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静姝,我来了!”千帆过尽后,卓一帆温柔而缱绻地呢喃道。
这一声,仿佛隔了千言万语,隔了浮世苍穹。
第697章 番外四:入住沈府(帆姝篇)
修养一夜后,第二日,卓一帆跪在了沈府的门外。
沈旭听到长生来报的时候,微微愣了愣神。
“你去问问他家还有些什么人没有?”
“若是家里还有人,拿些盘缠打发他回乡去。”
长生领命而去,不一会便来回禀道:“是一个书生呢,家里人都没了。”
“他说想跟着大人多念几年书,到时候就算回乡,也能教化乡邻。”
“哦?”沈旭捋了捋胡须,站起来道:“想跟着我学?”
“他怎么就知道我会收下他的?”
“少年稚子,不知天高地厚。”
沈旭语气虽说不满,可眼里的光却是敛聚光芒。
长生抿唇不语,谁都知道,他们家老爷最喜读书人,凡是喜欢读书的,哪怕就是小厮,他们老爷也会高看一眼。
若是那等王孙公子,只知道喝酒逛窑子的,他们老爷最是厌恶。
卓一帆跪在沈府外,来来往往的府中下人很快便传开了去。
沈静姝知道的时候,穿着她那粉色的夹袄也跑到大门口去凑热闹。
她小小的身影隐匿在门内,只是探出一颗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那个跪得笔直的少年。
卓一帆感觉到她的视线,她看人的时候,目光不像别人那样一闪而逝。
而是就定定地看着,直到她觉得满意为止。
她还是那般天真懵懂,眼里的光清澈而明亮。
一双漂亮的桃花眸耀眼极了,仿佛将这天下所有的美好都敛聚在她的身上。
卓一帆稳稳地跪着不动,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早就飞了。
沈静姝看了一会,确认眼前的小哥哥就是昨天桥洞底下那个以后,她便怯生生地上前道:“是爹爹给的银钱不够吗?”
卓一帆多想将她的小手攥在手心,然后拥她入怀。
可他却定定地望着她,丝毫不敢有逾矩之处。
“不是,大人给的银钱够多了。”
“那你快回家去吧。”
“爹爹说了,我家的下人够多了,小哥哥是进不来的。”
沈静姝拧着眉头,有些苦恼地道。
虽然她也很想留下这个小哥哥,可是她不能让爹爹为难。
卓一帆之觉得鼻头发酸,心里难受至极。
他的静姝就是这般在乎自己的父亲,所以才会被詹辰哄骗,自尽而亡。
今世今时,他更要取得沈旭的信任和提拔。
如此一来,日后他和静姝在一起,便不会有诸多磨难了。
卓一帆的眼中有了闪烁的泪光,为了不让暗中观察他的沈旭起疑,卓一帆当即便道:“大人能救我,是我的福气。”
“可出了京城,遍地都是饿殍白骨,我心甚痛。”
“唯有跟随大人,勤学向上,日后方有能救更多如我这般哀哀不绝之人。”
卓一帆说完,一滴清泪顺着眼角滑落。
大门后的墙垣下,沈旭渡步而出。
少年赤子之心最是难得,适逢朝中正是用人之际,旁人的门生他用得不放心,可自己的门生多是中庸之辈。
“我府中不缺仆人,我身旁不缺小厮,你若执意进府,待如何?”
卓一帆闻言,当即叩头拜谢道:“大人学识深厚,书本万千。书中点墨不蒙尘,书外还需扫尘埃。”
“小子卓一帆原为大人打扫书房尘埃。”
“哈哈哈”
“好。”沈旭大笑,伸手将卓一帆扶起来。
昌顺二十五年冬月十一,卓一帆正式入了沈府。
昌顺二十六年春,沈旭小考卓一帆,见他有过目不忘之本领,且本性淳厚,外圆内方,大为喜爱,收为嫡传弟子,赐字:顺之。
就在沈旭将卓一帆收为嫡传弟子后的第三天,外出上朝的沈旭带回了伤痕累累的张金辰。
三日后,张金辰勉强能下床了。
张金辰强撑着去给沈旭请安,谢过沈旭的救命之恩。
沈旭见他才思敏捷,颇有见闻,觉得救了他也算是一件好事。
于是晚膳时,沈旭便跟卓一帆提起张金辰道:“我让人去查过了,小小年纪便已经有了秀才功名,只因家里遭了难,成了孤儿,这才耽误了。”
“要不要为师也收了他,与你一起做个伴?”
卓一帆握着筷子的手微微收紧,面上却丝毫不显。
只见他微微勾了勾唇,善意地调侃道:“老师爱惜人才,却说是与我作伴?”
“我若是不同意,老师岂不恼我?”
“罢了罢了,横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顺之读忠义之书,忠忠义之事,自然是事事皆以老师为先。”
沈旭面上古板,私下却是极爱这种和悦的调侃。
只见他用筷子敲了敲卓一帆,然后快意道:“如此甚好。”
静姝和静仪捂着嘴笑,忽然觉得沈家一下子热闹起来。
张金辰正式拜师沈旭了,可因为有了卓一帆在前,张金辰便显得毫不起眼。
昌顺二十八年春,沈旭被钦点为太子少傅,成为东宫谋臣。
同年,卓一帆下场,一举拿下解元。
昌顺二十九年春,卓一帆年仅十九岁,连中三元后,被昌顺帝钦点为状元郎,而与他一同下场的张金辰则只夺得了二甲第六名。
有了卓一帆这熠熠发光的弟子,沈旭虽然重视张金辰,却并未将他看做是自己唯一的传承人。
相反,事事以他为先,以沈府为先,不为名利所负累的卓一帆到真正成了沈旭心目中最佳的接班人。
甚至于,他还想让卓一帆入赘沈家,为沈家支应门庭。
可女儿还小,又因为卓一帆太过耀眼,因此他便没有明着说出此事。
张金辰与卓一帆入朝为官后,渐渐显露端倪。
他无法接受卓一帆事事都压在他的头上,于是他便私下投靠了楚王。
这件事被沈旭知道以后,痛斥张金辰。
张金辰以为是卓一帆告密的,前来找卓一帆对峙,结果卓一帆反过来提醒他道:“楚王可比你聪明太多了。”
张金辰顿时惊住,片刻后拂袖离去。
沈旭得知此事时,长叹一声,知道张金辰心思狭隘,不是良善之辈。
第698章 番外五:暗中筹谋(帆姝篇)
昌顺三十年,体弱多病的太子在及冠后,要开始选妃了。
昌顺帝年仅九岁登基,年十四便得第一子。
可惜那些孩子接二连三都夭折了,太子是第四子,也是正宫皇后之子。
是昌顺帝一手调教出来的皇位继承人,只不过自幼体弱多病,不是长寿之相。
然而太子聪慧仁善,权谋之术手到擒来,几个弟弟皆臣服于他,内忧外患之下,昌顺帝更没有另立太子的打算。
昌顺三十一年初,沈静姝年芳十四,正好在选妃之列。
沈旭作为太子少傅,自然并不排斥自己的女儿成为太子妃。
只是太子体弱,又身在权柄之巅,他也心有忧虑。
就在他为此神思烦恼的时候,张金辰再次闯入沈旭的视线中。
“老师,学生愿意入赘沈府,迎娶静姝妹妹。”
张金辰表明心迹,朝堂之上有了卓一帆,他再想做出功绩,让沈旭将手中的人脉给他太难。
唯有做了沈旭的女婿以后,他才可以走上一条捷径。
沈旭并不昏聩,自然察觉张金辰有异。
他当即反问道:“你可是钟意静姝?”
张金辰当即面红耳赤,他来沈府也有好几年了,可静姝才豆蔻之年,若说钟意,只怕不妥。
于是张金辰便转了个弯道:“老师对学生恩重如山,静姝妹妹若是入了东宫,光是太子殿下的侧妃侍妾都够烦心的,更何况静姝妹妹淳善,最是慧敏,不应困于宫墙之内。”
“学生无家室牵绊,又爱怜静姝妹妹,必将一生好好待她,绝不会行纳妾养宠之事。”
沈旭顿悟,张金辰是想为他分忧。
可太子品行,他很是赞赏。
于静姝的聪慧灵秀来说,一定会照顾好太子,打理好东宫,成为太子的贤内助。
这也正是他烦心的地方,于公,静姝的品行和身份是最适合的太子妃人选。
可于私,他又想女儿平安顺逐,幸福惬意地过完一生。
沈旭没有答复张金辰,张金辰惴惴不安地走了。
想到最近忙于跟太子暗访周边官吏的卓一帆,沈旭心里有一个滚烫的念头再次升起。
如果张金辰换成卓一帆的话或许他就愿意请太子将女儿从选妃的名单上划去了。
接连着四五天都没有看到卓一帆出现在桌上用膳,晚膳后,沈静姝泡了一壶清茶去了沈旭的书房。
“爹爹,还在忙吗?”
沈静姝放下茶托,眸光游移在书房里。
为了方便处理公务,沈旭的书房隔了一间给卓一帆用。
沈静姝掀帘去看,只见冷冷清清的一室,案桌上什么都收拾得整整齐齐的,让她忍不住驻足皱眉,觉得自己连进去看看的理由都找不到。
沈旭见爱女神思,眸色微动,佯装严肃道:“顺之此次跟太子暗访周边的官员,少说也要半月才能回来。”
“几位王爷表面上与太子相安无事,可难保他们不会心生歹念,追查太子行踪,暗下杀手。”
“啊,那顺之哥哥岂不是很危险?”沈静姝一脸惊慌道。
她皱着眉头,心里狠狠地颤动着。
沈旭闻言,当即皱着眉头道:“他一个小随从,怎么会有太子危险?”
沈静姝闻言,当即满面愁容道:“那怎么能比?”
“太子身边多是侍卫,若遇危机,定会先护太子。”
“如爹爹所说,他一个小小随从,如何能够跟太子相提并论?”
“到时若有什么意外那我岂不是岂不是再也见不到他了?”
沈静姝说到这里,突然觉得心口突突跳得极快。
这种感觉陌生又熟悉,一时竟叫她无措难安,好似有什么东西扯着她的心,叫她再也不能像刚刚那般沉静等待。
沈旭见女儿如小鹿迷途,惊慌不安又无辜可怜,当即心里一软。
女儿情窦初开,懵懂不知,忽然明了,到又几分不知所措。
可他这个做父亲的,又怎么能眼睁睁视而不见,让她继续这般忧心?
“小傻瓜,爹爹是骗你的。”
“太子身边有功夫高强的暗卫,顺之不会有事的。”
“眼看太子选妃在即,爹爹且问你,可想过做太子妃?”
沈静姝抬起头,静静地看着她爹。
她有想过的。
毕竟,她爹是太子少傅,是太子的谋臣。
论出身,她最合适了。
而且太子过府多次,与她早就相识。
太子胸怀宽广,最善谋略,一举一动矜贵优雅,最是让人着迷。
可不知怎的,她总是会想起,那个蜷缩在桥洞底下的少年,那样乞怜的目光像是碧海明珠,早已吸纳了她眼中所有的光芒。
她再看不到那样的一双眼,仿佛潜藏了万千故事,让她多看一眼都忍不住为之心痛。
心里的异样太过清晰,以至于她一直以来,既想见他,又有些怕他。
甚至于,她有时候看到他那般深邃的目光时,心里竟然会忍不住心疼他。
“爹爹,女儿不想做太子妃。”
“太子很好,可是女儿”
“行了,爹爹知道了。”
“待爹爹问过顺之以后,再来给你做主。”
沈旭颔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