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大文豪-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来说,27岁是一个作家写出成熟作品的开始。

在此之前,作家的学识和阅历不够,很难写出深刻的作品,到了35岁之后才是作家的爆发期,无论是人生观还是价值观都趋于成熟。

当然,也有一部分天才作家,这里尤其以诗人为主,在青年时代便才华横溢。

只是,即便再天才的作家也无法做到在27岁就写出如此多的经典作品来。

以往像是《老人与海》只在美国被认可,这次欧洲作家对其称赞不已,认为这部中篇小说语言精练有力,寓意深刻。是部难得的佳作。

这是林子轩在20岁的时候写的第一部作品。

即便是再挑剔的作家也不得不承认,林子轩是位天才型的作家,那些作品就是证明。

在世界文坛,证明一个作家价值的就是他的作品。只要写出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就会在世界文坛有一席之地,就会得到认可。

用作品说话,这就是一种公平。

有作家戏称这一届的国际笔会成了这位中国人一个人的舞台。

赞誉和诽谤,媒体的追捧。作品的证明,无数作家的关注,让林子轩站在了舞台的中央。

会场上的掌声是对他作家身份的肯定。

听到掌声响起,看着下面各国的作家,林子轩很放松,他能感觉到一种变化。

这里是国际笔会,是作家的组织,即便受到了苏联的压力,政治因素的影响,但只要你是一名作家。写出经典的作品,就会得到尊重。

作家始终是一群逆时代潮流而写作的人,他们想要自由的写作环境,保持鲜明的个性。

在掌声之后,便是投票环节。

林子轩、徐至摩和郁达浮三人坐在一起,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没过多久,国际笔会的主席约翰高尔斯华绥微笑着走上前台,直接宣布中国正式成为国际笔会的一员,中国笔会中心成立了。

林子轩是中国笔会中心的主席,徐至摩是秘书长。郁达浮是理事。

包括蔡元赔、胡拾、郭沫偌、周作仁等人成为国际笔会的成员。

这份名单在国内就已经定好,蔡元赔和胡拾推掉了主席的职务,认为林子轩在西方文坛有影响力,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徐至摩颇为激动。站起身和林子轩两人拥抱,嘴里说着什么,好像是一首诗。

很多国家的作家过来祝贺,场面非常热闹。

事后,林子轩接过国际笔会颁发的证明文件,和高尔斯华绥交谈一番。

这次的投票中国以微弱的优势取得了成功。有不少国家的代表最终改变了主意,也是历届国际笔会大会投弃权票最多的一次。

英国媒体对此做了详细的报道,林子轩演讲的全文也刊登在《泰晤士报》上。

英国记者惊呼这是中国走上国际舞台的开端,一个古老的国家发出了自己的吼声。

消息很快传到国内,国内媒体一片沸腾。

这件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林子轩带着中国各家出版社离开上海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到会在英国遭遇到各国的抨击,中国媒体普遍带着乐观的心态。

然而,通过电报从英国传来的消息却是局势堪忧。

苏联的强大压力,世界上著名作家的反对,那些作家在中国媒体看来都是大人物,有不少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就算是邀请人家来中国人家都不愿意。

有人担心,也有人幸灾乐祸,还有人埋怨林子轩,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版《1984》。

在国内各种言论层出不穷,媒体分成两派,一派力挺林子轩。

还有一派唱衰林子轩,认为林子轩在中国嚣张惯了,这次面对世界文坛的大人物,也该受受教训了,苏联是那么好得罪的。

在林子轩三人费劲心力扭转局面的时候,在国内仍然遭遇诋毁。

悲哀的是,无论怎么争吵,这只是中国内部的声音,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影响力。

当中国加入国际笔会的消息传到中国,那些人不可避免的又被打脸了。

通过电报,林子轩对国内的舆论有所了解,不过他并没有在意。

如果这次没有成功加入国际笔会,回国后肯定会被冷嘲热讽,他早已习惯了中国的舆论环境,对成功者送上花环,对失败者落井下石。

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的打脸,才能让那些人闭上嘴。

国际笔会还有一项工作,那就是推荐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他们这次推荐了三个人。

分别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法国作家亨利伯格森和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

然而,还有很多人具有提名的资格,包括历届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和各国文学院院士。

泰戈尔表示会提名林子轩,他会提名林子轩的《蝇王》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入围作品。

这是为了亚洲的文学界,如果亚洲再出现一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世界文坛上将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捷克笔会中心主席卡雷尔恰佩克对《1984》给予极高的评价,他会为林子轩提名。

来自瑞典的作家对林子轩的《边城》很感兴趣,还有作家喜欢《老人与海》。

林子轩虽然被很多人诋毁,但也得到不少人的赞誉。

他即将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上最年轻的被提名者。

第三百六十八章世界级的骂战

随着这一届国际笔会大会的结束,各国的作家纷纷国。

他们会把中国的籍带国内,会把这些籍介绍给朋友们,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

当然,还会把林子轩的名字带去,让人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位与众不同的作家。

林子轩清闲下来,但他的麻烦事远没有结束。

世界上抨击1984的文章越来越多,这件事的影响越来越大,参与者的分量越来越重。

在苏联,林子轩成为了全民公敌,在法国,法国笔会中心抵制林子轩的作品,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宣布禁止出版和销售林子轩的籍。

最近,德国的纳粹党认定1984是违**籍。

即便是在英国,这本小说同样遭到不少作家的反对,其中就包括萧伯纳等费边社的成员。

这些都是巨大的压力。

林子轩可以选择到中国,不理会这些是是非非,反正一切总会过去。

但他不想这么沉默下去,中国沉默的太久,他要出自己的声音,和这些世界上的大作家们好好的论战一番。

在中国文坛,论战经常生,其实叫做骂战更为贴切。

不过文化人吵架叫做论战,普通人吵架才叫做骂战。

若是论起骂战的技术,恐怕没有那个国家能过中国文人,这是锻炼出来的本事。

郁达浮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创造社当初就是依靠四处找人骂战闯出名头的。

这一次,只是把中国换成全世界而已,何况他精通多国语言,写文章都不用翻译。

而且,这次来英国参加展的都是中国出版行业的精英,不少人从事过报纸和杂志的编辑工作,都是久经考验的骂战好手。

大家在英国除了展无所事事,对林子轩遭遇的不公正对待愤愤不平。

此时。林子轩让中国成功加入国际笔会,享誉西方世界,甚至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是中国在世界文坛的代表人物。

国人喜好锦上添花。极少雪中送炭。

如果林子轩失败了,恐怕没有人会理会他,现在林子轩的风头正劲,他们当然愿意帮忙。

于是,一场有组织的骂战拉开序幕。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么多人抨击林子轩,他要是全部应根本忙不过来。

有人帮忙好办事,先把抨击林子轩的新闻报道收集起来,然后挨个反击过去。

有人负责苏联,有人负责法国,有人负责德国

然后在郁达浮的指导下写骂战文章,徐至摩负责修改定稿,汇总到林子轩那里,以林子轩的名义邮寄到各国的报馆。

这就是一条龙的流水线作业。

这个骂战小组有数十人组成,针对性很强。

他们都是各家出版社编译所的骨干。精通外文,翻译过很多外国名著,对外国作家较为熟悉,骂起来得心应手,有理有据。

就这样,一大批林子轩署名的反击文章出现在西方各国的报刊上。

新闻媒体可不管谁对谁错,他们希望闹得越大越好,这样才有销量。

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林子轩不反击,那就没有太大的意思。现在两方终于开战,这是一场东西方文坛的论战。

或者说是一场世界级的骂战,新闻媒体自然会推波助澜。

林子轩的反击带来了一拨抨击的**,以高尔基为的欧洲作家起了冲锋。

林子轩毫不示弱。自然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针锋相对。

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

唯一让他遗憾的是鲁讯没有来,说起骂战。在中国鲁讯排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郁达浮虽然骂的痛快和过瘾,但还是没有鲁讯犀利和老辣,往往不经意间出致命一击。

这就是差距,没有鲁讯的骂战不能代表中国骂战的最高水平。

在外界看来,这是林子轩一个人和半个世界的作家进行论战,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不少媒体把林子轩塑造成孤胆英雄,面对半个世界的压力,仍然毫不退缩,坚持战斗,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谁能做到这一步。

他们甚至把林子轩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达尔文相提并论。

为了坚持真理,永不放弃的东方斗士。

这只是西方媒体的夸张,他们没想到林子轩的战斗力那么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表了上百篇高质量的反击文章。

这种写作度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难怪是天才型的作家。

好在他们不知道林子轩身后有一个骂战小组,这是中国文化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林子轩可以说是一战成名,展现了强的骂战能力,给各国的作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到了六月中旬,展结束,各家出版社要返中国,骂战小组不得不解散。

林子轩只好暂时停止反击,他准备国后让万象局编译所的员工每天都写骂战文章,和欧洲的这些作家继续战斗。

他相信,苏联不会停止对他的攻击,这场战斗还没有结束。

但那又怎么样,这对他很有好处,等他到中国后,就通过骂战来维持自己在世界文坛的知名度,只要骂战不停,西方媒体就不会忘记他。

否则作为一位中国作家,很容易被西方媒体遗忘。

这正是骂出一个未来。

这么说起来,他其实应该感谢苏联的配合,如果没有苏联和高尔基对他的攻击,他的名气不可能如坐火箭般的增长,他不会这么快成为世界知名的作家。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算是毁誉参半,也比默默无闻要好。

所以,他要继续配合苏联,把这场世界级的骂战持续下去。

中国出版社的人员国了,林子轩没有去,他要和徐至摩到美国一趟。

不用说,徐至摩到美国是去看望林徽茵,林子轩则是去美国处理籍出版和电影事务。

他还接到了时代周刊的邀请,由于1984和他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影响,时代周刊会对他做一次专访,并让他第二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

上一次林子轩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是1924年。

三年时间过去,林子轩从中国大文豪成为世界级作家,时代周刊不想错过这个瞬间。

第三百六十九章在美国

徐至摩对林徽茵念念不忘,这根本瞒不过人。

他已经和陆小蔓结婚,林徽茵和梁思城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两人似乎没有见面的必要,不过徐至摩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