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也是有妻有子之人,何不设身处地为我想一想。事情已经发生了,多说无益,最重要的是把损失降到最低。老二已经去了,难道还要搭上老大的性命吗?谁都是老夫的骨肉,为了手心便剐去手背的肉,谁能不痛?老夫原本打算好了,让大孙儿兼祧两房,或者日后过继一个孙子给老二,二房也就香火有继了。谁知道这贱人,不安于室、妄行悖逆……”
得得得!即便是大人这样惯与犯罪打交道的人,也受不了张家父子的神逻辑,倒是柳娘这个局中人,眉头都不邹一下的听着这些诽谤,仿若无事人一般。
刘大人再次核查人证物证,谋/杀张仲和乃是嫉妒冲动杀/人,张伯海在与同窗聚会中受了刺激,回家刚好遇到张张和落水,于是起了歹念。张杨氏知情,并教导自己的儿子隐瞒真相。张辽更是帮助大儿子扫尾,企图瞒天过海。毒杀张孟氏则是张辽一人所为,为了“保全大局”。张伯海和张杨氏知情,却并未阻拦。
张家唯一置身事外的只有刚刚嫁进去三个月张白氏了。张白氏也是倒了血霉,刚出嫁就是遇上这种事情,长舌妇该挑剔她的命格了。柳娘在案子完结之后,马上递上和离书,帮助白氏拉走嫁妆,恢复自由身,廖做补偿。
吏部和都察院的批文已经下来,张辽被剥夺官职和功名,案子进入判决程序。
刘大人结案宣判,张辽流放崖州,张伯海斩立决,张杨氏囚一年,判与张伯海和离;张光宗无罪释放,张孟氏与张辽被判和离,取回嫁妆。
张家奴仆除帮助看守汪澈妄图杀人的那两个获罪外,其余人等都被集中发卖,并未苛责。
一场大案就此尘埃落定,京中关于张仲和案的讨论并未消散,官场中人以此案为例,正在进行一系列考证编纂。酒楼茶楼继续热闹了三个月,人人都想从这桩热闹里找到自己的消遣。
无人关心一个老妇人去哪里了,连张光宗的去向也无人关心。
柳娘此时已经三十八岁了,在这个平均年龄三十五岁的年代,足以自称一声“老身”。柳娘变卖了嫁妆产业,依旧住在衙门旁边的那个小院子里。辛亏自从开审之后,她就住在大牢,这个小院也没引来太多人注意。
一个失子的老妇人,又遭遇丈夫毒杀这样的惨剧,衙门的人也同情她,并不随意泄露她的消息,让柳娘总算有了安稳日子可过。
结案之后,柳娘领了张仲和的尸身,寄放在寺院超度。马上就是新年,初一的时候京城贵眷都要出门上香,寺院也不乐意接待这样的晦气事。柳娘只得草草超度完毕,将张仲和归葬西山。因张仲和之故,引出了张辽、张伯海的一系列事情,老家族长已经派人来发表断绝关系的申明,并把他们这一支除族。
族人仿佛忘了当初是怎样巴结考上进士的张辽的,现在落井下石不够,还想抢占柳娘的嫁妆。可惜只看柳娘住的这位置,就不敢放肆。柳娘一两个小手段,逼得张家族人灰溜溜回了老家。
柳娘以为第一个死的人会是张伯海,可惜恰逢过年,年节下不杀生,春天万物生长、顺应天时也不杀人。若是张伯海运气好,赶上大赦,甚至能把死刑拖成长流。一个长痛一个短痛,也不知他盼哪一个。
没想到第一个死的张家人是张光宗。消失在众人视线中的张光宗被他的外家——杨家接了回去。新年还没过完,张家角门就低调抬出了棺材,停灵柩于寺庙中,待官府验看过,确认是病亡后,依旧只能归葬西山。
这两叔侄也算有缘,张光宗乃是无意,可终究为自己的无意付出了代价。一个小孩子,杨家若是真想他死,哪里需要酷烈手段,只需不给他吃药,自然就拖死了。
柳娘长吁一口气,她的任务完成了。
自她过来之后,最难的不过是下定决心和逃出张家,这些对旁人而言很难,对她来说却是易如反掌。这些日子柳娘只需沉默,事情已经按她想要的方向发展。
柳娘上至帝王下至妓/女都做过了,此生也是奔四的人了,没什么可折腾的,准备就此消失在世人眼中,独自去看看世间美景,也算为此生画上圆满句号了。
柳娘辞退了帮佣,收拾好行礼,小院却迎来了不速之客,一对父子风尘仆仆赶到她的院子。
“小妹!你受苦了!”来的是柳娘的娘家人,张辽之所以胆大包天敢毒杀柳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柳娘的娘家远在边关,不可能发现其中手脚。
柳娘大吃一惊,她都准备云游天下了,怎么还会有娘家这样未了解的因果。
“大哥?”柳娘从记忆中翻找出那些少的可怜的记忆,不确定唤道。
“小妹!”孟长远一个魁梧大汉几乎要落泪了,叹道:“小妹受苦了,怎么也不知写封信回去,我们好帮你撑腰啊!可叹我们远在边关,不知你受了这样的委屈!该死的张家贼子,当初娶你的时候说的千好万好,你小他十多岁,当初大哥就说委屈你了。爹娘偏说老夫少妻知道疼人,又是进士老爷,执意让你嫁了!哼!读书人最会骗人,老夫少妻也要看神品,张辽!呸!不是个东西!”
孟长远进门先是一阵数落,骂得还在牢中的张辽狗血喷头,尔后才指着和自己一起来的青年道:“这是你侄儿。”
“侄儿孟博拜见姑母!”说着就是三个响头的大礼。
这两人进门就没给柳娘说话和拒绝的机会,柳娘心中轻叹,世间娘家对出嫁女子的态度迥异。有如杨家那般冷血的,坐视侄儿病亡的;有如白家那般明哲保身的,自张家出事之后,再未露面的。也有像孟家这样有情有义的,远在比边关却千里迢迢奔袭而来。
柳娘笑着叫起,迎两人入堂屋落座。
孟长远四处打量一下,脸色难看,却也没说什么,默默灌茶。
柳娘看出他的未尽执意,笑道:“大哥不必担心,小妹已经拿回了嫁妆,日子也不拮据。本是收拾好东西,准备……”
“多亏你没自己回去,不然就和我们错过了!”孟长远叹道:“你从小懂事,不愿给家里添麻烦,可我们哪儿放心的下。消息传得慢,到边关的时候,张家的案子都尘埃落定了。不然哥哥定帮你揍死姓张的。”
柳娘噗嗤一笑:“这么多年了,哥哥还是以往那样。”
“我们武将人家,素来直来直往,和满肚花花肠子的文官不同!这次来,就是接你回大同的!哥哥出来之前,母亲还叮嘱了,一定接你回去!”孟长远眼巴巴的看着柳娘道:“你不会在京城住了几年就忘了大同的好吧?京城人总觉得其他地方都是乡下,瞎说!咱们大同虽说是边关,可往来胡商众多、贸易发达,繁华一点不必京城差!关键是能跑马,能打猎,你是武将家的女儿,这些年,没忘了弯弓骑马的畅快吧?”
第223章 老太太
晚间; 柳娘留孟长远父子在小院歇息; 院子小巧; 只有委屈他们在厢房歇息了。他们来得不巧; 柳娘刚把帮佣雇工都辞了; 烧水、起炭盆都得柳娘自己来; 少不得劳烦他们搭把手。
孟博先回房洗漱,在房中静候他爹回来。
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响了。
孟博先服侍孟长远洗漱; 尔后才问道:“姑母怎么说?何时与我们一同回去?”
“我们先回去; 她预备贩些货到大同去; 不与我们同路了。”孟长远叹道。
孟博叹道:“此去大同山高路远; 姑母一介女流; 太危险了。不如……我留下护卫?”
“你还有军职; 此次能来,已是不易,哪儿能跟着到处走。”孟博道:“我留几个亲随给她,都是军中退下来的人; 比普镖师的江湖把式强得多。”
“爹!”孟博觉得老爹没理解自己的意思; “咱们千里迢迢来,不就是给姑母撑腰的吗?没赶上案子,也该护送姑母回去啊。若让人见着姑母一人上路; 岂不欺负她孤苦无依。到了大同,咱家虽说不富裕,也不缺这一口吃的。走商可不必打仗太平; 这些年在大同榷场贩货的,哪个不是自己一身横肉,背后有人。”
“别说了,你姑母不是这样的人。咱家是不缺那一口吃的,可寄人篱下与当家做主还是有区别的。”孟长远虚压两下,制止儿子辩解,笑道:“你姑母这些年与家里礼节来往没断过,虽多年未见,但情谊不曾疏远。不要怪你姑母小人之心,不过人之常情罢了。就拿你来说,你是长子,自然习惯了照顾弟弟妹妹们,可家里头鸡零狗碎的开销,情谊不能当银子用,日子久了,岂不影响亲戚情分。你姑母嫁妆有限,长此以往,难免捉襟见肘。她是个有本事、有决断的人,既然有了主意,咱们任她施展,为她护航便是,这才是亲人该做的本分。”
即便被老爹打算了,孟博还是要表个态:“我可没有嫌弃姑母的意思。”
“我知道,咱们谁都不会有这个意思。我也不在乎外人的流言蜚语,不过你姑母既然有这个心志,又何妨成全她呢?”孟长远笑道。
孟博还是觉得姑母伤了他一片好意,嘟囔道:“这也太冷淡了。”他们家历来行动风风火火,性情飞扬跳脱,没想到遇上个冷淡自持的人,讲究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那套。他们千里迢迢而来,除了见面的时候微红眼眶之外,孟博就没见他姑母的嘴角向上翘超过三度!
“不是冷淡,是自尊自爱,我倒希望你妹妹能学着些,就是真冷淡也无妨,总比每天白日做梦。”孟长远笑骂一句,叮嘱道:“成了,赶紧歇下,明日还要早起呢。”
说到小妹,孟博也不顶嘴了,转移话题道:“是,爹。我床头床尾各放一个火盆,您起来的时候小心。”孟博服侍孟长远歇下,自己才上/床睡觉。
孟长远躺下,脑子里想都是刚刚妹妹对自己时候的话:“多少人都盼着,亲人就该无限包容自己。就是现在的模样,丑陋而颓废,不求上进、不加改正,无论什么样亲人都能理解。这是绝好的亲人,可我不能容忍自己变成这个样子。”
孟长远由此及彼想到自己的小女儿,都怪家里宠坏了,看多了戏台上的胡言乱语,总盼着将来能加一个位高权重又专一体贴的男人。可她却依旧是那幅小霸王模样,不学武艺,也不学诗书,总盼着有人能无限包容她。这都是小女儿家的天真心思,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存在?自己又不是手握重兵的重要人物,连让人家看在家世的面子上包容的资本都没有。
因此,孟长远格外欣赏自己这个妹妹,“我不能容忍自己变成这个样子”。只有自尊自爱,才能立身存世。
孟长远和孟博父子在京中只待了三天,柳娘也绝口不提什么贩货走商的话题,带着他们父子在城中闲逛。京城有许多特色吃食和可供人参观的寺庙、园林,都去瞧了个热闹。等他们走的时候,柳娘还采买了一些实用东西东西送给他们。
“京城时兴的料子、首饰,剩下的是我给几个侄儿、侄女、侄孙、侄孙女的礼物,劳烦哥哥帮我带回去,千万不要推辞。”柳娘笑着把包袱往他们马上挂,“都是不占地方的轻便东西,不妨碍你们赶路。”
孟长远本是怕她忍嘴待客,委屈自己,见她这般言笑晏晏的模样,又把想说的话都收了回去,只暗下决心,等她道了边关,多关心、多照顾才好。
送走了孟家父子,柳娘长吁一口气,多亏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