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斯与秦王朝-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嬴政用力地跺了两下脚放声大笑道廷尉所言大是。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传令下去大开筵席全城百姓大酺三日。(注2)

注1:此名句原文为:

theboastofhera1drythepompofpoer

anda11thatbeautya11thatea1the‘ergave

aaitsa1iketheinevitab1ehour:

thepathsofg1ory1eadbuttothegrave。

文中引用的为王佐良先生的译文。个人以为最后一句译得有些违背诗人原意。最后一句的直译应为:荣耀之路走到最后还是以坟墓结束。

洛阳之行嬴政以其王者的神采迅征服当地百姓。而嬴政出巡的车驾排场更是奢华浩大饶是见多识广的洛阳市民也不由为之瞠目结舌、叹为观止。在此时嬴政的身上业已显现出了他对压迫性的伟大、击溃式的崇高的特殊嗜好。

这趟旅程带给嬴政众多在咸阳无法寻到的乐趣也为他日后疯狂热衷于巡幸天下提前启露了端倪。

嬴政回到咸阳重归平素熟悉的生活。而在他平素的生活中读书为一重要内容。对于常人来说读书之苦远大于乐非有毅力不能坚持。而对于嬴政来说能让自己沉静下来潜入书中不理外物则无疑更为难得。毕竟他身为秦王又正值躁动的青春年华天下所有的诱惑只要他想要就能即时满足。

这一日嬴政在书房偶见一册竹简其题为《五蠹》初不经意漫翻之。才看不几字不觉立起边看边行步出宫殿来到花园之中。当他读到“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之时吟咏再三感叹再三只觉仿佛出于自己肺腑之间。再往下读快意兴无措手处乃以如意击打金罍。及读到“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之句时不禁失魂落魄神酥骨软。心慕而手追用力过猛如意一时尽碎。

自古雄文开篇不务奇怪而能渐入佳境待至深入乃知广有洞天山包海容直至目眩神迷浑不知来路归处。《五蠹》如是《滕王阁序》也复如是。(注3)

话再说回来。赏鉴有时有英雄无时无。赏鉴之难难在有赏鉴之才更难在有赏鉴之量。譬如萨利埃雷自诩为莫扎特的知音可谓有赏鉴之才却又因妒嫉莫扎特的音乐才华对其排挤打击直置其于死地是为无赏鉴之量。

幸好嬴政并非萨利埃雷。嬴政读书自与常人不同。他之读书不为名望利禄不为章句科举。是以他虽性好读书却并不憎人学问。见人学问越高心中反而越喜为自己又多一可用之人也。

嬴政览毕《五蠹》急传内侍问书从何来。内侍答曰廷尉所进。

嬴政乃召李斯问道此书尚有否?李斯又进《孤愤》一篇。嬴政读罢喟然叹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李斯正色说道:“以吾王之尊不当作此类言语。”嬴政闻言一愣。李斯再道“夫圣人以天地存怀王者以苍生为念。吾王身系大秦社稷焉可轻易言死。此书固佳吾王爱之即可。爱之而不得则召其著者前来相从即可。王者号令万姓为我所用。以人主之尊岂有从人而游之理!吾王轻言死又将置江山社稷、黎民苍生于何地?”

嬴政自知失言对于李斯的较真也不生气反觉欣慰。李斯之言让他从文字的魔力中清醒过来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不再迷失。要怪的话也只怪这《五蠹》的作者太过神奇不然以他嬴政的智慧之高眼界之远断不会因一篇文章便罔顾自我恨不能以死相许。嬴政解嘲地笑道“廷尉责备的是。寡人自思此人已在地下虽召之亦不能来是以方才一时口不择言。”

李斯笑道“好叫吾王得知此人尚在人间。”嬴政大惊继而大喜急问其人为谁。李斯道:“此韩非之所著书也。”

“莫非便是上书存韩的韩国公子韩非?”

“正是。”

嬴政叹道“当日见其存韩书以为其才不过尔尔。廷尉虽为之辨寡人终不能信也。今观此两篇乃知廷尉知人不虚。”

李斯再道“韩非之书当远不止两篇之数惜乎向来秘不示人不能为我王得之。”

嬴政大笑道“何惜之有。其人既在宣之来即可。”

李斯道“韩非乃韩国公子恐终不忍离故土。韩王素信韩非也不能任其来也。”

嬴政冷冷说道“寡人欲得韩非孰敢不从。”于是传诏桓齮令其分兵急攻韩必使韩非来秦然后止战。

注2:嬴政的此一行程史记中只有寥寥四字的记载:“王之河南。”文中虽有铺陈然而或许也能切合当时实情。

注3:《唐摭言•;卷五》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第四卷 第二百一十七章 兴师伐韩 只为韩非

秦国兴师伐韩不为攻城不为略地而只是想要韩国交出一个人——韩非。如果说以前的韩非还只是在小范围内拥有知名度的话随着这场战争的生韩非之名即刻传遍天下无人不知。

众人在惊奇的同时也不免纳闷这韩非究竟是怎样的神圣值得秦国如此劳师动众?嬴政也真是的为了一个四十有七的男人至于吗?如果是为了一个女人而动战争对他们来说反而更容易理解些。譬如为了海伦希腊和特洛伊可以血战十年。对此马洛曾在他的诗剧《浮士德博士》中如是感叹道:“就是这张脸使千帆齐把伊利安的巍巍城楼烧成灰的吗?(注)”而从这一诗句中也演化出了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比喻:动用千艘战舰的美貌。

当听到秦国为了得到他宁肯动战争韩非的感受无疑是复杂的。他在韩国蹉跎了十余年一直得不到重用好不容易新王上任对他言听计从、委以重任。他满以为从此可以大展抱负却又莫名其妙地被秦国相中竟然打上门来指名要他。得到秦国如此看重他心中自然也不无得意但另一方面因他一人之故将韩国卷入战火却又让他惶恐不安隐隐以祸水自居。

尽管韩王安一再向韩非保证为了他韩国不惜和秦国开战。韩非依然难解心结况且他深知这是一场韩国无法取胜的战争而失败的代价可能就是亡国。于是坚持孤身入秦以罢秦国之兵还韩国暂时安宁。

不得已韩王安只能送别韩非。出城外三十里韩王安犹不肯回车。韩非也深为感伤泣道:“蒙王不弃委我重用。无奈强秦以兵见逼不容不去。吾以不祥之身陷国于战本当伏剑自尽以解罪孽。然自思一死虽易报王为难故苟全此身。西去入秦或能得秦王信用吾当居间为韩而谋终不背家国。”

韩王安大哭道:“愿为叔父而战。”

韩非道“万万不可。因一人而误社稷吾罪大也。”又顾谓诸臣曰:“吾人此去恐不能复归。国之内外有赖诸公。善事王上勤修朝政吾虽去亦可慰怀也。”诸臣也是伤感洒泪。韩非再道就此告别王上幸勿远送。

韩王安哭道叔父西去隔千里国有疑难可问谁?

韩非道吾虽去韩吾书犹在王上善习之治国之道可知也。修明法制执势御下富国彊兵求人任贤则我韩之幸宗庙之幸。切不可重蹈先王覆辙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

时在深秋水寒风冷。落叶枯黄缤纷飘舞。琴羽箫鼓作悲歌车马迟疑不肯。四野寂寥雁阵南飞日没远山白雾横起。王臣执手相看叔侄泪滋魂动。始信江淹《别赋》所云:黯然者唯别而已矣。

韩非单车而去离开了他的故土离开了他的家国。沿途父老目送流连似在相问: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及韩非去远张让进言道“韩非久在韩尽知韩虚实。今使秦而去若以灭韩而邀宠于秦王则韩危矣。”

韩王安斥道“叔父当年为先王所黜犹不愿舍韩而事诸侯。今甘愿孤身入秦正为韩社稷计。寡人知叔父必不负我卿勿复言。”

张让羞愧而退。

注:原文为:

ap

andburntthetop1esstoersofi1ium?

在第71届(199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莎翁情史》里这句著名的台词被重复了n次让视马洛为劲敌的年轻的莎士比亚郁闷不已。呵呵。



第四卷 第二百一十八章 欲取天下,必以赵为先

秦韩边境韩国宜阳城。杨端和所率秦军集结城下。已经过两轮攻击城墙早已残破守军士气低落。下一次攻击宜阳城必破无疑。

杨端和拔剑正欲下令再次进攻城中忽然一箭射出在空中飞翔出一道美妙弧线斜斜插在杨端和的车前。

箭上附书云:公子韩非将出见。

杨端和大喜下令后撤十里以为迎接。

城门缓缓打开单车驶出。车上立有一人身高八尺面色沉静高冠长剑衣袂飞扬正是这场战争的标的——公子韩非。

喧嚣的战场顿时安静下来。十里之外的秦军城墙之上的韩军这数刻前尚在激战的双方此时的注意力同聚在韩非一人身上。

达利曾吹嘘道年纪越大我长得越帅。韩非也属于这类越老越有魅力的男人。此时的韩非时年四十有七相比当年在兰陵和李斯同学之时越出落得成熟冷峻气势逼人。

韩国守军默默目送着韩非直至韩非没入秦军阵中不复得见。而韩非一入秦军秦军也果然信守承诺爽快撤退不再进攻。

强大的秦军说去便去留给城下一片开阔仿佛从来也未曾在此地出现过。韩国守军侥幸逃过一劫回方才的攻城血战恍惚得如同一场臆造的梦。然而谁又知道这些虎狼一般的秦军什么时候又会重新回来?

韩非到得咸阳嬴政亲自迎接设筵款待。

韩非的气质形象果然和嬴政想像的一样。而韩非的口吃也并没有赢政想像中的严重。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口吃反而使得韩非的谈吐别有一种奇妙的韵味。韩非并不刻意地掩饰自己的口吃他只是放慢说话的节奏即使偶尔卡壳也并不着急慌乱而这也让他的话语透出一股舒缓顿挫的优雅。

赢政笑道寡人欲见公子久矣。公子的大驾可实在不好请啊。

韩非道:臣鲁钝愚昧何堪大王错爱!自思百无一用于大王还乞大王放归。

赢政道公子刚来秦国怎么就说要走的话?寡人前见公子之书心摇神动惊为天人不由日夜思慕。今日终于得见公子实慰平生。公子且留秦容寡人求学问教。

说着说着嬴政竟大段背诵起《孤愤》、《五蠹》来一字不差。这不免让韩非大为惊奇。他万万没有想到秦王嬴政他最大的假想敌居然会是他的一个痴迷读者。

韩非对嬴政的敌意大大地缓和下来。

在春秋战国诸子中韩非子和其他的子有一最大区别。韩非子是唯一站在君王的角度来书写的也是唯一只写给君王看的。(这种区别自然和韩非独特的宗室身份密切相关。当他作《韩非子》之时在他的潜意识里很有可能已经将自己视为君王。)也就是说韩非的书属于绝对的小众读物。他理想中的读者人数只有七个即:当今天下的七个君王。

当韩非面对着赢政听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竟然对他的思想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不由顿生知音之感。因此凡嬴政有问韩非皆悉心作答。因为口吃韩非难以长篇大论。不过和嬴政说话他也用不着长篇大论。端木赐闻一以知二嬴政则和颜回一样闻一足以知十。

既得陇复望蜀。嬴政又道公子之书当不止此两篇。寡人欲悉得之。

韩非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