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甘地传-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人逃跑了。警察局长发了一张引渡的传票,又把他抓回德兰士 瓦来。他们被审判了,虽然有充足的材料,而且陪审员也掌握了其中有一人 逃跑的事实,但两个人却被宣判无罪开释。

我的确十分失望。警察局长也很难过。这使我对于干律师工作发生了 厌恶的心情。在我看来,一个极为英明的人竟然变成一个令人憎恶的人,因为他为了掩盖罪恶竟可以舍弃本身的清白。 然而这两个官员的罪恶是这么明显,以致他们尽管被开释了,政府却无法收容他们。他们两人都被革职,而亚洲人事务部也就比较干净了,印度 侨团多少有了一点保障。

这个事件抬高了我的声誉,我的业务也就更多了。侨团每个月花掉的 几百英镑的冤枉钱,虽然不是全部,因此省下来了。完全不花这种钱也是办 不到的,因为贪污的人还在伺机干他们那套勾当。然而现在正直的人已经有 可能保持他的正直了。

这些官员虽然这样坏,我要说句良心话,我对他们并无私怨。这一点 他们自己也明白,而当他们有困难前来找我的时候,我也帮助他们。他们有 机会受雇于约翰内斯堡市政厅,只要我不提出反对的意见。他们的一个朋友 为这件事跑来找我,我答应不加阻挠,他们因此受雇了。

我所持的这种态度使同我所往来的那些官员心安理得,而我虽然常常 同他们的衙门打交道并应用一些强烈的言词,他们还是同我保持颇为友好的 关系。当时我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种品行是我的秉性的一部分。后来才知道 这是非暴力抵抗运动一个必要的部分,而且是“非暴力”的一种属性。

人和行为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一件好的行为是应该引起赞许的,而一 件不好的行为就应该受到谴责,而做出此种行为的人,不管他是好是坏,总 是因为他的行为的好坏而受到尊敬或怜恤。“恶其罪而非恶其人”虽然是一 个很容易被理解的观念,却很少有人做到,这也就是为什么怨恨的毒汁遍布 世界的原因。

这种“非暴力”便是追求真理的基础。我日益懂得,除非是以“非暴 力”为基础,这种追求往往是徒劳无功的。抗拒和攻击一种制度是十分正当 的,但是要抗拒和攻击这种制度的创立人,那就等于抗拒和攻击自己。因为 我们都是被同一把刷子粉饰出来的人,都是同一个造物主的儿女,惟其如此, 我们心中的神灵之力都是无穷无尽的。藐视一个普通的人也就是藐视那种神 灵的力量,可见伤害的就不只那个人,同他一起被伤害的还有整个世界。

第十章一次神圣的回忆和忏悔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使我同各阶层的人有了密切的联系,我同他们 往来的经验说明我对他们是一视同仁的,无论是亲戚还是陌生人,是同胞还 是洋人,是白种人还是有色人种,是印度教徒还是信奉其他宗教的印度人、 如穆斯林、波希人,基督教徒或犹太人。我可以说我的心不会作这种区别。 我不敢说这是我天性中的一种特殊美德,而并不是我作过某种努力的结果; 至于象“阿希莫杀”(非暴力)、“婆罗摩恰立亚”(节欲)、“阿巴立格拉哈”

(不占有)等等美德,我是全心全意不断争取其实现的。 我在杜尔班执行律师业务时,事务所的职员往往同我住在一起,其中有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或者按省份来说,有古遮拉特人和泰米尔人。我不 记得我除了把他们当作自己人一样看待以外,还怎样待过他们。我把他们当 自己家人一样看待,如果我的妻子妨碍我这样做,我就会同她吵架。有一个 职员是基督教徒,他的父母属于潘查摩种姓①。

①潘查摩(panchama)在印度教社会中是从事铁工劳动的,被认为是 极不干净的人——译注。

我们住的屋子是按照西式的洋房建造的,房里没有倒脏水的设备。因 此每个房间都有一个夜壶。这些夜壶不是由佣人或扫地的人倒的,而是由我 的妻子或我自己照管。那些已经同我们住熟了的职员当然会自己清洗这些东 西,可是这个基督教徒是一个生客,我们有责任去整理他的寝室。我的妻子 收拾了别人用的那些便壶,但是要她去清洗潘查摩人用的便壶,似乎就超越 了她的限度了,于是我们就闹开了。她不但不容许我干,自己也不愿意干。 时至今日,我还记得她责骂我的情景,她的眼睛气得发红,当她拿着夜壶走 下楼梯眼泪顺着她的两颊流下来的景象。然而我是一个残忍的仁慈丈夫,我 自以为是她的教师,出于盲目的爱而折磨她。

我看她光是倒夜壶心里还不满意,我要她心情愉快地干。于是我纵声 说道:“在我屋里我受不了这种无聊的样子!”

这话象箭一样的伤害了她。 她顶回来说:“你自己管家吧,让我走。”

我火了,怜悯之情烟消云散了。我抓住她的手,把这个无助的女人拖 到梯子对面的大门口,想去开门好把她推出去。眼泪象潮水一样在她的脸上 奔流,她嚷开了:“你不害臊吗?你忘了你自己了吗?我上哪儿去?我没有 父母亲戚可以投靠。作为你的妻子,你以为我就应该叫你拳打脚踢吗?看在 老天爷分上,你自己检点一些,把门关上吧,免得别人看见了不象话!”

我还是装作不买账的样子,但是确实感到惭愧,就把大门关上了。要 说我的妻子离不开我,其实我也少不了她。我们不晓得打过多少次架了,但 是结果总是相安无事。作妻子的,因为具有无比的耐性,往往是最后的胜利 者。

今天我多少可以用超然之情来叙述这件事情,因为这是属于我曾经幸 福地经历过的那个时期的事情。我不再是一个盲目的、迷恋的丈夫了,不再 是妻子的教师了。如果她愿意,嘉斯杜白今天还可以对我不客气,正如我从 前常常对待她那样。我们都是经过考验的朋友,谁也不再把对方看作是发泄 情欲的对象。当我害病的时候,她一直是个忠心的看护,她侍候我,没有任 何求报答的念头。

我所说的这件事发生于 1898 年,当时我还没有“节欲”的思想。那时 我还以为妻子是丈夫的发泄情欲的对象,是生来听命于丈夫的,还不懂得她 是一个助手、同志和分担丈夫的欢乐与悲愁的人。

这种思想一直到 1900 年才发生剧烈的变化,到 1906 年才有了具体的 形态,不过关于这一点我打算在适当的地方再谈,这里只说一点就够了:由 于性欲的要求逐渐消逝了,我的家庭生活便变得越来越平静、甜美和幸福了。 听我这样说的人,可不要以为我们是一对理想的夫妻,或者以为我们 两人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嘉斯杜白自己也许不知道她有什么与我不同的思 想。时至今日我有许多做法大概还是她所不赞成的。我们从来没有讨论过这 些事情,我看这种讨论也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她既未受过父母的教育,在我 应当帮助她的时候,也没有受到我的教导。然而她赋有一种非常高贵的品质, 这种品质是大部分的印度教妇女多多少少都具有的。这就是:自愿或非自愿 地,自觉或非自觉地,她总认为遵循我的步伐是应该的,在我致力于一种有 节制的生活的时候,从未加以阻挠。所以我们之间在文化程度上虽然有很大差别,我还是一直感到我们的生活是美满、幸福和进步的。

。。



第十一章~第十五章

。小[说网}
第十一章 同欧洲人的亲密往来(上)

写到这一章,我有必要向读者说明这个故事是怎样一周一周地逐步写 出来的。

当我开始写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我没有日记或文件可供 写作这个体验的故事的基础。我在写作的时候,是随着心神的运行而写的。 我不敢说定我一切的有意识的思想和行动都是按照神灵的指示而行的。然而 检查一下我这一生所采取的最重大的步骤,以及那些可以被视为最小的事 情,要说都是遵照精灵的意志而行动,也不为过。

我没有见过神,也不认识神。我之信奉上帝是出于本意,而且由于我 的信仰是不可消除的,我把这种信仰视为一种经验。然而,把信仰描写成为 经验,可以说是等于窜改了真理。

也许这样说更加正确些:我实在找不出恰当的话来表明我对上帝的信 仰的特性。

我为什么相信我写这个故事是出于神的主意,现在也许比较容易理解 了。当我开始写前一章的时候,我用的是这一章的题目,但是我在写作当中 意识到在我叙述同欧洲人交往的经验之前,我应该写一点象绪言之类的东 西。我这样做了,题目也就改了。

现在,当我着手写这一章的时候,我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关于我打 算写的那些英国朋友,哪些事情应该提,哪些可以略去,成了一个严重的问 题。如果把有关的事情漏掉了,真理就受到隐蔽。而什么是有关的事情,却 很难直截了当地作出决定,因为关于如何写法才算适当,连我自己都还不很 明白。

今天我更加清楚地懂得,很久以前我所读过的说一切自传都不宜当作 历史的这个意见,是有道理的。我知道在这个故事里,我就没有把所有记得 的东西都写下来。为了真理,谁能说我究竟应该写进多少、省漏多少呢?我 在法庭上所提供的我生平某些事件的片面证据,又有什么价值呢?如果有好 管闲事的人检查一下我已写成的几章,他也许会给这几章增些光辉;如果遇 上一个挑剔的评论家,他甚至会把“我的许多矫揉做作的虚伪之处”全都掀 出来,以炫耀他自己。

因此这几章是否还要写下去,我倒有点犹豫了。但是只要没有人禁止 这种发自内心的声音,我必须继续写下去。我必须遵循圣哲的名言:除非从 道德上证明是错误,凡事既然开始了,就不应当半途而废。

我写自传不是为了讨取批评家的欢心,写自传本身就是对于真理的一 种体验。目的之一当然是给我的同事们提供一点安慰和回忆的材料。真的, 我就是根据他们的愿望着手写作的。要不是捷朗达斯和史华密·阿难德坚持 他们的意见,这本书也许就写不成了。所以假如我写这本自传是错误的,那 他们也应当分担责难。

现在还是谈谈题目以内的事情吧。正如有很多印度人同我住在一起, 象我的家人一样,我在杜尔班的时候,也有英国朋友同我住在一起。并不是 所有同我住过的人都喜欢这样,但是我坚持要留他们住。我并不是在每件事 情上都是聪明的,我也有一些痛苦的经验,包括印度人和欧洲人。我并不为 这些经验感到遗憾。尽管我有过那些经验,尽管我时常引起朋友们的不便和 不安,我却一直没有改变我的行为,而朋友们也很客气地同我相处。当我同陌生人来往而朋友们感到不快时,我就毫不犹豫地责备朋友们。我认为信奉 上帝的人要想在别人身上也看见体现在他们身上的同一个上帝,必须有足够 的超然之情去和别人共同生活。同别人一起生活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不是 回避这种交往的难得的机会,而是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欢迎这种交往,这 样才能使自己不受到有无机会的影响。

所以波耳战争爆发的时候,我的屋子虽然已经住满了人,我还是接待 了两个来自约翰内斯堡的英国人。他们都是通神学者,其中有一位就是吉特 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