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爱和自由-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优秀的父母,他具备爱的能力首先表现在他对儿童的了解上。我的一个朋友,是一家报社的编辑,负责家庭生活一栏的内容,他说很多夫妻产生感情上的纠纷或者出现家庭危机后,他们处理的方法很怪,问父母、问自己的朋友,找他们出主意。但他们却很少去看参考书。(这大概因为我们从小看的书都是我们不喜欢而被逼迫看的,所以篚后都不爱读书了。我们为什么要看我们不喜欢的书呢?)一个孩子出生之前,聪明的父母,会找许多参考资料来了解孩子的发展,以便具备更科学更新养育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父辈的观念已经非常陈旧,而且也太因循守旧了些。我信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孩子将来要面临怎样一个社会,如何适应和战胜他生活中的一切,而不至于使他长大后面临一个充满尴尬和无措的境地。如果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自己过去成长的经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得到和学会爱孩子的方法。许多专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儿童并如何使儿童成长得更完美的事业上,他们写书,告诉我们儿童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什么是心智成长更健康的儿童。(这不同于我们中国专家坐在屋里为评职称而编出的书,对父母没有实际指导作用。)这样每一个父母都能得到帮助。你将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长,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事情。所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是件事半功倍的乐事。我们蒙特梭利幼儿院有条狗,我们让小动物跟孩子一起玩,孩子对待这条狗表现出三种状态:第一种是特别喜欢这条狗,一来就把狗抱住或者跟它逗着玩;第二种是远远地见了狗就哭;第三种是虐待狗。我们把这三种情况分析一下,我认为爱狗的另一面是怕狗,因此前两种情况是正常的。为什么有的孩子虐待狗呢?孩子本身不知道他是在虐待狗。我请老师做统计,让每个班的老师看看虐待狗的孩子是哪些。经过调查以后发现,虐待狗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处在正常状态中的孩子/他们平时胆小,容易看老师的脸色,做事情没有自信。但他们打狗时却很胆大,自信,而且用很多方法。他们都是心理上有问题的孩子。更深一点说是“爱”的方面有问题的孩子。当我们看到有些孩子那样地爱狗,同狗抱在一起,滚在一起,同狗亲密地交谈,那是一种自然与人交融在一起的感人的情景/可是当你看到那些虐待狗的情景时,你内心会充满悲伤和遗憾。爱孩子有多少重要。当一个成人爱另一个成人时,那个成人会明白他得到了爱。但当父母爱孩子时,孩子就学会了爱一切。爱是儿童成长的最好食粮。有爱的能力是最美好的品质。爱是提升生命最关键的契机。心理学家说:“大脑是爱的器官。”我们知道无论老师如何爱孩子都无法完全代替父母,因为“爱”这个问题是不能通过任何其他经验来代替的,只能通过父母来做好这一点。我们幼儿院对孩子的爱心,老师们都做得非常好。我们尽量选择一些本身就具备爱的品质的教师,我们在语言上,从姿态、神态、语气、用词上都特别讲究。比如孩子吃完饭离开餐厅,老师不能说:“请小朋友出去。”而是说:“请离开。”我们使语言秩序化。这样就和孩子处在一个很平等的地位上。但是无论怎么做,你永远不能代替那个真实,那个自然而产生的爱的激情。只有父母能给儿童安全感。很多孩子想让老师抱就说:“老师我肚子疼。”老师笑着说:“你是不是想让老师抱了?”有些孩子搞破坏,他把枕头往地下扔,把书也往地下扔。老师不知道怎么办,有的老师就说:“你去亲他一下。”老师抱住他狠狠亲了一下,他就哈哈大笑,躺在床上。然后他再扔掉,他还要让你亲他。幼儿院里有几个孩子,每天的注意力全放在寻找爱和破坏发泄上。这样的孩子,在家几乎得不到关注。这种孩子明显没有得到爱的满足。我们知道儿童一旦得到爱的满足,在轻松的自由的状态中,儿童的本性都会表现出来。爱这片肥沃的土地就能供给他成长的各方面的条件。他的心理素质、人格素质、道德素质和智力素质就会拼命要向前发展。其实成人也是这样的,他需要社会环境的一种爱,这种爱演变为安全、公平、宽容等等,在这种环境下成人也变得美好,发展很快,有创造力和热爱生活。对孩子来说如果爱得不到满足,这个孩子整个状态就表现为不自信,他不跟其他小朋友合作,他经常是想方设法得到别人的爱,或者想方设法来点破坏,或者揣摩父母的心思想得到点爱。我见到一个三岁的小女孩,他的手地玩时弄破了,并出了一点血,我对她说:“你支找妈妈包扎一下,不然会感染的。”她笑笑说:“不要紧。”那是一个冬天的黄昏,她在外面玩土,我劝她一定先回去包扎一下,再出来玩。她犹豫了一下说:“好吧!”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但当她一进门便放声大哭,夸张她的伤口,她妈妈安慰了她。当她流着泪一出门见我还站在门口时,她马上笑着举起手指头说:“英雄!”

/d/



让纪律成为孩子快乐的规则

gxiaoshuowang
自由在蒙特梭利教学过程中怎样实施的呢?儿童在进入幼儿院时,开始会出现一些混乱,这种所谓的混乱,是一种完全的无秩序,还有乱闹乱打,那些曾受过压抑和控制的孩子更会表现出一种过激的行为。 

在蒙特梭利幼儿院只有三种情况被禁止,一种是干扰别人,另一种就是粗野、不礼貌的行为,这种粗野指是的破坏、打人、骂人和一些不文明的动作,如掏鼻子。另外就是拿别人的东西。只有这三种行为是被严厉禁止的,这个禁止不是靠惩罚,而是提醒孩子。比如说,在教室里,一个孩子无端打扰另一个专心工作的孩子,这时老师必须对这个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说:“来,我们去做另外一件事”。反复几次,孩子逐渐经验到??这样做老师总是将我抱开,不可以打扰别人的概念就形成了。 

大多数孩子获得自由后,他会在幼儿院里到处游荡。在这个过程中,他会逐渐展现出他对生活的某种兴趣,他一旦展现出这种兴趣,产生秩序,当他产生秩序的时候,他就会专注,就会反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发现疑难问题,他会自己去解决。 

蒙氏教具都有自我校正的功能,为他自己解决问题提供帮助。然后他会有一种成功感,当他成功后,他就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个时候,纪律就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了。蒙特梭利说:真正的纪律的第一道曙光来自于工作。 

专注是思维活动,它能产生智慧。智慧需要有自由的时间和窨的保证,更需要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越多地运用智慧,人就越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一个人在工作中,他内在的智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内心越平静,他越是守纪律。所有的儿童,你给他提供智力发展的所有条件,他会特别地出息:睿智、平静、守纪律。 

为什么要给儿童提供这样的条件呢?因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渴求这种东西。儿童跟成人不一样,我们把自由给成人,成人就睡大觉,什么也不干了,或者他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放纵自己,另外,成人可能不从事这种智力活动,“懒散”多舒服呀!当然这已是被扭曲的成人。但儿童生下来以后(他还没被扭曲呢),有一种自然法则,这种自然法则就是不断地、从不停止地发展生命,没有一秒钟儿童会放弃这种发展,所以活动中的儿童是最正常的儿童。我们不能用一个从小被迫在强制中长大、在长到成人时期也不曾做过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的成人(我们绝大多数人好像都是这样长大的)的观点来看一个正常的儿童。 

我们刚才讲了孩子在刚进幼儿院的时候在行动上没有秩序,没有规范,可能处在一种混乱的状态中,但是,让儿童自由地发展会出现一种“选择自我”的趋向,这种趋向一旦出现,儿童的智力活动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按照一个轨道发展。有一个孩子叫丹丹,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她进来的时候一岁九个月吧,她妈妈因为工作三班倒,所以,这个孩子在家里没有正常秩序,或者说有另一种秩序。她刚进蒙特梭利幼儿院的时候,到了11点,大家都要吃饭,她就到门口哭着,要出去。头几天老师天天领她到外面转,转回来以后,她就安心了。我心想:“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特别,一到某个时间,她就要哭着出去?”后来,她妈妈说,因为她的工作要倒班,在这个点闲了,领她出去玩。有一个月的时间,老师总是骑着自行车带着丹丹在街上游荡。一个月后,她不再有这个要求,而是在幼儿院里里外外游荡。老师跟在她身后。。。三个月后,孩子开始进教室并表现出一种趋向,秩序在自由中向我们走来。 

她妈妈比较喜欢这个教育,跟我们配合很好。这个孩子到了两岁过一点的时候,就完全成了一个蒙氏孩子,特别乐观,我们都说她“自得其乐”,经常一个人在那儿唱歌,每天笑盈盈的,而且她的行为和能力已经很强了。她什么都能自立,保温桶里面的水很烫,你根本不用担心,因为她特别自立。而且她的智力状态很好,她进教室能工作很久,而且非常专心。她现在说话还不太清楚,若有个打扰她,她就说:“请我不要打扰我。”经过老师几个月的努力,这个孩子从一种混乱的状态逐渐发展到一个非常有秩序的状态。她每天都积极地从事智力活动,并且能够得到满足,她还能对“自我征服”感到骄傲。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感谢她的母亲,因为她的母亲的配合,才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她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发展得这么好。 

在“蒙特梭利栅栏”(一种体育教具)上,从上面往下跳,那个栅栏很高,有一米八高。如果她上的时候,老师想帮她,她说:“请你离开,请你离开。”她就自己上去了,上去以后,学着大孩子往下跳。那个高度在很多家长看来是非常危险的,她从来不怕,她很自如地上去,然后很自如地跳下来,还要学着来个前滚翻。这一套复杂的动作,应该说是难度比较高,对她来说,她能够成功自如地做完这套动作。还有高荡秋千,高荡转车,不在话下。有一次她在荡起的秋千中站起坐下,参观的人惊吓地问:“她多大了?”我忙说她两岁多。客人很吃惊。这是一个充满勇气的孩子。这个孩子的变化来自于自由。 

虽然丹丹只有两岁多,我们学校老师看到这种变化,无比陶醉。因为在蒙氏教育中,智力的发展不是放在首位的,人格的发展才是第一位。人格发展正常了,智力发展也就正常了。而纪律不过是一种儿童乐意遵守的规则而已。 

这都必须依靠自由。我再举个例子,我们学校有个小孩,他特别喜欢偷吃东西,“偷”吃谁的东西呢?就是其他小孩带来的东西。老师放在柜子上,他总是出去拿,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办,问我:“孙院长,这个孩子总是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办?会不会养成不好的习惯?”我说:“不会,儿童偷吃东西,在成人看来他是偷着吃别人的食物,但是,在儿童看来,他不是偷,他就是觉得那个上面有好吃的,为啥不给我吃呢?”我问老师这孩子吃了那东西影响别的孩子吗?她说不影响,我说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