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丹在家,过来与子衿姐姐相见,听他娘这话,与子衿姐姐道,“姐姐不晓得,我娘这些年盼孙女都快疯魔了。去庙里许愿都是求佛祖送个孙女过来,我家也奇,不晓得怎么回事,都是生儿子。”
何子衿笑道,“这才说明家业兴旺呢。”
江氏笑,“我这一辈子就只生儿子,盼闺女多少年也没盼来,到他们这里,还都是生得孙子,这换个样儿也好啊。”
大家纷纷笑了。
一时又说起阿晔定亲的事,沈老太太细细打听了女孩子的品性,知道是外孙女看着长大的孩子,点头道,“结亲就是这般知根底的才好。”
阿丹很是恭喜了阿晔一回。
阿晔待晚上才晓得自家亲戚着实不少,虽不能与大家大族相比,外家近支也就这一个舅爷,但舅爷家着实子孙业旺,表舅就有四个,现在表舅家的小表弟们加起来也有六个了,以后只有更多的。母族还有三个舅舅,三个舅舅家目前有表弟三个,可见以后表弟们长大后,亲戚该有多少。
当然,父族,嗯,父族就是他们兄弟三个,没别个人了。
男人们聚在一处,一家子团圆自然是高兴的,不过,阿晔还是觉着他爹似有心事。
不过,他爹的心事眼下是不跟他说的,他爹都是跟他娘说。
阿念见着妻儿们过来,唯独没见闺女,早就问了,方知闺女留在北昌府。
虽然是闺女对外祖母一家的孝心,但,阿念很想闺女好不好。他,他就这一个闺女啊。待得晚间休息,阿念方与子衿姐姐道,“阿晔他们兄弟三个,随便留一个就是,干嘛叫阿曦留下啊。”
何子衿洗漱后散着头发靠在床间,道,“阿晔不放心我,且路上有他这么个人,的确事事便宜。双胞胎懂什么呀,他俩一对势利眼,都是跟着朝云师傅的,就阿曦留下了。自兴哥儿来了帝都,家里着实冷清了,祖母很离不得孩子们。”
双胞胎这对不中用的家伙,阿念直道,“得快些把岳父调回帝都啊。”
说一回儿女,何子衿又说了长子定亲的事,便问起阿念在帝都的事来。阿念悄与子衿姐姐说了,还把那封信拿出来给子衿姐姐看了,当然,子衿姐姐也就看了看封皮,见上头写的是“母后亲启”,就知是陛下给谢太后的。何子衿稍稍放心,沉吟片刻道,“可见陛下待咱们是真心。”起码有这信,就不是想让他家跟谢太后对着干的。
“是啊。”阿念道,“他这样,我越发不好受,现在满朝文武就等着皇后生产呢。”
何子衿悄问阿念,“这话怎么说?”
“倘皇后生下嫡子,便立嫡皇子为储。倘皇后生的是公子,就是皇长子。”
虽则何子衿前世刷过不少宫廷剧,闻此事仍倒吸口凉气,“嫡皇子不过刚刚下生。”一个小奶娃子,能懂什么?嫡皇子年少,必然要有执政大臣的,介时,不是太后专权,就是权臣当道!
“那也是嫡子。”阿念轻声道,“苏氏世代名门,苏皇后身为正宫,一向贤良淑德。倘有嫡皇子降世,而立庶皇子,以后让嫡皇子如何自处?就是苏家,也不能罢休的。何况,太后娘娘素来喜欢苏皇后,朝中清流也多是支持嫡皇子的。”
何子衿与阿念夫妻多年,听这话便问阿念,“太后娘娘不喜大皇子么?”
阿念摇头,“我自任皇子师起,偶尔也会被太后问及大皇子二皇子的功课,太后一向是一碗水端平的,你从太后那里,完全看不出她偏爱哪个。但,二皇子是太后亲自赐名的,二皇子生母戚贤妃出身戚国公府近支,戚国公府与谢承恩公府有联姻。”
何子衿想了想,道,“那这么说,如果皇后生下的是公主,太后娘娘更嘱意的是二皇子。”两个皇子一个年纪,生辰也只差半月,在何子衿看来,这就是一样大。
阿念道,“我也这样想,只是你不晓得谢太后的性子,这位娘娘,据说从未有过过失。”
何子衿有些不明白。阿晔悄声道,“陛下私下与我说,若皇后生下的是公主,太后娘娘必会选皇长子为储。”
“这是为何?”何子衿都不明白了,都这个时候了,储位就是帝位,陛下眼瞅要不行了,这可不是谦让的时候。哪怕要表现大公无私,也必得是在储位定夺之后吧?
“我亦不解。此时此刻,储位关乎江山权力,顶顶重要之事,哪怕太后娘娘平日里再如何一碗水端平,总会选一位她比较喜欢的皇子吧?”阿晔道,“人皆有私心,我绝不相信太后娘娘能大公无私到这种地步。”
何子衿问,“会不会太后一直喜欢的就是大皇子?毕竟大皇子是皇长子呢。”
“不可能。”阿念一口否认。
何子衿就狐疑了,问阿念,“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阿念压低声音,“都是坊间传闻,不晓是真是假。”
“说说看。”
阿念初时不想说还真不是有意要瞒子衿姐姐,他们夫妻素来无话不谈的,连皇帝陛下的托付都能给子衿姐姐看,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只是事关一点儿旧人旧事。阿念斟酌着开口,道,“我听说,当初先帝崩逝,陛下灵前继位,曹贤妃大概是擅煲汤水,每天煮汤水给陛下送。”
何子衿听了道,“这也很正常啊,做妃子的,自然是关心陛下的。便是争宠,送汤送水也只是寻常手段罢了。”
“她这汤水,还送了一个人。”
“谁?”
“陛下生母,先凌贵妃。”数年之后,阿念再提生母,终于已是心无挂碍。
何子衿:……
何子衿沉默一时,道,“这曹贤妃的手也太快了吧,是不是这事叫谢太后知道了?”一个嫡母,一个生母,据说谢太后与先凌贵妃关系一直平平,谢太后知道这事能痛快才怪呢。
阿念叹道,“要只是这样,倒还罢了。你不晓得,说曹贤妃每次煲汤,就做两碗,一碗给陛下送去,一碗给先凌贵妃送去。”就是没给正经婆婆谢太后。
何子衿:……这,这也算宫斗吧?
阿念亦颇是无语,抱怨道,“你说这曹贤妃也是,你多炖一碗给太后娘娘能累死她呀。”
“曹贤妃这手也忒快了,先帝刚死,她就去烧凌贵妃的热灶。论礼法,谢太后可是先帝元配皇后,论情分,也是太后娘娘抚育陛下成人。她这也忒势利了。再者,当初不是先帝过逝前就定了先凌贵妃殉葬之事么,她怎么还云烧先凌贵妃的热灶啊!”这也不符合利益得失啊~而且,重重的得罪了谢太后,这位可是正经婆婆。
“你想想,当时先帝毕竟是过逝了,陛下灵前即位便是新君。先凌贵妃虽是先帝指定了要殉葬的,可她毕竟是陛下生母,一朝天子一朝臣,听说,当时不少有都觉着,先帝过逝前没赐死先凌贵妃,陛下登基本怕不会对先凌贵妃下手的。”阿念叹道,“只是,她是料错了陛下,陛下初登基,满朝大臣都看着他呢,陛下尚未满月,就是由太后娘娘接到身边抚养的,先凌贵妃待陛下一向冷淡,能有什么母子情分。她这热灶没烧两天,先凌贵妃依旧是奉先帝旨意殉了葬。你说,这事都能传到我耳朵里来,太后娘娘能不知道?”搁谁谁喜欢这样儿的啊!关键,倘她得罪的是个包子也就罢了,偏生是谢太后!别看谢太后对着皇子们都是同样的和颜悦色,据说待妃嫔们也很好。谢太后这样历经三朝的皇室长辈,现在朝中站着的,内阁里数一数,一半的人都是跟随先帝的老人,这些人,与谢太后大半辈子的交情。更不必提,谢太后系出名门,娘家显赫不是一朝一代了。曹贤妃以前做过这样的事,谢太后能支持她的儿子为储?阿念都不能信!
夫妻俩商量一时,也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最后,何子衿道,“反正你官儿小,大事轮不到你。安安生生当差就是,除了给皇子们讲习功课,别个都不要管。皇家的事,还得皇家人自己做主,千万别越俎代庖。”
阿念一叹,“是啊。”
因头一天过来,何子衿坐大半月马车,身上劳乏,很快就睡过去了。
阿念空旷日久,好容易盼来妻子,正想着那啥那啥呢,一看,妻子竟然睡了过去。于是,空旷日久的江侍读,也只好抱着妻子先睡啦。
☆、第455章 帝都风云之七
第455章
何子衿带孩子们来了帝都; 要办的事就不少; 安置下来后; 何子衿先去朝云师傅那里看了一回; 因何子衿这处宅子地理位置很不错,离通济大街很近,朝云师傅的宅子就在通济大街; 故而两家的距离,都不必何子衿坐车的,遛达着就能过去的。何子衿见朝云师傅那里处处合意,也就放心了。
罗大儒还打算给双胞胎做向导; 逛一逛帝都城呢; 双胞胎素来爱热闹; 双手双脚的同意,罗大儒再一忽悠,俩人已是打算今天就搬过来住了。
朝云师傅微微颌首,罗大儒此举甚合他意。
何子衿看朝云师傅还适应城内生活; 没有再打算住皇陵去; 对于双胞胎要搬过来的事; 也没说什么。皇陵那里虽好,但太凄凉了; 何子衿还是愿意朝云师傅住在城内; 沾一沾人气,别太仙风道骨方好。
何子衿既来了帝都,一些旧交就得开始走动; 如唐家,如苏家,如余家。唐家是何家初来帝都时有的交情,当初何子衿受朝云师傅之托带东西给谢莫如,到帝都后还闹一大乌龙,何子衿一直以为谢莫如是个男人呢,毕竟,这年头在外直呼其名的大都是男人,对女人,一般都是某姑娘,或是某某氏相称。结果,没想到,谢莫如就是谢太后闺名。那时就是小唐大人带何子衿去见的尚是王妃的谢太后。后来就慢慢与唐家有了来往,当初两家还合开了烤鸭铺子,现在那蜀中烤鸭在帝都依旧很有名气。再者就是苏家,阿晔与苏冰定亲,两家就是正经姻亲,自当拜访,若不上门就是失礼。至于余家,也是拐着弯的姻亲之家,以往阿念在北昌府时,没少受余老巡抚的指点,她们这来了帝得,当过去请安。再有就是先时阿念在帝都的同僚家,只是,这些年过去,多是已外放了的,留在帝都的并不多。
何子衿先着管事往苏家递了帖子,看苏家何时有空,她好带着阿晔过去拜访。
何子衿这里正安排初来帝都的交际,纪珍就闻迅过来了,先给岳母请了安,左瞅右瞅没见到阿曦妹妹,再一打听,阿曦妹妹竟然明年,不,今年秋冬才能来帝都,纪珍那叫一个失落哟。给岳母请过安,在岳母这里吃过晚饭,纪珍就带着满腔失望回家去了。
重阳一来帝都就继续给阿念跑腿了,阿念还说呢,“初来帝都时没重阳在身边还真不习惯。”
重阳小时候在帝都住过几年,只是如今也印象浅了,一看帝都城这等气派之地,就知道帝得贵人多,故而跟在阿念身边颇是谨慎低调。阿念就喜他这份谨慎低调,很愿意带着重阳历练一二。
二郎则是继续念书,宫媛则在安置下来后同两位舅妈打听附近可有合适屋舍,如今这宅子虽还住得开,但也是满满当当的人了。宫媛娘家本身就是盐商,出了名的有钱,婆家也不差银子,何况来前就商量好了要置一处大宅,以用于日后家中居所。
余幸问清楚她的意思后,又问她打算置办什么样的宅子,余幸笑,“四进、五进都可,至于银钱,多一些少一些都无妨。”
余幸道,“我刚在通济街附近的金银胡同置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