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觉悟之道-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佛陀己意识到不久将入涅槃,但他又想,没有向他的随从弟子话别,没有对僧团作最后指导之前,不应圆寂。所以,他决定以意念战胜疾病,常寂于体验阿罗汉的乐趣之中。

佛陀康复后,阿难陀尊者立刻来到跟前,对他的康复表示由衷的高兴,他说,在没有对僧团作最后开导之前,佛陀是不会圆寂的。每当想到这些,他就稍微得到一点安慰。

佛陀对此作了回答,这些苦口婆心,意味深长的话语,明明白白地揭示了佛法僧独一无二的观点。

佛陀的劝诫

“阿难陀,僧固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什么?我讲授佛法,没有显密之分(3)。在真理面前,佛陀没有一般老师捏紧的拳头。有人也许会认为:‘我将领导僧团’,或‘僧团应依附于我’,或‘我要对僧团事务有所指导’。”

“阿难陀,如来不认为应领导僧团,或僧团应依附于他。因此,如来为什么要对所有的僧团事务加以指导呢?”

“阿难陀,我现在已经80,人老体弱,已经到了人生终点。如同一辆破车,只有在皮带的捆绑下才能移动。同样的,如来的身体也只有在搀扶下才能行走。只有当如来深入无形的意念,一心不乱,断除受念和散乱,身体才能得以安隐。”

“因此,阿难陀,自己作自己的岛屿,自己为自己的依估,不外求皈依,以法为岛屿,以法为依止,更不外求依止。”

“阿难陀,比丘怎样才能自己作自己的岛屿,自己为自己的依估,不外求皈依,以法为岛屿,以法为依止,更不外求依止?”

“阿难陀,于此世间,应精进、善思、警醒、无贪,恒常正念身,受,心,色之法。”(4)

“今生乃至后生,自己作自己的岛屿,自己为自己的依估,不外求皈依,以法为岛屿,以法为恢止,更不外求依止。此人为持戒最胜者。”

佛陀在这里特别强调,个人应努力从生命之苦中解脱的重要性,祈祷或依靠他人将一事无成。有人也许要问,佛陀清清楚楚地教诫他的弟子们不要依止于他人,佛教徒为什么还要皈依佛法僧呢?佛教徒皈依三宝,仅仅把佛陀看成是指明解脱之道的导师,佛法为解脱方法,僧伽是生活之道的现实榜样。佛教徒认为,形式上的皈依三宝,不能使人由此而得到解脱。

佛陀虽然年老体衰,但他还是利用一切机会,方便权巧开导众比丘,而且,如果没有受到邀请,他还要时常持钵乞食。一天,和往常一样,他来到毗舍离乞食,饭后,他同阿难陀尊者一道去了重闍堂。当他们谈到毗舍离城以及城中寺院的美丽怡人时,佛陀对阿难陀说:

“如果有人修习、发展、掌握、经历、实践、或究竟获得四神足(iddhipada),他就可以随意生存一阿僧祗劫(6)(kapa)或更长时间(kappavasesam)。阿难陀,如来修习、发展、掌握、经历、实践,究竟获得四神足,如果愿意的话,如来可以住世一劫或更长。”

经典补充说:“世尊虽然作了这样明白的暗示,但是阿难陀尊者却不能理会,未能请佛,为了众生的利益和幸福,出于对有情世间的悲悯,为了人天的安乐,再住世一劫。”

经典又说,之所以造成这样一个事实,是由于当时阿难陀的心被恶魔迷惑住了。

佛陀宣布入涅槃

佛陀应化于世间,向迫寻真理之人展示了事物的本质,教给人们从生命之苦中获得解脱的唯一途径。在此漫长而成就非凡的教化生涯中,他完成了崇高的使命,满足了自己和他人的愿望。80岁那年,他意识到他的使命将要结束,已经给予诚实的在家出家弟子们作了必要的指导。他们不但能坚定地信奉他的教法,而且有能力向他人解说佛法。所以,他决定不再用意力和体验圣果喜悦的方法来维持他的余生。当他还住在重闍堂时,佛陀就告诉阿难陀,他将在三个月内圆寂。

阿难陀猛地回忆起佛陀所说的话,请求佛陀,为了众生的利益和幸福,再住世一阿僧祗劫。

“够了,阿难陀,不要再请求佛陀了,请佛住世的时间已经过去。”佛陀回答说。

随即,佛陀向阿难陀讲述了生命流逝的本性,然后,同阿难陀一道,去了大寺讲堂,让他召集所有居住在毗舍离附近的比丘。

佛陀对聚集在一起的众比丘开示说:

“我对你们讲的一切真理,都要好好修习、实践、体证,出于对世间的悲悯,为了大众的利益和幸福,为了人天的利益和幸福,此圣道将长存不忘。

何为此真理?它们是:

四念处,四正劝,四神足,五根,五力,七支菩提,八圣道。(7)

然后,他又作了最后一次开示,向僧众公开宣布涅槃日期。

“诺听,诸比丘,诸有为法皆为无常,精进修习,如来圆寂的日子不久了,如来将在三个月内入涅槃。

“我年事己高,生命不会长久,我将离你们而去。人人以自己为依估。众比丘,精进、正念、善德。以正念为指导,不放逸,以此善法为住,水免生死,水断痛苦。”

向毗舍离望了最后一眼,佛陀同阿难陀一道,来到般陀村,对那里的比丘开示说:

“戒定慧为解脱至上法。如来教导弟子们掌握此法,导师已经以慧眼终止了痛苦,熄灭了情欲。”

四种依处

穿过一个个村庄;佛陀来到波甘那罗讲解了四种印证方法,以此来验证和澄清佛陀的言教。

1.若一比丘如是说:我听佛陀亲口说,我得到:此是法,此是律,此是老师言教。他的话既不应被接受,也不应被拒绝。不接受,不拒绝如是说,而要仔细推敲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把它们同经律(suttavinaya)相比较。若其不与经相吻合,不能与律相一致,那么,你就可以得出结论:这肯定不是世尊所说,此比丘错误地理会了佛法。

然后,你应该拒绝。

如果与经律相对照,它们和经典相吻合,与戒律相一致,你就可以得出结论:这肯定是世尊所言,此比丘正确地理解了佛法。

此为第一引证。

2.又有比丘如是说:于一寺居住众长老及众僧处,我听此僧团说:此是法,此是律,此是老师言教。他的话既不应被接受,也不应被拒绝。不接受,不拒绝如是说,要仔细推敲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把它们同经律相比较。如果它们不能与经相吻合,不能与律相一致,那么,你就可以得出结论:这肯定不是世尊所说,此比丘错误地理会了佛法。 

然后,依应该拒绝。

如果与经律相对照,它们和经典相吻合,与戒律相一致,你就可以得出结论:这肯定是世尊所言,此比丘正确地理解了佛法。

此为第二引证。 ’

3.若有比丘作如是言:于一寺,有许多博学多闻的比丘和长老,精通佛语、戒律和纲要(8)。我听他们亲口言:此是法,此是律,此是老师言教。他的话既不应被接受,也不应被拒绝。不接受,不拒绝如是说,要仔细推敲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把它们同经律相比较。如果它们不能与经相吻合,不能与戒律相一致,那么,你就可以得出结论:这肯定不是世尊所说,此比丘错误地理会了佛法。

然后,你应该拒绝。

如果与经律相对照,它们和经典相吻合,与戒律相一致,你就可以得出结论:这肯定是世尊所言,此比丘正确地理解了佛法。

此为第三引证。

4.复有比丘作如是言:某寺一大德长老,精通佛语、经律和韵律,我听他亲口说:此是法,此是律,此是老师言教。他的话既不应被接受,也不应被拒绝。不接受,不拒绝如是说,要仔细推敲每一个宇,每一个音节,把它们同经律相比较。如果它们不能与经相吻合,不能与律相一致,那么,你就可以得出结论:这肯定不是世尊所说,此比丘错误地理会了佛法。

然后,你应该拒绝。

如果与经律相对照,它们和经典相吻合,与戒律相一致,你就可以得出结论:这肯定是世尊所言,此比丘正确地理解了佛法。

此为第四引证。

这就是四大依处。

最后一餐

佛陀如此启迪,开导了弟子们之后,来到般瓦。铁匠纯陀招待了佛陀及其弟子。他热诚地准备好名叫输卡拉末达毗的美昧佳肴(9)。但是,纯陀听从了佛陀的劝说仅以此食供养了佛陀,把剩余下来的埋在地下。

饭后,佛陀肚子疼痛不已,但是,他还是忍受了,没有作声。

佛陀虽然身体十分虚弱,病得又如此的厉害,但是还是决定步行到他最终日的地,拘尸那罗(10),此地离般瓦约60英里。据记载,在这最后一次行化中,由于过度的虚弱和疾病,他不得不在大约25个地方休息。

在路上,他曾坐在一棵树下,感到口干舌燥,叫阿难陀前去弄点水来。阿难陀好不容易从一条小溪里盛来一钵清水。因为,在此之前,曾有五百辆马车从这里经过,搅浑了河水,河中到处都是污秽物,混浊不清。

这时,一个名叫跋库沙的人走近佛陀,佛陀的安祥寂静使他敬佩不已,聆听金刚正定之法后,以两件金楼架缓供养了佛陀。

在佛陀的指导下,他给佛陀披上了其中的一件,另一件给了阿难陀。

当阿难陀把两件架缓披在佛陀身上时,他被惊呆了。佛陀的全身光亮鲜亮,不禁说道:“世尊,真是不可思议。世尊的身体如此的明洁,出乎寻常的鲜亮。当我准备把两件金光闪烁的架缓披在世尊身上时,它们好象夫去了任何光泽。”

随即,佛陀解释道,佛陀色身两次放光,超乎寻常,即在获证菩提之夜和涅架之夜。

然后,佛陀宣称,是夜三时,他将在拘尸那罗境内的双莎罗树下圆寂。

纯陀供斋功德

佛陀在脚俱多河洗了最后一次澡,上岸休息,说道:

“阿难陀,也许有人会对铁匠纯陀产生忿恨,说:‘这是你的罪过和失误,纯陀,如来吃了你供养的饭食后就圆寂了。’这样的怨恨应该得到制止。人们应该说:‘这是你的福报,这是你的利益,纯陀,佛陀吃了你供养的饭食后,证入涅槃。纯陀,我听佛陀亲口说,两种供养功德相等,所获利益福报平等无二,超过其它任何供养。何为此二种供养?如来于圆满觉悟之夜所受的供养,以及果证无余涅槃之夜所受供养。此二种供养具同等功德,具同等利益。其功德利益远胜于其它一切供养。铁匠纯陀所作此功德将会使他长寿,获得善生,得到荣华富贵,得以升天为天王。’阿难陀.对纯陀的所有指责都应如此受到制止。”

佛陀无限悲悯最后一餐的慷慨布施者,对此作了细心的安慰,然后,来到莎罗树林,叫阿难陀在两棵莎罗树下,准备一只头朝北方的睡床,佛陀右胁而卧,一只腿放在另一只上面,警醒寂然地躺着。

如何礼敬佛陀

看到莎罗树非时而鲜花盛开,一切都呈现出虔诚之态,佛陀对其弟子劝说道:

“阿难陀,如来不应如是受到尊敬、礼待、顶礼、崇拜,赞美。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法而住,如理修习,以法正行,此人以最上法恭敬、礼拜、顶礼、崇拜、赞美如来。因此,阿难陀,你应如此自我培训:愿自己以法而住,如理修习,以法正行。”

这个时候,曾经一度当过佛陀侍者的波摩那站在佛陀跟前,给佛陀扇着风,佛陀叫他站到一边。

阿难陀不明白,佛陀为什么叫波摩那站到一旁,他也曾经很周到地侍奉过佛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