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觉悟之道-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指出的是,有时候一些动物,特别是狗和猫,因其过去的善业过着比一些人更为舒服的生活。

业力决定了一个人身材相貌,它们因其业力的善恶而变化。

3、peta=yoni(pa+ita),原意为离去者,或为无有任何快乐者。他们不是离开躯体的精灵或鬼怪。他们有大小不一的丑恶形象。肉体一般看不见。他们没有自己的住处,住在森林里,或肮脏之地。有一部特别的书,名叫《饿鬼部》,专门谈到了这些不幸有情的故事。《相应部》也讲述了这些饿鬼的一些有趣之事。

目键莲尊者在形容饿鬼的悲惨情形时说:

“正当我走下灵鹫山,我看见一具尸骨在空中行走,山雕,乌鸦和山鹰在它身后紧追不舍,猛啄其背,揪碎脊骨,它痛得大声呼叫。诸同参,我突然想道:这真是不可思议!一有情怎会变成如此。有个性的有情怎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此有情,”佛陀评说道,“在其前生为一宰牛屠夫。他沦落于此界,这是他前业的报应。”(2)

根据《弥兰陀所问经》,饿鬼有四,即,vantasikas依食呕吐之物为生者;khuppipisino又饥又渴者;nijjhamatanhika被干渴折磨者;paradattupajivino依他人之食为生者。

正如《垣外经》中所说,上面所提到的最后一种饿鬼享受到他们亲人以其名义而进行的布施功德,因此可以超生到比较幸运美好的趣道之中。

4.asurayoni。阿修罗趣。阿修罗,意为不放光者,或不活动者。他们同饿鬼一样,属于另一道不幸众生。他们不同与天人相争的阿修罗。

在此四恶道(duggati)之后,就是七善道。他们是:

1.manussa(3)人。

人趣集有痛苦和快乐。菩萨喜好人趣,因为这里是利益世间的最好场所,具备圆满成佛的一切资粮。佛陀全都出现于人类之中。

2.四天王天catummaharajika。天界最下。四大护卫天神,及其随众居住。

3.三十三天tavatimsa(忉利天)。三十三天人居住的天道,帝释为天主。此三十三天的名字来源于一个传说。三十三位无私的奉献者在摩甘(即帝释)的带领之下,广行善业,往生此天道。佛陀在此天界为其天人说《阿毗达磨》。

4.夜摩天yama。夜摩天人居住。夜摩为去除痛苦者。

5.兜率天tusita。快乐居住者。喜乐之天界。

菩萨在圆满了一切成佛资粮后,居留此地,直到他示现于人间成佛的机缘成熟。弥勒菩萨即未来佛现在即居住于此,等待善好因缘诞生人间成佛。

菩萨之母死后往生此天界为天人。从此天界,她来到三十三天聆听佛陀讲说《阿毗达磨》。

6.化乐天nimmanarati。此界天人于所建造的高楼宫殿中尽情娱乐。

7.他化自在天paranimmitavasavatti。此界天人利用他人的创造,为自己服务。

最后六天的天人相貌庄严微妙,远胜于人道,非肉眼所能见。但是天界有情众生都受生死。

在一些方面看来,比如说他们的形象、习惯及饭食等,他们都优胜于人道。但是,作为一条原则,他们在智慧上没有超过人类。他们是自化而生,生时好似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

此六天界(suggti)以为短暂的快乐之地。据说,有情众生在这里享受飞逝不止的感官快乐。

此四恶道和七善道总称为欲界(kamaloka)有情世界。高于此情欲界的是梵界或色界(rupaloka),有情放弃身欲,于此享受禅乐。

根据所修习的禅那,色界有十六。它们是:

a.初禅:(离生喜乐地)。

1.梵众天brahma parisajja。大梵天王之随众居住。

2.梵辅天brahma purohita。大梵天王之大臣居住。

3.大梵天maha brahma。大梵天王居住。

此三天最高者为大梵天王,众有情于此享受比别人更多的快乐、美丽和寿命。这是由于他们内在心智发展的缘故。

b.二禅(定生喜乐地)。

4.少光天parittabha。

5.无量光天appamanabha。

6.极光天abhassara。

c.三禅(离喜妙乐地)。

7.少净天parittasubha。

8.无量净天appamanasubha

9.遍净天subhakinha。

d.四禅(舍念清净地)

10.广果天vehapphala。

11.无想天一asnnasatta。

12.净居天一suddhavasa.

净居地中又分为五:

i. 长久天aviha.

ii. 无烦天atappa.

iii.善美天sudassi.

iv. 善现天sudassi.

v. 究竞天akanittha.

修习禅那或禅悦之人往生此上界天。入证初禅者生于初禅地;入证二禅和三禅者生于二禅地;入证四禅和五禅者,分别生于第三和第四禅地。

每一界的第一天为修证禅那到普通程度者居住;第二天为修习禅那到较高层次者居住;第三天为修习禅那并能完全自主禅那者居住。

第十一天叫做无想天。有情众生往生于此天,无有意识。

在这里,只有物质迁流的存在。在禅那过程中,意识思维被短暂地终止。般情况下,心法和色法是不可能分开的。但是,由于禅定的力量,这就成为可能。正如在这一特殊情况下,当阿罗汉获证灭静禅时,他的意识也暂时停止了。对于我们来说,这种境界是很难想象的。

但是一些不可思议的事可能就是真正的事实。

净居天唯一还果或不还果圣者居住。一般人不往生此天,他们于其它天获证一还果,死后再生此天。他们在此天证阿罗汉,以此天为住,直到寿命结束。

又有无色界(arupaloka),没有任何物质和身体。佛教徒认为有一心法离开色法而单独存在的地方。正如迦叶尊者解释道:“正如被扔到空中的纤条可以暂停于空中。只要它还有一种动量,它就可以继续保持下去。同样的;无形众生由于强大的心力,往生而进入那一天界,并在那里保持到此动量耗尽为止。这是意识和物质的暂时分开,虽然它们通常是共存的。”

应该指出的是,在色界和无色界中,没有性别之分。

依据无色禅,无色界又可分为四天:

它们是:

1.空无边处天akasanancayatana。

2.识无边处天vinnayancayatana。

3.无所有处天akincannayatana。

4.非想非非想处天neva sanna nasannayatana。(4)

应该加以说明的是,佛陀没有试图解释任何宇宙起源的理论。

佛教的要义并不因为这些天界的存在与否而受影响。没有人必须相信其理智不能接受的事。

但是仅仅因为有限的知识无法构想而加以否定其事,这也是不合宜的。

界趣时限

 ┌——非想非非想天84。000m。k。

 │无所有处60。000m。k。

  天 │识无边处40。000m。k。

 │空无边处20。000m。k。

色 │净居天

 │ 1、长久天 16。000m。k。

界 │四禅天2、无烦天 8。000m。k。

 │     3、善美天 4。000m。k。

 │第四禅天 4、善现天 2。000m。k。

 │ 5、究竟天 1。000m。k。

 │第三禅天 1、无想天   500m。k。

 │ 2、广果天   500m。k。

 │ 3、遍净天64m。k。

 │ 4、无量净天  32m。k。

 │ 5、少净天16m。k。

色│第二禅天 1、极光天 8m。k。

 │ 2、无量光天   4m。k。

界│ 3、少光天 2m。k。

 │初禅天1、大梵天 1a。k。

 │ 2、梵铺天1/2a。k。

 │ 3、梵众天1/3a。k。

 │  1、他化自在天  16。000c。y。

 │ 2、化乐天   8。000c。y。

 │天界 3、兜率天   4。000c。y。

 │ 4、夜摩天2000c。y。

欲│ 5、忉利天1。000c。y。

 │ 6、四天王天500c。y。

界│   人道 不定

 │ 1、阿修罗 不定

 │恶道 2、饿鬼不定

 │ 3、畜牧不定

 │ 4、地狱不定

 │   m。k。=大劫(maha kappa)

 └   a。k。=小劫(asankheyya kappa)

[注]

(1)英译《相应部》,第一品,第8586页。

(2)英译《相应部》,第二品,第170页。

(3)manussa照字本义来讲,是指提高和开发意识之人(manoussannametesam)。梵文相应词为manusya,意为智者之子,这所以这么叫,是因为他作在智者之后而变得文明起来。

(4)有关各种有情界的详情和生命情况,请看《阿毗达磨手册》,那烂陀长老,第234246页。

 。。



第二十八章 怎样轮回

daueengiaouoang
有情一劫中,受身骨不烂;

其聚量高广,大如须眉山。

    ——《如是语》

根据阿毗达磨哲学,在一个人。临命终时,业(kamma)、业志(kammanimitta)、末生地志(gatinimitta)现前。

在这里,业指的是其人在生命过程中和在死前一瞬间所作善恶之行,即善恶意念。犯有五重罪之人(garukakamma),杀父等,或获证禅那之人,他将在临死中妨碍体受此业行。因为它们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乃至可以活现现地浮现在造作人的眼前,可使其它诸业淡然失色。有情也可能会以他死前所造业(asannakamma)为临终意念内容。这就叫做死前业。

在死前业不存在的情况下,习惯性的善恶行为(asannakamma)现前。比如一个好医生为病人治病,或一个诚实的比丘讲授佛法,或盗贼偷窃。所有这些细微的善恶(katattakamma)成为临终意识流之内容。

业志是造作一些重大善恶业时起主导地位的所见、所闻、所尝、所触和所想的心理再现。例如,屠夫看见刀刃或临死时的动物,医生看见病人,以及信徒看见礼拜偶像等。

未生地志意指未来生地的一些标志符号。这通常在临终之人面前呈现,从而有苦乐之记。当这些指示未来生地的信号出现时,如果它们是不顺意的话,当时就应加以调整。这可以通过影响临死之人的念头来达到。这些未来生地的预示可能是火、森林、山脉、母亲的生殖器、天宫及类似物体。(1)

把业,或业志,或未来生地之标志作为一种对象,意识行迁流下去,即使是瞬时死亡。

为了方便起见,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一位临死之人将往生人间,其所意念之对象应是一些善业。

他的生命延续意识被中断,起伏一刹那之后即刻消失。其后,心门意识(mano varavajjana)生起后而又消失。此后进入一个在心理上非常重要的阶段,即运行意识现前。一般情况下此意识能运行七个刹那,但此时由于其力量的微弱,而只能行进五个刹那。它缺少再生的能力,主要作用就是对新的存在起一规化而已。在这里,它所意念的对象为顺意的,所经历的意识也是善的。潜伏意识在两个刹那中记录或识别由其接受过来的意念对象。但是,这种意识此时可能跟随,也可能不跟随下去。最后,死亡意识(cuticitta),即现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刹那现前。

在一些人中存有一错误的概念,下一生的生命是由此最后的死亡意识而起的。其实,它本身没有任何特别的功用。真正导引再生的是在运行意识中所经历的一切藏有。

随着死亡意识的终止,一个人才真正死亡,来源于心智或饭食的物质性质不复生起作用,只有由火大而产生的物质性质延续下去,直到尸体变成尘土。(2)

在再生意识生起的同时,色身(bodydecad),性别(sexdecad),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