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家物语-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原文为“十六洛叉”;洛叉是梵文译音,等于“亿”。

【3】正八幡宫崇祀应神天皇。

【4】是后白河法皇之子,为第七十八代天皇。六条天皇是二条天皇的儿子,在位只三年,由高仓天皇继任。高仓天皇是后白河法皇的第三皇子。

……………………………………………………………………

十九

城南离宫

古书上说:“百行孝为先,明王以孝治天下。”【1】所以唐尧尊敬衰老的父亲,虞舜孝顺他的顽固的母亲【2】。高仓天皇以这些贤王圣主作为楷模,这种品德实在是非常可贵的。其时,天皇从宫中派人悄悄将书信送到鸟羽殿来。信中说:“时势到了这种地步,身为九五之尊又有何益;倒不如效法宇多法皇【3】、花山法皇,离世出家,遁于山林之中,做一个修行的僧侣,那样倒更好些。”法皇回信道:“万万不可出此下策,你居至尊之位我还有所指望。若你出家隐迹,我还有什么指望呢?万望务必等着看到我的结局再做打算。”天皇读了回信,用信掩着脸,悲泣不止。书上说:“君犹舟也,臣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4】正是如此,臣下既能忠君保主,也能推翻君王。从前保元、平治年间,入道相国曾多次勤王护国,到了现在的安元、治承年间,便已目无君王了。这岂不是和史书所说的一样吗!

大宫大相国藤原伊通,三条内大臣藤原公教,叶室大纳言藤原光赖,中山中纳言藤原显时,都已死去了。而今旧日大臣只剩下藤原成赖和平亲范了。他们都说:“时势到了这种地步,身处朝廷,任大中纳言,又有何益!”虽然二人都正当盛年,也都出家归隐了。民部卿入道亲范,在多霜的大原出家,宰相入道成赖在雾浓的高野遁世,除了一心一意祈求后世冥福之外不再理会世上之事了。古时曾有身托于商山之云、心寄于颖川之月的人【5】,不都是因为学识渊博,志向高洁,所以才弃世离俗的吗!隐居在高野的宰相入道成赖,听到京中的种种传闻,说道:“看来,我等早日决心遁世,确是明智之举。如果是在朝中听到这些消息,那该怎样自处呀!保元、平治之乱,已是悲惨之至;也许是因为当今已是末世吧,以后还不知会出现什么样的乱子来呢!我正是拨云登山,犹恐不高;入山隐居,犹恐不深呢!”这话确实不错,这世间实在不是心地善良的人能够安居的。

同月二十三日天台座主觉快法亲王因为屡次辞退,仍以前座主明云大僧正为天台座主。入道相国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他女儿身为中宫,女婿官居关白,所以觉得万事尽可放心了。他说:“一切政务完全交给天皇处理好了。”便回到福原去了。前右大将宗盛卿急忙进宫禀奏,高仓天皇说:“法皇将天下禅让给我,我本无心于政务,还是一切由你与关白商量着办吧。”根本不予理睬。

法皇在城南离宫,冬天已过去了一半,只有山野的烈风呼啸,清冷的月色惨白地照在庭院中,院中虽有积雪,却无踏雪寻访之人;池面上结满了冰,却没有群集喧闹的鸟雀。大寺钟鸣犹如遗爱寺【6】的声响;西山的雪,恍若香炉峰【7】的景色。霜夜寒风,音响微传于御枕;晓冰行车,轨迹远伸于门前。行人征马,匆匆走过的情状,凡夫俗子混迹红尘的景象,一看之下,陡然生出不尽的感慨。法皇曾说:“守卫宫门的乡间武士,日夜克尽职守地警卫,不知这是前世结下的什么因缘。”因而非常惶恐。眼前的所有景物,无不引起法皇的忧思。因为这些景物,有的象昔日的游幸,有的象参拜诸山神社佛寺,有的则象万寿贺典,于是禁不住流下怀旧的泪水。暑来寒往,春去秋至,时间已到了治承四年。

……………………………………………………………………

【1】《孝经·孝治章》有云:“明王以孝治天下。”

【2】虞舜父顽母嚣,见于《尚书·尧典》。此处所云唐尧的孝行,不见于典籍。

【3】宇多天皇于宽平九年(897)退位出家,云游诸山灵寺。

【4】语出《荀子·王制篇》,亦见于唐《贞观政要》。

【5】商山之云,指商山四皓,汉初的四位贤者。颖川之月指许由,帝尧时避居颖川,不愿接受帝尧的禅位。

【6】江西庐山的古寺,白乐天《白氏文集》有云:“遗爱寺之钟,欹枕而听;香炉峰之雪,拨帘而看。”

【7】香炉峰在遗爱寺后面。





第四卷一~五




严岛临幸

治承四年(1180)正月初一,在鸟羽殿方面,因为未获入道相国的许可,法皇也表示应该谨慎小心,所以一直到初三也无人前来拜谒。但已故少纳言入道信西的儿子、樱町中纳言成范卿,以及他的兄弟左京大夫修范卿,获准晋见法皇。正月二十日,是东宫【1】穿裤和吃鱼的日子,举行了庆贺典礼,但在鸟羽殿,法皇却只当这是别人家的事情,只是听说而已。

二月二十一日,高仓天皇没有任何病症,却被逼禅位,让东宫践祚。这完全是出于入道相国的专横跋扈。平家的人都说时运到了,全都高兴得手舞足蹈。神镜、神玺、宝剑这三件神器【2】照例是要传给新帝的。公卿们在行礼的地方坐下来,一切按照例行的仪式进行,由辨内侍【3】捧出宝剑,在清凉殿西面由泰通中将接了过去。接着备中内侍捧了放神玺的匣子出来,隆房少将接了过去。内侍想,自己亲自捧这神器的匣子,今夜也许是最后一次了,心里生出无限感慨。少纳言内侍却有另外的考虑,本来应该由她捧出神玺匣子,她想如果拿了这匣子,以后就不能长久地做新帝的内侍,便临时推辞了。少纳言内侍当时年纪已不小了,人们都指责她说:“指望第二次得到青春是很不实际的。备中内侍当时只有十六岁,年纪虽小,却甘愿捧这只宝匣,这的确是很可贵的。”世代相传的宝物,都由经管人一件件接收下来,送到新帝的临时寝宫五条殿【4】去了。如今高仓上皇住的闲院殿灯光暗淡,既没有鸡人【5】报晓,也不再有侍卫武士唱名报到了,上皇所有的旧人都感到不安,在喜庆的典礼上不由得痛心流泪。左大臣藤原经宗来到公卿列坐的殿堂上,宣布高仓天皇让位的事,一些心肠软的人听了无不流泪。即便是高仓上皇自愿将帝位让给东宫,以图今后在后宫过清静日子,在这个时候心有凄怆也是常情,更何况他并非出于本心,而是被迫退位,因此那种悲哀之情更是一言难尽了。

新帝当时只有三岁,人们都说这次让东宫践祚太早了。平大纳言时忠卿是新帝乳母帅殿侍【6】的丈夫,他说:“有人说这次让位给幼帝太早了。在外国,周成王三岁即位,晋穆帝两岁登基。在我朝,近卫天皇三岁,六条天皇二岁,都还裹在襁褓之中,不能正式冠戴,或是由摄政背着登基或是由母后抱着临朝。后汉的孝殇皇帝【7】诞生百日就登基为帝了。天子幼年即位,和汉两国都不乏先例。”但是,当时一些有识之士窃窃私议道:“唉,这说的是什么话,倒不如不说的好。那都是什么好先例呀!”东宫登基称帝,入道相国夫妇便成了天皇的外祖父、外祖母了,受到准三后【8】的诰封,赐予年官年爵【9】,赐给差役从人,家中出入的都是身着锦绣的武士,宛如宫禁一般。出家入道之后,竟有如此的荣华。以出家人而获准三后的诰封,这是仿照法兴院的大入道兼家公【10】的先例。

三月上旬,传说高仓上皇将临幸安艺国严岛,人们觉得非常诧异,都说帝王退位,临幸诸神社都是从八幡、贺茂、春日等处开始的,这是常例,为什么要到安艺国呢?令人不解。有人说:“白河上皇曾临幸熊野,后白河法皇曾临幸日吉神社,现在这次临幸,是上皇的高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严岛是平家非常崇敬的神社,此举面上好象与平家同心,实际上却是为了幽闭在鸟羽殿的法皇,缓和一下入道相国的反感。”但是山门僧众听了却非常愤慨,说道:“如果不临幸八幡、贺茂、春日,那就应该临幸我们比睿山的山王七社。临幸安艺国是哪朝哪代的先例?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就抬着神舆去阻止这次临幸。”因为有了这种议论,临幸就延期了。后来经过入道相国多方劝慰,山门僧众才安静下来。

三月十八日,上皇因为即将启驾出行,临幸严岛,所以先到入道相国西八条的府邸。黄昏时分,召见前右大将宗盛卿,说道:“明天在临幸途中想顺路到鸟羽殿谒见法皇,你以为如何?不通知入道相国有些不妥当吧。”宗盛流着泪道:“应该没什么妨碍吧!”上皇说:“那么,你今晚就把这事告诉鸟羽殿。”前右大将宗盛卿急忙来到鸟羽殿,禀报法皇。法皇因为渴望已久,有些不相信地说,这不会是做梦吧?

十九日,大宫大纳言隆季卿在深夜时分便来催促出发。早就说要临幸严岛,如今到了西八条,才算最后成行了。那时节,已是三月过半,下弦的残月被乱云遮得朦朦胧胧,飞向北国的归雁在空中长鸣,此时听了一定会有很深的感慨吧。天还没亮的时候,便到了鸟羽殿。在门前下了车,走进门去,只见人影寥落,树影阴森,这里竟如此萧条,给人凄凉之感。已是暮春,树叶繁茂成荫;枝头花色早褪,宫中的莺声也显得苍老了。去年正月初六,行幸法住寺殿,觐见法皇和太后时,乐屋管弦齐奏,公卿罗列,卫士林立,百官有司相率迎接,幔门洞开,芦席铺道;这些正规仪式今天一点都没有,简直象做梦一样。成范中纳言报告上皇来到,法皇移驾寝殿中央正面相候。上皇今年二十岁,在凌晨的月光之下,显得十分俊秀,与已故母后建春门院非常相象。法皇见了,想起故后,不由得落下泪来。法皇和上皇的座位很近,他们的谈话别人是听不到的。在御前侍候的只有老尼一个人。谈了许久,太阳已升起,便告辞离去,在鸟羽的草津上船启程了。上皇看到法皇在离宫过着幽静寂寞的生活,心中非常凄恻。法皇又想到上皇旅途野宿,浪上舟中定感劳顿,心中也非常不安。这次临幸,撇开伊势神宫、八幡、贺茂,而到遥远的安艺国参拜严岛明神,想来一定会被神佛接纳,所祈求的一定会如愿,应该是毫无疑义的了吧。

……………………………………………………………………

【1】高仓天皇的皇子,平德子所生,年方三岁,按照当时习俗,三岁时应行穿裤仪式,并开始吃鱼肉。

【2】这三件是日本传国之宝。神玺,不同于中国宫廷的玉玺,乃是一种玉石串饰。取种种玉石作为勾玉,头大尾小,头上有孔,穿作一串,悬于颈下,作为装饰。传说古时天照大神(太阳女神)隐藏起来,世上没有阳光,因此诸神齐集,造作此串,歌舞大笑,诱她出来,并以镜照她,不让她再躲藏,这就是镜和玺的由来。宝剑则是天照大神的弟弟素戋鸣尊从八头大蛇身上取出的。

【3】辨内侍是一女官。内侍是官职,辨是她父亲的官衔,并非她的姓氏。按当时惯例,宫中均如此称呼。以下的备中内侍、少纳言内侍,与此相同。

【4】大纳言邦纲的府邸。

【5】宫中司晨报晓的人。

【6】典侍是内侍司的次官,帅是其父藤原显时太宰权帅的官职。

【7】后汉孝殇皇帝于元兴元年(105)十二月即位,第二年八月就死了。所以说不是好前例。

【8】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