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虾W饨纭N颐侨瘸阑队棵拦谏虾!⒛暇┪奈涓鞣矫娴男苛献鳌!



就在1927年3月,为了保卫“(国际银行家)利益集中地的上海租界”,聚集在上海的英军有17000多人,日军4000多人,美军3500多人,法军2500多人,连同租界工部局武装“万国商团”和巡捕等,帝国主义武装共达30000多人。



同时,老谋深算的国际银行家也深知,在被大革命激发出爱国热情的中国人民面前,简单粗暴地直接出面干涉,实在是成本高昂,得不偿失。要稳定他们在中国的既得利益,还要靠国际银行家在中国的直接代理人——买办阶级。



而此时中国的买办阶级最大的利益诉求则在于向国际银行家要权。国际银行家的在华利益集中在上海公共租界,租界的最高权力当局是租界工部局。由于租界 的特殊地位,很多大买办、江?浙财阀都定居在租界,要向工部局照章纳税。然而奴才注定是不能与主子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这些大买办、财阀在工部局里根本 没有一席之地,“朝中无人”则利益难以得到保障。根据“无代表,不纳税”的资产阶级共和原?则,这些买办阶级早就心怀不满了。



1926年3月18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会人员就与上海中国资产阶级的大人物们在大华饭店聚餐。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在饭桌上解决问题。这件 事称为“上海历史中之又一里程碑……?此种会议之召集,在本市历史中尚属创举” 。工部局的美国董?事,代表他的英日同僚致辞称:“我等乃诸君之东道主,今蒙一班享有如斯盛名之中国缙绅光临此会,实觉庆幸之至……?与我们共聚 一堂者乃一群代表人物,彼等均足以规范及指导一庞大及惊人之力量,此种力量即世人所知之舆论是也。”



在餐会做主题演讲的工部局董?事会主席费信惇,单刀直入主题:面对革命力量的燎原?之势,“想出对付手段”是必要的。如果要动用武力,可能“很快便 招致一个极端严重的国际形势”。“上海工人似乎成了‘第三者’(指中国共产党)的易欺的牺牲品了,这些‘第三者’诱使他们破坏工厂的安全。那么,为什么不 利用中国工人阶级这种极端的轻信……?以谋他们的好处和我们的好处呢?为什么不建立另一种领导,以区别于他们已经?熟悉的领导呢?他们对这一新领导至少要 像他们对其他任何领导一样乐于服从的……?我的意思,需要有一些像今晚我们聚首一样的人士(对他们加以领导)。”



虞洽卿立刻起立致答词:“我们(指在场华商)通通十分知道这个非常紧张的局势……?我们毫不夸大地说,只须略一撩拨,立即便发生火焰……?为了我们 彼此共同的利益,我们必须用一切方法防止它(指革命)。”时候不多了,听天由命是危险的。“我们目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将地方的初步工作与全国及国际规模 的共同行动打成一片,使我们的重大问题得到最快和最满意的解决。”紧接着虞洽卿话锋一转,“但坦白说来,我们不想以‘任何代价’得到它。”洋人必须多少承 认“种族平等”和“主权”的原?则。尤其是此刻,他们应该让中国资产阶级参加上海的行政。



三个星期之后,上海公共租界外国纳税人年会通过华人参加市政一案,上海公共租界董?事会破天荒有三位华董?参加。此后,虞洽卿本人一直牢牢把持着工 部局董?事会的一个席位,其他的华董?中还包括江?浙财阀系的旗舰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的常务董?事兼总经?理徐新六。这显然是笔交易,上海的中国大资产 阶级、大买办和江?浙财阀就用这样的价码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了国际银行家们。



这样一个八面玲珑、手眼通天的虞洽卿,对于急于镇压中国革命的国际银行家来说,正是“面试”蒋介石的合适角色。



“四一二”政变背后的金融势力集团



1927年3月26日,蒋介石率领的北伐军终于开进了上海。蒋介石一到上海就立刻与虞洽卿等人接洽,落实此前达成的交易。虞洽卿马上牵头组织了包括上海所有重要银行、钱庄、银楼和商业、工业团体在内的上海市商业联合会,准备为蒋介石融资。



这个联合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织,就是上海银楼公会,代表人物是席云生。而洞庭山帮的席家,正是江?浙财阀体系中的顶梁柱,在上海的外国银行、官办银行、商办银行、钱庄票号与实业商业界,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并编织起一张巨大的人脉关系网。



苏州洞庭山帮的席家,自1874年席正甫出任汇丰银行买办以来,祖孙三代把持着汇丰银行买办位置长达半个多世纪,汇丰银行一切对华业务,包括对上海 钱庄票号的拆票业务,对中国政府的政治贷款、铁路贷款以及对鸦片贸易的垫付银款业务,都由席家把持的汇丰银行“买办间”进行操作。清朝洋务派的高官,从左 宗棠、李鸿章到盛宣怀,一旦需要融资,就势必要求席家帮忙,无一例外成了席家的铁哥们儿。日常业务中需要经?常融资的上海钱庄,更是对席家言听计从。



席正甫同辈兄弟四人中的另外三人也都不简单,老大席嘏卿在英国渣打银行上海分行成立的第二年就进去当了买办,是该行的元老。老三席缙华曾是英国德丰银行、华俄道胜银行买办。老四被过继给席家亲戚、新沙逊洋行第一任买办沈二园,并继任沙逊洋行买办,人称“沙逊老四”。



除了给国际银行家当买办,席家还利用自己对外国银行的业务垄断和政府官员的人脉关系,凭借自己的雄厚财力,使席家参与创建了中国的官办银行体系,如户部银行、大清银行、中国银行等,并成为主要股东。



可以说,整个上海的金融业,从外资银行,到官办银行,再到民营钱庄、票号,全都在席家的势力范围之内。当年席家只是牛刀小试,就将号称中国首富的胡雪岩斩于马下。



席氏子弟陆续进入家族的买办关系网,成为13家外国银行的买办,更多的姻亲、同乡、同学也逐渐进入这一体系,一个势力强大的金融社会关系网络形成 了。例如,席正甫的孙子席德柄是宋子文在美国时的同学,席德柄的大哥席德懋,则把女儿嫁给了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席德柄后来担任国民政府中央造币厂厂长, 席德懋则担任中国银行的总经?理。



席家选择了支持蒋介石,就等于国际银行家对蒋介石投了信任的一票。在中国,属于蒋介石的时代来临了。



1927年3月29日,上海商业联合会的代表团拜访蒋介石,声称只要他和共产党决裂就给予财政援助。据当时《字林西报》报道,代表团强调“上海立即 回复和平与秩序”的重要性,蒋介石做出了“迅即调整劳资关系”的保证。3月31日,虞洽卿与上海商业联合会牵头正式成立了“江?苏兼上海财政委员会”,参 加委员会的有: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北四行”联合准备库副主任钱永铭等大银行家,以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两家最大的华资银行代表,汇集了 当时中国金融业几乎所有的头面人物和大机构代表。



上海的银行与钱庄,于4月1日~4日,向蒋介石提供了300万银元的财政援助。4月8日,美国驻沪总领事高思,得知江?浙财阀已给蒋介石提 供了300万银元,但条件是,“坚持除非从国民党中清除共产党员,否则他们就不再给他支持”。银行家毕竟是商人中的最高境界,虽然给蒋介石画?了 个6000万大洋的大饼,但事成之前,只能拿到首付,只有把活儿干漂亮了,才会接着给。



蒋介石拿到这笔钱后仅一周,就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四一二”政变!屠杀了大批共产党员、工人、农民和左翼人士。



蒋介石提出了对共产党人“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血腥口号,银行家觉得很“给力”,马上又向蒋介石提供了700万银元。一时间,大 江?南北,直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蒋介石用一大批共产党人的头颅?,为自己投靠国际银行家势力集团缴纳了一张血淋淋的“投名状”!



蒋介石的“再融资”



此时完成“项目考察”和“一期融资”重任的虞洽卿退居幕后,“蒋介石项目”的投委会主任,换成了江?浙财阀中生代的代表陈光甫。陈光甫早年毕业于美 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回国后不久创办了在中国金融史上独树一帜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从1915年吸收的存款万银元起家,到1933年达到存款 3330万银元的惊人规模,堪称金融奇才。



另外,陈光甫与孔祥熙、宋子文家族的关系密切。陈光甫在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时候,一共募集到7万元股本,其中孔祥熙就有1万银元的股份,宋家以 宋老夫人倪桂珍的名义也投了5000银元,北伐之前,孔祥熙就多次写信给陈光甫,邀其南下。有了这层关系,陈光甫俨然成为蒋介石最倚重的银行家。



陈光甫不辱使命,发动“江?苏兼上海财政委员会”专门替蒋介石承销公债,为严重缺钱的蒋介石进行大规模融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江?海关二五附税国 库券”。当时打着“国民革命”旗号的蒋介石政权,为了凸显其“革命性”,继承以前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政策,在洋人控制的海关关税5% 之上,另行加征的附加税,也就是所谓“二五附税”,以期保护民族工业。当然,在洋人同意之前,这个“二五附税”还只是一句口号,但是这并不妨°;?银行家把 这笔“莫须有”的未来收入作为抵押,来发行蒋介石政府的公债。



上海金融界、工商界认购“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是为了“防范军阀与共产党”。他们在政治上,选择了南京国民政府,并在经?济上支持蒋介石。债 券的发行明定还本付息,确立政府债务信用。为了监督发行公债所得资金得到合理运用,江?浙财阀还专门成立了“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基金保管委员会”,主 任由江?浙财阀的另一巨头、浙江?实业银行上海分行总经?理李馥荪担任。这个基金保管委员会加强了蒋介石和上海金融界、工商界的合作关系。



“江?海关二五附税国库券”的发行总额为3000万银元,月息七厘,从同年7月起,分30个月摊还。这笔公债由上海金融界、工商界及江?浙两省共同 负担,此外加派两淮盐商300万银元。在所有认购蒋介石政权公债的人士中,江?浙财阀占了8成,其中,中国银行承购的数额最多。



中国银行的总经?理是另一位金融奇才张嘉?h。张嘉?h早年就读于日本庆应大学,1914年,年仅28岁就当上了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在张 嘉?h的领导下,中国银行拒绝与北洋政府合作,向江?浙财阀各大银行、交易所、大企业募集股本金近600万银元,于1923年买下北洋政府的500万银元 官股,将北洋政府的股份挤出了中国银行的体系,使中国银行的商股占到99%以上,完成了中国银行的私有化。



声名大振的张嘉?h与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人物李馥荪、陈光甫等人成为莫逆之交。为使上海银行界同行联合对外,他发起成立由各行经?理参加的星期五聚 餐会,借以交流金融信息,联络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