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舍文集-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的战士守住阵地。

这一天,我们歼灭了五百多敌人。单是英勇的四连九班就杀伤了一百五十个敌人,班中只有二人受伤。交通壕全被炮火打平。

二十五日,拂晓下雨,敌人利用雨声,悄悄地全面反扑,用了四个连的兵力,还有八辆坦克。一上午,敌人冲锋九次!敌人的炮火开始摧残山上的地堡。

这一天,敌人又伤亡了七八百人。

二十六日中午,敌人的飞机出动。先只扫射,而后轰炸。

听到轰炸的消息,乔团长报告给几天未得休息的师长:“师长!可以睡了,敌人放弃‘老秃山’!”

“怎么?”

“敌机轰炸山上!”

“命令我们的人都下山,不留一个!好教敌机专炸自己的地堡,炸不着我们一个人!轰炸后,我们再上去。”师长说完,一歪身就睡了,嘴角上微笑着。

我们的战士都下了山,我们的高射炮和敌机搏斗。陈副师长有些失望:“难道敌人刚说必定夺回‘老秃山’,就这么完了吗?”

团长回答:“敌人已伤亡了两千来人,也许不愿再死两千了!”

二十七日,敌机继续轰炸——用自己的钢铁炸碎自己的钢铁,大军火商们的确作了好生意。并且,没有炸到我们一个人,只把许多敌人尸体炸得粉碎。

敌人广播:“老秃山”已无军事价值。

二十八日,连敌机来的也不多了。

我们攻下了“老秃山”,守住了“老秃山”,胜利的红旗在主峰上随着春风飘荡。

…………

二十八日,金日成元帅和彭德怀司令员函覆克拉克:同意先行交换病伤战俘,并建议应即恢复停战谈判。

三十日,周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发表了关于朝鲜停战谈判问题的声明。

我们的志愿军能强攻能坚守,“老秃山”一役就是强有力的证明。同时,我们一贯坚持的是和平政策!

…………

这一战,除了山上的武器,敌人还使用了七个到十个炮群,打了十万余发炮弹。敌机出动二百多架次,投弹五百多枚。

我们共歼敌人二千零六十二人,缴获坦克四辆,火箭筒五门,六○炮一门,五○重机枪三十二挺,轻机枪四十挺,半自动步枪七十只,卡宾枪五十二只,手枪十只,马枪一只,望远镜十一个,照像机二十个,步行机三部,电话单机十四部,电话总机一部……击毁坦克四辆,击落飞机三架,击伤飞机五架,击伤汽车两辆。

我们攻和守的部队出现了三百六十六名功臣,集体立功的班、排、连、营共十五个单位。

…………

无名高地果然有了名!

我们的胜利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

敌人自打嘴巴的响声也传遍了全世界——先说必定夺回“老秃山”,没隔两天又说它已无军事价值。

敌人的内哄也传遍了全世界:哥伦比亚抗议把她的部队放在最危险的地方,而且当受到攻击的时候,美军竟坐视不救,使哥伦比亚营遭到惨败!华盛顿赶紧辩驳:并无此事啊!而且,小小的一个哥伦比亚营的营长怎会晓得美军司令部的调度与布置呢!

敌人的登陆进攻叫嚣也疭哑了许多,好象有什么硬东西卡住了喉咙。

…………

谭明超回到连部,马上就又向连长要求任务。他已经休息过来,不但忘了疲乏,而且觉得浑身有了更多的力气。他的胆量也更大了。“现在,老子一个人可以当十个人用了!”他斜翻着眼对自己说。

连长教他到“孤胆大娘”的住处附近去查线。

他嫌那里的工作太清闲,可是又一想呢,去看看“孤胆大娘”也有点意思。这些日子只顾了打仗,几乎把她忘了。敌人夺不回“老秃山”,就不住地乱轰炸,乱开炮,虚张声势。

离那棵老松不远的地方,电线被炸断。谭明超正在接线,腿上受了伤,倒下。

炮又来了。他听得出,炮还是往这里打来,他想快快躲开,可是腿已麻木,不能动弹。

这时候,他觉出来,有人压在他身上。

炮弹炸开,他身上的人还不动。他慢慢地从下面挪出上半身来。

他和“孤胆大娘”脸对了脸。

她的太阳穴上往外冒血。他的脸上并没显出痛苦,还是那么镇定,和祥,好象刚睡熟了似的闭着眼,说不定哪一会儿就会醒过来。

他腿上的血染红了一片她的白裙,她头上的血滴在他的脸上。

不久,英雄营长贺重耘在古松的下面,借着春月的清辉,向“孤胆大娘”致了敬礼。

小司号员郜家宝和卫生员王均化,两位青年英雄,搀着谭明超,在英雄营长的身后,向她敬礼!

贺营长转身,望了望“老秃山”。“后边的那些山也都得拿下来!”他对三个青年们说。

后记

一九五三年十月,我随同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去到朝鲜。慰问工作结束,我得到总团长贺龙将军的允许,继续留朝数月,到志愿军部队去体验生活。

我在志愿军某军住了五个来月,访问了不少位强攻与坚守“老秃山”的英雄,阅读了不少有关的文件。我决定写一部小说。

可是,我写不出来。五个来月的时间不够充分了解部队生活的。我写不出人物来。

我可也不甘心交白卷。我不甘放弃歌颂最可爱的人们的光荣责任,尽管只能写点报道也比交白卷好。

于是,我把听到的和看到的资料组织了一下,写成此篇。这只能算作一篇报道。

这么交代一下,并不为卸责,而是有意说明:体验生活应该是长期间的事,大致参观一下是不中用的。没有真实的生活写不出文艺作品来。

我要对志愿军某军的军、师、团、营与连的首长们、干部们和战士们作衷心的感谢!没有他们的鼓励、照顾和帮助,尽管是一篇报道,我也不会写成!篇中的人物姓名都不是真的,因为“老秃山”一役出现了许多英雄功臣,不可能都写进去,挂一漏万也不好。

老舍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北京 

.co



小坡的生日…小坡和妹妹

_
哥哥是父亲在大坡开国货店时生的,所以叫作大坡。小坡自己呢,是父亲的铺子移到小坡后生的;他这个名字,虽没有哥哥的那个那么大方好听,可是一样的有来历,不发生什么疑问。

可是,生妹妹的时候,国货店仍然是开在小坡,为什么她不也叫小坡?或是小小坡?或是二小坡等等?而偏偏的叫作仙坡呢?每逢叫妹妹的时候,便有点疑惑不清楚。据小坡在家庭与在学校左右邻近旅行的经验,和从各方面的探听,新加坡的街道确是没有叫仙坡的。你说这可怎么办!这个问题和“妹妹为什么一定是姑娘”一样的不能明白。哥哥为什么不是姑娘?妹妹为什么一定叫仙坡,而不叫小小坡或是二小坡等等?简直的别想,哎!一想便糊涂得要命!

妈妈这样说:大坡是在那儿生的,小坡和仙坡又是在那儿生的,这已经够糊涂半天的了;有时候妈妈还这么说:哥哥是由大坡的水沟里捡了来的,他自己是从小坡的电线杆子旁边拾来的,妹妹呢,是由香蕉树叶里抱来的。好啦,香蕉树叶和仙坡两字的关系又在那里?况且“生的”和“捡来的”又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妈妈,妈妈,好糊涂!”一点儿也不错。

也只好糊涂着吧!问父亲去?别!父亲是天底下地上头最不好惹的人:他问你点儿什么,你要是摇头说不上来,登时便有挨耳瓜子的危险。可是你问他的时候,也猜不透他是知道,故意不说呢;还是他真不知道,他总是板着脸说:“少问!”“缝上他的嘴!”你看,缝上嘴不能唱歌还是小事,还怎么吃香蕉了呢!

问哥哥吧?呸!谁那么有心有肠的去问哥哥呢!他把那些带画儿的书本全藏起去不给咱看,一想起哥哥来便有点发恨!“你等着!”小坡自己叨唠着:“等我长大发了财,一买就买两角钱的书,一大堆,全是带画儿的!把画儿撕下来,都贴在脊梁上,给大家看!哼!”

问妹妹吧?唉!问了好几次啦,她老是摇晃着两条大黑辫子,一边儿跑一边娇声细气的喊:“妈妈!妈妈!二哥又问我为什么叫仙坡呢!”于是妈妈把妹子留下,不叫再和他一块儿玩耍。这种惩罚是小坡最怕的,因为父亲爱仙坡,母亲哥哥也都爱她,小坡老想他自己比父母哥哥全多爱着妹妹一点才痛快;天下那儿有不爱妹妹的二哥呢!

“昨儿晚上,谁给妹妹一对油汪汪的槟榔子儿?是咱小坡不是!”小坡搬着胖脚指头一一的数:“前儿下雨,谁把妹妹从街上背回来的?咱,小坡呀!不叫我和她玩?哼!那天吃饭的时候,谁和妹妹斗气拌嘴来着?咱,……”想到这里,他把脚指头拨回去一个,作为根本没有这么一大回事;用脚指头算账有这么点好处,不好意思算的事儿,可以随便把脚指头拨回一个去。

还是问母亲好,虽然她的话是一天一变,可是多么好听呢。把母亲问急了,她翻了翻世界上顶和善顶好看的那对眼珠,说:

“妹妹叫仙坡,因为她是半夜里一个白胡子老仙送来的。”

小坡听了,觉得这个回答倒怪有意思的。于是他指着桌儿底下摆着的那几个柚子说:“妈!昨儿晚上,我也看见那个白胡子老仙了。他对我说:小坡,给你这几个柚子。说完,把柚子放在桌儿底下就走了。”

妈妈没法子,只好打开一个柚子给大家吃;以后再也不提白胡子老仙了。妹妹为什么叫仙坡,到底还是不能解决。

大坡上学为是念书讨父母的喜欢。小坡也上学——专为逃学。设若假装头疼,躺在家里,母亲是一会儿一来看。既不得畅意玩耍,母亲一来,还得假装着哼哼。“哼哼”本来是多么可笑的事。哼,哼哼,噗哧的一声笑出来了。叫母亲看出破绽来也还没有多大关系,就是叫她打两下儿也疼不到那里去。不过妈妈有个小毛病:什么事都去告诉父亲,父亲一回来,她便嘀嘀咕咕,嘀嘀咕咕,把针尖大小的事儿也告诉给他。世上谁也好惹,就是别得罪父亲。那天他亲眼看见的:父亲板着脸,郑重其事的打了国货店看门的老印度两个很响的耳瓜子。看门的印度,在小坡眼中,是个“伟人”。“伟人”还要挨父亲两个耳光,那末,小坡的装病不上学要是传到他老人家耳朵里去,至少还不挨上四个或八个耳瓜子之多!况且父亲手指上有两个金戒指,打在脑袋上,口邦!要不起个橄榄大小的青包才怪!还是和哥哥一同上学好。到学校里,乘着先生打盹儿要睡,或是爬在桌上改卷子的时候,人不知鬼不觉的溜出去。在街上,或海岸上,玩耍够了,再偷偷的溜回来,和哥哥一块儿回家去吃饭。反正和哥哥不同班,他无从知道。哥哥要是不知道,母亲就无从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也就无从晓得。家里的人们很象一座小塔儿,一层管着一层。自要把最底下那层弥缝好了,最高的那一层便傻瓜似的什么也不知道。想想!父亲坐在宝塔尖儿上象个大傻子,多么可笑!

这样看来,逃学并不是有多大危险的事儿。倒是妹妹不好防备:她专会听风儿,钻缝儿的套小坡的话,然后去报告母亲。可是妹妹好说话儿,他一说走了嘴的时候,便忙把由街上捡来的破马掌,或是由教堂里拾来的粉笔头儿给她。她便蓇葖着小嘴,一声也不出了。

而且这样贿赂惯了,就是他直着告诉妹妹他又逃了学,妹妹也不信。

“仙!我捡来一个顶好,顶好看的小玻璃瓶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