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一步又一步,一往无前……
“小日本,你们还在等什么!”林振华再次地向铃木信夫发出了提醒。铃木信夫抬眼看看小泉次郎,只见小泉次郎的脸变得像纸一样白,他抬起手,嘴唇哆嗦着,好半天才吐出一句话:“停车!快停车!”
铃木信夫按下了停止按钮,冰机的声音骤然降低。见此情景,林振华心花怒放,他回头对孙晓东喊道:“晓东,停车!”
“嗷!”安全区外的人们欢呼着冲向朱铁军和孙长远,把他们团团围定。孙长远抬头看看众人,脸上有了一些羞涩,他指了指棋盘,对朱铁军说道:“朱厂长,咱们就下到这吧?”
朱铁军哈哈大笑起来:“好吧,就下到这,这一盘你赢了!好个老孙,一个小卒子把我的老帅给逼死了。”
小泉次郎讷讷地走了过来,他的脸色还没有恢复正常,青一块白一块的,像是演戏的小丑一般。大家让开一个缺口,让他走到孙长远的面前。他整了整工作服,向孙长远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说道:“孙先生,请你原谅我此前的冒犯,对于你们的技术,我深表佩服。”
翻译把他的话译给了孙长远听,孙长远脸上露出了得意之色。他指着自己身后的冰机说道:“小鬼子,你给我记住了,中国人做的东西,质量大大的好。”
“是的,是的,我非常佩服你们的制造能力。”小泉乖乖地说道。
孙长远占了上风,愉快地说道:“小鬼子,以后长点记性,别惹我们中国人。要不然,不管是打仗还是比技术,我们都能把你们打得满地找牙。”
翻译为难地看着谢春艳,不知道是否应当把这句话译过去。
谢春艳笑笑,对翻译说道:“你就这样译吧,说我们这位老师傅,希望他记住,要和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
小泉次郎的锐气被彻底地挫掉了,他老老实实地在设备安装文件上签了字,说明使用的中国产主轴质量与日本原厂一致,未来如果设备出现问题,责任由尼宏重工承担。完全这一切之后,他几乎是被铃木信夫和其他几位日本工人架着离开了车间,刚才那一会站在设备旁的煎熬,已经耗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爸,你吓死我了。”孙晓东走到父亲面前,心有余悸地说道。
孙长远破例没有大骂儿子,也许是刚才以命相搏的危险让他感觉到了亲情的可贵,他伸出手帮儿子拍了一下身上的灰尘,轻声说道:“投世货,我如果死了,你得好好孝敬你妈,知道吗?”
“老朱,你刚才可是太鲁莽了。”谢春艳也这样对朱铁军说道。作为生产处的处长,她与朱铁军打交道不少,但这样的经历却是第一次。经历过一场风雨之后,大家的感情悄然地发生了质变,已经由单纯的上下级工作关系,变成了一种情投意合的朋友之交。
朱铁军笑道:“老谢,我们帮你出了一口气,你怎么感谢我们啊?”
“喝酒!”谢春艳不容置疑地说道,“今天晚上,我请客,八盘八碗,四特酒,管够。”
“谢处长,超标了吧?现在中央提倡四菜一汤的。”朱铁军调侃地提醒道。
谢春艳道:“超什么标,我自己掏钱请客,想吃多少都可以。”
朱铁军爽朗地对众人说道:“那好,大家走吧,今天不把谢处长吃穷,咱们就不是汉华厂的人!”
——————————
据说明天就上架了,是早上还是晚上……不知
说说这几章
《赌命》这一章,写出来之后遭到不少书友的质疑,橙子有些意外。想了想,应当是自己考虑得太理想了,没有考虑书友的感受。在这里解释一下吧。
赌命这种方式,非常残酷,有点虐主的感觉。有些书友事先猜想,也许关键时候主角会爆发出王八之气,从技术上或者从什么地方折服了日本人,狠狠地打脸,找一种爽的感觉。最起码,应当是日本的机器出故障了,中国的机器没事,这样也能打脸。
但橙子认为,这种情况反而是不现实的。
当年的中国,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日本,这是事实。明明技不如人,如果靠一个穿越者爆一些21世纪科技来虐人,又有什么意思呢?还有,日本产品的质量还是可以信任的,新机试车就出故障,这也同样是不合理。
在当时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凭着自己的技术优势,就是要讹你的钱,就是不认你的轴,你除了拿命去赌,还能怎么样?我理解一些读者觉得不爽的感觉,但这是现实,就像当年抗日的时候我们用血肉铸成长城,用大刀长矛去杀敌,用10条命换侵略者的一条命。
以赌命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惨胜的情节。橙子没想制造什么爽点,只是想写一些让人感动的事情。写中国工人的自尊和抗争,也写出一种深深的无奈。
其实,这个桥段最早的设计并没有赌命这一条,但橙子写到这里的时候,气郁于心,完全无法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我想,如果在现场的人是我,我会如何做?恐怕我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拿命去赌。认为这一章违和的朋友,也不妨把自己代入进去想一想,你会怎么做?去向日本人磕头求情吗?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吗?
橙子不会写那种依红偎翠的成功人士,橙子笔下的人物,都是有情义有血性的汉子。
如果这一章没起到这个效果,只能说是橙子太不会讲故事了,汗颜。
------------------------
然后就说操作规程的问题。橙子在设计这个情节的时候,也反复斟酌过,不便于太违和,所以在文中反复地介绍了这个赌命的含义。
事实上,这台冰机并不会真的出事,这一点,已经通过现场谢春艳与技术科长范世斌的对话来说明了,范世斌也已跑到操作台去进行监控。即使是孙长远,也在注意倾听冰机里的动静,不会真的让冰机出事。关于这一点,书中写了好几次。
汉华厂本来就是搞冰机的,只是功率小一些。所以汉华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对于冰机的状态并不陌生,这种赌,是有技术支撑的。
书中写道,冰机的试机本身就要开到3000转。日本人也说了,他们那台将开到3000转,而这边这台不能开。这也就是说,如果主轴没有问题,开到3000转并不会导致设备损坏。中方要做的,只是坚持3000转试机,这并不是拿国家财产开玩笑。
赌命一章,赌的不是设备安危,而是赌在万一条件下的人身安全。
------------------------
操作规程要求不能进入设备区,这是以防万一。规定并没有错,但在现实中,工人们也罢,干部也罢,并不一定会严格执行。就比如说,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但不系安全带就爬杆的,一点也不少。我们可以这样想,其实像孙长远这样的老师傅,身临险境去检查设备故障,并不只有这一次吧?
有书友说,不管怎么样,都不应当提倡违反规定。橙子只能这样说,我这是小说,不是教材。警匪片里全是警察飚车追小偷的情节,这也是违反规定的,这怎么说呢?
日本人乖乖地站着不动,是因为他把话得太满了,羞刀难入鞘。而最终他认输,则是因为这样的赌赛已经没有意义,其实他自己也知道,中国的主轴并没有问题,他是有意为难。设备开到了3000转,已经打了他的脸,他没必要再丢人了。
----------------------------
21万冰机这件事,是真实发生的,当然,没有这样狗血。当年,某省引进化肥设备,日方一台冰机开价十几万美元,结果某厂自己试生产,愣是用机床一刀一刀地削出了许多难以加工的零件,最后以3万多人民币交货。事后,一台日产机和这台国产机同时交给一家化肥厂使用,几年后,日产机已经不行了,国产机一点毛病都没有。
我是听父辈讲起这个故事,所以经过加工再放在此处。为了纪念父辈的功勋,21万冰机这个型号没有改变。但小说里写的主轴之类,明显不是21万冰机的事情。这中间的差异,请大家理解。如果非要搬一台21万冰机来让橙子说主轴在哪里,异型面是神马,橙子只能败退。
---------------------------
最后,感谢大家的批评。
一位书友告诉我说,大家批评这个章节,是因为爱之深,痛之切。我非常感谢大家。加上这一个说明,希望能够让大家觉得合理一些。如果大家实在觉得过不去,那橙子向大家谢罪。
109 收获大单(5000字,明天上架)
109收获大单
第二化肥厂当然不会让谢春艳掏钱请客,汉华厂这一次试制主轴成功,又用技术和勇气折服了日本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第二化肥厂了。厂长袁丰下令,按照谢处长八盘八碗的指示,同时贯彻中央关于四菜一汤的标准,在小食堂款待汉华厂的同行。
八盘八碗与四菜一汤,看起来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但在富于创造精神的国营企业里,却能够达到完美的融合。一行人随着袁丰走进小食堂,顿时全都眼睛一亮,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了。
只见小食堂的当中摆了一张直径两米多长的大圆桌子,桌子摆了四个大盘,中间是一个汤碗。每个大盘的直径都有二尺左右,里面摆放着各色菜肴。那个汤碗也是特别制造出来的,同样有二尺长的直径,而且居然分成了四格,每一格里装着一种汤品。这就是传说中的四菜一汤了。
“哈哈,老袁,你们真有办法。”朱铁军哈哈笑了起来。
袁丰半是羞涩半是得意地说道:“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你说上面的领导下来了,或者兄弟单位的同志过来了,还能真让他们吃四菜一汤?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嘛。来来来,谢处长,老朱,快入席吧。还有,各位师傅,都请入席吧。今天你们都是大功臣,我代表二化的两套班子,今天晚上一定要好好地敬一敬大家的酒。”
谢春艳道:“好,我们就借袁厂长的酒来给大家庆功!”
大家于是闹闹哄哄地开始入席,谢春艳是办公厅领导,自然是坐在上席的,袁丰和朱铁军一左一右坐在她的两侧。再往下,就是汉华厂的各位,包括范世斌、林振华、孙长远等,孙晓东等一些徒弟一辈的工人就坐在更下首。这张桌子足够大,正好能够让大家都坐下。
谢春艳首先代表轻化厅向汉华厂的干部职工表示了表扬和感谢,随后又端起酒,挨个地敬这次攻关中的有功人员。敬到孙长远面前时,孙长远有些怯怯地问道:“谢处长,我今天,是不是违反规定了?”
谢春艳道:“规定倒是违反了一些,不过,我也问过范科长了,他说安全能够保证,所以我也就没拦着你们,以后下不为例。”
“我知道,我知道。”孙长远连声说道,他不怕洋人,但多少有些怕官。谢春艳发了话,他心里就踏实了。
谢春艳接着说道:“孙师傅,尽管你违反了规定,但今天的事情,我还是要感谢你。像这些小鬼子,就得这样整他们一下才行。孙师傅,今天如果不是你这样整他们,他们永远都会拿着我们的轴当话柄来说。”
孙长远愤然道:“我就是看不惯他们那个鬼样子,不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