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姝-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旁人会如何说,墨姝只担心母亲杨氏听了这些流言会伤心难过,而她不甚在意,她行事不是为了这些不相干的人,如今这些人怎么待她,往后她也一样相待好了。
  陵北墨氏不会一直衰落下去,墨姝相信她会有再见墨氏荣光的一天。即使她的名字已不在墨家的族谱之上。
  杨妃隐晦的敲打,墨氏族谱的除名,墨姝知道自己不能再得过且过地迟疑下去了。
  已经决定的计划还是尽早执行。
  墨姝抬起头,看着碧萝道:“你让母亲放心,我不在乎这个,让她别伤心。还有新任族长不应该是三哥吗?如今又从什么地方冒出了一个新族长?”

  ☆、055、族长

  
  陵北墨氏传承千年,为了不使族中资源分散而导致家族没落,大部分家业都由族长所在的嫡支承袭下去,而分支在成家立业分出另过之后,多半会迁出外地去发展,为墨家开枝散叶。
  而在分家之时,大部分族中基业自然还是留在陵北县的。
  墨姝父亲这一支,自从高祖以来,就一直是陵北墨氏族长,也是公认的墨氏的嫡支。只可惜高祖只有三个嫡子,其中两人还少年夭折,若非还有几个庶子,就真是单传了。
  好在曾祖也是人中龙凤,家业自然由他承继下来,也没有人有什么异议。
  然而,正如有高人当年曾经批命所言,陵北墨氏嫡支虽然富贵长远,却是不免子嗣艰难,墨氏嫡支曾祖只活下一子,小心翼翼才得以长大成人,优化了无数心血培养,使之成为了合格的家主。
  到了墨姝祖父一代,墨家终于有了四个嫡子,三个庶子,相比前几代,总算是人丁兴旺。
  然而,一场人祸,墨氏嫡支又人丁凋零,墨姝的叔父辈男丁一个没有幸存。
  原本在墨姝祖父之后,应该是由她大伯父继任家主的,但是大伯父英年早去,没有留下子嗣,好在墨氏嫡支几代还留下了两根苗,就是三哥墨云和十一弟墨川,也算是后继有人,而分出去的旁支关系稍远,且大多还已经另有发展,也没有理由回来抢家主之位。
  比如迁到了松州淮阳的墨氏分支,因为祖上几代在汉、齐时连出过两位丞相,在当地也有封爵,所以众人虽然也还默认其是陵北墨氏的分支,但为了区分,已改称这一支为淮阳墨氏。
  如此,淮阳墨氏嫡支自然不会过来抢陵北墨氏的族长。
  既然不是外地这些发展壮大的分支,应该就是以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在陵北县未分出去的,当初高祖的庶子了。
  这也是陵北墨氏与墨云、墨姝等血缘比较近的分支了。
  无论怎么说,既然正统的陵北墨氏嫡支还留存有两血脉,这族长本应该由墨云接任,然而当时在陵北的所谓的族老欺负墨家嫡支如今无人,又困在长安,就联合起来,以墨云年纪尚轻,不足以服众为由,选了当初高祖的庶长子一支如今的家主暂时代族长管理族中事务。
  这一位暂代的族长名为墨志海,原来就因为陵北墨氏的势力,父辈及祖辈都有入朝为官,而靖安八年时,因为其与陵北墨氏如今嫡支已经隔了几代,轻松将自己这一分支摘了出去,没有受到什么牵连,只是因为朝中墨家势力的衰弱,而不及以往有权而已。
  但是,自刘楷继位以来,墨志海却甚得重用,如今已官至户部尚书,且因为管着族中事务,在陵北墨氏已经有着挺高的威望。
  而就在这时,墨云获罪入狱,给了墨志海一个正名的机会。
  不久陵北的墨氏族老就以墨云入狱一事为凭,认定他年轻气盛不稳重,容易给墨氏惹祸,不足以担当陵北墨氏族长的大任;墨川年纪还那么小,更无法担负起族中的重任。
  而如今暂时管理着族中事务的墨志海才德兼备,往上到高祖一呆也是出自陵北墨氏嫡支,虽说当初曾祖是庶出,但在正统嫡支凋零的情况下,却是最好的人选了。
  在陵北的墨氏族老轻易就决定了此事,甚至都没问过墨姝母亲杨氏、二伯母白氏的意见,别说墨云了。直到墨姝被杨妃送给了伍子珩一事传开,墨氏族老羞恼成怒,将墨姝从族谱上除名,过来知会京中墨家诸人时,才将定了族长一事告诉几人。
  其实墨云对于这个族长也不是非要不可,他完全可以让给墨川,但是落入旁支的手中,百年之后,有何颜面对先祖?可是如今他们嫡支势弱,又如何抢得过有族老支持、又得了梁帝默认的墨志海?
  墨姝的母亲杨氏,原本就因为女儿去了晋国公府而心如刀绞,随即又听到了时人不堪的讥笑,已经身心俱疲,却又听杨妃送来消息,说墨姝在伍子珩的玉湖山庄落水生病一事,忧思过甚,也生病了。
  没想到如今又得到墨姝从族谱除名的消息,登时晕了过去。
  听说族长定了墨志海,杨氏冷笑道:“好,好一个墨志海!我倒要看看你这族长可以当多久!”
  见白氏怒不可遏要回陵北找说法,杨氏拦住了:“如今三郎没有与墨志海相抗之力,而十一郎又还小,咱们拿什么与他争?云儿和川儿才是陵北墨氏嫡支的正统血脉,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只有二人还在,陵北墨氏嫡支的传承就还在,在外人看来他墨志海纵有所谓的族老支持,这族长依旧名不正言不顺。”
  杨氏劝道:“你我二人应当以护住三郎和十一郎为重才对,免得有宵小作出什么对两人不利的事来。”
  之前白氏是气昏了头,如今静下心一想,也有道理,但想着梁帝刘楷对他们陵北墨氏嫡支的态度,却免不了心灰意冷,不禁说了句大逆不道的话:“只要刘氏还坐在那个位置,我墨家就难有出头之日。”
  杨氏往外看了一眼,默然不语。
  即使梁帝刘楷不知为何,大胆将先帝给陵北墨氏定的参与谋逆的罪名改为了治族不严,看似宽宏,但从他将墨家嫡支亲眷留在长安,以及平日的态度,就可以知道其实他一直对墨家心怀猜忌,也许他相信,先帝将墨氏嫡支抄家灭族,已经让墨家对刘氏皇族怀恨在心。
  而陵北墨家嫡支在皇族刘氏的印象中,就是叛逆之后,只要墨家有什么举动,就会联想到谋逆。
  所以,正如白氏所言,只要皇族还是刘氏,墨云和墨川恐怕就没有出头之日。
  梁帝不会坐视陵北墨氏强大起来,而后寻仇,对皇族不利的。因为知道墨氏根基深厚,所以他宽宏地将墨家人留在长安,所以扶持墨氏关系疏远的旁支坐上族长之位。
  移花接木。
  这木仍然唤作陵北墨氏,开出的花儿,却已经不一样了。这新开的花,没有自我保护的尖刺,不会扎伤主人的手,所以允许盛开在梁帝刘楷的花园里。

  ☆、056、盐价

  
  其实梁帝刘楷初时真的想错了。
  墨氏嫡支的几个人不是穿越重生的墨姝,天恩难测,他们早就明白了。所以在经历了靖安八年的大祸之后,虽然心中有所怨恨,但因为根深蒂固的忠君爱国的想法,即使在流放途中或是教坊司吃尽了苦头,也没起谋反之心。
  相反,还因为梁帝刘楷为陵北墨氏平反,改了罪名,又将他们这些人放了,杨氏几人心中还是存了感念其恩德的。
  尽管留在长安,也毫无怨言。
  但是,因为墨云的再次入狱;墨姝为了兄长,任杨妃送给了伍子珩,受尽了世人笑话;旁支又抢走了族长之位,还将墨姝从族谱除名。如此一桩桩一件件,杨氏几人内外交迫,几乎走投无路。
  兔子急了还咬人。
  墨家诸人怎么能不反?
  但是杨氏知道就凭她和白氏两个女流之辈,而墨云与墨川也没有家中的势力,如今是斗不过刘氏皇族的,只能先保存自身,却绝不会坐以待毙。
  尤其白氏还出身于世家,陵北墨氏出事之后,尽管范阳白氏上书求情,先帝仍株连了墨氏嫡支,白氏知道皇帝是铁了心要治墨家的罪,她为了不牵连外家,主动与家里断绝了来往。
  但这几年来,白家还不时暗中关照墨家,尤其是白氏。
  白氏下定了决心,为了自家儿子,不能真的断了与家中的联系。
  山庄里,墨姝听了事情的大概经过,也猜到了墨氏族老、墨志海、梁帝刘楷以及世家新贵大约会怎么想。她点了点头:“我知道了,你回去告诉母亲,我没什么事,挺好的。三哥不用当族长,也没那么累,让母亲与二伯母想开些,以后总会好起来的。”
  见碧萝欲言又止,墨姝摆手道:“安慰的话就不必说了,你过来了许久,也该回去了。”
  屋子里只余下墨姝一人,她跪坐在席子上,怔怔出神。
  夏日的鸣蝉依旧不知疲倦地高声叫着,忙于寻觅配偶繁衍生息;浓翠的树木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目的光芒。
  小京进来时,见墨姝还在发呆,心情复杂道:“今日十二皇子过来,一直吵说要见你,护卫好不容易才将他打发走了。”
  墨姝闻言回过头来,看着小京开口问:“长安附近没有盐田或者盐井吗?”
  在古代华夏,很早就有人懂得煮盐之法了。
  如今大梁盐价怎么会如此贵,甚至让贫穷一点的百姓几乎买不起盐,有的甚至几个月都没有多少盐吃呢?
  古华夏虽然很早就有人懂得煮盐,但价格也长期居高不下,是因为官府明白盐乃百姓生活不可或缺之物,所以管控严格,以用盐来控制商业,甚至还实行盐铁专卖,收取的盐税又高。
  这么一来,官员看到了盐商的丰厚利润,纷纷使出各种手段,盐价飞涨,害苦了百姓。
  然而墨姝记得,大梁的盐是可以任民贩运,只收取一部分盐税的,为什么盐还会这么贵而且少?
  小京有些奇怪墨姝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但想起她用盐比较快的事情,心下明白了,摇头道:“没有盐田,河东才有个盐池,不然盐这么会这么贵,穷人家都买不起。墨姐姐,盐井是什么?”
  墨姝虽然从前世梦中的记忆中就猜到了,却仍诧异不已。
  原来是因为产量少,所以贵?
  前世,墨朝渊为了写好小说,曾仔细研究过古代的煮盐之法,去天府玩时,还特意到盐井实地考察了一番。
  前世的华夏古代,远在战国好像就已经开凿出盐井了,没想到大梁居然还没有吗?
  这么一想,海边晒盐之法应该也还不懂,难怪产量低了。
  产量低,但是盐的需求却不少,所有人都是需要吃盐的,而除了人吃之外,还要饲养牲畜,尤其是战马。大梁武风兴盛,连年征战,每年都养几十万匹马,若是人和马没有盐吃,那根本没法打仗。
  以此类推,养牛羊什么的也需要盐,只是可以少喂一些。入药亦用到盐,而且是上等的精盐。
  另外,还有用盐来祭祀的。
  需要用盐的地方这么多,大梁产盐又少,尤其是这长安内陆还没有海盐,又无人晓得凿井汲取卤水来制盐。
  长安吃盐就靠河东盐池和大老远的海边转运过来,再加上盐税,怪不得盐价这么贵!
  如今大梁的百姓那么穷,内陆能吃得起好盐的百姓自然少。
  据说就是那沿海的,也都会缺盐吃。
  墨姝想起了一句诗: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不过既然大梁盐价高,而且还可以任由商人煮盐自由贩卖,若她能弄出盐来,岂不是发财了?!墨姝忽然兴奋起来。而随即她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