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兄妹。
汪有贵心里清楚,老陈家女婿那样的事绝对不是个例。
前天隔壁村就抓到了一个收拾好行李打算半夜偷跑的姑娘。
那姑娘是临省大城市来的知青,从小娇生惯养的根本干不来农活,不过她长得漂亮,很快就和那个村的队长儿子看对眼了,在回城无望后结了婚,现在已经是一双儿女的妈了。
原本小日子过得也和美,丈夫能干疼媳妇,她也不用下地,就帮着家里做做饭打扫卫生就成了,可不久前姑娘家里来信了,她爸办了病退,等着她回去接工岗,关系都活动好了,各类文书也寄来了,只要队上盖好章,当即就能回城了。只是能回去的就她一人,丈夫孩子都没法跟着去。
姑娘舍不得孩子,可也思念父母,这年头的知青,多数都是想回城想疯魔的,有这样一个别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她终究还是选择了回城。
她知道现在村里人都忌讳这件事,收到信和谁都没说,偷偷用她公公的章给自己开了介绍信,半夜趁家里人都睡熟了拿上东西偷跑,要不是半夜一岁的小闺女醒来肚子饿找不到妈喝奶,哭嚎了起来,把全家人都给吵醒了,一看人不见了,东西也少了一些,就知道是跑了,当即穿上衣服叫上兄弟叔伯往进城的路上追去了,大半夜的那女知青也没跑远,舍不得孩子正抹着泪呢,就被丈夫带人抓了回去。
之后一边闹一边哭,好好算是散了一半了。
汪有贵摸不准上头的意思,现在上面对于那些逃跑的知青至今也没个章程,不说该不该把人抓回来,也不说剩下的知青有样学样该怎么办。
最让汪有贵头痛的是最早那批来的知青,那些知青可全都在村里扎根落户了,有不少都娶了当地的姑娘或是嫁给了当地男人,他们回城了,孩子怎么办,他们的妻子丈夫怎么办?
汪有贵心疼那些还不怎么懂事的小娃娃,老陈家那几个孩子似乎知道自己被亲生父亲抛弃了,往日里多闹腾的几个孩子,哭得嗓子都哑了,不说话,木木的,汪有贵甚至不知道该不该怨那个抛弃了他们的的父亲,毕竟那些知青,也是被政策抛弃的存在。
可你要是真心想走,总该想想被你留在村子里的另一半和孩子该怎么办吧,能够给与保证,在城里落脚后一定会来接他们一块回去,或是给予一定经济上的补偿,随便做了哪一件,汪有贵还能夸他还有点良心,可老陈家那个女婿,可不仅仅是跑了,连家里不多的积蓄也全给带走了,压根就没有想过妻儿该怎么生活。
汪有贵猛地吸了口烟,不小心被呛着了,咳得眼泪都快出来了,他只求上面赶紧想出个处理的办法来,不然,就只能奢求那些已经在村里成家的知青多想想另一半和孩子了。
*****
凌国栋这些日子还真是哭笑不得,那些一块糊火柴盒的大娘对他的态度一天一个样,前不久还教训他做人要讲良心呢,这些日子又开始用同情的眼神看着他,看的凌国栋心里头发毛,都不敢再和她们坐一块了。
好在过不了多久他就有正当理由不出现了,再几个礼拜就是开学报到的日子了,他们全家得进城一趟,把可以提前准备的东西准备起来了。
万金枝想着外头条件好的人家很多,她的男人必须不能输给别人,她得把人打扮的精精神神的,让人知道她这个妻主有多么的优秀,所以这趟进城还得买一些好一点的布料,多给凌国栋做几身新衣裳。
他原先的那些衣裳其实也算不上旧,可是万金枝总想给他最好的,她虽然上辈子也是个猎虎没多少见识,可是她知道这世上有一些人先敬罗衫后敬人,她家夫郎太过娇弱,她怕自己不在他身边保护他,到时候被人欺负了,干脆就在打扮上震慑一下旁人,让人觉得这不是个好招惹的人。
一家人刚进百货商店就直奔手表的柜台去了。
“这个浪琴表,男款350,女款330,有工业券减二十。”柜台上做着的柜员一看到万金枝夫妇俩出现,头顶的雷达就发出警报了。
就是这对夫妻,每次来光问价格又不买,问的还永远都是柜台里最贵的那一块,她就纳了闷了,哪家的人那么闲每次来拿她开涮。
经过上一次的教训,她长记性了,还没等万金枝问出声呢,就直接把手表的价格给报了一通,得意洋洋的看着对面一家子的人,想着这次总是她胜了吧。
“哦,好的,同志,把那个男表给我装起来,我要了。”
万金枝想着这姑娘真奇怪,这柜台他们都来好几次了,这手表什么价格她能不知道啊,用不着再提醒她一遍啊。
“你们下次,什么,这块手表你们要了,男表可要350呢!”那柜员小姑娘正想好好说说他们,下次开涮麻烦请他们换一个柜台,比如隔壁卖彩电的,那个柜员和她有点小过节,她真的很想推荐他们一家子过去那边的,可没想到这次人家还真就是买手表来的。
“我知道啊,我们不是来问了好几次了么,刚刚姑娘你也说了手表的价格了。”万金枝掏着早就准备好的钱,这个手表可是她一早就决定要买的,虽然家里现在也不富裕,只能买得起十几个这样的手表,可是她男人现在都是大学生了,一般的手表也不衬他啊。
“同志,把女表也装起来,这个表我们也要了。”凌国栋看着那女同志木木的站在那儿,又提醒了一句。
“我下地干活用不着那么好的表。”万金枝摇摇头,钱都得给孩子攒着呢,孩子大起来可快了,尤其是两个闺女,将来给她们娶漂亮的夫郎得准备不少钱呢。
“我想和你戴一样的手表,这样出去人家就知道咱俩的关系了。”凌国栋温柔的对着万金枝笑了笑,迷得万金枝晕晕乎乎的,当然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那个年轻的女柜员已经彻底蒙圈了,刚刚那女人说她是种地的,这年头种地的都能买得起几百块钱的手表了,一买还买两个?
你说说你家在哪种地呢,还缺不缺种地的人了!
第45章 报到
“一路上小心点,跟着海叔他们走,听说市里可大了,一不小心迷路就摸瞎了。”今天是凌国栋去学校的日子,村子外围了不少人,在去地里干活前送送他。
“娇娇几个孩子还是别带去了吧,到时候人多眼杂的你们也顾不过来。”汪有贵看着三个孩子对着万金枝说道,同时看着凌国栋身上一个双肩包,万金枝身上两个几十斤重的蛇皮袋觉得有些辣眼睛。
虽然早就知道这家人和普通人家不太一样,可是每天看着自家表外甥女和汉子似得护着自家男人,就觉得违和。
“没事儿,娇娇他们长那么大也没去过市里呢,带着孩子去长长见识。”万金枝不觉得有自己在孩子能出什么事,再说了,这趟送她小夫郎开学,海叔和兰婶也陪着一块去呢,四个大人看三个孩子,有啥看不住的。
而且娇娇和甜甜早就都懂事了,还能帮着看弟弟,保准丢不了。
“既然这样,那记得把孩子看好了。”
汪有贵也没有多劝,想想还有点委屈,他一把年纪了也没去市里长过见识呢。
凌国栋一手牵着一个闺女,小儿子则是被海公公和兰姑姑护在中间离开村子的时候,凌国栋还不时回过头朝村里头看去,可是似乎没看到希望中出现的人,眼里尽是落寞。
就这样一步三回头,直到乡间的小道彻底看不见他们的影子。
“国栋那孩子怕是在等他那对偏心眼的爹妈,他还是傻了些,人家气他考的比宝贝三儿子好,当初吹破了牛皮现在不敢见人,心里头怕是还要怨他呢。”
有人觉得看出了凌国栋的想法,又环顾一圈,一个凌家老宅的人都没瞧见,今天凌国栋要去学校报到的事全村的人可都是知道的,他们不信国栋没去和老宅子的人讲过,心中忍不住心疼这个青年。
“谁说不是呢,好歹也时亲生骨肉,又不是地里捡来的孩子,这样的日子也不露个面,我要是国栋啊,我的心都凉了,以后别想我再搭理他们。”
大伙一边扛着锄头朝地里走去,一边小声的议论着。
他们脑海里一直回闪着刚刚那副画面:萧瑟的寒风中,一个身材消瘦单薄的俊秀青年背着布包,黝黑的眼眸中满是不舍和落寞,带着无法言说的凄凉,一步步,一步步离开自己的家乡,一阵寒风刮过,带起几片落叶,呜呜的山风,仿佛就是他此时心情的最佳写照。
妈呀,太凄凉了,比电影厂偶尔下乡公放的苦情电影还凄惨呢,主要电影里的男主角长得多数都没有凌国栋好看,这好看的人伤心,更加能够引起广大妇女同胞的怜惜和爱护。
老宅子的人啥也没干,又被村里人记上一笔,还真是天降一口锅,被死死罩在里面了。
凌娇默默的看了皮白陷黑的亲爹一眼,她的爸爸绝对不如他外表看上去那么纯良,你瞅瞅,刚刚还演着一步三回头的苦情小白菜呢,现在又和没事人一样当着孩子的面和孩子她妈打情骂俏了,这演技也是没谁了。
她已经能想到接下去一段时间村里的流言风向了,要是她没记错的话,爸爸今天去学校报到这事好像根本就没人想过去老宅那说一声,至于老宅那边,最近都躲着村里人走呢,就算村里人都知道,他们很有可能也没听说过。
凌娇了解他们,虽然前段时间心里憋着气,不过只要他们还想着偶尔来家里占点便宜要点好处,这样的事他们是不会落人口舌的,起码她那对爷奶做做样子也是会来村口送一送。
不过这个坑他们跳的也不冤,谁家儿子考上大学心里头不高兴啊,他们不主动去说,那边也该有人来问问吧。
凌甜也是那么想的,她和大姐又不同了点,凌娇因为上一世的记忆,对那边的人没什么好感,而对于凌甜而言,老宅子的爷爷奶奶以及叔叔伯伯完全就是陌生人,邻居王大婶之类的都比那些所谓的亲人来的熟,那些人怎么样,她压根就不在乎。
一家人高高兴兴的来到县城里,坐上开往市区的大巴,因为来的早,车上还没什么人,一家子就占了最后一排,孩子们是不买票的,所以也没有座位,凌娇和凌甜坐爸妈腿上,小太子理所当然被海公公抱了过去,至于他们带的行礼太多,就放在了大巴车顶上,用绳子绑着,等到了目的地就能拿下来了。
“等咱们有钱了也买一辆车,以后我和孩子想你了,直接开车去学校看你。”
万金枝的志向很远大,她看不上两个轮子的自行车,既然都是车,那当然是四个轮子的更气派了。
不过汽车太贵了,家里暂时还买不起,所谓的买车,是万金枝的长期目标。
“壮壮要买船。”小太子在那儿想高举手,现在四岁半的他比起小时候胖墩墩的三头身抽条了不少,不过脑袋还是圆乎乎的,又因为天气冷穿的多,看上去依旧是球样。
有一种冷,叫嬷嬷觉得你冷。兰秀梅怕冻着她的心肝小太子 ,出门的时候帮他穿了一件纯棉小内衣,两件开司米,一件棉袄小背心,一件靛青色粗毛线小圆领,外加一件厚实的棉外套,几件衣服穿下来,小太子活动手脚都费尽,不过这样还真冻不着了,小脸红扑扑的,就是举手的动作像小企鹅似的,怎么都抬不起来。
随着年岁的增长,知识储量的增加,小太子已经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