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59年冬天小扒手王同山曾经有过一次短暂的回心转意。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出生在一个革命干部的家庭从小王同山就聪明、果敢、善良和肯于助人为乐。在结识新加坡来苏州读书的小k之前他在私立念达小学读三年级时曾经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王同山从小学一年到四年功课都是全班甚至全学校最优异的一个。他也是全苏州第一批加入少年先锋队的学生之一。虽然那时候还没有“十佳少先队员”的称谓可是那时的王同山天资聪颖特别是他的作文从小就显现出越一般孩子的灵性和文采已经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非但如此那时的王同山还十分爱好文学曾经先后在三年级和四年级时给当时的《中国少年报》和《少年文艺》杂志上投稿。王同山优美的文笔与他越普通孩子的艺术构思都让那些报社和期刊的编辑们惊叹不已于是他写的一篇篇散文、小品、特写和诗歌便接连刊登在这些报刊上。要知道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在他的文章中写出《岳母刺字》和许多爱国的故事来是一件多么让人惊讶羡慕的事!王同山的文章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无疑会在就读的念达学校产生巨大的震动。
回想起往事王同山自己就像做了一个梦。他知道自己决非从小就是个坏孩子。如果他后来不结识小k这样的朋友如果他的家庭有一定限制他思想出轨的制约力那么他也许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王同山在那天冬天的短暂改变当然包含他父亲和一些亲友的感化作用。特别是王父不甘愿他惟一的儿子从此沦落成社会的唾弃者王父虽然性格暴躁没有一套教育子女的办法但他也明白王同山走到今天肯定与他的疏于管理不无关系。可是王父的自责与苦心并没有真正感化王同山他在五中读书的时间最多不过一年就在196o年夏秋之交又一次逃学了。王同山的再次堕落和出走就连学校的老师也感到无可奈何了因为即便把王同山的人强行拉回学校他那颗野了的心也无法再回到从前被他视若神圣之地的课堂了。
王同山这次出走也是受小k的欺骗和煽动。小k在五中先后受到几次处份以后最后还是被正式除名了。王同山虽然在你们父亲和老师的教育下曾经努力摆脱这个把他拉上扒手之路的“师傅”。可是他从前毕竟是小k的“徒弟”小k离开学校以后又多次采取打电话和写信等手段千方百计把王同山位向社会。当然王同山最后没有经受住诱惑就在于他那时对作物质享受的追求一天比一天强烈了。
196o年夏天的苏州是炎热的。
王同山在这一年夏天所以变本加厉地重操旧业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就是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遍地饿蜉。王同山看到苏州也像全国一样投入到轰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深翻地和各行大业大跃进的洪流中去他的父亲在那一时期忙得几乎连人影也难以见到了。王同山见学校的学生也都拉到苏州附近乡村去他当然无心于学业。而饥饿就像可怕的瘟疫一样困扰着刚刚14岁的王同山。为了解决温饱也为了让自己吃到难得一见的副食王同山更加变本加厉地开始了偷窃。
苏州小城在王同山眼里永远是那样美丽。就像一块碧玉上镂刻下点点生辉的花纹只要看到它就会感到无限珍贵诱人。他特别喜欢在苏州城里那些曲折的小巷里转来转去他多么羡慕那些与“偷”字无关的正常人。如果他现在不是在为生计到处寻觅可趁之机那么他该有多么愉悦的闲情逸致去好好看一看让他魂牵梦绕的苏州啊?他不知小时候父亲带他去过的古巷幽境是否还在?在记忆里王同山好象对诸如黄鹂坊、锦凡路还有干将坊这些地方都耳熟能详。他记不得究竟是哪一位近代墨客曾经在游览苏州小巷后信笔写下一篇题为《雨巷》的佳作这使王同山油然忆起在苏州那些比比皆是小巷中确有一处名叫“诗巷”的胡同。如今他四海为家到处奔走在别人鄙视的目光之下再回苏州时早已记不得哪里就是那条让他神往心驰的“诗巷”了。想到自己这些年来竟没有一个宽裕时间好好看一看自己出生的苏州真是人生的最大憾事!有时他也暗问自己:“为什么我就不能好好看苏州?为什么我就不能成为诗人和作家?为什么我就一辈子老这样偷下去呢?我还要偷到何时为止呢?”
卷一 第七次出狱·少年噩梦 第9节 “小苏州”大闹上海滩(2)
6月苏州公安局对王同山等人的扒窃行为已经引起注意并派出一个强有力的专案组准备随时在扒窃现场逮捕王同山。这时的王同山早已不再是单枪匹马的个人活动在他身边网罗和集聚着四五个和他有着相同经历和命运的孩子。当王同山现在苏州难以继续混下去时便决定带着他手下五个小扒手扒火车向上海进。在王同山眼里大上海古来就有十里洋场之称。而在三年自然灾害中上海无疑就是王同山等小扒手们渴望获取更多财物和副食充饥的地方。
当王同山带着五个小扒手来到上海北火车站时才现苏州公安局早已将他们的踪迹事前通告给上海公安局警方于是在火车站附近预先布下了罗网。可是王同山和几个小扒手竟化装成拾煤的小孩子从另一个没有警察布控的道口顺利逃脱并且混进了繁华的市区。
王同山在上海活动几个月里他把扒窃的目标选定在北火车站和十六铺码头这些外地旅客密集的地方。每天从清早进入这些地区傍晚几个小扒手在约定的地点会面届时每个人至少能扒到一两个钱夹。这些钱在当晚大多都被王同山等人挥霍一空他们有了钱敢吃上海城隍庙豫园里的各种风味名点还去过福估路上的百年老饭店品尝红炬甲鱼和虾子大乌参;王同山懂得如何把扒来的钱尽情地挥霍掉他有时还会带着几个小兄弟堂而皇之地出入上海有名的餐馆如燕云楼、凯福饭店、燕京楼和南来顺牛肉馆等等;最猖狂的时候王同山还带着小弟兄们出入过上海黄浦江边的淮海饭店。
总之王同山那时的打算非常简单就是把当日扒来的钱必须当夜花尽而且一定要吃饱肚皮。把钱花光之后翌晨再去偷。最活跃的时候王同山等人白天会在静安路口专候开过来的汽车有乘客上车时他们就乘混乱之机掏包。现民警来了王同山就一个眼神递过去几个小扒手就随他遁逃然后沿衡山路到高安路一带转游在这里他们还进沙利文(解放前美国教会开的餐馆)去吃西餐惹来一些人的注意。谁也不敢相信在那饥饿的年月几个衣服不整的孩子居然也吃起了西餐。
而夜里他们情愿就在上海的大马路上露宿例如商店的雨搭下、楼房和门洞里汽车站和马路的旮旯墙角等地几乎都可成为他们的露宿安睡之地。王同山睡得最多的地方是静安路和西摩路拐角的喜临门舞厅旧址这里有一处可以遮雨的屋檐。那时候王同山及一小伙从苏州逃到上海的扒手们都把十六铺码头当作了最理想的驰骋天地因为这里菜馆店铺林立戏院、影院、旅馆比比皆是。而外地来上海的客人大多都在这一带吃饭、投宿、中转和购物王同山等人看准了这一可乘之机于是便大肆在里扒窃。有时几个小弟兄扒窃失利王同山便用自己扒到的钱物供养他们。在困境中王同山表现出的仗义疏财自然是他在上海滩这一特殊小群体中能够产生“威望”的原因。于是一个十几岁的苏州扒手竟然在上海滩上折腾了起来。
王同山很快就在上海市公安局里挂上了号。人称“小苏州”。只要被他看上的钱夹十有会被王同山信手轻轻一挟即落入手中。而“小苏州”锁定的扒窃目标又多为上海的女性居多。因为这类人在一般情况下较为易于对付并在偷窃得手后便于逃走没有追赶和报警的能力。正是因为这类传言越来越多所有一些单身上街的女性都人人自危必须严加防范。那一时期上海人提起“小苏州”来大有谈虎色变之势。
王同山的义气与果敢不但让集聚身边越来越多的小扒手们敬之如虎而且他的名气也曾经感动过一个有名的“大姐大”。这个女人胖胖的22岁生得颇有几分姿色她是从苏北农村逃婚出走才来到上海的而这位被王同山称为“老阿家”的风流女人与王同山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她的义气和豪爽。当上海警方在十六铺码头拉起了大网准备一举抓获以王同山为的小扒手伙团的时候王同山在一个雨夜里逃到百山市场。这是一个偌大的蔬菜和果品集散中心从苏州和上海郊区各县运送蔬菜水果来上海的菜农果农们每天都会把蔬菜集中在这个市场中来然后再高价批给市区的各副食商店。当王同山和几个小扒手冒雨逃到百山市场后当时即被正在这里过夜的“老阿家”收留并保护了起来。这让王同山从心里对这个女人充满了感激。
正是在这位神通广大的“老阿家”掩护下王同山等人多次躲过了民警的追捕而讲义气的“老阿家”从此便给王同山等一伙小扒手当上了看赃人。每天王同山等人从各处扒窃到的钱夹晚上都交给“老阿家”看管这女人让王同山从心里佩服的是凡属小扒手们偷来的钱“老阿家”都分文不动。当然王同山也在这一时期过早地接触了异性“老阿家”为逃婚来到上海可是她也成了那一时期上海绝无仅有的地下暗娼之一。有一次王同山午夜醒来现这位颇有姿色的“老阿家”正在和一个陌生男人在“谈价钱”然后他亲眼看见平时忌恶如仇的“老阿家”竟随着那个陌生人悄悄隐进了一条菜市场外的小巷不见了。直到时天亮方归。这样的情况以后经常生。如果说王同山的早熟是从他在苏州念达学校结识扒手小k时开始的那么他的第二个人生引路人便是这个不知名姓的苏北逃婚女子。小k和绰号“老阿家”的女人分别成了少年王同山不同领域的启蒙人。不幸的是王同山遇上的这两个人留给他思想深处的烙印都是龌龉和赃的。也正是这两个反面教员让本质善良的王同山过早地接触到人间的阴暗面。王同山此后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步入无边的黑暗都与这两个社会渣滓鬼使神差地走进王同山的生活不无关系。
卷一 第七次出狱·少年噩梦 第10节 16岁成了“神偷王”(1)
王同山坐在向贵州山区疾驶的火车上他感到眼前出现的起伏群山让人心绪紧张。
时光已是196o年夏天了。经过上海一个秋天和一个冬天的磨难王同山变得越地早熟了虽然他的早熟带有明显的感情畸型与思想灵魂的扭曲但是一个16岁的孩子毕竟走过了一段可怕的青春期。上海警方对以王同山为的一伙苏州扒手的围捕最终迫使王同山等人逃离了上海。然而苏州也并非他的立足存身之地。自从一年前他开始流窜作案以来王同山的足迹几乎遍及江南城乡的广大地区。有一个时期他和一伙小扒手们以上海为中心然后向苏杭等地流窜只要警方现了他们的踪迹王同山等人便闻讯望风而逃。铁路线上扒车是他们这些小扒手的“拿手好戏”城乡交错的反复作案让王同山等人如鱼得水。在上海遭到警方围捕后王同山先是逃回了自己的出生地苏州。他本想在工厂的家属宿舍里找到自己的父亲。可是当王父听说他这不肖的儿子从外地流窜回来的消息后第一个行动就是马上用电话报告给当地派出所。王同山惊闻警车的笛声蓦然响起哪里还敢继续留在他曾经有过童年幸福的家?于是他只好落荒而逃一口气从苏州扒车逃到了常州。
常州这有名的鱼米之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