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庶得正-第3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氏面上便露出个笑来,向左右看了一眼,几个丫鬟便皆退了下去。冯氏便拿帕子按了按唇角,道:“好教弟妹知道,临清阁也就大婚的时候将东次间儿四壁并外头廊柱油了一遍,其他地方儿倒没大动过。”
    她的话说得隐晦。傅珺却是明白,冯氏是在变相地告诉她,孟渊大婚之事裴氏并不上心,连新房也只给洞房一间房刷了新漆。
    冯氏此番约摸是想借着冬至送个人情,傅珺觉得无可无不可,便笑应道:“既是如此。那就劳烦大嫂嫂了。”
    于是二人便又谈了些闲话,冯氏也顺便透露了一下孟涓姐妹与吴晚的关系。
    这三人如今倒成了至交好友,平素有来有往的,关系颇为融洽,寿宴上闹的那些不愉快直如没发生过一般。
    傅珺对此亦有所知。虽然裴氏与吴氏口口声声说吴晚是要送进宫去的,但傅珺总觉得这位吴三姑/娘/的来意没那么简单。
    自浸墨楼出来,傅珺瞧了瞧时辰,尚未至巳初。
    若在前世,早上八、九点正是上班高峰期,一天的工作即将展开,而这一世的早上九点不到,傅珺已经完成了晨定、早餐以及与冯氏谈话这几件大事。
    她信步转出浸墨楼前的一小片竹林,竹林出来便是一条三岔路口,分别通往临清阁以及后园画舫。
    傅珺站在路口,正在犹豫着是直接回房还是去画舫那里散散步,便见白芍自左侧的蔷薇花架下急急走了出来,一眼瞧见傅珺,她连忙加快脚步走上前蹲了蹲身,道:“禀娘娘,国公爷才派了个妈妈来,说是王老太爷来了,立等着姑娘去呢。”
    傅珺微有些讶然。
    王老太爷便是傅珺的外祖父王襄。王襄来国公府做客,且还指名要见她,傅珺一时心念微转,不知又发生了什么事。
    她忍不住想起了远在姑苏的外祖母宋夫人。
    宋夫人年岁也不小了,从建武元年起就一直说身体不好,也没跟着外祖父进京,到现在还在姑苏静养。
    这般想着,傅珺的眉头便蹙了起来,道:“回去再说。”说罢便带人回到了临清阁。
    那个外院的妈妈正由沈妈妈陪着说话儿,傅珺一进屋,沈妈妈便上前道:“这位是曹妈妈,是国公爷使她来的。”
    曹妈妈此时早已起身见礼,傅珺侧避了开去,又笑道:“我年纪轻,不大认得人,不知曹妈妈在哪里当差?”
    曹妈妈便笑道:“劳娘娘动问,奴婢是专管跟出门儿的,今儿上晌来了贵客,老爷便使了奴婢来传话。”
    见这曹妈妈言语十分有度,并不是那种有一说三的人,傅珺便也息了向她打听消息的念头,只叫沈妈妈招呼着,她自己便转进了里间儿换了身见客的衣裳,又重新梳了头,方才跟着曹妈妈去了孟铸的外书房。

☆、第638章(求推荐票票)

孟铸的外书房便建在白桦林。
    青砖素瓦隐在整齐肃立的树林中,一棵棵白桦树修长挺拔,树杆洁白如雪,梢顶是深绿色的叶片,若风入林间,便飒然有声,那“哗啦啦”的声响有一种北方阔远高爽的旷味,偶尔还间杂着一两声马蹄铁的清越凤鸣,让傅珺想起前世的首都。
    甫一进书房,傅珺便嗅到了一股清幽冷洁的香气。
    说起来,这金丝伽南的味道还真是沾衣欲染,傅珺不过是送了孟铸一枚染香的印章,这书房里的味道便至今未散。
    她一面想着,一面便蹲身行礼。
    王襄与孟铸俱坐在窗边案前,此时皆含笑望了过来。
    傅珺穿了一身杏色遍地锦大袖衫并月白挑线裙,发上横着金钗玉钿,举手投足比往昔大不相同,王襄见了,忍不住有些感慨。
    “起来吧,坐。”孟铸和声说道。
    傅珺便起了身,抬眸向上打量了两眼,却见王襄穿着玄色官服,胸前的补子上画着只神采奕奕的锦鸡,而他的人亦是精神抖擞,两鬓只有些花白,看上去比孟铸还要年轻。
    “外祖父。”傅珺忍不住出声轻唤。
    自离开姑苏后,这还是她第一次与王襄见面,心情难免有些激动。
    说起来,王襄是去年六月正式入的阁,按理说他人在京里,傅珺要见他一面并不难。
    可遗憾的是,傅庚升任左都御史,从政治角度上说,这个职位十分敏感,新帝刘筠虽不似景帝那般多疑,然傅庚却因从龙之功而更需小心行事,且这中间还夹着王晋、顾恪以及王宗并王安等一干王氏子弟的前程。为长远计,傅庚认为他与王襄还是仅保持同僚关系为上,两家人疏远一些,于王氏一族只好不坏。
    对于傅庚这些政治层面的考量。傅珺也略知一二,因此便也从行动上对此表示支持,与王襄那里便多以书信礼物问候,二人却一直未曾谋面。
    也正因如此。王襄今日来访,便显得有些不同寻常。
    孟铸先请傅珺坐了,这才向王襄陪笑道:“王学士,下官因还有几件公事未了,先行告退。”
    王襄官拜刑部尚书。又乃文渊阁大学士,正是所谓的位极人臣,而孟铸虽有个国公爷的爵位,官职却只得五品,在礼部任着个不大不小的郎中,在王襄的面前他还是要矮下一个头去的。
    王襄笑着客气道:“国公爷太谦了,老夫今日乃是为私事而来,国公爷拔冗相陪,老夫不敢当。”
    孟铸笑道:“久闻沧浪先生谦和温润,今日一见。真乃如沐春风也,下官本欲讨教一二,只不应扰了先生叙天伦,否则便是下官的不是了。”
    他这一番话说得十分客气,王襄亦确实是有急事寻傅珺,因此便未多与他客气,只笑道:“如此,多谢国公爷。”
    孟铸便笑着走了出去,傅珺起身相送,待他人出了屋。她才回身坐回原位,也没多问,只静静地看着王襄,静待下文。
    望着傅珺那沉静安然的模样。不知何故,王襄心里有些发酸,眼前似又浮现出当年傅珺初至姑苏时的情景,那小小的身影立在船舷边,孤零零的,叫人不忍多看。
    王襄忍不住慨然而叹。道:“棠姐儿真是长大啦,外祖父总还记着你小时候的样子。”
    傅珺心下亦有些感慨,便道:“孙女儿也时常会想起姑苏的那些日子。那时候,孙女可是时常去玄圃借书习字的呢。”说到后来,她的语气便有些怅怅。
    比起王襄的开明通达,傅庚对傅珺管得更严些,傅珺也是后来才有机会去外书房坐坐,但定婚之后却也不能去了。那时候她就特别怀念在姑苏的日子,并越发觉出王襄对待子女问题上的态度,于她实在是心有戚戚焉。
    听了这话,再看着傅珺那一脸怅然的样子,王襄眼前便又现出她小时候的样子来,此刻傅珺的表情与她幼时一般无二,倒将王襄给逗笑了,他故意扳起脸道:“不肖孙女,原来没想着外祖父,倒整天惦记我的书房。”
    傅珺忙站起身来,讨好地给王襄的茶盏中续了些水,笑道:“外祖父别恼,孙女也时常惦念您与外祖母呢。”
    王襄端起外孙女亲奉的茶啜了一口,方道:“今日外祖父前来,确因有事。”
    “外祖父请说。”傅珺轻声道。
    王襄的神情便有些肃然,一手端着茶盏,一手以盏盖拨着茶叶,声音放得极低地道:“有一宗案子,外祖父想请你帮着查一查。”
    傅珺闻言神情微怔,旋即整张脸都亮了起来。
    居然是要查案子,简直是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
    “但凭外祖父吩咐。”傅珺立刻回道,颊边已浮起了笑意。
    王襄对傅珺的这个表情再熟悉不过。
    以往在姑苏时,每每有案子请她查,她总是这样笑得欢喜。此刻见他这个外孙女笑得眉眼弯弯,颊边梨涡隐现,他亦忍不住“哈哈”笑了出来,抚须道:“果然还是阿渊懂你。他说你若知此事,必会欢喜。”
    傅珺听得这话,不由怔了一怔。
    孟渊也知道此事?
    不知何故,王襄的话让傅珺心头微有些发沉。她本能地想起了那宗连环杀人案。
    “此事需秘。”王襄的声音压得极低,“国公爷并不知情,我只说要你陪着去看看房子。因你外祖母明年春上来京,她住的那所院子需得你帮着归置。”
    王襄的话立刻拉回了傅珺的心神。
    这个理由给得极好,帮着归置院子花的功夫可短不了,少不得要去上个七、八回,这样傅珺出门便也有了借口,裴氏那里也能搪塞过去。
    “是,孙女记下了。”傅珺说道,又向王襄一笑。
    王襄深觉自家外孙女之聪明伶俐,实是无人能及,不由满意而笑,道:“那便好,今儿下晌外祖父便派人来接你,阿渊也会随你同去。”
    有孟渊同行自然更好,裴氏想挑理儿也没处挑去。傅珺便轻声应了是,王襄又温言叮嘱了她几句话,她便辞了出来。

☆、第639章

王阁老亲自到府,请托勇毅郡主帮其外祖母安置院子,这件事很快便经由孟铸之口传至了裴氏那里。
    裴氏心下极是不喜。
    才进门儿的新媳妇见天儿往外跑,裴氏觉得有失体统。
    可她也知晓,这满大汉朝也就六位阁老,文渊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那可不是温国公这种躺在爵位上吃饭的勋贵可比。因此,当傅珺去素心馆言明此事时,裴氏便拉长了一张脸,漫声道:“罢了,这事儿我知道了,你去便是。”
    说到这里她停了一停,终是压不下心中不满,不阴不阳地道:“别怪我这个婆母没提醒你,你一个新媳妇子,按理是断不该往外跑的,没的叫人看着没规矩。只王学士到底是你外祖父,为人子孙者自要尽孝,我也不拦着你。只一点,速去速回,不许在外头乱逛。你可记下了?”
    傅珺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深觉封建荼毒之下的女人真是无药可医,面上她却维持着垂首而立的姿态,恭声应是。
    见傅珺神色淡然,裴氏不免又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心中的气又添了一层,拧眉道:“还有,三郎乃是官身,平素差事繁忙,你也别总叫他陪你做这些闲事儿,旁人瞧着也不好看相。”
    “是。”傅珺依旧奉行一字真言,坚决不多说,只应声。
    她这样子自然更让裴氏不满了,她的脸色越发难看,眉眼间蕴着浓浓的怒意,“啪”地一声将茶盏撂在了桌上。
    盛嬷嬷立刻响亮地咳嗽了一声。
    裴氏猛然惊醒,抬眼便碰上了盛嬷嬷平静无波的眼神,以及她手里那根亮锃锃的戒尺。
    裴氏的气焰一下子矮了半截。
    “罢了,就这些了。”裴氏脸上堆起了薄薄的一层笑,跟个假人一般,“来回的路上慢些儿。”
    最后的这句叮嘱十分没有诚意。
    “多谢母亲,媳妇告退。”傅珺立刻接上话头。又微微躬了躬身,方才离开了素心馆。
    回去的路上,一行人皆有些沉默。
    婆婆刁难儿媳到了这种程度,想来傅珺无论怎样讨好怎样委曲求全。也无法扭转裴氏对她的态度了。这样的认知难免让人丧气,那几个丫鬟虽竭力保持镇定,但脸色都有些不好看。
    傅珺反倒觉得省心。
    既然与裴氏的关系已成死局,她自是一身轻松,该如何就如何。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
    孟渊未到午时便回来了。
    他一回房,临清阁自又成了夫妻二人的小世界。
    对于下午要查的案子,孟渊所知不多,唯一能确定并告知傅珺的便是,这又是一桩三尸案。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