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种田小娘子-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刘开心地说道:“今年的天儿好,粮种得也好!多卖了好些钱。”

    欢喜接道:“这是上天在照顾咱呢。”

    徐越看着欢喜黝黑了许多的脸,轻轻叹道:“你一有空就往地里跑,不是拔草就是洒粪,那庄稼不好可就奇了怪了,你是咱们家的大功臣。”

    小桃有些不服气:“姨太太,您可是偏心了,欢喜去的时候,我也跟着去的呀。”

    “好好,小桃你也是大功臣。”

    但是明眼人一眼都看得出,欢喜是真的黑了不少,她想着自己不如小桃精巧,会些针线还可以给小少爷做些衣服鞋子之类的,她便只好在其他方面操些心。

    几次看见了村里人去拔草分苗洒粪的,欢喜也跟着做,做了几次也熟练了,掌握住了技巧。

    她越是知道的多,就越是肯干活,一心想着出府之前大少爷对自己的嘱咐,她就怕自己照顾不好徐越,更是小心谨慎些。

    徐越留了个心眼,刘家村有些人家是喜欢种些花在篱笆旁边的,她早上散步的时候,就留意着看各家的篱笆里都种了些什么话。

    刘家村虽然也属于山村,村里水流也不少,但是奇花异草倒也不多,一般人家里也就种些桂花,桃花,月季,菊花之类的。

    正值秋日,有的人家里是竹篱笆,有的人家里是树枝搭的简易篱笆,都是经过风霜洗礼的,在阳光里显得韵味十足。徐越看着每家的篱笆后各式各样的花儿,想着她要是有个手机,一家一家地可以拍多少小资风格的照片啊。

    放到微博估计可以吸一大批粉。

    手机?这个东西真是太遥远了,说起来,她好像很久没有想起过上一世了?徐越看着自己脚上的粗布鞋子,也觉得坦然了。

    这时节,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她慢慢地沿着田埂往前走,不自觉顺着桂花味儿往前拐了个弯儿。

    前面一栋石头屋子赫然立在山脚下,那石头屋子徐越从前也是见过的,之前看到时,只觉得黑黢黢一栋石屋,看上去寒冷凄清的。院子里种的也都是些萎靡不振不起眼的绿植和树木。

    如今却发现,原来那些绿植,花期都在秋天呀。

    各色的菊花,有天鹅舞,墨菊,绿水秋波,玉翎管,尤其是一株雪白的瑶台玉凤,宛如风中仙子一般,纯洁无暇令人心动。

    几排菊花的旁边,种着些木芙蓉,花期还未到最盛之时,只有些小小的花苞儿,却已大致看得出花的颜色和形状,柔美清秀。

    篱笆旁边还种着一株桂花,几棵茶梅和凤仙花,开得十分火热。

    映得那石屋忽然之间增了许多格调。门前的石板上有几粒落花儿,风一吹,就轻轻地飘走,那石板上就仍旧是干干净净的一片沥青色。

    望着石屋大门正对着的青山一片,徐越在心里叹道,这不就是那首曾经学过诗里描写过的场景吗?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长期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徐越看着那石屋关着的大门,犹豫了下,走上前去,再靠近篱笆往里看去,那木芙蓉的底部有两只花儿已经缓缓地开了。

    木芙蓉,王维有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首诗,曾经俘虏过班里多少女同学的心啊,木芙蓉,听名字就美美哒。

    徐越凑近了,带着欣喜看了一会儿,那漂亮的花儿,然后,更惊喜地发现,篱笆下面,竟然东倒西歪地长着几颗芦荟!

    芦荟,这可是好东西,被人在耳旁不知道鼓吹了多少年,徐越当年也亲自试过,芦荟确实有很多用处。以前寝室里的那盆芦荟可是室友们共同的“王子”呢。

    消炎,镇痛,防晒,促进伤口愈合,美白,芦荟身上可是有着说不清的好处。

    一定要向这家人讨一只,回家养出一大盆来!徐越在那石屋旁边徘徊了许久,也不见有人回来,之前她也没有在意过这家里住的是谁,同村的人,除了吴霞家和陈萍家,其他人家徐越实在了解的不算多。

    过了一会,当初给陈萍接生的王婆子忽然扛着锄头在徐越身旁停住:“你是那个大院儿的姨太太?”

    徐越笑道:“正是,王婆子,您下地去了?”

    王婆子笑道:“嗯刚下地回来,你这肚子这么大,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徐越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从此路过,看见这家人院子里种着些芦荟,想讨一些回家去种。”

    “芦荟啊?是啥子?”王婆子微微一怔。

    徐越便立即指给她看,王婆子呵呵一笑:“你呀,就别在外面呆着了,这家人跟我交好,我来做主,给你拔两颗,没问题的!”

    说着,王婆子打开那石屋院子门口的篱笆,走进去拔了两颗芦荟,带着泥土递给了徐越。

    徐越不好意思地接过来,谢道:“真是谢谢您了!只是,这没有打招呼当真不要紧吗?”

    王婆子嗨了一声说道:“不要紧,莫要放在心上,这里是我那侄儿的家,他不在乎这些个的。这些花儿,他也从来都不打理,还都是我有空的时候来给他看着呢。”

    徐越心里有些疑问,但是不便追问,只淡淡笑了笑,而后又谢了两遍,带着芦荟回了家。

    拿芦荟比较肥厚,回到大院儿里,徐越叫着欢喜把那芦荟给剪掉一块,剩下的便栽在了一只盆子里。

    晚上,把欢喜叫进屋子里,对着镜子,徐越细细地把芦荟胶挤出来,均匀地涂在欢喜的脸上。

    欢喜直觉得脸上冰凉冰凉的,她有些惊奇地说道:“姨太太,我真能变白?”

    徐越笑吟吟说道:“不试怎么会知道呢?等着稻子种下了以后,你就少往外跑了,夏天晒黑的,争取秋冬两季再捂得白回来。”

    女孩儿家,哪有不爱美的。欢喜静静地任由徐越给她涂芦荟胶,一边说道:“那可怎么行?现如今,我捉虾的功夫快撵上老刘了,老刘粗心,捉回来的虾还没我捉的好,姨太太您现在得补着,等孩子出生了,要喂奶,那更得补着点儿了。”

    徐越手里的速度慢了下来,她心疼地拿起欢喜的手:“你看,你看,你这手上的伤口,都长不好了!你当我不知道?你就不知道轻重,那虾能直接用手抓吗?钳得不疼么?”

    说完,她又在欢喜的手上涂了些芦荟胶。

    欢喜眼圈儿一红,笑着说道:“从前在府里,还砸碎过杯子割伤了手呢,那时候才疼,那时候也没有人心疼,被老太太屋里的管事婆子瞧见了,还罚跪。姨太太,这捉虾真的不算啥的,这伤口浅,很快就好了的。”

    徐越瞪她一眼:“反正以后不许再用手捉,不然你捉回来的我也不吃。我说的出便做得到。”

    欢喜吐了吐舌头:“遵命!”

 第五十章

    玉米高粱收完之后,天气就真的一天一天地转凉了,人人都开始多穿一件罩衫,村子里的树叶子都快落得差不多了。

    再过几天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过完中秋,就赶上了种下一茬稻谷,徐越渐渐地觉得行动也有些不便,但是想起来以前听人家说,孕妇后期还是要走动些,这样也有利于生产。

    因此,她每日里早上还是会出门散散步,渐渐地养成了习惯,每次都是走到王婆子那侄儿家的附近看看他家里的那花儿。

    刚开始,怕被人瞧见了说道什么,徐越只是远远地看,后来发现这家里根本没人住,无意间听到王婆子说,原来她那侄儿进京赶考去了。

    徐越便放心地在那石屋院子外头看看那花儿。偶尔还给浇浇水。

    后来欢喜看见了,便留心着村里哪家人家种的有好看的花,花了几日求了人家,要了几颗根在院子里栽了下来。

    中秋之前,徐越又叫着欢喜和小桃,一起做了芝麻糖,又去地里摘了最后一只大冬瓜,做了一盒冬瓜糖,加着之前做的柿饼,装了满满一箩筐。

    “姨太太,咱们这是要拿着去集市上卖吗?”欢喜一边把箩筐里的糖一块一块地码整齐,一边问着徐越。

    老刘在旁边看了看,这次再去卖,他可不能再去求那酒楼老板了,上次欠的人情还不知道怎么还呢!

    徐越笑道:“不卖,留着过中秋节。”

    “真的吗?”欢喜拿起一只芝麻糖,褐色的软软的糖块,放到嘴里咬一口粘粘的,能吃得上瘾。

    只是,这种东西不拿出去卖的话,做给自己人吃,真是坐吃山空呀。

    徐越也在打算着,玉米和高粱大概卖了一两半的银子,上次卖冬瓜糖得的钱以及自己从林府带来的钱,都已经花掉了,仅剩的那一点,也借给了陈萍家。

    陈萍家的玉米卖了之后迅速地还了回来,徐越想着正好陈萍家的玉米也卖了,也就没有推脱。

    稻谷种下以后,就得来年才能收了,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活?衣食住行,都需要钱,尤其是等孩子生下来之后,该花钱的地方还很多。

    徐越摸了摸荷包里的那一两半银子,心里着实没有底。

    “这几日我再好好想想,家里不能少了钱,我想些法子做些东西,还是拿去集市上卖些钱比较好。”

    小桃在一旁说道:“咱们家的鸡都已经长大了,每日里有六七枚鸡蛋,家里也吃不完,要不等鸡蛋攒起来了,我也拿去集市上卖?”

    徐越点点头:“嗯到时候攒多了就一起去卖。”

    徐越摸了摸那冬瓜糖,真是没有想到,这个糖竟然不好卖,上次若不是被那酒楼老板收去了许多,肯定也卖不了多少,而她细细地也看到了,老刘的小表情,那酒楼老板肯收下那些冬瓜糖,肯定是老刘说了什么。

    后院里那些茶树,明年春天还不知会怎样,她带着小桃又移栽了好几棵,现在也有十几颗,都是树枝粗壮的茶树,这个来钱慢,徐越也没指望它尽快地挣到钱。

    这样的心事,大院儿里的每个人几乎都有,但日子还是得一天一天地过。

    中秋那天,徐越吩咐着老刘杀了一只鸡,欢喜从鸡身上拔了几根漂亮的鸡毛,做了只毽子。村子里好几个小孩结队,挨家挨户地找鸡毛。

    鸡肉剁成块,洗干净腌好,裹上一层面粉加盐和胡椒粉,在锅里热油爆炒,葱姜蒜的味道都爆出来,鸡肉表面变色,鸡骨头被油灼得嗤嗤响时,锅里加水,大火烧开,再加粉条,最后撒一些蒜苗末儿,这就是乡下做法的面包鸡,吃起来鲜香无比。

    老刘一大早就去河里逮了条肥嫩的鲫鱼,徐越把那鱼洗干净做了道红烧鱼。另外拿出来上次卖冬瓜糖买的猪肉剩下的那一块做成的咸肉跟蒜苗炒了一道蒜苗炒咸肉。

    荷塘里的藕也都长成了,徐越费了好大力气,做了一道桂花糖藕。

    又做了个清炒藕片,酱爆河虾。大院里几个人坐下来乐呵呵地吃了顿中饭。

    “我最喜欢过节了,总能吃到好多好吃的!”欢喜筷子上粘满了菜汁,嘴角也残留着刚刚吃鱼蹭到的酱汁。

    小桃夹起一筷子桂花糖藕,喜滋滋地说道:“我觉得这个东西最好吃。”

    正吃得热闹着,门外忽然有个人扬声说道:“老刘,在吗?”

    老刘从凳子上坐起来,问道:“张老板?您怎的来了?”

    几个人都回头看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