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日里做做样子没什么,一旦牵扯到更深的东西他就没办法研究下去了,毕竟他的文化积累不够,而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融合是一门大学问。

这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或许也不是一代人能够研究出结果的。

所以,林子轩需要更多有学问的学者参与其中,共同努力,把这条路走下去。

骂战只是一种吸引人关注的炒作,只要有人关注,就可能有人赞同他的主张,最怕的是默默无闻,无人理睬。

林子轩这种不计成本的开骂,让不少人哭笑不得。

鲁讯就以后不要和这种有钱人对骂,他骂的起,你骂不起,骂人也要讲本钱的。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份刚开始被人称为骂人报的《文化评论》从四版变成八版,最后成为十六版,聚集了一大批中间派的学者,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研究。

中间派既不赞同保守派,也不同意全盘西化,要走一条中间的道路。

这一思想派别在民国时期的思想界产生了极大了反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正如林子轩在《文化评论》的创刊词中所的那样。

“我们在走着一条独特的道路,虽然布满荆棘,却通往光明,这就是第三条路。思想之路没有尽头,没有边界,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第二百二十八章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

林子轩回到了往日熟悉的生活节奏之中。

他刻意的减少了工作,留在家里陪着冯程程,还要安排妹妹林晓玲的美国之行。

在这个时代,前往美国留学分为官费和自费两种,有名额限制。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对于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双方协议,创办清华学堂,并自1909年起,中国每年向美国派遣100名留学生。

这就是庚款留美学生的由来,这种形式的留美作为一种制度被固定下来。

自从1909年开始,部分在美国的自费留学生也能得到庚款的资助,导致留美的中国学生人数迅速增加。

到了1924年,留美人数为1637人,其中自费生为1075人。

林晓玲毕业于上海中西女校,在后世相当于高中毕业,中西女校是教会学校,对于本校的毕业生想要出国深造,他们可以推荐到美国的教会大学继续读书。

比如宋家三姐妹就是如此,还有正在美国波士顿威尔斯利女子学院读书的冰欣。

威尔斯利女子学院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男子不得在大学里担任任何的领导席位,这是一座纯女子的学校。

林徽茵和梁思城前往的是位于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这是一座男女同校的大学。

林晓玲原本打算去威尔斯利女子学院。但她听说可以到男女同校的大学上学后。立刻改变了主意,准备前往费城。

或许是在中西女校将近十年的生活让她厌倦了。

至于学习什么她还没有想好,她感兴趣的学科非常多,包括商业和艺术。

这件事又让家里闹腾了一阵,老一辈的人观念不同,他们对于林晓玲和外国女人一起上学还能接受,和外国男人混在一起就有点接受不了了。

林子轩不由得摇了摇头。幸好现在美国大学的宿舍是男女分开的,要是像后世美国大学那种男女混住的宿舍,恐怕会让民国时代的父母崩溃。

有了林徽茵这个榜样,林晓玲没有退让,非常坚持。

按照她的说法,到了美国就是我做主了,我想到哪里上学就去哪里。

林子轩不免又要在其中进行调解,这就是家务事,虽然麻烦。却也是真的关心彼此。

冯程程倒是很羡慕这个小姑子,可以到国外留学。

她以前在北平上女校的时候也有过很多的理想,想到国外留学,想成为女画家。

因为自小在法租界长大,接触了不少法国人,巴黎是她一直想去的地方。在她的想象中。那里是浪漫之都,到处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然而,现实是她结婚了,有了孩子,经营着一家女装店。

冯程程记得自己为了上大学和父亲闹的很僵,那时候,她比这位小姑子还要倔强。

只是,她最终妥协了,没有离开上海,反而和一个男人结了婚。

有时候。回忆往事心底会有一些遗憾,也不知道当初女校的那些同学都去了那里,有没有继续追寻自己的理想,还是和自己一样对生活妥协。

自己是从什么时候改变的呢?

冯程程想了想,或许是从接到他第一封情书的时候,或许是在两人慢慢了解之后,或许是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看到他向自己走来的那个瞬间。

两人的交往和其他男女一样,没有刻意制造的惊喜,反而相当平淡。

这两年,她看着他一步步的走在成功的路上,他的圈子不断的扩大,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外人看来,他是上海滩的才子,享誉世界的小说家,文坛的领军人物,甚至连美国人也专门到中国来采访他。

可在冯程程眼里,她嫁的这个男人和当初认识的时候一样,没什么改变。

在上海,很多女人都羡慕她,觉得她非常幸福。

自己幸福么?

冯程程抚摸着腹部,望着坐在身边正在看书的男人,她对这种生活很满足。

或许这就是幸福吧。

至于遥远的巴黎,在梦里幻想一下就好了,眼前的一切才是最真实的,她的那位小姑子或许要几年之后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远方的风景固然美好,却不及家里温暖惬意。

五月的天气,暖阳高照。

在林公馆后面的小花园内,林子轩和冯程程坐在长椅上,冯程程倚在林子轩的身上,林子轩则拿着一本书在看着。

阳光透过树梢照在他们的身上,远处有几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他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正在回忆往事,只是习惯性的握住她的手,望着她慵懒的模样。

坐了一会之后,他扶起冯程程,两人围绕着小花园慢慢的走着。

按照医生的嘱托,孕妇应该时常活动一下,这样对胎儿和母亲都有好处。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着家庭的琐事,主要是林晓玲的事情。

这位妹妹有点让人头疼,林子轩还不知道她到美国后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冯程程则说不要太担心,到了美国,那位小姑子自己独立生活后就会慢慢懂事了。

这是她的经验之谈,想想以前自己任性和闹脾气的样子,现在只会觉得好笑,结了婚有了孩子,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这说明自己成熟了。

两人走了一圈,继续坐在长椅上,依偎在一起,林子轩开始轻声的朗读。

据说这是胎教,经过西方医生证明过,在腹中的孩子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经过胎教的孩子会格外的聪明。

冯程程认为是丈夫在胡说,却也没有拒绝,两个人这样在一起就挺好。

这个故事是林子轩写的,虽然是儿童故事,但听起来很有意思,连她都听得入迷了。

故事叫做《舒克和贝塔》,讲了两只小老鼠的冒险事迹。

她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怎么能想出这么多新奇有趣的故事,或许这是一种天赋。

因为孩子即将出生,林子轩想到了童话故事,这个时代的儿童文学刚刚起步,他准备办一份儿童杂志,把后世的童话写出来。

既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为了中国其他的孩子,没有童话的童年是难以想象的。

这是一件比文学论战还要重要的事情。

第二百二十九章保持那一颗童心

民国时期创作童话的作家林子轩就认识一个,那就是文学研究会的郑震铎。

1921年7月,郑震铎成为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主编。

他在《学灯》上新辟《儿童文学》专栏,主要发表由他主持的文学研究会成员翻译的国外童话作品,来满足国内儿童接受文学启蒙的需要。

这是中国现代报刊史上第一个儿童文学专栏。

这个专栏办了两个多月,颇受小读者的欢迎,郑震铎决定乘势而上,干脆办一本《儿童世界》周刊。

1922年1月7日,由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中国首本儿童期刊《儿童世界》正式问世。

《儿童世界》为小32开刊物,每周出版一期。

开头几期的内容,几乎都由郑震铎一个人撰写。

除了自己创作的童话、图画故事外,他还改写、引进不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从欧洲古代的《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到日本民间故事《竹取物语》和安徒生、王尔德等人的童话。

他还邀请文学研究会的其他作家共同创作中国的童话故事。

其中以叶盛陶的成就最大,他在1922年写了童话故事《稻草人》。

故事以稻草人的眼睛,观照惨痛的世情:可怜的农妇、可怜的渔妇、可怜的自杀者、可怜的鲫鱼等等。

然而,对于人世间的悲剧,稻草人什么都挽救不了、改变不了。

最终,在内疚感与无力感之间纠结的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与悲剧同眠。

鲁讯曾撰文称:“《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林子轩对此不大赞同。

这个时代的作家或许是责任感太强,在写作的时候总以为自己背负着救国救民的责任,一定要写出这个时代的现实来。

就连童话故事也是如此,写的如此黑暗,如此悲惨。

这不是给儿童看的,而是给成年人看的。叶盛陶写的也不是儿童故事,他把人间的惨祸放在一起,只是想揭露这个世界多么的黑暗,根本没想过孩子看过后的感受。

从成年人的角度看。《稻草人》无疑写的非常出色。

但林子轩绝不会给自己的孩子读这个故事。

鲁讯喜欢这种黑暗的文字,和他的风格相似,具有极强的批判性,不过他没有从儿童的角度来考虑,这个故事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什么阴影。

童话故事宣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不是不能写悲剧,但最后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一点希望和光明。

比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写的很悲惨,小女孩在大年夜被活活的冻死了,揭露了社会的残酷和不公平。

不过作者安排了小女孩最后的幻想,和奶奶一起到了一个没有饥饿的世界去了。

小女孩是带着微笑死去的,这就给读这个故事的孩子留下了一个希望。

孩子的世界,还是纯真一点的好。

文学研究会的宗旨就是提倡写实主义文学,认为文学为人生。由此可知,他们创作出的童话故事是什么类型。

虽然其中不乏一些优秀作品,但以揭露现实,讽刺社会的居多。

更多的是起到宣传作用,而不是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待世界。

他们在写儿童故事的时候总想着表达出自己对社会的不满,这样的儿童故事有文学价值,却缺少了一份童真。

林子轩不是说那些童话故事不好,只是和他对童话的看法不一样。

他创办儿童杂志的宗旨就是“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保持好一颗童心”。

当然,会有人讽刺林子轩这是有钱人的想法。

上海有那么多受到压榨的童工。中国有那么多孩子没饭吃,北方还在打仗,社会就是那么的残酷,就是要让孩子认识到真正的世界。

你写的儿童故事那么天真可爱。一点都不符合现实,只会让孩子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

林子轩对这种人无话可说,只能说这种人失去了童心。

你自己对生活不满,还想让孩子和你一样,从而剥夺了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幻想。

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