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芸芸小脸红扑扑的,脆生生问道:“妈妈,为什么大姨家这么大,我们家这么小啊,小姨家有两层呢,我们家连一层都没有。”
于丽凤正给她喂饭,好笑道:“那你给你大姨做闺女去,正好妈妈也喜欢小妹妹,你们换一下,你就有大房子了。”
杨芸芸抱住于丽凤的胳膊:“不要不要!”
王芬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说道:“你个傻妮子,当然县里好。”
邓霞撇了撇嘴,好什么,住的这么挤,转个身都没地方,但真说不羡慕,也不可能,做个城里人就是那个年代的人内心的向往。
方知浓暗想,现在都想往城市走,以后想转回农村户口都难,像方季康,因为户口已经转到县里了,乡下的地基也就分不到了。
于家还要回县里去,晚饭吃得就很早,赶晚上最后一班车回了县里。
女人们把餐桌收拾一下,剩饭剩菜分一分,男人们还桌子还椅子,刷锅洗碗,把家里头恢复成原样才泡了几杯茶,坐下来休息闲聊。
“国务院的审批已经下来了,咱们W县已经就是县级市了,最近上面都在忙着改称呼,跟我们镇上关系不大,改天我得去县里开会,上面邮局说要改动。”方伯勇说道。
“大哥,你说着改市了,这嘴里还叫着县里,现在得叫市里了。”方仲伟纠正道。
方伯勇笑了笑:“这一时半会儿还真改不过来。”
邓霞插话道:“那季康和丽英以后可不就是市里人了。”
“市里人也就是个虚的头衔,真要是什么饥荒,先饿死的还不就是城里的。”于丽英说道。
“季康那房子可就买得值了。”
“哪有什么值不值,房子就是用来住的,总不能卖了。”方主任抿了口茶,看了一眼二儿媳妇。
他自认为对三个儿子都没差,大儿子夫妇自己能分配到房子,他就出了点钱,他自己的就给了二儿子,三儿子他也出了钱,当时季康的户口都转县里了,要是不在县里买房以后回乡下也没办法起房子。
邓霞还是不敢惹公爹的,公爹年轻时也是个能耐人,他们现在住的房子的产权证上还写着公爹的名字。
夜里头,沈老师带着眼镜看书,方主任又深深叹了口气。
沈老师合上书,摘了眼镜,也叹息一声:“你说你这一晚上叹了多少次,我这书也看不下去了。”
“这儿子养得多果然也不好,我和你这还没老的,就想着谁占的便宜多,要不是我和你年轻时积点家业,现在哪里够他们分。”方主任说道。
沈老师把书和眼镜放床头柜上,说道:“我跟你说你也别不信,仲伟小时候就是被你妈带的,我怀季康的时候,她老和仲伟嘀咕,你妈有了弟弟不疼你了,我当时和你妈吵,你还说我小题大做。仲伟这爱计较的毛病,就和你妈没两样。”
岁数也这么大了,沈老师说起以前也没有当时那么气了,可仍也有些后悔,她生季康的时候忽视了仲伟,等大一点发现了,这爱计较的毛病就落下了,什么事情都要计较个一二三四。
方主任也没话反驳,盯着天花板:“他计较也就罢了,怎么就配了个一样计较爱占便宜的家主婆,一天到晚就觉得就他家吃了亏,也不算算他们不花一分钱就得了一套房。”
“现在说有什么用,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两个人一起计较也行,夫妻也算同心,我们现在也没什么好给的,今年年底你就退休了,啥也别管了,带带浓浓,养养花草。”沈老师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是一阵平稳的呼吸声。
这边在说着,那边也在说着。
“季康的厂里看来现在生意可以,你就早点把我们家的一万块要回来。他在县里的房子买的时候就好几千呢,今天没听丽英她娘家人说吗,现在都上万了。他那厂,也不知道以后怎么个样子,别到时候我们的钱打水漂了。”
方仲伟不置可否,道:“季康才刚有起色,你急成这样是怕他们看不出来你怕他还不起钱?”
邓霞无话可说,半天憋出一句:“那就过一段时间,咱们家的店面太小了,转不过身,我早想换个大一点的了。”
方仲伟没有回应。
方知浓满周岁,方季康请了个照相师傅到家里来拍个照,一家人拍了一张,方知浓单独拍了一张,兄妹俩一张,沈老师和于丽英抱着方知浓分别拍了一张。
方知浓看着照片里喜庆的白胖团子,肉嘟嘟的怎么看都很有喜感。
大人们还有模有样地点评:“这张拍的好,笑得多好看。”
方知浓:她觉得笑的跟个二傻子……
从今年开始,方主任上班的日子就少了,他今年就已经开始交接工作了,一天到晚没什么事情做,一周也就去个两三回,基本上上午去坐一坐,下午就回来了。
刚开始闲下来还真是百般不自在,把自家的菜地除草洒水施肥都弄了一遍,方家的菜地已经都租给别人种了,说是租给别人种,其实也就是收一点自家吃的米,家里头现在真没人可以种地的。
穿得逐渐少了,方知浓也愿意自己走路了,说话也会迸出一两个字眼。
方季康忙,于丽英也跟着忙,现在工厂就这么点人,也没办法再招人,只有用有限的人力去办更多的事情,她就在厂里做监工。
方知浓一周岁后也就断奶了,每天由沈老师带了,有时候他们回来太晚了,摇篮都放沈老师他们房间里了,方如初每天的接送也交给方主任了。
方如初再一次得到父母要加班的消息之后,失落地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回自己小房间去做作业了。
方知浓步履蹒跚地跟着他一起进去,小孩儿坐在书桌前,闷闷不乐,方知浓进来以后,扯了扯他的衣服,把手里的小零食递给他。
方如初没客气,拆了就咔嚓咔嚓地吃了起来,还往她嘴里塞了三片,“浓浓,你想爸爸妈妈吗?我都一个礼拜没见过他们了。”
方知浓也很想他们,但作为一个成年人,她肯定更加理智一些。但看着小孩这么落寞,她又心疼,很想告诉他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他们想给你好的生活条件,牺牲的就是陪伴。世界上永远没有空闲多,报酬还高的工作。
时间就是金钱,所以陪伴和金钱总是矛盾的。在金钱面前别谈什么子女的教育就是最好的财富,有了钱才能谈高质量的教育,不然都是生存。
方季康和于丽英也是为了他们才那么打拼,如今创业阶段,忙是肯定的,只希望快一点度过最艰难的这一段时期。
第008章
方知浓十五个月以后,吐字清楚一些了,沈老师觉得可以听得懂大部分话了,每天会教她认卡片上的东西,给她讲故事。
沈老师觉得这个孩子真的是坐得住,有回她想看看看看报纸写写字,把她放在自己旁边,也给她几张报纸一只笔,原以为会在纸上乱涂乱画,或者会撕来撕去,却没想到那小人儿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像模像样的看,还会翻页。
等沈老师回过神来,她一张报纸都看完了也没被打扰。
方知浓当真是喜欢沈老师给她报纸看看,他们给她的书都是小孩子认字的图画书,报纸好歹还能看点实事政策,好让她明白这个时代到底什么情况。
沈老师还奇怪着呢,把报纸放下来,把她抱在自己腿上,摸了摸她白嫩的小脸,道:“你说你个小人儿,看得懂什么。”
方知浓气鼓鼓地扬起头:“懂,懂。”
沈老师好笑,安抚道:“好好好,我们浓浓懂,奶奶说错了。”
“奶,看,宝宝……看。”方知浓希望以后沈老师能多给她看看报纸,以沈老师爱书的情结,应该是不可能给她看书架上的红楼三国散文集的,只希望她表现好一点,沈老师可以舍得一点。
“宝宝真乖,会和奶奶一起看报纸,以后我们宝宝肯定是个爱读书的。”沈老师很欣慰,她做老师这么多年,第一回 这么深切地感受到言传身教。
沈老师看了看时间,感觉可以去做饭了,把她放在学步车里面,厨房门一关,也不怕她跑出去。
五月份已经有些热了,这几个月都只有祖孙四个人吃饭,也不用做多少菜,方主任爱喝点小酒,准备个下酒菜就行了,沈老师做了个凉菜,炒了个荤腥,炖个蛋也就凑合了,方知浓也可以吃点烂一些的米饭面条。
做好菜,沈老师等方主任接方如初放学,等了很久,很快就到家了,今天比以往迟了。
沈老师嘀咕:“难道被老师留下来了?”
最近一段时间,方如初在幼儿园的表现很不好,经常调皮捣蛋,方主任被叫去了好几次。沈老师也奇怪,如初以前一直很乖的,他比同龄人聪慧,总是很受欢迎。
方主任骑着自行车迟迟而返,一回来就大着嗓门喊:“如初回来了吗?”
“没有啊,不是你去接了吗?你没接到?”沈老师大惊。
方主任急了起来,道:“我在校门口等了很久,大家都走光了他还没出来,我就进去问,老师说他早走了。”
“这孩子走哪里去了啊?路上找了吗?有没有去同学家?”沈老师忍不住乱想起来,会不会在路上被什么人拐走了,会不会出什么事情了,急得眼睛都酸了。
“我去找季康,看看他有没有跑厂里去。你去伯勇家看看,有没有跟凯文一起走。”方主任话刚落下,脚一踩自行车就走了。
沈老师把方知浓抱怀里,门一锁,赶紧往镇上走,她走得很急,方知浓被抱得也不舒服,但她如今也顾不得这么多,九十年代是拐卖儿童最猖狂的时代,道路上又没有监控,受科技条件限制,找回的可能性都很小。
镇上离得很近,方伯勇家分到的福利房在镇政府旁边,沈老师抱着方知浓又走得快,走到镇政府边上就气喘吁吁了,但一想到方如初下落不明,就不敢放慢脚步。
好不容易爬上方伯勇家的三楼,沈老师都有些头晕眼花。
“妈,你怎么来了?”刘翠如打开门惊讶地说道。
沈老师气虚都不稳了:“如初,在不在你这儿?”
“如初?如初不在啊,妈,妈你这是怎么?”
沈老师又急又累,得到这样一个消息,都站不稳,方知浓还在怀里就往前倒,刘翠如赶紧扶住她,把方知浓抱过来,喊方伯勇:“伯勇,快过来,咱妈晕倒了。”
方知浓忍不住哭了起来:“lailai,奶奶~”
宋凯文先跑出来,扶着沈老师到屋子里坐下,方伯勇端了杯水,拧了条毛巾。
刘翠如给方知浓擦擦眼泪,哄道:“不哭不哭,浓浓不怕,伯母抱抱。”
“锅锅,找锅锅……”方知浓真的怕方如初遭遇什么不测,心里急得不行,恨死现在这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沈老师喝了杯水,感觉大脑的眩晕好一些了:“伯勇,快,快去找如初,如初不见了,你爸去季康厂里了,你再去一趟学校。”
“如初不见了?妈,你别急,伯勇你快去看看!再在镇上绕一绕,看能不能找到。”
方伯勇赶紧出了门,方凯文也跟着一起去。
沈老师刚好一点就要出去找,刘翠如也知道这个时候还是找到孩子要紧,抱着方知浓一起去找。
把该找的都找了一遍,通知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人还没找到,于丽英急得都快要哭了,所有出去找的人都回来了,都没有找到,于丽英真的忍不住哭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