拍卖的那一幅字还是在原来的人手上,并没有出现丢失之类的事情。
    这样一来,他就更加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周雅芳放下手里的放大镜,眉头也拧得紧紧的,说:“我觉得方明说得没有错,这确实是唐伯虎的真迹。”
    “唉!”
    郑柏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好吧,你们的鉴定结果不出意料,都说是真的,但是眼前的这一幅字分明也不是象之前方明你鉴定过的那幅《浮玉山居图》一般是拼成的,所以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怎么一回事?
    郑柏当然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是他却想不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找不到答案差一点让他疯了。
    方明犹豫了一下,他倒是想起了一些可能性。
    “郑老,其实历史上书画重出的现象并不少见。”
    郑柏是玩老了古董的人了,一听就知道方明的意思:“是的,确实是如此。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照书画依靠或者是描钞。在我国的历史上,如果是很有名的书画,一般来说都是有记述的,所以喜欢书画的人虽然说不一定能够看到真迹,但是根据记载是可以大约推知书画本来的面目或者是特点。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做假的人不会凭空捏造、‘制作’出一幅假的书画来。比如说,魏晋的书贴在现在能够看到的很多都是用双钩的办法临摹而来,与真迹几近相同,画的方面虽然不能用双钩之法,但是也是可以描的。其中的高手照着原作描绘,然后再用一些办法来作旧。这个时候有真迹的人去卖画的时候第一次用的是真迹,但是因为价格极高,所以看一次之后就会拿回来,然后就是谈价格。接下来再想看画的时候就不会拿真迹了,而把描出来的那一幅拿去,如此一来另外准备的一幅假的就同时在作旧等等,等到价格谈好的时候,假的那一幅也完成了:因为之前看一直重复多次看的那一幅也是描的,看得多了,脑中自然而然地就认为真的就是如此,再拿出一幅假的作旧过的,自然不会起太多的疑心了。真正交易的时候再说干什么这画来历不明之类,让买的人不要时常拿出来给别人看,自己收藏就好,如此一来也就尽可能地减少了出问题的机会。”
    “这些我也知道,之前我也仔细地研究过了,眼前的这一幅书卷,不存在着作旧的痕迹,而且也不是用双钩之法描成的。”
    “其实,对于唐伯虎来说,他的书画上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他还没有出名的时候是师从一个叫周东村的人的,所以就有了周东村的风格。等到唐伯虎出名之后,就出现了由周东村捉笔的书画,这样一来,因为唐伯虎的书画本来就有周东村的风格,而且时期上也对得上,因此他们两个人的作品在这个时期也就是唐伯虎早年的时候其实是很相似,一旦面临着这样的书画,就算是真正的鉴定高手也是很难鉴定出来的。但问题是眼前的这一幅书卷是唐伯虎晚年所作,风格等等都已经是比较成熟了,与周东村的风格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也可能是周东村的捉笔之作。”
    方明一听就知道郑柏确实是把这些东西都研究到了一个很深的程度,周东村的事情其实是一般的人是不太清楚的。
    名人找人“代笔”的事情不是现在才出现的,以前也是有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唐伯虎出名之后,有人请周东村甚至是周东村自己以唐伯虎的名义写过一些书贴或者是绘画之类,这些东西虽然在历史上有过记载,但是真实情形这么多年过去之后现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很难说了,但是一个结果就是一旦面对着这个时期的唐伯虎的书画,那就要小心一点。
    当然,也仅限于唐伯虎初学书画的时期,别的时期的要想学得七八分的神韵,还是不太容易的。
    总之一句话,在历史上有很多种原因会导致名人的书画出现“重出”的情况,这其实也是书画鉴定的一个难点。
    “郑老,你说的这些都是对的,但是,我想到的却是另外一种可能,说不定是可以解释我们现在面临的这个问题的。”

第454章 宣纸的奥妙
    “啊?还有一种可能?”
    郑柏让方明吓了一跳,自从眼前的这一幅唐伯虎的书卷到了自己的手里之后,他就日夜研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他相信自己已经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和求证过了,怎么可能还会出现方明所说的、而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可能性?
    “方明哥,还有什么可能性?”
    之前方明和郑柏、还有周雅芳研究的时候,蒋雯并没有出声,她知道自己在鉴定这方面的本事和三个差得实在是有一点远,所以就一直在旁边听着,但此时也忍不住问出口来。
    至于赵柱子,他对这个基本上不怎么感兴趣,听着听着都差一点要睡着了。
    “方明,还有一种可能?你说的是作伪的手法?”
    周雅芳也惊讶地看着方明,眼前的这一幅书卷和拍卖掉的那一幅属于“重出”的情况,在她看来唯一的可能就是有高手作伪,但是,作伪到这种程度的也太真了一点吧。
    但方明既然这样说,想来是已经知道作伪的地方在哪,但这也说不通啊,之前方明就说过眼前的这一幅书卷是真的。难道说拍卖的那一幅是假的?但是方明又没有看到过拍卖的那一幅,他又凭什么如此肯定?
    郑柏、周雅芳、蒋雯的目光都集中在方明的身上,他们想知道方明到底是怎么样解释这件事情的。
    “我先要说的一个东西是宣纸。”
    方明的这一句话让周雅芳等人都愣住了,他们不明白这为什么扯到了宣纸上。
    宣纸原产于安徽泾县,起源于唐代,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城等地的造纸业慢慢地集中到泾县,宣城也就成为了宣纸的集散地,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特点是保存比较容易,而且多年不脆,也不容易褪色,所以被人称之为“纸寿千年”,有纸中之王的称誉。
    但是,这和眼前的这一幅到底是不是唐伯虎的书卷有什么关系?
    周雅芳和郑柏对看了一眼,然后说:“这个……方明,这宣纸和这书卷的人鉴定在什么关系?”
    “有关系,而且是大有关系。”
    方明指了一下铺在桌面的唐伯虎的书卷,继续说:“这书卷是用宣纸写成的,很可能会和宣纸没有关系?”
    郑柏摇了摇头,说:“方明,你是不是想从书卷所用的纸的年代来鉴定这书卷是不是唐伯虎的?”
    造假都是后人对前人的书画的作伪,但是,很多人作伪的时候用的纸却不是当时的纸,所以在书画的鉴定之中确实是有一种方式是通过鉴定纸的年代来达到鉴定的目的的,但是,这种办法对于鉴定眼前的这一幅书卷没有什么用处。
    其实这个办法之前郑柏就已经是尝试过,而且据他所分析眼前的这书卷所用的纸与唐伯虎所处的年代是相一致的,这样一来那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鉴定就不可能了。
    摇了摇头,方明说:“不是,我想说的不是这个。”
    这下周雅芳更加奇怪了,说:“啊?不是这个?那是哪一个?你想说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宣纸其实是分层的,也就是说一张宣纸其实上是可以剥下一层层来的,有的宣布有三五层,有的则可能更多,七八层或者是十来层,这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嗯,这确实是宣纸的一个特色,可是,这和眼前这书卷的鉴定又有什么关系呢?”
    郑柏是收藏的高手,对于宣纸的这个特性还是很清楚的,但知道归知道,他却还是不明白方明这到底想说什么。
    “我听说有一种作伪的办法叫做‘揭裱旧书画’,大约的做法是当一个人找到了一幅旧书画,就会利用宣纸可以分层的特点,想尽办法把一幅书画揭开来成为好几幅,书画作者在书画的时候所用的墨色早就把各层宣纸都浸透,这样一撕开来那就等于得到了几幅同样的书画。当然,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会导致原作减色,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又可以用别的宣纸作底,再托上几层,然后看到哪里的墨色比较淡的,就尽可能加一点,如果是有露出新的地方则可用特殊的办法来作旧。这样‘制作’出来的书画是极难分出真假来的,甚至有有时候如果揭出来的几张画,墨色等如果没有减少得很厉害,还干脆就保持原状,不加增色,这样一来就是完全的真迹了。”
    周雅芳瞪大双眼,说:“啊?还有这样的办法?”
    方明点了点头,说:“是的,这确实也是一种办法,而且是极为高明的一种办法。宣纸的特点是一次成型的时候基本上不平的,所以就要有好几张叠加而成,所以就给作伪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漏洞。当然,这也跟明代之后大多数书画都是画在宣纸上也有关。”
    “唉!”
    郑柏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说:“方明,你说得没有错,确实是存在这样的一种办法,这种办法我以前也是听说过的,但是这种办法操作起来却不太容易。要知道宣纸本身就已经是很薄的了,书画在上面之后再想一层层地揭下来谈何容易?所以一时之间就没有往这个方向去想。”
    郑柏觉得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因为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解释为什么自己手上的这一幅书卷和拍卖的那一幅是一模一样的而且都是真的:因为是从同一张宣纸上揭下来的,也就是同一个人画的,怎么可能会不一样、怎么可能会不是真的?
    “不是吧?真的有这样的事情?”
    周雅芳瞪大了双眼,她觉得这事情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不仅仅是我们还包括我找到的一些书画鉴定的高手都一致认为定这是真迹,所以说这应该是唯一的可能了,要不根本解释不通为什么会有两幅一模一样的书卷,而且都是真的。”
    郑柏也有一点不太相信,但这应该是唯一的可能了,“当然,除非是高手之中的高手,要不还真的不敢做这样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