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零年代炮灰女配[穿书]-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今年统一做饭,这样干活也能快一些,大家回到家不用做饭,也省心了,队里有大铁锅,可以一起煮,炒菜的话就在我家炒,我家两口大锅也可以轮着用。”这是何小丽教他的,反正吃大锅饭也不违反纪律,大家一起做饭,这样节约了许多人的时间,也比较有效率。
  这种其实就是工厂大食堂的做法,要是人人都回家做饭,自然效率要低很多,听说有大锅饭吃,大家伙一双双眼睛都盯着何直看。
  还有一点,用的是公家的粮食,这粮食私人也出不了。
  “这饭要怎么分,家里还有孩子的怎么办了?”台下有人问,这些问题很具体,大家都挺关心的。
  “壮劳力一顿米饭分六两饭,女人和十二岁的孩子分四两饭,菜的话统一配给一些,大家伙自己家也有菜吧,这些生产队不会包圆,所以说今年双抢过后不额外算工分。”以前双抢时期的工分都是按双倍计算,但如果队里给分饭,工分势必要减少一些,这样大家不用忙于杂事,快点把稻子收完。
  要不是家里孩子多,这些也足够足够了。
  “第二点,我要给大家说明一下,搬过来的那些人,也要等收完晚稻才开始搬迁,到时候他们自己收了两季稻子,自己分的有粮食,到明年早稻收谷子之前,都不用给他们分公粮。
  到了明年,我们又有了新式稻种,大家还怕不够分吗?筑坝工程是从今年秋天开始的,队里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征用人,你们干完晚稻米的收割,就可以开始报名去电站做小工,那边也会给大家分米分粮,所以你们担心的因为人口增多,造成大家口粮不够分,完全是多余。”
  原来是这样啊,大家伙一听到这里就乐意了。
  按照这边的气候条件,一年是种两季稻子的,筑坝要等到旱季才能开工,刚好收完两集稻米,再收完一季油菜,等到深秋过后,雨水开始少了,河道开始干枯了的时候,才开始筑坝。
  “既然对大家没有太大的影响,我们也不好说不支持公家的事情了,今天是我们不对,大队长,以后有啥,我们都听你的。”
  “这一项工程,持续的时间很长,计划至少要三年时间,会大量的招用民力。”何直去县里开过会了,大致了解了工程的基本进度。
  但以这个时候的计划来说,可预见的苦难还是很多,说是三年完成,形势却没有那么乐观。
  “要三年,会不会耽误咱们地里的事儿啊,咱们是农民,种地可是根本啊。”
  何小丽终于忍不住了,这些人怎么拎不清呢:“大家听我说,即便是召集大量的工人,也不可能全村都去造电站啊,再说了,像双抢这样的农忙,如果工期不是特别紧张,进度不是特别赶的话,是会放假抢收粮食的,这并不耽误正事啊!”
  再说村里搬来了那么多人,起码有二十个有生力量加入进来了吧!
  说到底,还是不能触及到自己的根本利益,这是每个人行事的基本准则,知道修电站通电对大家来说不是一件坏事以后,大家心里的提防之意早就减少了一些,又听说搬来的新移民,其实不用分队里今年的谷子,这下眼下的困扰至少没有了。


第67章 
  这次因为天气不好,稻子要早些收回来的缘故,何小丽给何直出了这么个主意。
  稻子要尽快收回来,晒干,否则会发芽,这是老农们最愁的事情,万一辛苦好几个月,收回来的稻子还未晒干遇到一场雨,那么这几个月的辛苦可就白费了。
  其实她还有点点小私心,虽说现在是老师,但她也不想下地晒太阳,虽然十八岁的皮肤好,但现如今也没有面膜,也没有精粹水,只能多多注意防晒了。
  这次刘恩慈很意外的拉个了关系,早上破例给何小丽准备了一碗红糖鸡蛋,还在上面滴了几滴猪油。
  “你要干啥?”何小丽忐忑不安的拿着碗,她有点担心刘恩慈。
  她自己给人烤半生玉米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放心,我没有恶意。”刘恩慈说:“我知道你现在能说上些话,我要申请帮忙做饭!”
  得得得,自己在知青点从没做过饭的人,还说要申请做饭,这自信心也是够了。
  “你做饭?”何小丽差点没笑出来:“你会做饭吗?”
  “废话!”刘恩慈翻了个白眼:“当然不会了,不过,我会烧火,会择菜,也会洗菜,你们还需要人提水是不是,叫我下地我反正也干不过哪些农村妇女,不过分配我做饭了。”
  瞧这人,还真是满满地女主气质啊,说起这话来还真是理直气壮地,何小丽差点给她拱手说“服气”了!
  也对,她反正也没有亲人在这里,无牵无挂,分不到多的粮食还可以跟大家伙一起吃大锅饭了,每次干活她肯定是挑树荫下磨洋工,这样还不如叫她择菜或者烧火。
  “好吧,你要是偷懒耍滑,就去地里背稻子。”
  这次把队里一些不能做重活的一群老太太们都利用上了,劳力都去了田里,队里几个一岁以内的奶娃子,二三十个两三岁的小娃子凑在一起玩耍,都有人专门给看着,这样大人也放心去收割。
  另外还有个男娃子,帮忙提水之类的,这次王有志没有参加,他跟付欧两个人被李书记钦点去各个公社普及籼稻知识去了。
  少一个劳力倒没什么,但这次抢收任务紧急,必须要在三天内收完,否则看着天,过两天会有大暴雨。
  队里准备的粮食也是够够的,米饭管够,实在不行还蒸了好多红薯,搭配着吃,每顿配了一个菜,这个季节时令的豆角,茄子,何小丽还带着人去地里摘了好多南瓜叶来,一背篓一背篓的,米汤煮南瓜叶子,炖豆角,炒茄子,都是时令的蔬菜,也都是队里的。
  孩子都搁在学校里面,门一关,可热闹了,两个教室,一个教室里面一群奶娃子在里面爬,另一个屋子里面关了一群两三岁的孩子,在里面打架。
  走廊下面是何小丽跟几个大妈在煮菜,热热闹闹。
  十几个老太太,在何小丽的分配之下,有人专门负责看着孩子,有人专门负责给一群小娃子煮粥,还有人专门择菜,有人负责烧火,何小丽负责调配,刘恩慈和那个男娃子负责做一些老太太做不了的力气活。
  刘恩慈倒也无所谓了,反正她不想下地不想晒,出点力气也无所谓。
  队里管了一部分的主食和菜,社员自己家里也有咸菜,到了点大家来吃饭,各带各的给自己加菜,这些都另说。
  至于社员们,平时双抢也累,这回累吧累吧,可队里给统一做饭了,累死累活,回到家洗洗就睡,不用听媳妇叨叨孩子哪里摔啦,回家还要做饭洗碗一堆子糟心事啊。两口子都在队里干活,到点有人来一喊就能吃饭,干的太晚了晚上还另外加一餐米粥,孩子还有人带不怕滚塘子里面去了,也不怕打架被人抓了。
  人人都说何直这回干的可真是漂亮,以后双抢也要这样凑在一起干活,再说大家凑在一起吃饭,也热闹,也带劲。
  大家聚在一起吃饭,村部一个点,学校一个点,这两个地方地方大,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在憧憬以后的生活了。
  “何队长,我看这次割稻子比以前要快啊,说到底也是这么多人,怎么这次就会快一些?”
  这个时候的人大概没有流水线作业的概念,经过何小丽的观察,以前一碰到这种大场面的劳动,就会有人趁机浑水摸鱼混工分。
  经过何小丽的整编,该干啥的干啥,偷懒耍滑的从工作量里面就能看出来,年轻腰力好的,负责割稻子,通常是安排好了今天先割哪一块,等到一片都放倒了,打谷机就到现场了,脱好粒的谷子从水稻上打下来以后,一部分力气小的妇女负责把禾干捆扎起来堆放,堆成稻草堆,另一部分年长的壮劳力,把谷子挑到指定的地方晒干。
  就是这个晒干的过程很要命,如果一不小心碰到一场大雨,谷子发了芽,就麻烦了。
  等到谷子晒干以后,就好了,可以放在谷仓里面长期保存,当然,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要去交公粮。
  这次分到活的人都觉得很奇怪,怎么刚好小年轻都去割稻子,然后年轻稍微大一些的,耐力好的,就被分配去挑稻子,这些都是有科学的考量的,当然他们不懂,只知道,今年分给自己的活,自己恰好喜欢干,都以为是巧合呢。
  何直把这里面的原委给大家讲了一遍,大家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之前那些取笑那些知青都是纸上谈兵的读书人的,这下也缄口不语了,大家纷纷都称赞还是读书人厉害。
  年纪大的就说:“要不还是咱们读书人厉害了,咱们以前就不知道这个道理,大家都怕吃苦,有的人就怕分到挑东西,有的人就怕自己分到割稻子,其实每个人年纪摆在那里,能干的活就不一样,我今年四十多了,要我弯着腰割一天我还真受不了。”
  也有年轻的说:“是啊,我就受不了挑那么多的东西,阿和叔还真厉害,一担米上百斤,他挑着都一点问题都没有,我还以为大家跟我一样,都喜欢割麦子。”
  也有年轻一点力气小一些的妇女说:“收稻草这活儿适合我干。”当然了,她家的壮劳力,一个男人负责割稻子,一个公公负责挑谷子,轻松的活,当然谁都想干。
  这就是因为年纪不一样,擅长的工作属性不一样了,年轻人腰力好,但是耐力不够啊,肩膀也没中年人那么厚实,当然擅长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甚至还有几个人说:“还是读点书啊,脑子好,去年小何老师去我家动员我家狗子读书,我还不太想让狗子去,不行,等到下半年开学我也要送我们家狗子去上初中。”
  旁边就有人笑话他:“你们家狗子去读书,我没听错吧,他要能读书我就把我名字倒着写。”
  “切,你名字倒着写有什么用,你会写吗,斗大的字都认不得几个。”
  各人吃完饭,洗完餐具,倒地眯了一会儿,到下午三四点,又要去地里了,所以中午这个午休是必须的。
  这一次收割,花了三天时间,就把以前五天的工作量都完成了。
  等到谷子晒干了,收好了,憋了好久的这一场雨终于下下来了。


第68章 
  这个时候村民才感慨何直的先见之明来。
  须知这个季节,只要一场暴雨下来,气候本来就是又闷又湿,谷子就容易发霉,碰到这种事情也不能埋怨老天,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了。
  按照这节奏,这场暴雨是要下整整一天的,但这次不一样,大雨下了三天都没停。
  连那条被大家称之为母亲河的大河,渐渐开始泛黄,岸边上也渐渐淹了。
  稻子要是晚几天成熟,大家都是要饿肚子的。
  整个大河村,小河村这一带,都被淹成了一座孤岛一样,无法与外界交通,有些地势低洼一些的农户,有一半都被淹了。
  灾民被安置在学校,学校好歹还有几间空房子,两层的木板楼,学校也上不了课了,整个都成了一所难民集中处。
  何小丽急的也快要哭了。
  付鸥跟王有志两人这几天都在外面搞新式稻种的交流,去县里,各个公社做汇报,还没回来,不知道外面现在什么情况,总之大河村这一带算是彻底与世隔绝了。
  洪水这一来,孩子们算是高兴了,地势比较高的地方都淹了,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