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爸爸不想过早说出来,只有在他走了以后,才让人知道。
既然现在爸爸要孟青青拿出这封遗书,就是想提前把里面的内容说出来,它会是什么样的一些内容呢?
孟青青想打开看看,但是,可能爸爸不愿意吧?所以她就没有动。
孟青青把信交到孟子俊的手上的时候,信原封不动。
ps:5月7日之前投月票双倍啊!有票的能投给我吗?(未完待续。)
☆、123。遗书
123。遗书
孟青青接过信。
青青,当你看见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人世,你不要害怕,你也不孤单,虽然爸爸不再陪着你,但是你还有妈妈,对,你的妈妈,亲生妈妈,她还活着。
对不起,青青,爸爸骗了你,说你妈妈过世了,其实,你妈妈还在,她好好的活着,她也很爱你,只是我骗她说你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你们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爸爸骗了你们母女俩,害你们这么多年生离不能相见,爸爸对不起你们,所以也没有颜面看着你们相认。现在爸爸走了,你们可以相认了。
青青,爸爸不是一个好爸爸,让你从小离开了妈妈,爸爸很自私,如果你知道真相以后恨爸爸,爸爸也不会怪你。
青青,你妈妈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和家庭状况这些所有的东西都在另外一张纸上详细写着,你看了这封信以后,就根据上面的记录去找妈妈,并且把这封信还有另外一张医院里的诊断证明给她看,她看了以后就会明白。
青青,你妈妈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好妈妈,你小的时候,她是那么的爱你,现在你去找她,她一定会很高兴,她也会很爱你。像爸爸一样爱你。
但是,有一个现实就是,你妈妈现在有了她自己的家庭,而且他们过得很幸福,你的出现,对于你妈妈来说也许是一个惊喜。但是对于她的其他家人来说却可能会是一个烦恼,所以希望你能够多体谅你妈妈的难处。
青青,爸爸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你和你妈妈,爸爸本来想赚够了钱,就好好陪陪你的,从小到大,爸爸都在外面忙,没有时间好好陪陪你,弥补一下你不在妈妈身边的遗憾,但是我一下子就病倒了。这个遗憾也就成了永远的遗憾。
青青。爸爸走了,你要坚强,要和妈妈一起好好的过,爸爸在那边会祝福你们……
孟青青看不下去了。爸爸现在好好的。她为什么要看这些。她永远也不想看这些。看了,让她难过,虽然爸爸好好的坐在她旁边。但是她看了信以后,突然很害怕很难过,所以她不要再看了。
拿起另外的一张纸,上面写着,青青,你妈妈叫于小菲,后面是她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家庭成员,丈夫是乐华章。儿子乐清奇,六岁……
难怪,爸爸第一次听见乐老师的情况,就表现得不同寻常,原来他知道乐老师,只是乐老师却不知道他而已。爸爸一定是一直在暗暗的关注着妈妈的生活。
原来妈妈活着,自己有妈妈,而且妈妈还是一个这么温雅美丽的女人,怪不得她第一次看见她,就觉得她似曾相识,而且很亲切令她不由自主的想要靠近。因为她看见过妈妈的照片,她没事的时候,常常把照片拿出来细细的看,想象着她要是在她身边,会怎样和她相处。
这封遗书,是她重生以后第二天来到医院的时候,爸爸给她的,这么说,前世的时候,爸爸不仅给她准备好了遗嘱,还给她准备好了遗书,安排她去认自己的妈妈,只是这一切都是因为孟子健暗中捣鬼,所以才让她不仅失去了爸爸留下来的财产,也失去了和妈妈相认的机会。甚至,她连妈妈的照片都没有见过,还好,她有了这次重生的机会,不仅救了爸爸,还能够见到自己的妈妈。
“青青,她就是你妈妈,你亲亲的妈妈。”
孟青青抬起泪眼,于小菲也泪眼朦胧。
两人泪眼相看。
“青青,叫妈妈呀!”孟子俊道。
孟青青在心里叫过千遍万遍妈妈,但是让她真的叫出来,却怎么也叫不出来。
于小菲伸手拉住孟青青,一把把她拉进怀里紧紧的搂着哭了起来。引得咖啡厅里客人们的纷纷侧目。
一旁的孟子俊站起来向他们点头致歉。人们看见孟子俊胸前的一大片咖啡印迹,又看看抱头痛哭的母女俩,都好奇地议论纷纷。
她们的哭声也引来了侍者,孟子俊塞了一叠钱给他,把他打发走了。
于小菲哭了一会儿,才意识到这里是公共场所,才止住了声,她接过孟子俊递过来的纸巾,给孟青青擦眼泪,孟青青也接过爸爸递过来的纸巾给妈妈擦,就这样母女两个人你给我擦,我给你擦,孟子俊则在一旁殷勤的给她们递着纸巾。
于小菲接过孟青青手里的信看了起来,看着看着,她的眼泪又下来了。
最后,是医院的那张诊断证明。那是一张市人民第三医院的诊断证明,日期也是当年的日期。
看到这张诊断证明时,于小菲的泪更多了。就因为这张诊断证明,害得他们一家三口天各一方,害得她这么多年因为这件事心里有太多的纠葛缠绕。
“孟子俊,你这个混蛋,你凭什么做主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让我和女儿分开,你问过我愿意了吗?你问过她愿意了吗?”
虽然话是这样说,但是就像孟子俊说的那样,她如果知道真相,一定还会不顾一切的要和他在一起,但是天长日久,他们之间还会仍然一如当初那样吗?谁知道呢?有时候现实就是一把刀,把现实血淋淋的割开给你看。
自己怨恨了孟子俊十三年,孟子俊又去怨恨谁呢?说起来,他才是最可怜的那一个。他把所有的错所有的责任所有的痛苦都扛到自己的肩膀上,自己无怨无悔,默默地承受着。
想到这些,于小菲对孟子俊的怨恨也消减了一些。
于小菲对孟子俊抖着手里的信,“孟子俊,你给我好好活着,你欠我们母女俩的,你要活着好好补偿我们。”
孟子俊连连点头,“好,我好好活着,把欠你们的补偿完了再走。”
“不行,你一辈子都补偿不了,但是就算是补偿不了,你也不许偷懒,尽力多活几十年,多补偿我们一些。”(未完待续。)
☆、124。遗憾
124。遗憾
孟子俊道:“是我对不起你们母女俩,是我拆散了你们,你们怪我怨我也是应该的。”
孟青青也拿过那张十四年前的医院诊断证明看看,虽然她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但是她的内心却是成年人了,知道这个医院诊断证明对于一个风华正茂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时候爸爸和妈妈才十九岁,正在热恋中,爸爸却出现了这样的灾难,爸爸一定是为了妈妈以后的幸福,所以就偷偷的离开了妈妈,所以不知道真相的妈妈就一直怨恨着爸爸,之前她说要找爸爸算账,原来是算这样的账,可是,这样的账怎么算呢?爸爸是为了妈妈的幸福,所以才不得不伤害她,爸爸的苦,又去找谁算账呢?
孟青青想起奶奶常常说过的话,奶奶常常说,爸爸这辈子太苦了,是啊!此时此刻,孟青青才真正的理解了奶奶的这句话,也明白了为什么奶奶从来不为爸爸的婚事张罗操心,因为她理解爸爸,知道爸爸的心意,知道他不会为了自己的自私而害了别人,爸爸这辈子确实是太苦了,所以孟青青理解爸爸的所作所为,包括让她和妈妈分开。他这样做,不仅仅是自私的想要拥有她这个女儿,另外一个方面也是为了让妈妈无牵无挂的去重新寻找她的幸福。
事实也确实如此,现在妈妈的家庭很幸福美满。
爸爸一直不告诉他们真相,只是为了不想让妈妈幸福美满的家庭受到影响。
“爸。我不怪你,我怎么会怪你呢?不管你怎么做,我都理解你的苦衷,你一辈子都是为身边的人考虑,为身边的人着想,你自己的苦,自己的难处又有谁知道又有谁为你分担为你扛呢?从来没有人能够为你分担为你扛。”孟青青说着,声音哽咽,心里很是为爸爸难过。
女儿小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她能够理解她的爸爸。她于小菲还能够说什么呢?她怨恨了孟子俊十多年。但是现在面对他,面对这样事实,她又能够怎么样呢?
命运就是这样的作弄人啊!让你连怨恨都找不到该怨恨的人。
于小菲转念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孟子俊。你了解我的工作单位和家庭住址以及家庭成员。这么说。你一直都知道我的生活情况?”
“是,我一直都在关注着你的一切生活,包括你后来又去上学。读了会计专业,后来你和乐华章谈恋爱,结婚生子,后来你们又从南县来到了这里,这一切你生活中的许多事,我都清清楚楚。看到你生活得幸福,我也就放心了。”
于小菲的泪又下来了,她今天流了那么多的泪,似乎要把这十多年来的怨恨和委屈都一起流完。
孟青青心里也酸楚不已,爸爸这辈子是一直在自己找虐受啊!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喜欢的人,一直看着她恋爱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的日子,自己只能在旁边默默地躲着看着,还要为她祝福。这世上恐怕再也找不到像爸爸这样痴心又傻的人了。
天色已晚,孟子俊道:“小菲,回去吧!你认回了青青,但是我希望这件事情不要影响你以后的生活,更不要影响到你的家庭,你这几天的情绪不稳定,我建议暂时不要和乐老师说这件事,等过了这阵,你的情绪稳定平缓下来以后,你确定他能够接受这件事,你再考虑要不要告诉他。”
孟子俊开车送于小菲到了她所在的小区门口,一路上,于小菲拉着孟青青的手在流泪。她的眼睛哭得红肿,她的泪,有女儿失而复得的喜悦,也有这些年的委屈,还有为她和孟子俊之间命运的跌宕起伏,总之,她就是伤心。就是想流泪。
“你这样可不行,哭得眼睛红肿,呆会儿乐老师问起来,你该怎么说?要不要去美容院去敷一下?”
“爸,你连这个都懂?”孟青青不禁乐了,同时又感叹爸爸的细心和体贴。
孟子俊挠挠头,“美容院里可以消黑眼圈,也应该会消这个吧!”
于小菲想起之前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她例假的时候,他会主动去帮她买卫生巾,弄红糖水给她喝,他就是一个这么细心的人。
于小菲摇摇头,“不用,回家以后我自己会弄,我走了。”
说着,于小菲下了车,向孟青青挥挥手,“青青,我记住你的电话了,有空我会去找你。”
“妈妈,再见!”孟青青也向她挥挥手。
听到女儿终于叫出了这两个字,于小菲好不容易忍住的泪又下来了,她转身大步往小区里走。
一直到看不见于小菲的背影,孟子俊才启动车子往家里驶去。
孟子俊开着车,对坐在后面的女儿道:“青青,见到妈妈,高兴吗?”
“爸爸,你这是明知故问。”
“喜欢她吗?”孟子俊还是忍不住问。
孟青青对爸爸这种小孩子一样幼稚的问题忍不住想笑,故意逗他,“自己的父母,做儿女的喜欢不喜欢都没有选择的余地啊!”
孟子俊笑着点头,“确实没得选择。”
“不过,爸,我还是蛮喜欢她的,谢谢你这么好的眼光,给我选择了这么好的一个妈妈。”
孟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