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知道要去军前效力之后,虽然李世民体恤大臣让他暂时不必去军前报道,可他在家中也没有闲着,连昔日伙伴叫去喝酒也皆都谢绝,倒是让程氏夫妇心怀大慰。
儿子如此,程知节自然欢喜,所以除了上朝之外,他也是谢绝应酬,在家里陪着儿子练习武艺。只是这时间正赶上年下节礼往来,以前这应酬之事让儿子去跑一跑就成,但现在可就说不得自己得亲自忙碌了,所以程知节干脆来个‘抱病’,派着管事将年礼送到,自己在后花园里给儿子做指导。
想法是好,可结果却是让程知节大甩眼球—— 一些亲朋故旧还有一些平日上竿子找不到机会的人,在听说卢国公‘病’了之后,纷纷上门探病,一些关系远的直接打发掉便是,但那些关系近的少不得还要亲自接待。程知节无奈,只得用药装扮成一付‘病容’,也算是蒙混过关。
今日过来的,是河东张氏的子弟、张若离的长子张行书,两家原本没有什么往来,在河东张氏进京之后,张涣亲自带着张若离上国公府造访,虽然程知节也不待见他们,可碍于一人是张须陀的父亲,另一人是张须陀的长兄,也不得不应付,甚至还答应了张杨氏、张陵的托付,在宿位中为张行书争了一个名额,只是他对河东张氏极其不感冒,轻易也懒得见。
张须陀、程知节、秦琼,罗士信四人之中,张须陀年龄最大,武艺也是高,另外三人皆以师长相待,秦琼排二,而罗士信最少,若非知道张须陀还念着骨肉之情,他根本连见就不愿意一见。
一名下人领着张行书进到内堂,看到程知节已经坐在那儿,张行书连忙抢前两步行礼道:“小侄见过世叔,给世叔请安”
对这个张家长子,程知节是有些瞧不起的,觉得不过是一个纨绔而已,当时却不过情面,才给谋了个差事,不过从最后听到的消息来看,还不算是个扶不起来的。
他指了指地上的椅子,道:“坐吧,最近差事如何?自从你进入宿卫,差不多也有半年了吧?”
张行书应声坐了,回道:“回世叔的话,小侄这边尚好。只是听说军前需要人手,看是否能够到军前为朝廷效力。”
程知节听了,不禁皱眉,大唐崇尚军功,不少开国元勋的子弟都惦记着上军前效力,只是哪有那么多的位置好安排?何况,他与张须陀交情莫逆,与何东张氏可没那份交情,思量了一下道:“你是河东张氏的长房嫡子,阵前刀枪无眼,虽然其志可嘉,还是留在宫中为宜,反正同样是为朝廷效力。鸿渐目前在长安,有时间的话,你们兄弟之间多来往来往,相互提携。”
上军前挣军功和在后面‘为朝廷效力’可不是一个概念,程知节如此说,其实也就是告诉张行书,与其想着那些不切实际的,还不如和张陵搞好关系,无论是以张陵在皇上眼中的地位,还是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只要笼络好了张陵,将来自有腾达的时候。
只可惜,程知节这番心思是白用了,听到他这番话,张行书涨红了脸,道:“张陵正风光呢,怎么会将侄昴这个堂兄放在眼中?况且他那一房早已经从河东张氏分了出去,待侄儿疏远地也是有的,侄儿只想老实本分当差,并没有心思攀附权势。”
程知节听了这话,不禁止皱眉,心里腻歪得不行,看来张行书这小子只是看着规矩了些,内里还是个不谙事理的纨绔。
说起来,张陵一家并无亏欠河东张氏之处,当初张须陀与河东张氏反目,不能说没有张若离的原因。但自从张氏入长安之后,虽然张家来往不多,其实对河东张氏颇多照拂,尤其是张行书的差事,如果不是张陵和张杨氏托付,仅凭着张若离来那么几趟,哪有可能答应?如今张行书说出这番话,委实令人心寒。
张行书还没有察觉到自己刚才的失言,犹自说道:“不是谁都些像铁牛贤弟那般憨厚,待人以礼的虽然小侄与铁牛贤弟相处时间不多,却是非常投契。”
说到这里,大概有点儿醒过味来了,微微一顿,道:“年节将至,还望世叔保重身体,早日痊愈”
听起来像是称赞程铁牛,可感觉上怎么是在说自己的儿子好骗?听着张行书说话,程知节总觉得不是个滋味。
这小子的嘴巴……真是臭不可闻
程知节暗自摇头,已经有些懒得应付他,便叹了口气,有气无力地说道:“劳烦贤侄来看老夫,本当留你吃酒。只是老夫连日辗转不成眠,眼下颇觉劳乏,若是贤侄不怪,先容老夫歇歇。”说着,倚着枕上,不一会儿竟然发出了微微鼾声。
张行书见程知节面色焦黄,又包着头,也不知道病到了什么程度,而且这么快就入‘睡’了,只好拱手行礼告辞,随着下人离开。
等张行书一离开,程知节就跟腰上安了弹簧似的坐了起来,阴沉着脸下了地,吩咐旁边侍候的丫环道:“找人过来将地拖一遍,把他用的茶盏都扔掉,以后河东张氏再过来人,就说我不在。”
“是,老爷。”丫环答应一声,倒也知道是为了什么……张陵是老爷的义子,这个张行书不知好歹的乱说,没当场赶出去已经是仁厚了。
程知节坐在那儿生气,就听到院子里响起了脚步声,却是程铁牛听到父亲有些生气,跑过来请安的。
“没什么事,就是一个不知好歹的中山狼罢了。”
程知节看到满脸汗水的儿子,脸上露出一丝嗔怪的神色,道:“练了一上午,你也乏了,还管这些闲事干什么,回去歇一歇吧。”
“不过才热热身而已。”程铁牛不以为然地说道,他顿了一顿,又问道:“我听说刚才张行书来了,是他惹父亲生气了?”
“凭他也配”
程知节不屑地道:“我只是叹息张大哥族里怎么会出这么一个白眼狼,三代糊涂人”
“所以河东张氏才渐渐没落,大嫂不归宗是对的,只可惜大哥太仁厚了。”程铁牛道。
“仁厚之人必有仁报。”
程知节摇摇头,忽然问道:“铁牛,年后你母亲就准备去张府下定,以后没事就别过去了,不差那点儿时间。”
“嗯,我知道。”
程铁牛有些小郁闷,他过年后也要去李道玄帐前听令了,按照程知节这话,就没办法再去张府看张楠了。
“瞧你那点儿出息滚”程知节笑骂道。
此时张府里也忙着接收年礼,虽然李承乾是太子,可每到年节都不忘给小婉这个‘老师’送份礼,多少不论,可这是就一份心意,小婉和张陵都不得不谢。今年送年礼的人有些特殊,除了正使之外,还有一个自封的‘副使’——高阳公主。
以往张陵夫妇在外地,今年回京倒是诸事便宜,所以这位公主殿下闲得无聊,主动请缨要过来看看‘夏大家’……几年前她还年小,这两年渐渐长成,倒也逐渐知道了小婉的名字,却是从来没有见过,今天听到太子要给老师送礼,就自告奋勇地过来,李承乾疼爱妹妹,便也答允了,不过他没有过来,被李世民召到御书房了。
小婉刚请她入座,就有紫鹃来禀报,说是平阳公主府的两位小公爷派人过来送年礼。
小婉只好请高阳公主暂坐,让雪雁给她倒上饮料,自己出去打赏。
高阳公主不过是十一、二岁的年龄,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见小婉挺着肚子,一脸的雀斑,颇觉得大失所望,倒是雪雁给倒的果汁和桌上一些西式糕点,非常喜欢,当下就拿了一块放到嘴里,这些细点入口即位,味道甘美,高阳公主食指大动,又吃了数块犹自未足。
“公主殿下,这些点心太甜,小心牙疼。”
和高阳公主一起过来的还有两位年长的宫女提醒道。
“真没趣”
高阳公主撇撇嘴,站起身扫视这间屋子,刚想询问小婉怎么还没有回来,忽听到后院方向传来一片笑声,不由好奇地看向雪雁:“那边笑得那么开心,有什么好玩儿的事物?”
雪雁恭恭敬敬地答道:“回公主殿下的话,后面是小少爷和几个孩子正在儿童乐园玩耍。”
“儿童乐园?快带我去看看”高阳公主眼睛一亮,立即就要往外走。
雪雁有些为难地看向那两位宫女。那两位宫女却是东宫出来的,知道张家和太子的关系,因而向雪雁微微点头。
“公主殿下,请跟奴婢这边走。”
得到那两位公主的首肯,雪雁在前面引领着向后边走去,小婉和紫鹃匆匆回来,正看到他们的身影,微一寻思,小婉低声向紫鹃嘱咐了几声,乐得回房休息一会儿,紫鹃则快步向后院走去。
第一卷 乱世 第四百六十二节女儿
第四百六十二节女儿
在张陵在沧州任职之前,小婉就为宝儿在面一个单独的院子里辟了一座儿童乐园,后来去了沧州,就没有再建,但里面滑梯、秋千之类的东西都有,半年前宝儿回京的时候,小婉附上了一张已经设计完好的儿童乐园图纸,让家里依图加工,好让儿子回去之后,有的玩耍。
这两年府里小孩倒是不少,宝儿回来就与他们打成了一片,等儿童乐园建成之后,更是玩疯子,每天在园子里吆三喝四的,好不热闹。
高阳公主跑到门口便好奇的站住了,那些新奇的蘑菇小屋以及各种装饰鲜艳的游乐玩具,让小丫头的眼睛有些不好用了。
“你是谁?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子突然出现在高阳公主面前,把小姑娘唬得一跳,下意识地退开几步。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男孩见吓着了高阳公主,连忙道歉,这让两个心中有些不悦的宫女也觉得好笑起来。
“没关系,我可不是胆小,是你出现得太突然了。”高阳公主还不忘给自己找理由。
这时,紫鹃匆匆赶过来,见状连忙拉了男孩的手道:“小少爷,这位是高阳公主殿下”
然后又对高阳公主道:“公主殿下,这位就是我家夫人的小少爷,名唤宝儿。”
一大一小两个孩子似模似样地行了一礼,宝儿很快就以地主的身份引领着高阳公主满园子跑了,紫鹃则对闻讯过来的雪雁叮嘱了一番后,才匆匆回去向小婉禀报。
“呵呵,没想到她竟然喜欢这个,”
小婉笑了,她还记得‘高阳公主’这个封号,貌似不太好听,可现在也不过是个孩子而已,略为沉吟了一下,她从一个小盒子里翻出来一摞图纸,一张张看了,然后递给紫鹃:“等公主殿下离开之后,将这套图纸交宫女带回去吧。”
“是。”紫鹃答应一声,将图纸收好。
傍晚的时候,送走高阳公主回屋后,小婉突然觉得肚子痛了起来,脸上露出痛苦的神色。
“夫人您怎么了?是不是要生了?”紫鹃以前服侍过小婉生下宝儿,也算是有些经验。
“快、快去找产婆。”
小婉缓过一口气,额头渗出黄豆大小的汗珠。
好在小婉临盆在即,产婆是早就准备好的,紫鹃服侍着小婉上床躺好,那边小丫环已经将产婆找来。紧接着,不相干的人都被赶了出去,屋里只留下紫鹃帮忙,厨房里已经烧起了水……
时间过得好像特别漫长,张陵站在院子里,看看刚刚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