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52。第152章 双抢
“新根家的那种种法可以有多少收成?”有人问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口说无凭,等半个月后收成,大家可以现场来看。”白白和新根叔去田里看过估算过,大约能有八百斤的收成。
“白白,我们跟着你种!”村长伯伯带头,他家可是村里稻田最多的,有二十多亩,平日里都佃出去了。每年也几乎就指着这些田地过日子。他相信只要跟着白白,明年他绝对有个大丰收。
“我们也跟着你种!”二叔和阿庆叔他们也都喊了起来,也算是给她鼓鼓劲。
白白投过去一个感激的目光,“各位,想用新方法的可以到时候来我家,我集中教你们种法。”
“你会都教给我们吗?”
“会!都教给你们!”
“好!”先不管自己种不种,就冲她这份心意,大家都是齐声叫好!
这一夜之后,村民见面就问:“怎么样了?你家种不种?”
“你家准备收了?”“看看新根家再说。”
就在大家的纠结和期盼中,新根叔家的稻田终于是迎来了收割。这一天,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整个山村,没上共的男女老少都去了田里。
“这稻子可长得真好!”
“我估计,这一亩田得有七百斤。”
“嗯……不止不止,八百斤估计不会少。”
“少不了,你看那稻子沉甸甸,坠的那么低。”
议论纷纷中,新根叔带着石头哥、阿庆叔他们一起来收稻子了。好多看热闹的人也下田帮忙,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
十多个人,一上午就把稻子割完了,大家都等不及要称分量,饭都不吃了,说要马上把谷打出来。看得白白和村长都哭笑不得。还是村长发了话,让大家轮流干活,才换着班去吃饭了。
打完谷又马上碾米。其实稻谷打下来堆在一个个箩筐里,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估出个大概。不过不亲眼看见秤上的数字,大家都不死心。这数字可就是将来他们要收成的数字啊。
“碾完了,快秤秤。”
秤米的大杆秤可是有两米多长,得两个人抬着称。
“一百二十斤”,第一筐。
“一百十七斤”,第二筐。
每报一筐,大家就紧张一分。
“你抓痛我了!”“对不起对不起,我太紧张了。”“那你抓自己手啊!”“这不是就近顺便么!”……
“一百二十三斤”第六筐。
“最后一筐,最后一筐!”
“多少多少?”
“一百一十八斤!”
“总数多少?”“村长你给算算啊!”
“你的小算盘呢?”
村长以往这时候都会搬个小矮桌、端个小矮凳坐在那儿,拿个算盘拨弄好久。今年有了白白,他也不操这心了。“问白白!”
这么简单的数字,白白听完就已经有了总数了。这时候大家都是竖起了耳朵、伸长了脖子等着听白白的结果。
“总共是!八百一十七斤!”
……鸦雀无声
“是八百一十七?你听的多少?”
“我耳朵里好像也是这个数!”
“八百一十七斤!”村长一声高唱。
“轰!”人群又一次爆发了。他们这些年下来,单亩最多的一户人家也就是八百零七斤,那年还是风调雨顺的大年。这要是按往常的大小年算,今年还是小年。
“阿大啊?这是半年的粮啊?”有老人一句不可置信得感叹,大家猜意识到这才是半年一季的产量啊。
“妈呀,这,这才半年就超过咱们一年了啊!”
“还是新根有魄力啊!第一次就敢这么试,可被他赶上了。”
新根叔接受者大家或羡慕或佩服的目光,腰杆不自觉挺直了,这半年他也承受了不少议论和质疑,这下终于是扬眉吐气了。
“哎,不对!”人群里有人喊了一声:“快回去收稻子!”
“对对!我也去!”
“快走快走!”
“跑!还走!”
突然,在场的人都一哄而散,他们要赶回去把稻子收起来,下半年跟这种。这数字,太刺激了,好想要!
白白心里这会也是长长地舒了口气,到底是初步成功了啊!
“爷爷,咱真的不换种法么?”人群散去后,金三爷的孙子金善青问到。
“哼!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他们能轻易改的?那都是几千年的智慧。老天爷不会让他们种的成的。”金三爷是一开始就反对种双季稻的。
其实一开始,他是连插秧也反对的,但是今天新根叔家明明白白的收成放在那儿,他就不说了。只是待人群散去后,跟自己的孙子说道一句:“这也就是让他们走了这一回运道。”
还有一户没跟着的就是金三爷的妹妹金四婆家。金三爷算是村里的长寿之人了,今年已经六十有七。金四婆则是村里的“神婆”,帮人问神算卦,村里的老人还都挺信服她的。
有人家小孩哭闹不止,就去问她。她一套仪式下来,说是被某某某(村里已经过世的人)看了一眼,要帮忙跟那人沟通下,再烧点元宝纸钱,送送“客人”也就好了。
还有谁家媳妇生不了男孩,她也会烧点香问问神,然后说是跟神沟通过了,施了法力在香上,把香灰泡水喝掉就能怀上孩子了。
还有人起灶台、造房子,办喜酒、办白事,看日子看时辰也都会找她。
这些灵不灵,大家也没有真的去追究过。总是有灵有不灵的,只是不灵的时候大家也不敢去质问她,就怕惹怒了神灵。神灵这东西,总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金四婆不太主动出来,几乎就是窝在自己的屋里。难得看见她也是被人请出山做法事。她年轻时有过一个丈夫,生了两个儿子后,丈夫生病去世了。儿子后来也是各自成家了,只是没有分家,还是一家人住在一块。
这次也是金三爷主动找了金四婆的子孙,让他们别跟着种。因为自己娘不太管家里的事,从小这个大伯照看的比较多,所以四婆的子孙还是很听金三爷的话的。
这些白白都没去关注,村里百来户人家已经让她分身乏术了。
☆、153。第153章 无下限
“娘,我哥来信说要我和阿祥回去帮忙收稻谷。”隔壁北苇村的一个新媳妇跟她婆婆说着话。
“啥?收稻谷?这才几月里?你想回娘家也找个像样点的借口吧!”
“不是瞎话哩,是真的要收稻谷类。”新媳妇觉得很委屈,为什么这时候收她也不知道啊!
“娘,是真的哩。我也听说了,说九里山那边这些天全村都在收水稻!”儿子站出来帮忙澄清,得到了新媳妇的一记秋波,娇羞的模样让他小心肝都颤了下。
“这也太新奇了。既然这样,那成,你们去帮忙吧!”又把儿子拉到一边轻声交待,“留个心眼,看看这里有什么门道。”
……“哎!”
别的几个村也传着类似的传言,也有人打着各种名号来看看。有人嗤之以鼻,有人疑惑沉思,有人好奇观望,甚至有人还主动凑上来帮忙,就为了看个究竟。
这些九里山村的村民这会是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任尔东南西北风。为什么?没时间管啊!收稻子都来不及了,哪儿还有这个闲工夫去解释。不过,就算有空也不告诉你啊!
有人看着他们热火朝天地收稻子,就打听:你们今年亩产多少啊?
“不知道!”
……“咋就不知道哩?”
“没空称!”收起来打好就堆晒谷场晒了,晒干了就收起来了,管他多少,反正肯定没八百,称了干嘛?伤自尊。
在大家背对太阳面朝黄土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村里还发生了一件事,让众人热火的心一下被浇凉了不少。
那个跟男人跑了的张厚生的前媳妇金花妹回来了。她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消息,张厚生家今年的稻谷收起来了,就来缠着要粮钱。说这批粮食她也有份,种下去的时候可没和离。
老实的张厚生想着确实是和离前种的,虽然都是他侍弄的,但名义上人家也有份,就分了一半给她,希望她拿了稻谷赶紧走吧。
自从上次闹过后,东东的情绪一直不太好,这两天自己忙,就把东东放到别人家玩了。他不想让东东再看到她,所以把稻谷给她装好牛车,“我给你运回你家!”
“慢着,你运去我也没地方放,你折成银子给我吧!”金花妹甩着手帕,这天真是热,“看在夫妻一场的份上,就算二十文一斤好了。”
最好的精米也才十八文一斤,“东东先前生病了,”因为俩人和离的事情孩子伤到了,病了一段时间,张厚生无力,“家里没什么银子了,要么等我给你把稻子卖了,回头给你把银子送去。”
“那不行!你今天就得给我,难道你想欠我的不还?”
……张厚生张张嘴,说不出话,这怎么就成了欠债了。
他知道她的脾气,今天不给她,她能一直跟你闹。可是自己没空陪她闹啊,他还赶着耕田、选种,要种第二季稻田呢。
“那你等等我!”说完张厚生拉着牛车往白白家走,他知道成白白的几个基地都有工人吃饭,一直在收米粮。
“厚生叔,您这是?”白白正在帮二叔选稻种,钟钟也在边上蹲着吃果脯,就看见张厚生赶着牛车来找她。这个男人比之前消瘦了不少,脸上还有一些不自然。
“白白啊,我来是想,想问问你还收不收粮食了?”
“收啊!您这是要卖吗?”白白看到了一车的粮食,用麻袋一包包装好堆得很高。
“恩!”
“可是叔,我都是收碾好的大米,这没碾的稻谷我收了也没人碾啊!要不您碾好了送来?”
张厚生涨红了脸,也不说话了,但是也不走。
白白一看这场面,心里有了几分猜测,“叔,您要是着急卖,我可以先付了粮食的银钱,您回头碾好了再帮我拉到山上去。”
张厚生一听,猛地抬头,不可置信地看着白白。
白白笑着点头,“都是一个村的,先付晚付都一样,就是到时候还得劳驾您帮忙拉到山上。”
张厚生感激得点点头,她的有心帮助他看得出来,他记在了心里。“那我卖八百斤。”今年他的收成估计了下依旧是一千一百斤左右,他有近两亩田地,卖剩下的留着他和东东吃。
“行,按十六文一斤收。”她去镇上收是十五文一斤,但是还得找车拉回来,拉上山。所以她也乐意跟村民收。
“恩,我晓得。”这个价算很公道了,他往常卖给米粮铺子,只能卖十四文。
“总共是十二两并八百文。”白白拿了十两银票和二两多碎银子给他。
张厚生只拿了十两银票,“剩下的当押金,米送来了你再给我。”
白白看他说的肯定,便也不再勉强,点点头收回来。张厚生带着银票走后没多久,边上的钟钟发现了门外站着的一个小孩子。
“东东,快来,我给你吃好吃的。”他站起来跑出去,可是东东转身就跑了,“阿姐,他可真奇怪,有好吃的都不吃。”
白白看着那个跑开的瘦弱的身影,有些感慨。“他多大了?”
“比我大两岁,唔,阿姐,这个果脯是干的,跟你上次给我的泡在蜂蜜里的不一样。”
“恩,这个是干蜜饯。你觉得哪个好吃?”
“都好吃!阿姐,我能跟你学做果脯么?”
“啊?”那时候白白还以为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