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月十五这日起来,空中一片云蒸霞蔚,阳光从云层后边透了过来,明晃晃的落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上,米粒大的桂花攒在枝头,一球球似乎纺锤形状,在深绿色的树叶里分外生动明快。
桂花不是娇艳动人的花朵,但它芬芳馥郁,自有自己的一种风韵,特别是它开放的季节又是在秋天,没有很多花卉绽放的季节,这便让桂花显得更妩媚了。
月桂树下蹲着两个小人儿,每人手里端了一个大碗,正低头聚精会神的捡着桂花,听着身后脚步声响,两人转过头来:“姑姑,姑姑!”
大柱二柱昨日在这里住着,两人开始有些拘谨,过了一会儿便和崔家几个后生熟悉了,两人遂黏上崔五郎不肯放,崔五郎带他们去捉鱼捞螺蛳,又教他们给苗圃的树木浇水,到了晚上,两人一致要求和五郎叔叔睡,即便卢秀珍给他们兄弟两人准备了一间房子都不肯去。
“五郎叔叔还有好多故事没跟我们说完!”二柱仰着脸,一副我就是要和五郎叔叔在一起的模样。
大柱在一旁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点了点头。
卢秀珍无奈:“那你们问过五郎叔叔没有?他们愿不愿意带你们睡?”
“问过了,五郎叔叔很愿意!”二柱急急忙忙抢着搭话,一把抱住了崔五郎的腿:“五郎叔叔,你快告诉我姑姑,是不是这样?”
崔五郎咧嘴笑了笑:“大嫂,没事儿,让大柱和二柱跟我一块睡吧。”
卢秀珍点了点头:“那行,你带他们早些歇息。”
二柱欢呼了一声,几乎要跳起来:“五郎叔叔,我要听那个捉鬼的故事!”
崔五郎虽然十六岁年纪了,可还是小孩子心性,这一晚上他带着大柱二柱闹腾得很欢快,卢秀珍从苗圃剪了枝回来经过那进屋子,听着里边传出的嬉笑之声,站在那里听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要是有个铃声就好了,打铃关灯歇息,再打铃就起床了。
小孩子就是精力十足,昨晚他们睡得晚,今儿一早又起来了。卢秀珍走过去看了看大柱二柱手里捧着的碗,兄弟两人已经捡了大半碗桂花,淡淡的黄色铺了一层,馨香扑鼻。
“六丫姨姨说给我们做桂花蒸糕吃呐。”二柱说到蒸糕,忍不住吞了下口水,六丫姨姨的饭菜做得真好吃,她从来就没吃过那么好的饭菜,她做的蒸糕肯定也很好吃。
卢秀珍笑了起来,伸手捞了一把桂花看了下:“你们得选那些开得饱满的呀,花蕾就不用捡了,这样才会蜜汁多,蒸出来好吃。”
“真的吗?”大柱有些紧张,声音低低:“是不是我们没做好?”
“你们做得很好,只不过要是你们捡的都是开放的桂花朵儿,那就更好了。”卢秀珍蹲下身子仔细的挑选着落在地上的桂花,选出几朵开得正好的给他们看:“就选这种,看到没有?”
大柱二柱凑到一块仔细看了看,两人都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咱们快些捡,等吃过饭姑姑带你们去地里头看水车。”
“水车是什么?”两个好奇宝宝都睁大了眼睛,勤学好问。
“水车就是将水运到田里去的车子,有了它就不用人挑水啦,很方便的。”
“真的吗?”大柱有几分激动,小脸蛋红扑扑的一片:“姑姑,真有这样的车子?”
“有哇,等会姑姑带你去看就知道了。”卢秀珍低头捡着桂花,一朵朵精心挑选过,放在手掌心里,轻黄柔美。
“呀,要是我们家能装个水车就好了,阿爹每年到旱时就要挑水,清早就等赶着去抢水挑回来,有时候肩膀上都磨出红印子去了皮呐。”大柱期盼的望向卢秀珍,后边的话有些犹豫:“姑姑,明年四五月的时候你能不能借个水车给我爹?”
那眼神里有些胆怯,可还是有几分期许,说话时那般小心翼翼,似乎生怕被拒绝或者被呵斥,卢秀珍看得心酸,这么小的孩子还要操心大人们的事情。卢大根和他婆娘所作所为还不赶不上他的两个幼子呢。
“到时候再说。”卢秀珍摸了摸大柱的脑袋:“还早呢。”
“哦。”大柱闷闷应了一声,低下头继续捡桂花,心中有些难受,姑姑还是不愿意原谅爹娘啊。
第243章 做了断(四)
今儿是中秋; 江州城大部分的店铺都关门歇业了,只有那做糕点卖节礼的铺子还开着,故此芝兰堂也随大流关了门; 掌柜伙计们都各自回家过节; 可卢秀珍还是带着大柱二柱进了一趟江州城。
两个小子还没进过城,卢秀珍带他们去江州就是想让他们开开眼界; 见识见识外边的世界,不要像他爹娘一般; 生在小乡村长在小乡村; 抬头就是那片天,低头只有那块地,眼珠子就只能看到自己脚前边几尺之远; 故此这眼界也就窄眼皮子各位浅了。
读千卷书; 行万里路,多走出去看看,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无疑是极好的。
崔三爷听卢秀珍说要去江州城; 毫不犹豫就赶紧去套车:“好勒; 跟你走一趟。”
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跟着卢秀珍去江州城也不会让他吃亏——卢秀珍从来就不会想着法子占便宜; 反倒总是想着法子多给些东西; 最最要紧的是,这姑娘心眼儿好,特别会为人考虑,自从她来了青山坳; 崔老实家生活改善了不少,就连青山坳不少人家也跟着能挣到一些零碎银子。
自家的秧田,可是她带着崔家几个后生给扎好的大棚,今年春上倒春寒,自家的秧田一点也没遭殃,还不是多亏了那个棚子,看着不起眼,没想到还有这般效用。后来崔家盖新房,村里不少人帮着去干活挣了钱,自己儿子也跟着去了,那些日子里头一家人都高高兴兴,不用出村子就能找到活计,而且待遇还好,这样的事情真是难找!紧接着卢秀珍又开了芝兰堂,向村里人收花篮,村子里不少媳妇婆子都能挣到钱,在家里腰板都硬了几分。
儿媳妇一直撺掇着自己和卢秀珍去说,给自家儿子到芝兰堂去谋个活计的活儿干干,崔三爷没好意思说,毕竟自家儿子嘴拙,做伙计的嘴巴不好怎么能帮东家挣到银子?崔三爷决定不开口,免得卢秀珍不好做人,可没想到卢秀珍自己找上门来,请自家儿子去帮着开苗圃,还说到时候要请他做什么管理员,每个月发一两银子。
“你们可千万别说出去,旁人问起只说看我们家人手不够过来帮忙。”
崔三爷一家赶紧点头,卢秀珍这般做自然有她的道理,村子里的人或多或少有些红眼病,见不得人好,自家若是说每个月能挣一两银子,他们少不得要在背后说三道四,如果说是不拿银子的,人家只会笑话自己蠢。
就让他们笑话去,反正钱到了自己兜里就行了,崔三爷一家很是满意,故此对于卢秀珍,崔三爷心里头充满了感激,今日听着说她要带侄子进城,二话不说就赶着骡车朝江州城赶:“我就把车停在老地方,你们逛好了就来找我。”
“多谢多谢。”卢秀珍带着大柱二柱下了车:“也就是到城里转转,若是有成衣铺子开门就给他们俩买几件。”
江州城今日街头走动的人没有往日多,可在大柱二柱眼里已经是热闹非凡,两人瞪大了眼睛到处看,只觉新奇:“姑姑,为啥会有这么多人?他们都不用在家里干活的么?怎么就在街上闲逛呢?”
农家的娃,从小就跟着父母劳作,大柱每日要去菜园子里浇水,农忙时节还要跟着卢大根下地,二柱年纪虽然小,可也已经跟着大柱去菜地里转悠,没事的时候还要帮着赶鸡赶狗,秋收季节带个小篮子到地里头拾稻穗。
“今儿中秋,大家都在过节,当然不用做事啦。”卢秀珍笑了笑,牵着两个侄儿的手就朝江州花市走:“姑姑带你们去个好地方。”
虽然芝兰堂没有开业,可她还是习惯性的想要去瞧瞧。
“好哇好哇,姑姑,咱们快走吧。”两个小家伙一听说好地方,都高兴得快要跳起来,以前一直在桃花村窝着,今日出得门来才发现这世上还有这么好玩的地方,由不得快活得想要飘起来——姑姑多好啊,带他们来逛江州城!
快步走到芝兰堂,大门紧闭,卢秀珍摸出铜钥将门打开,大柱二柱急急忙忙跨步进去,见着满屋子的花花草草,兴奋得快说不出话来。
这些花草很多都是他们以前没有见过的,即便有些曾经在后山见过,可也修剪得跟原来不一样了。二柱蹲下身子,用手轻轻摸着那些树枝,惊讶得合不拢嘴:“哥哥,哥哥,你快来看,这不是那些矮脚松么?”
大柱没有回答他,这时候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多宝格上那盆丝绢做的蝴蝶兰上头:“姑姑,这花真好看。”
“你摸一摸。”卢秀珍将那花盆端了下来:“摸摸看,是不是真的花?”
“难道是假的?”大柱张大了嘴,弯下身子,伸手想去摸花瓣,可似乎还是有些胆怯,手伸到前边又缩了回来:“姑姑,是真的吧?我会不会把花瓣扯拦?”
卢秀珍伸手将花瓣揉成一团,又将手张开,手掌里那被揉皱成一团的花瓣慢慢展开,花瓣如蝶翼飞舞,在她手心里微微颤动。
“真是假的?”大柱凑近了些,兴致勃勃的看起那花来,二柱听到这边说话的声音,也挤着过来趴到一处看,卢秀珍笑了笑,将身子挪开了些,好让两人看个仔细。她刚刚转过身,就听着外边有人喊她:“卢姑娘,卢姑娘!”
今儿芝兰堂歇业,还有谁会来这里买花?卢秀珍有些奇怪,赶紧走到了门口朝外边张望了一下,就见门口停着一辆马车,马车旁边站着胡三七、灵燕和灵鹊。
“咦!”卢秀珍忽然想了起来,顾小圆还在回春堂里头呢,灵燕灵鹊是不是想将顾小圆送过来——不对啊,崔二郎今儿一早不就来江州城了,他不是说去回春堂接顾小圆回青山坳的么,怎么没有看见崔二郎呢?
再说了,送顾小圆过来也不用这么多人呢,怎么连胡三七也赶过来了?
“嘿嘿嘿,卢姑娘,你还真在这里!”胡三七呵呵的笑着走了过来,很是热情:“我那贤侄还生怕你不在呐,我说先来看看,没在就再想办法,还是我说得对,你果然在芝兰堂!”
马车里坐着的是兰公子?卢秀珍听到“贤侄”两个字,一颗心不由得砰砰的乱跳了两下,只觉喉间干涩,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坐在里边么?卢秀珍的眼睛朝那马车侧窗望了过去,忽然间有一种被人偷窥的感觉。
仿佛有人正在目不转睛的看着她,这让她微微有些尴尬,站在门槛那儿,一双手交叠于胸前,嘴角虽然带笑,可却笑得有些不自然。
“卢姑娘,我那贤侄说他的脸不方便出来走动,想请你去马车上一趟,他有话要与你说。”胡三七见着卢秀珍不挪脚,有些着急:“卢姑娘……”
“胡先生,我觉得你这贤侄总是这样不肯以真面目示人也不好呢。”卢秀珍听到胡三七这话,总觉得有些别扭,为啥要自己上去见他?他真想见自己,跳下车来便是,脸被火烧坏了又如何,总得要见人的,更何况他现在不是戴着面具吗?
“都是你们将他惯坏了,他的自卑本来只有一点点,可你们全不让他出来见人,特地给他戴上一张面具,这让他的自卑更深了,久而久之他便不敢出来见人了。”
卢秀珍觉得自己能理解兰公子的那种心理,毕竟十多年都戴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