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邵明修听了知道这是为何,刘承儒当年和萧淑君和离的事,都闹到当时的还是皇上的太上皇那里了,此事当时弄的满城风雨。
事后一个被送走,一个从此在家闭门不出,两个家族从此决裂。
现在这两人一个已然找到幸福,这个能从家门走出来,也算是个好的开始吧。
拍了拍刘承儒的肩膀道:“过去就过去吧,彼此放过是最好的结局。”
剩下的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谁对谁错不需要他们这些外人来评说。
刘承儒闻言点头表示明白,整理下思绪不在说他的事,开始问邵明修两人来这里所为何事。
他不太明白安县这么个穷地方,皇上为何要派了两位钦差来这里。
他来这里当县令,虽然不到两个月,但是基本情况还是知道的,安县是一个下等县,因着土地贫瘠地里出产不多,所以百姓过的不太好。
百姓手里没有余钱购买力不行,所以这里的商业也不发达。
邵明修详细的跟刘承儒说了要做的事,他们需要刘承儒的全力支持,嗯如果可以希望拉着刘承儒一起干。
说完看刘承儒脸上除了惊讶没有其他激动的情绪,转头给孙保财使了个眼神让他接着说,这小子在煽动人心上比他强。
孙保财这会已经知道这人是谁了,刘承儒他老婆闺蜜萧淑君的前夫,这人在他家的度假山庄住过,他见过这人才会觉的眼熟。
按说这应该是个渣男的人设,但是看着眼前的刘承儒却有点同情他,在古代做男人能做成他这样,嗯也不容易!
他和萧淑君的事,在他看来这事的起因肯定是刘家不对,行事太过没顾虑到萧淑君的烈性子。
估计刘家人谁都不会想到,萧淑君会以那么决绝的方式跟刘家决裂。
这事现在看最后是刘承儒承受的更多,因为他要背负一辈子不能生育的名声,这样的名声对于一个古代男人打击得有多重可想而知。
但话又说回来,这事对萧淑君的伤害也非常大,如果萧淑君没遇到带她走出来的永安侯,或许也要背负着伤痛了此残生吧…
正胡思乱想接到邵明修的暗示,拉回八卦的心神,笑着先跟刘承儒套了会近乎,等两人熟悉些后,才开始跟他说开办综合官学的意义。
说完这些对着刘承儒,语重心长的说了一番人生大道理。
大意是不管遇到什么坎,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当你老了时回首不过尔尔,细想这样的人生经历,即使痛苦万分,但是是否也让你开始反思人生意义。
最后又说了一番,男儿来这世上走一遭,岂能什么都不做,岂能不留下些什么。
邵明修在旁边听着孙保财忽悠人的话,都忍不住被这番话打动了。
孙保财把大道理说完,最后来了个实在的:“其实有个能让你专心投入的事做,就不会想那些让你痛苦的事了,你说是吧刘兄。”
刚刚说那些大道理,就是为了给这句话做铺垫,对于这种经历情伤遇到过重大挫折的人,这话应该能打动他。
毕竟刘承儒为何只身来到这里,为了逃避他不想面对的,但是眼不见那心呢。
刘承儒听了这番话,心里多少都有些触动,特别是最后一段话。
想罢叹了口气道:“谢过孙兄邵兄的劝导,刘某跟着两位一起干这事,在这安县只要不做危害百姓的事,怎么折腾都行,刘某必定全力配合支持。”
大不了这安县的县令不做了,他现在确实需要有个事,能让他全身心投入。
孙保财和邵明修听完刘承儒的话,两人相视一笑有了这话,他们就放心了。
三人又说了会话,刘承儒问过两人,看他们同意住在县衙后院客房,先给两人安排了住处。
想着这样也好,有什么事几人商量起来也方便。
吃过饭三人聚在一起,说起了安县的具体情况,盖综合官学的地皮好说,这个刘承儒可以直接批了。
但是这钱哪里来,县衙穷的叮当的,根本就拿不出钱来盖综合官学。
至于夫子那个到时候聘请就好,但是前提是要先把这个官学盖起来。
刘承儒本来提出要不他来出钱吧,被两人拒绝后只能跟着一起想办法。
他现在也明白了孙保财的意思,在安县办综合官学是试点,这个做好了是要以同样的方式,在大景朝各地开展的。
所以他自己出钱不行,毕竟其它地方,不一定遇到像他这么慷慨的人,到时岂不是进行不下去了。
最后几人商定,请安县的商贾豪绅等人吃饭,打算在他们身上筹集盖综合官学的钱。
不管什么地方总有些有钱人,最好的法子就是让这些人参与进来。
大景朝商业发展的快,商人重利但也重视名声,倒是可以在这方面好好谋划下。
弄来钱在选地点,然后在全县大肆宣传,招工时动员百姓参与。
每户只要出一人来建设综合官学,那么这家人有适龄上学的可以提前报名,优先选择想学习的手艺。
当然这个怎么实施,还要看请客后筹集多少钱,钱少可能连工钱都发不了,只能提供伙食。
钱多的话,可以适当发些工钱,但不能多发,要不什么提前报名和优先选择手艺就没有意义了。
第157章 晋江首发
刘承儒刚刚说不行他出钱盖综合官学这话提醒了他。
以后全国推广实施综合官学时; 可以由朝廷在全国张贴布告,鼓励有钱人捐献等。
就跟现代时那些社会爱心人士捐款盖学校似的。
到时对于那些捐赠的爱心人士; 可以把他们的名字捐资等详情; 雕刻在学校醒目的地方,比如可以在大门附近弄个荣誉墙啥的。
让他们的名字随着综合官学; 在时间的长河里一起沉浮。
想到这里觉的这话应该能打动那些商贾乡绅; 决定在宴请那天就说这番话。
嗯,在这里要提倡做好事留名的光荣传统。
如果可以的话; 这名字凡是刻上去的,除非犯了谋逆之罪; 其他罪名均不会被抹去; 这样的话想来会有更多人积极参与; 把这话跟着面前的两人说了。
邵明修闻言眼中一亮,这主意好啊,世人哪个不想流芳百世; 现在有这么一个好事放到他们面前,他们会不心动吗; 他敢说就是他们邵家人都心动。
像他们这样的世家,追求的也不外就功名利禄家族世代延续。
这样花点钱就能得到好名声的事,还是朝廷要大力开展的事; 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都会有很多有地位的人去做。
特别是孙保财还把这事弄成个爱心人士捐赠,想罢打算给祖父去信说明下情况。
刘承儒也觉的很好,就是对于那条除非犯了谋逆之罪; 否则不会被除名的话有些质疑。
那样岂不是对那些为恶之人太好了,还会误导学子吗。
孙保财听了笑道:“这个看怎么引导吧,人性本善即使被治罪之人,也有善良的时候。”
说完这句不在多说,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古代这个刑法讲究连坐,有很多跟着判刑的都是些无辜之人。
其实能做善事的人还是好人多,这个就是个想法,能不能被采纳看皇上的意思吧,他就是提出来而已。
以后还要朝廷派人或者成立机构,对这些人捐助的款项进行监管。
必须每笔钱都要用来建设学校,做到专款专用账目清晰甚至透明,不能让这些爱心人士的钱,被某些官员贪墨了。
等安县综合官学整体大框建好后,就把这些想法详细整理出来给皇上上奏折。
至于到时皇上能不能从中做到举一反三,他就不管了。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他要是能把大景朝的义务教育给普及完善,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善之事了。
几人商量好正事,又说了会闲话,得知刘承儒没带女眷来,这让三人更加放开了聊,有点天南地北胡侃的意思。
一直到掌灯时分才散去,孙保财回去洗漱后,写了封家书说了下近况,表达了一番对钱七和孩子的思念。
剩下又写了一张纸叮嘱的话才算完,以后要长期在安县呆着,两人可以时常写信联系了。
等信纸上的墨迹干了,放在信封里用蜡封好,才去床上躺着开始睡觉。
第二天刘承儒开始派人送请帖,他们一共挑了三十二人发请帖。
嗯,都是在安县有些家底的人,最少能拿出个几百两银子不成问题的,还有□□个人家底丰厚,这些人是主要目标。
还有一个特殊的商户他们没有请,那就是陆路通货运行。
这里的货运行虽然也是加盟的,但是所有加盟的货运行,大东家都是柳尘玉,背后的大股东有邵明修他娘和皇上。
他们倒不是有这顾虑没请,而是留着万一钱不够的话,那就找柳尘玉募捐点吧,这个他表哥邵明修也非常支持。
好吧他们承认这个点,是差多少钱就找柳尘玉募捐多少。
请客当天先把圣旨亮了出来,成功把众人震慑住,这些人虽然是安县的富户乡绅,但是这辈子哪里见到过圣旨。
得知皇上派了两位钦差大臣,来安县建设啥综合官学,心里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安县能被皇上这般惦记,这是莫大的光荣啊。
虽然后来得知建官学的钱想要他们掏,脸上的表情有那么一丝迟疑。
但是等听到这事采取自愿,捐不捐钱随大家的心意,这提着的心才放下。
孙保财看大家的表情就知什么意思,笑着继续跟他们说,这次请他们来就是把皇恩跟他们宣讲下…
最后说了凡是捐款的人,都会把他们的名字和捐款详情雕刻在综合官学大门处的荣誉墙上。
让这些付出爱心之人的名字,随着综合官学在时间的长河里一起流芳百世。
这话一出看这些人眼睛都亮了不少,有那精明的听后当场就表示要捐助,其他人想明白后,也纷纷表示感谢皇恩浩荡,理应尽些绵薄之力。
这时刘承儒按照三人商量好的出面说道:“愿意捐款的一会带着银子去县衙,县衙会出具盖大印的捐款文书,本官先在这里代表安县的百姓谢过诸位。”
话落还说了有意捐款的捐多少随意。
大家听县衙还给盖大印的捐款文书,心里更是认同了这事,他们都是做生意的最注重名声,好名声能提升自家营生和铺子的声誉。
名声差的话都没人去光顾,营生也开不下去。
今天这事他们在心里算了几回,怎么算都不亏本,捐点钱生意上早晚能找回来。
最主要的是给了县令大人和两位钦差大人的面子,不求这些官爷记着他们好,只要不给他们穿小鞋就行了。
他们心里清楚别看他们在安县有点家底,但这些官老爷一句话,可能他们都得进牢房,那时他们何苦来呢。
至于随后说的捐多少随意,这个怎么也得看得过去吧,十两八两的刻在荣誉墙上,这脸也丢不起啊,毕竟家底在那摆着呢。
如果那样行事,还不是照样得罪这三人。
孙保财和邵明修可没想到,这些商家差点把他们想成了土匪恶霸。
两人相视一笑后开始吃饭,等饭局散了后,三人一起回了县衙。
就这么坐在大堂上说着话等着,也没等太久一刻钟后就来了人,然后陆续人就没断过。
刘承儒负责给每个来捐款的人出具盖大印的捐款文书。
邵明修带来的人和县衙的人负责入账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