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威的微博足足有四百多万的粉丝,这可都是活粉。他艾特的一长串人除了莫长安之外都是有名的演员,而莫长安排在最前面,他的身份不言而喻。
这下子彻底坐实了莫长安“长治久安”的身份,网友们纷纷炸了锅。一路摸到了莫长安的大号上,找不到宣泄的地方,便在他宣传悬疑合集的微博下聊了起来。
悬疑圈小,就算莫长安有中央文件事件的加持,知道的人也不多,所以他的大号之前就只有几万粉丝。
在《洪荒纪元》的书迷对他的现实身份有所怀疑之后,他的大号借着这个事蹭蹭地涨了好几万粉丝,但也比不过这一次,一口气涨到了接近二十万粉丝的样子。
倒是“长治久安”那个号,因为有过认证,所以后来来的没经历过撕逼事件的读者们找的都是这个微博,陆陆续续涨到了一百多万。
这下在公众面前直接被杜威扒下了马甲,可见那些一直觉得“长治久安”是个睿智中年人的粉丝们多激动了。
“这个艾特我怎么看不太懂?有没有人打醒我?”
“我也有点看不懂……这是艾特错人了吧?”
“我不信我不信!看看安大每章开头写的行文诗,怎么会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屁孩写的东西?”
“杜导出来说句话呗?艾特莫长安是个什么意思?他是你家晚辈吗?”
也有不知道相关故事的路人处于懵逼状态。
“这个莫长安是谁?大家怎么这么激动?”
“这是哪个刚出道的演员吗?起码也放个剧照出来吧?”
“后边的演员我都认识,最前面这个是什么情况?”
不知道是太忙还是怎么回事,杜威在发出这条消息之后就消失了。他艾特的演员的经纪人们纷纷转发这条微博,但是对于跟过去寻根问底的吃瓜群众们并没有放出风声来。
莫长安对这种出头鸟的事是不乐意参与的,但系统的出声硬生生地改变了他操纵着电脑上光标的位置。
【友情提醒,成为一代文豪是有声望要求的,而且声望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开启新的功能哦~】
莫长安尝到了系统带来的甜头,无论是里边的课程还是用积分兑换的系统时间,对于他都带来了极大的好处。靠着这些,他完全可以比同龄人领先一大步。
别人努力,他也努力,他甚至比别人拥有更多的努力时间。如果都这样了他和阿斗学习,那他重活这一世也没什么意义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莫长安的想法已经跟刚穿越过来的他的想法迥然而异了。
不就是坐实“长治久安”是他的马甲吗?他做还不成?关注了杜威导演和几个主演的微博,莫长安又转发了这条微博。
莫长安:编剧的剧本写得很棒,相信杜威导演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个令大家都满意的洪荒世界^_^@杜威:《洪荒纪元》于今天正式开机……
莫长安转发了微博,粉丝们如同宣泄口,一下找了上来。
而他微博下被点赞得最多的就是一个叫夜夜月明的粉丝的回复:“不用猜了!我就是那个帮安大找到肇事者的粉丝,安大就是莫长安没假,我的微博上还有安大签名的照片,欢迎转发/dog”
先前肇事者被抓到之后,为了避免报复,所以警方并没有说出举报人的情况。而媒体所知道的、能发出去的,只有两年前肇事逃逸的肇事者被警方抓获的消息。
至于关于莫长安的粉丝帮忙查找线索的事,记者在《洪荒纪元》下发现的只言片语,更多的评论早就被评管删掉了,根本就没办法发出去。
一不做二不休,除了杜威导演的微博之外,莫长安还分享了《洪荒纪元》和他填词的古风歌曲《洪荒》,全部一下子摊在了众人面前。
两个微博号不好管理,莫长安找了弯月,让他把“长治久安”号上的认证取消,换到这个账号上来。
第68章
【新阶段; 新气象; 恭喜宿主步入高中; 你们国家中每个人的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阶段; 以下是更新出的日常任务; 请宿主查阅。】
日常任务更新出来了:练字的字体从楷书变成了行楷;运动还是莫长安自己安排;每学期的名著任务从15本变成了5本; 可能是系统也知道高中会很忙了;还多出了月考在年级名列前茅的要求。
对于莫长安来说; 并不难,至于月考名列前茅的要求,他要读燕大; 就算系统不发布任务; 他也是要努力的。系统既然发布了任务; 那就是在白给他送积分; 非常高兴。
9月1日; 十二中开学了,过了初中就已经没有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学费减免了,但莫长安作为N市的中考状元,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填的也是十二中的高中部; 他获得了学校的奖励。
除了奖学金之外,莫长安获得了高中三年的学费和学杂费的减免; 而奖学金将会在开学典礼上颁发。所以莫长安去报名; 只用带着自己的报到证、身份证和脑袋过去就可以了。
在学校门口; 莫长安看到了也刚来学校的武旭华; 他妈跟着他一起来报道。
“阿姨好。”莫长安过去打招呼。
“很久没见你了; 长高了。”武旭华的母亲并没有提他很久没有去她的公司兼职的事; 像是熟悉的长辈般跟莫长安打起了招呼。
“还好,武旭华比我长得还快些。”一个假期没见,武旭华至少长了5厘米,本来就比莫长安高,现在就更高了。
至于莫长安,这个假期似乎涨停了,一米七出头的个子一动不动。不过他并不着急,他记得前世也是这个样子,一直到高三的时候,才猛蹿到了一米八。
高中报名的流程他们并不清楚,前世莫长安报名的时候根本就没来,是李琴全权包办的。不过十二中非常贴心,学校里一路上都贴好了指路标,只要顺着路标就能到报道的地方。
前边的都是学生自己来,等全部处理好了之后,再拿着单子去缴费。
他们初中本就是在十二中读的,虽然很少来高中部这边,但多少还是熟悉,所以很快就把流程给走完了。
报名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会填一张拟报志愿的表,并不是拟报高考志愿,而是文科和理科的志愿。莫长安想去燕京大学的文学院,自然要学文,而武旭华梦想着去水木,选择了理科。
虽说是高二才会分志愿,但一开始各班的师资力量都是有倾向的,而尖子班从高一开始就已经有了雏形。成绩好学生从高一开始就会被着重培养,而成绩普通的学生,则是随机分到各班中。
高中部和初中部的开学典礼是同一天,莫长安的中考状元的奖学金跟着每个年级的奖学金一起发。
高中部的桌子比初中部的要大一些,一直到书发下来,大家才知道这么安排的原因。高一上学期的各科目足足有十一本书,等到高二分科了之后才会少下来。
高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教室里学习,从早上6点40开始上早读,到晚上10点下晚自习,所以课本什么的全部都放在教室里。
头三天是不上课的,各科老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便开始发卷子测试学生们的基础。
莫长安和武旭华分别被分在了文科和理科的尖子班中,文科人少,一个年级就只有7个班,所以尖子班就一个。
而理科那边的人就多了,足足二十三个班,竞争非常激烈。和初中部一样,分尖子班、卓越班和培优班。
每年十二中都有十来个学生考上水木、燕京的,而尖子班、卓越班和培优班里的学生,不是出了国就是考上了国内TOP10的重点大学。现在这下,大家才算是真正一只脚迈入了重本的门槛。
高中不再是两人一桌,为了避免出现让学生分心的事,所以换成了单人单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十二中的一个班总共就50人,绝不多加。
头两天的考试直接就给假期玩了一个暑假的新高中生们来了个下马威,而教室里的后黑板没有了初中时花花绿绿的黑板报,只有冷冰冰的几个大字——距高考还有一千零三十七天。
莫长安初中所在的班级大部分都考上了本校的高中部,但是十二中招收的学生却不止本校初中部的这些人。而尖子班则是按成绩从上取下,他们班成绩拔尖的那几个都是喜欢理科的,所以莫长安新的班级里一个他认识的人都没有。
县城的学生学习往往会比市里的学生更努力,因为他们知道高考是他们人生中唯一能改变他们命运的转折点,所以他们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机会。
从早上进入教书开始,莫长安就已经看到好几个拿出笔开始勾画新拿到的书的知识点的学生了。
考试过程中班级里都静悄悄的,早上一科,下午一科,晚上一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一共八科将在三天内考完。
第三天下午,所有的基础课程考试完毕,跳过了自我介绍,老师就开始讲已经改好的试卷,仿佛直接进入了高考的备考阶段。
课程表排得非常满,每天至少有语、数、外其中的两科,剩下的位置由其余的八科竞争,每周还有两节体育课、一节美术课和一节音乐课。
不过在这之前武旭华就打听过了,体育课是会一直上到高三的,不过美术课和音乐课他们就只能享受这第一个学年了。高二开始分班之后,就开始进入紧张的强攻阶段,就算有这些课,也会被别的老师要走。
莫长安感觉自己要疯,整整一周的时间,在教室他没有听到任何一个同学的交谈。包括在课间的时候,同学们都埋头奋笔疾书着,不知道在写什么。
初中的时候,莫长安平时在班上虽然话少,但别人跟他说话他都会回。特别是身边坐了个武旭华这样的超级活跃分子,他身边总是围绕着叽叽喳喳的声音。
那时候他在做自己的事,有时候会感到很烦,但现在变成这样子却也不是他想要的。
几乎每个班都会有那么一个牺牲自己逗笑他人的同学,但是他们班就没有。
莫长安发现他们班的同学真的都很恐怖,他们每一个都在逼着自己学习。
他不止一次看到他前边的同学上课困得不行,然后用圆规扎了自己的大腿一下,那圆规上还带有丝丝血迹。其他人倒是还好,顶多就掐掐自己,或者用水杯里的水倒在纸上给自己洗个冷水脸。
莫长安因为家离得近,办的走读,班上的其他同学都是住校生。他们除了去吃饭的时候会说两句话之外,别的时间都在背语文、被英语、背历史政治地理。
班上的气氛压抑得可怕。
要让莫长安一整天都待在这样的气氛中,一待就是三年,莫长安都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就算开学测试莫长安又拿了年级第一,他也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这天,莫长安回家吃饭的时候,趁着李琴和莫建国都在,便跟他们讲了自己的想法。
“爸,妈,我想申请晚上不上晚自习。”
“怎么了?”
换成别的家长可能直接就开始骂了,但李琴和莫建国知道莫长安不是随随便便就拿学习不当回事的人。两人对视一眼之后,发现对方都不知道其中的原因,这才开口问道。
莫长安把班上的情况跟李琴和莫建国讲了一遍,他平时学习很自觉,在家里学和在学校学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有问题,完全可以白天上课的时候去问老师。
“这都开学一个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