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金耳-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威廉爵士您好,我是吴天缘。”

威廉看起来很年轻,保养的很好,一看就是很有修养的绅士,出来迎接东方来的贵客。

“都是自己人,我在中国带过七八年,骨子里也是半个同胞,不用见外!”

威廉流利的说着中文,还真有点京城口音,吴天缘哈哈大笑起来。

“瑞士银行的无主财产?”

三个人开始喝茶聊天,吴天缘对瑞士银行运作很有兴趣,难得遇见专业人士,问了很多问题。

“瑞士银行从1934年开始为众多法国商人设立秘密账户,以逃避纳税。二次大战前,犹太人为躲避纳粹党的搜索扣押财产,将积蓄与贵重物品寄存在瑞士银行。但大战结束后,许多惨遭纳粹党屠杀的犹太人的秘密户头成了无主户。

威廉解释道:“1986年菲律宾独裁者马科斯在瑞士银行藏匿数千万美元的消息曝光,才使瑞士银行为存款户保密的功夫开始受到怀疑。”

“现在瑞士政府开始要求银行在必要时,为协助国际侦查犯罪集团资金流向而解除秘密。那些都是外界传言,没有人会真正公开瑞士银行的内幕,因为叫嚣的人本身就是最大受益者!”

吴天缘点点头,世界需要一个资金避风港,瑞士就是最合适的地方。其实瑞士也不干净,在二战中却以自私和妥协的态度,屈从了法西斯德国,并协助德国做了一些龌龊事。

不但在经济上向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输血,还在二战中拒绝帮助受迫害的犹太人,二战爆发前,纳粹德国一般并不阻挡犹太人移居国外,通常是剥夺其财产后迫使他们迁往别的国家。

但瑞士当局却采取对策阻挡犹太人的大量涌入,当时的瑞士政府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应当视为政治难民”,为此瑞士当局采取先堵后赶的措施。

最后是大量侵吞犹太人财产,充当纳粹黄金保险箱。在二战中被纳粹迫害致死的德国犹太人在瑞士银行开户数多达5万多户,存有价值为60亿美元的资金。

所有这些资金都被瑞士银行侵吞,瑞士还是纳粹德国进行黄金交易,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的主要地点。瑞士银行则根本不问黄金的来路,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

吴天缘怀疑北极熊所谓的路子,就是通过瑞士银行倒手,交易巨额黄金,重新熔炼后,再流入市场。

(未完待续。)

第250章对抗玫茵堂

“你想收购放山居?”

威廉吃惊的看着吴天缘,好一会感叹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跟你比我们真是老喽!”

“听说现在放山居最大股份是在大维德基金会?”

“不错,放山居博物馆和这个品牌在大维德手里,差不多三十多年了,每年都定期举行一些拍卖,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创造很多天价。”

这家博物馆收藏的都是英国学者大维德爵士的珍藏。大维德爵士生前热爱中国艺术,他在20世纪初年就开始收集中国艺术珍品。

根据上海博物馆馆长汪庆正在1987年和1991年的统计,全世界只有大约89件汝窑青瓷,其中只有台北故宫、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及大维德基金会堪称有系统的收藏机构。

比如汝窑天青釉碗,外底有5个细小芝麻状支钉痕,内底刻有楷书乾隆御题诗,大维德有一只,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收藏一件。

最出名的是大维德花瓶,生产于1351年的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青花瓷器物,被视为元代青花研究的标准器,也被BBC和大英博物馆联合评选为代表世界历史的100件物品之一。

今天成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唐韩幹《照夜白图》以及2008年12月在佳士得拍卖行创出世界漆器拍卖记录的明永乐剔红双凤莲花盏托也都出自于他的收藏。

大维德出生在大英帝国殖民地印度孟买的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他的父亲萨森爵士是当地著名的银行家,印度银行的创始者。

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后,大量的清宫旧藏的文物通过溥仪、溥杰以及太监等各种途径从宫中流散到社会上。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他一到中国,便将自己的活动与故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听说您以前是玫茵堂的股东?”

威廉脸色闪过一丝怒色,不屑道:“好好一个玫茵堂,被尤伦斯和刘易斯两个人弄的一身铜臭!”

他看见吴天缘好奇,回忆道:“当年我有机缘入股裕氏兄弟苦心经营的玫茵堂,开始很好,主要是出于私人喜好。无论是藏品还是交流都很干净,后来这个堂号被尤伦斯看中,用了很多见不得光手段,竟然拥有最大股份,成为决策人!”

“最后只有我坚持原本的理念,几次冲突下来,他也奈何不了我。后来又找来佳实德的刘易斯,两个人狼狈为奸,几次三番对付我,最后我实在忍受不了,只能放手。”

威廉走到窗边,怅然道:“可怜那剩下的一千多件精品瓷器,我虽然带走五百多件,他们还是留下大部分。主要是玫茵堂这个品牌,百年老字号,你没发现最近两年频频上专场?但质量越来越差,价格反而越来越高,每次都刷新纪录成交,背后都是两个人搞的鬼!”

吴天缘站起身,也走到窗边,沉思一会道:“所以我们更要阻止他们,这样下去市场就会乱,更多喜好收藏的人会失去参照物,沦为他们的待宰羔羊。”

威廉盯着吴天缘,确认道:“你有什么计划?”

“我打听到您和大维德有深厚的关系,这件事只有您出面才有希望搞定,放山居也是百年老品牌,深入人心。我没有什么野心,只是想建立一个参照物,最少让藏家知道什么是好东西?好东西好在哪里?为什么它卖的贵?”

“就这么简单?”

吴天缘直视威廉正色道:“就这么简单!”

威廉点点头,微笑道:“我可以帮你问问,但成不成不能保证,你等我消息。而且现在的放山居只是一个空壳子,几代后人败家败的很干净,就算收购成功也不会有什么好东西,你要有心理准备。”

“哎,你们两个一见面就嘀嘀咕咕,快来喝茶!”

两个人听见安妮不满的抱怨,哈哈大笑,重新回到桌子前,安妮眼珠一转,故意问道:“你上次说有机会帮我炒作一下,是不是真的?”

吴天缘一愣,看着威廉吃惊的样子,解释道:“有这个想法!我身边有几个朋友,都是喜欢收藏,选择了五位近现代艺术家的作品,想推荐给世界。”

吴天缘简单说了说计划,威廉是大行家,林风眠和罗中立他都有收藏,白发一雄更是见过几面,只有张云飞和罗蒙两个新秀不太熟悉。

“我早就说过林风眠的水平远远被市场低估!他的感染力一点不比张大千齐白石差,可惜一直不温不火,缺乏宣传造势。”

“这样的画家有很多,比如长安画派的石鲁,他的画一直很便宜,安思远第一次见就发现其巨大潜力,大肆囤了一批,现在市场证明回报率惊人。而且这才刚开始,每年最少涨百分之三十以上!”

吴天缘这话说的很保守,因为他打听到东升会还是偷偷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石鲁和关山月,陈东升和尤伦斯肯定要从他们两个下手。这种被低估的画家最有潜力,水平很高,有感染力,随便一炒就能翻几倍,甚至十几倍。

吴天缘看了看一脸期待的安妮,笑道:“这个小丫头的画也很有灵性,难得自己也喜欢艺术,如果有机会可以多宣传一下,说不定又是下一个大师!”

“就是,老爸你听见没?连外人都对我有信心,就你整天打击我!”

威廉宠溺的看了看安妮,无奈道:“当初让你去学画画,就是为了修身养性,结果越来越野!艺术家很苦,很多都是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多少年才出名,你真要走这条路?”

安妮一脸严肃道:“不错,我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再苦也愿意!”

威廉第一次看见玩世不恭的女儿有此决心,点头道:“那我可以帮你一次,让市场看看你是不是这块料?五年,五年以后要是不成功一定要放弃,好好继承家族生意!”

“没问题,五年就五年!”

安妮兴奋的亲了威廉一口,然后拉着吴天缘道:“连我爸都同意,你一定要帮我!”

吴天缘苦笑一声,无奈道:“好,不过我只能通过渠道帮你推介作品,至于别人认可不认可,不保证啊!”

三个人有说有笑,第二天安妮带着吴天缘参观日内瓦,果然是人间天堂,吴天缘准备买一个别墅,以后每年来定期度假。

三天后他回到京城,这次收获不小,通过安妮的关系结交上威廉,资深银行家,玩资本的行家,以后一起合作对付尤伦斯。

自从上次陈东升见面后,吴天缘一直有种感觉,饕餮不是表面看这么简单,陈东升亲口承认他只是二号人物,背后另有其人!

难道是尤伦斯?或是刘易斯?

吴天缘猜测着,不像,他们更象合作关系,能让心高气傲的陈东升马首是瞻的人物,绝对不简单!

见过几个隐世家族的作风后,他们更喜欢低调行事,在幕后操纵一切,台前的都是棋子,他们才是真正下棋的人。

吴天缘突然有种危机感,现在他已经进入很多人的眼里,不再是小打小闹,甚至触动一些别人利益。这种感觉很不好,看来自己要更快的强大起来,最少能自保,有足够实力震撼住敌人。

今天吴天缘正在博物馆梳理展厅,突然接到耿老电话,说一会要来一趟,谈点买卖。

“故宫来谈买卖?”

吴天缘好奇着,难道他们也要跟自己换点东西?国内的博物馆有各种限制,不像国外的开放,好多文物都在文物局备案,手续很繁杂。

“这是古籍善本部的老杨,今天就是他们要来见见你。”

耿老介绍一个六十出头的胖老者给吴天缘,双方寒暄几句,到办公室聊天。

“这就是明版的琳琅秘笈和潇湘精品,日本国立交换回来,慢慢看。”

吴天缘让手下把两套孤品拿过来,让老杨他们参观,老杨激动着,看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冷静下来。

“吴馆长,你的事迹我们都听说了,真是激动人心!”

老杨拍马屁道:“多少年我们一直想跟国立借展两套古籍,但小日本死活不同意,没想到今天能在国内见到它们,真是高兴。”

吴天缘看见耿老偷偷使的眼色,笑道:“都是应该做的,杨老这次来是?”

老杨挺直身子,正色道:“我听说天缘博物馆有几套清明上河图?不知道吴馆长还有兴趣收集其他的没有?”

“哦?”

吴天缘感兴趣道:“早就听说故宫有别的版本,难道?”(未完待续。)

第251章台北故宫也来?

“不错,这次我们专门得到领导批准,想用故宫珍藏的两套清明上河图换两套明版古籍!”

老杨拿出两个手卷,吴天缘小心打开,一是清宫廷御用画家沈源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著录,乾隆御览。

还有一个是元代秘本,佚名,清明上河图,有大藏家项氏兄弟的鉴赏章,珍贵异常。

“你们愿意换?”

吴天缘很是意动,现在自己手里有两套清明上河图,一套是四王之一王鉴的,一套是明四家仇英,加上这两幅,一共就是四套。

“只要吴馆长同意,现在就可以签订合同!”

吴天缘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补充道:“我还有个条件,下个月天缘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不知道能不能借展一幅画?”

老杨先听见吴天缘愿意换,刚高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