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妈疑惑不解:“为什么这么问,你又不会游泳?”
女儿摇摇头:“如果非要选择,哪个更重要些?”
老妈沉思一会,说:“应该还是你爸爸重要些吧。毕竟没老爸就没有你,老爸只有一个,老公死了可以再找。”
雍妻点点头,冷酷是冷酷了点,不过想到从小父亲大人的爱怜,又想到本来和雍纠就不是自由恋爱,只因父亲被逼无奈才出嫁从夫。
于是她将雍纠的毒计告诉了老妈。老妈大惊,等祭足下班之后,三人小组讨论对策。如此大事,不可鲁莽,要不动声色不可先发制人。
祭足决定将计就计。
原定日期一到,祭足便多带兵甲,按期出城,果然见雍纠于道设酒。雍纠口称遵厉公之命,为众人饯行。
祭足大喝:“沿街摆摊,其罪当诛!”遂下令擒杀雍纠。
雍纠狡辩:“不过是一些酒水,没有违禁物品。”
祭足微微一笑:“没有安检,怎么知道没有违禁品?液体必须喝一口才能放行。”可怜雍纠,被人扯开嘴巴,灌下毒酒,顿时七窍流血,一命呜呼。
祭足假装惊讶:“我等忠心为主,主公却想害死我们。”
随行的大臣和甲士本来就不服厉公篡位,于是群情激愤,誓杀厉公,复立昭公。祭足率众回朝,准备逼宫。
郑厉公早有耳闻,急忙夺门而出。这回外公家是去不了了,想来大国不靠谱,只能去个小国,最后去了蔡国避难。虽然是世仇,毕竟自己在位时蔡国难得赢一次,估计会给面子。
祭足将厉公和雍纠党羽一网打尽,然后派人去卫国接郑昭公回国即位。
其实郑昭公刚到卫国时,还受到了良好的待遇,不愁吃不愁穿。哪知卫惠公也就是公子朔即位之后,跟着齐僖公打纪国。本来不关郑国的事,怎料郑鲁半路杀出,害得自己铩羽而归。后来跟着宋国复仇,又没有宋庄公熟门熟路,宋军拆了郑国太庙,卫军差不多只是参加了集体聚餐而已。于是把心中的无限怨恨都发泄在来避难的郑昭公身上。
如今郑国派人来迎,卫惠公决定发兵护送郑昭公回国。卫惠公认为自己扶立郑昭公有功,以后卫郑通好,积善积德,大功一件。
哪知热脸蛋碰上冷屁股。
郑昭公总想凡事靠自己,这次回国复位也只不过是自己吉人自有天相罢了。
新的战争又将开始,郑国之乱还要继续。
看来,不死人是不行了。
.co
第六回 郑国还没乱完(3)
。
(3)郑厉公“反攻大陆”
郑厉公这回出逃之后,痛定思痛,发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于是不等不靠,在蔡国没待多久,就抢占栎地。
栎地是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大约是现在的河南禹州市。栎地东邻长葛,北靠新郑。因大禹在此治水而得名,至今立有大禹雕像。后来大禹之子启也在禹州宣誓就职,创立夏朝,可谓龙兴之地、华夏第一都。三国时期的郭嘉、徐庶、司马徽等智谋之士都是禹州人;这里还是“五大瓷器”之首的钧瓷的发祥地。所谓“黄金有价钧无价”,说的就是禹州神垕的钧瓷,而神垕古镇则被4次皇封,至今仍被誉为全国唯一的“活着的古镇”。另外禹州还被誉为“中华药城”,有道是“药进禹州倍生香”,当年药王孙思邈寻药于此,实在恋恋不舍,便长期暂住,行医采药,著书立说。现禹州西北处有一个东岭关,正是当年关云长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护送二位嫂嫂,过五关斩六将,寻觅拜把子大哥刘玄德时候的第一关!
栎地如此人杰地灵,安保级别自然颇高,守城官吏也不是泛泛之辈。比如公子吕的儿子公子元设计三路开火,击败周桓王之后,郑庄公见他英才可用,于是调到栎地工作。后来昭公被厉公赶走,公子元因不在国都,回天乏术,最后郁郁寡欢,不久病逝。其后郑厉公安排檀伯补缺。哪知厉公后来出奔蔡国,差人来和檀伯私会,欲借栎地兴兵,以求重登大宝。檀伯守土有责,绝不退让,反被厉公雇佣杀手一刀结果了性命。可怜檀伯,一身武功,一世英名,最后竟枉死在无名小卒手中。
期间,郑厉公不断对栎地百姓文攻武吓。檀伯一死,权力真空,厉公果断进城,百姓咸服。其后挖河修城,造甲征兵,一心打回老家去。
郑昭公得知此事,大为恐慌。这样一来,栎地不就成“地方割据”了吗?国中有国,国无宁日。昭公急招“旧臣”祭足商议。
之所以叫“旧臣”,是因为郑昭公复位之后,祭足已经淡出了核心政治圈。毕竟当初是他把公子突从宋国带回郑国,虽说情非得已,最后还重新迎立昭公复位,但是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能相抵。领导看你烦了,那你带不带帽子都会挨打,所以祭足不问国事,识趣地回府养病。
从郑昭公角度上讲,当年是祭足和公子突合谋挤得他不得不下岗待业;其后又是托祭足的福,他才重装上阵,官复原职。外加从父亲庄公时代起,祭足就和自己的关系非同一般。心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同志嘛。”他对祭足也没有加罪。连一直看不上的高渠弥,也没除掉。昭公他一心只想靠自己,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办不了,反倒要看看手下的虾兵蟹将又能如何兴风作浪?估计他还会对祭足和高渠弥之流冷笑几下:“小样儿,看我捏不死你们!”
可惜最后郑昭公却被高渠弥活活地捏死,流完了最后一滴血。
且说如今郑昭公主动招祭足商议,祭足虽然心中依旧惴惴不安,不过转念一想,就连高渠弥都毫发无损,估计自己雪藏多日,也该见光了。于是大胆提议,派遣大夫傅瑕屯兵大陵。郑厉公想从栎地攻打新郑,必须先攻大陵。事实证明,傅瑕果然治军有方,一守17年,搞得郑厉公无可奈何。可惜后来傅瑕的下场凄惨,这是后话。
傅瑕刚走马上任不久,郑厉公日思夜想只为反攻回国,所以兵行险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兵发郑国,试试运气。最后,宋卫鲁蔡四国前来相助。郑厉公的感召力还不错嘛!
下锅之前,咱们挨个数数——
宋庄公是贪财而来。因为郑厉公对他发誓要痛改前非,如果这次复位成功,一定兑现承诺;
卫惠公是因为发兵护送郑昭公回国,自认又有功劳又有苦劳。心说好不容易做件好事,结果郑昭公自以为是,连谢都不谢,搞得卫惠公很没面子,恨不得把昭公抓回来,扒了衣服让他裸奔,还能不顾廉耻地口称“大学生的行为艺术”,赚点眼球;
鲁桓公是念及郑厉公当时同盟救纪,有恩就报;
蔡国则觉得郑厉公是颗幸运星。曾几何时,上场就恐郑,多亏郑厉公给了蔡国一次难得的胜利。厉公出奔到蔡国时,举国上下如获至宝。如今厉公要起兵复国,蔡国想要再接再厉。相信他,没错的。
五路大军压境,祭足为表忠心,亲自领军前往大陵,与傅瑕会合,共同抗敌。或战或守、时战时守,谈笑间打得敌人魂飞魄也散。于是——
宋庄公气得咬牙切齿,为了偷鸡已经蚀了无数把米了。自觉无利可图,以后再也没搭理郑厉公。没几年,归西,世子捷即位,是为宋闵公;
卫惠公跑路回家,走到一半听说国内政变,公子泄、公子职与大夫宁跪合谋,竟然散布谣言说自己兵败身亡,新老大公子黔牟已经即位!公子黔牟是天子女婿,十佳青年,魅力指数超高。卫惠公无奈,只好调转车头,逃到齐国。当政的齐襄公好歹是他的亲舅舅,回国复位就指望他了;
鲁桓公虽然只是礼尚往来地走了遍过场,打输了自然还是郁闷。正巧齐襄公虚心学习十佳青年公子黔牟,也想娶周天子的女儿。鲁国号称礼仪之邦,让鲁桓公出面做司仪是再好不过了。鲁桓公受邀之后,权当散心,启程去了齐国。自己的老婆也想回家归宁探亲,虽然大夫申极力阻止,但最终还是成行。谁让鲁桓公怕老婆呢?可惜,就为了这个,他有去无回,惨死在齐国;
蔡国仅保持胜利一次就结束了对郑作战的胜利记录,士气大跌。思前想后,不得不佩服还是陈国思想先进,彻底学习“杨不管”精神,没有出手,从而保住了胜利记录。
终于,大家都明白这个郑厉公简直是“天煞孤星”。郑厉公也只能在栎地自生自灭了。
再说祭足大摇大摆地回国之后,似乎已经找到了当年做权臣的感觉,于是又开始出谋划策。他提议派人出使齐国。
一者,石门之约以来,齐国和郑国算得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者,齐国在庄僖两代治理之下已经在东方小有霸气,大国可依;
三者,郑厉公在位时,挡住了齐国灭纪的基本国策,齐国肯定恨厉公入骨。说不定还能说服齐国一起出兵,灭了盘踞在栎地的郑厉公。
郑昭公问他谁去合适。祭足自己给自己投了一票,自告奋勇地去齐国出差,希望再好好表现一下。哪知,祭足与昭公的这次告别,竟成了永诀。
当然,死的不是祭足。
……
第六回 郑国还没乱完(4)
!
(4)郑国之乱中场休息
沉寂了好久的高渠弥同志终于还是耐不住寂寞,粉墨登场了。
老高知道昭公跟自己不和,所以昭公第一次当老大的时候,老高就不服气,一心搞掉昭公。可巧,那次和其他干部同志去祭足家中探视,竟然听祭足说要换掉昭公。登时兴起,举手同意,激发了在场人士的广泛联想,从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大臣纷纷举手,最后鼓掌通过“换忽立突”的决议案。但是,公子突,也就是郑厉公本来和高渠弥只是见面打打招呼的关系。实际老高只和公子亹称兄道弟。可惜厉公即位之后,公子忽出逃去了卫国,公子亹也跟风走了,去了蔡国,公子仪则出奔到了陈国。
可巧,后来厉公也凑热闹跑到了蔡国。公子亹和他这个哥哥关系不好,见面就打架。于是给高渠弥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回国云云。高渠弥本来就觉得昭公复位,对己不利,于是决定向祭足同志学习,把公子亹私自接到家中,希望有朝一日也来一次,“不得不”换掉昭公,扶立公子亹做老大。
因为祭足一直当着高渠弥的上级领导,老高对祭足倒真是五分敬仰,五分忌惮。都说“机会总是选择有准备的大脑”,这祭足前脚刚走,老高觉得机会终于来了。说起来真够简单,老高和公子亹发动了一些心腹之人,假装强盗,看准了郑昭公出门在外的机会,一刀将其结果,然后谎称老大被强盗所杀。
群臣见老大死了,祭足又不在,那就一起去高渠弥府中,听听这位老臣的意见吧。
老高一点不客气,发话道:“群龙不能无首。现在公子亹就在我家中,咱们立他吧。”
群臣一听,什么都明白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吗?差不多当年祭足同志的翻版嘛!
于是,公子亹顺利即位。一想到郑厉公“亡我之心不死”,祭足打工精神强烈,替谁都愿意干,而且貌似是厉公的克星,于是书信一卷,告诉他,现在领导层尚有高薪职位空缺,你来就是你了。祭足又叹了口气,自觉无力回天,还是回来上班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