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资治通鉴全译-第1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称辅公为伯父,敬畏他同敬畏杜伏威一样。杜伏威逐渐猜忌他,于是任命自己的养子阚棱为左将军,王雄诞为右将军,暗中夺辅公的兵权。辅公知道后,很不服气,假装和他的老相识左游仙学道、辟谷掌掩饰自己。等杜伏威入朝,留辅公守卫丹杨,命王雄诞掌握军队作辅公的副手,私下对王雄诞说:“我到了长安,假如没有失去职位,千万不要让公发生变故。”杜伏威走了以后,左游仙劝辅公反叛,但是王雄诞掌握兵权,辅公无法动手。于是他假称收到杜伏威的来信,怀疑王雄诞有二心,王雄诞听说后很不高兴,声称有病不到衙门治事,辅公趁机夺了王雄诞的兵权,让自己的党羽西门君仪告诉王雄诞反叛的计划。王雄诞才醒悟并后悔不已,说道:“如今天下刚刚平定,吴王又在京师长安,大唐军队威力,所向无敌,怎么可以无缘无故自找灭族呢?我王雄诞唯有一死相报,恕不能听从命令。现在跟着您倒行逆施,也不过是延长一百天的性命罢了,大丈夫怎能因为舍不得片刻之死而陷自己于不义呢?”辅公知道不能说服他,便勒死了王雄诞。王雄诞很会体恤部下,能让士兵为他卖命,而且纪律严明,每次攻下城镇,都秋毫无犯,他死的那天,江南军中的将士以及民间百姓都失声痛哭。辅公又假称杜伏威无法返回江南,送来书信命他起兵,于是他大肆装备武器,运粮储备。随即在丹杨称帝,国号为宋,修复陈朝的旧宫殿居住,设置百官,任命左游仙为兵部尚书、东南道大使、越州总管,和张善安联合,以张善安为西南道大行台。



'37'己未,突厥寇原州。



'37'己未(十六日),突厥侵犯原州。



'38'乙丑,诏襄州道行台仆射赵郡王孝恭以舟师趣江州,岭南道大使李靖以交、广、泉、桂之众趣宣州,怀州总管黄君汉出谯、亳,齐州总管李世出淮、泗以讨辅公。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者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曰:“此乃公授首之征也!”饮而尽之,众皆悦服。



'38'乙丑(二十二日),唐高祖下诏命襄州道行台仆射赵郡王李孝恭率水军开赴江州,岭南道大使李靖带交、广、泉、桂等州兵力开赴宣州,怀州总管黄君汉取道谯州、亳州,齐州总管李世取道淮水、泗水,讨伐辅公。李孝恭出发前和众将领会餐,命人取水,忽然水变成了血,在坐的人都吓得变了脸色,李孝恭却神色自如地说道:“这是辅公灭亡的征兆!”喝光血水,众人都从心里佩服他。



'39'丙寅,吐谷浑内附。



'39'丙寅(二十三日),吐谷浑归附唐朝。



'40'辛未,突厥陷原州之善和镇;癸酉,又寇渭州。



'40'辛未(二十八日),突厥攻陷原州的善和镇;癸酉(三十日),突厥又侵犯渭州。



'41'高开道以奚侵幽州,州兵击却之。



'41'高开道率奚族军队侵犯幽州,唐幽州军队击退来敌。



'42'九月,太子班师。



'42'九月,太子李建成班师回朝。



'43'戊子,辅公遣其将徐绍宗寇海州,陈政通寇寿阳。



'43'戊子(十五日),辅公派遣他的将领徐绍宗攻打海州,陈政道攻打寿阳。



'44'邛州獠反,遣沛公郑元讨之。



'44'邛州獠民反叛,唐派遣沛公郑元前往讨伐。



'45'庚寅,突厥寇幽州。



'45'庚寅(十七日),突厥侵犯幽州。



'46'壬辰,诏以秦王世民为江州道行军元帅。



'46'壬辰(十九日),唐高祖下诏任命秦王李世民为江州道行军元帅。



'47'乙未,窦伏明以沙州降。



'47''乙未(二十二日),窦伏明以沙州投降。



'48'高昌王伯雅卒,子文泰立。



'48'高昌王伯雅去世,他的儿子文泰继立为王。



'49'丙申,渝州人张大智反,刺史薛敬仁弃城走。



'49'丙申(二十三日),渝州人张大智反叛,唐渝州刺史薛敬仁放弃城池逃跑。



'50'壬寅,高开道引突厥二万骑寇幽州。



'50'壬寅(二十九日),高开道带二万突厥骑兵侵犯幽州。



'51'突厥恶弘农公刘世让为己患,遣其臣曹般来,言世让与可汗通谋,欲为乱,上信之。冬,十月,丙午,杀世让,籍其家。



'51'突厥恨弘农公刘世让成为他们的威胁,派大臣曹般来唐,说刘世让和突厥可汗交通密谋,准备叛乱,高祖相信了这些话。冬季,十月丙午(初四),唐杀死刘世让,没收了他的家产。



'52'秦王世民犹在并州,己未,诏世民引兵还。



'52'秦王李世民还停留在并州,己未(十七日),诏命李世民率军返回长安。



'53'上幸华阴。



'53'唐高祖驾临华阴。



'54'张大智侵涪州,刺史田世康等讨之,大智以众降。



'54'张大智侵犯涪州,唐涪州刺史田世康等人讨伐他,张大智带领人马投降。



'55'初,上遣右武候大将军李高迁助朔州总管高满政守马邑,苑君璋引突厥万余骑至城下,满政击破之。颉利可汗怒,大发兵攻马邑。高迁惧,帅所部二千人斩关宵遁,虏邀之,失亡者半。颉利自帅众攻城,满政出兵御之,或一日战十余合。上命行军总管刘世让救之,至松子岭,不敢进,还保崞城。会颉利遣使求婚,上曰:“释马邑之围,乃可议婚。”颉利欲解兵,义成公主固请攻之。颉利以高开道善为攻具,召开道,与之攻马邑甚急。颉利诱满政使降,满政骂之。粮且尽,救兵未至,满政欲溃围走朔州,右虞候杜士远以虏兵盛,恐不免,壬戌,杀满政降于突厥,苑君璋复杀城中豪杰与满政同谋者三十余人。上以满政子玄积为上柱国,袭爵。丁卯,突厥复请和亲,以马邑归唐;上以将军秦武通为朔州总管。



'55'当初,高祖派遣右武候大将军李高迁协助朔州总管高满政守卫马邑,苑君璋带着一万多突厥骑兵到马邑城下,高满政打败了苑君璋。颉利可汗发怒,出动大军攻打马邑。李高迁怕了,带领二千名部下冲破关卡连夜逃跑,遭到突厥阻截,损失一半兵力。颉利可汗亲自率领大军攻马邑,高满政出兵抵抗,有时一天打十几仗。高祖命令行军总管刘世让救援马邑,刘世让到了松子岭,不敢再前进,回军保守崞城。恰好颉利派遣使节向唐求婚,高祖说:“先撤了马邑的围,才能够谈论婚姻。”颉利想撤军,隋义成公主坚持要求攻打马邑。颉利因为高开道擅长制作攻城武器,便召来高开道,和他一起猛攻马邑。颉利诱劝高满政投降,高满政大骂颉利。马邑城中粮食即将耗尽,救兵未到,高满政想突围去朔州,右虞候杜士远见突厥兵力强大,恐怕突围不成,壬戌(二十日),杜士远杀死高满政投降了突厥,苑君璋又杀死城中与高满政同谋的豪杰三十多人。高祖任命高满政的儿子高玄积为上柱国,承袭高满政的爵位。丁卯(二十五日),突厥再次向唐请求和亲,把马邑归还给唐朝;高祖任命将军秦武通为朔州总管。



'56'突厥数为边患,并州大总管府长史窦静表请于太原置屯田以省馈运;议者以为烦扰,不许。静切论不已,敕征静入朝,使与裴寂、萧、封德彝相论难于上前,寂等不能屈,乃从静议,岁收谷数千斛,上善之,命检校并州大总管。静,抗之子也。十一月,辛巳,秦王世民复请增置屯田于并州之境,从之。



'56'突厥屡次为祸边境,唐并州大总管府长史窦静上表请求在太原设置屯田以省军粮的运输,议政者认为过于麻烦,不批准。窦静不停地极力论说此事,高祖下敕令征窦静入朝,让他与裴寂、萧、封德彝等人在皇上面前辩论此事,裴寂等人无法说服窦静,于是听从了窦静的建议,每年收获数千斛粮食,高祖很赞赏他,命窦静为检校并州大总管。窦静是窦抗的儿子。十一月辛巳(初九),秦王李世民又请求在并州境内增设屯田,高祖批准了他的请求。



'57'黄州总管周法明将兵击辅公,张善安据夏口,拒之。法明屯荆口镇,壬午,法明登战舰饮酒,善安遣刺客数人诈乘鱼而至,见者不以为虞,遂杀法明而去。



'57'唐黄州总管周法明带兵攻打辅公,张善安占据夏口抵抗周法明。周法明驻扎在荆口镇,壬午(初十),周法明登上战船饮酒,张善安派遣几名刺客伪装渔民乘着渔船到荆口镇,见到的人没有产生怀疑,于是他们杀了周法明后离去。



'58'甲申,舒州总管张镇周等击辅公将陈当世于猷州之黄沙,大破之。



'58'甲申(十二日),唐舒州总管张镇周等在猷州的黄沙攻打辅公的将领陈当世,大败陈军。



'59'丁亥,上校猎于华阴。己丑,迎劳秦王世民于忠武顿。



'59'丁亥(十五日),高祖在华阴围猎。己丑(十七日),在忠武顿迎接慰问秦王李世民。



'60'十二月,癸卯,安抚使李大亮诱张善安,执之。大亮击善安于洪州,与善安隔水而陈,遥相与语。大亮谕以祸福,善安曰:“善安初无反心,正为将士所误;欲降又恐不免。”大亮曰:“张总管有降心,则与我一家耳。”因单骑渡水入其陈,与善安执手共语,示无猜间。善安大悦,遂许之降。既而善安将数十骑诣大亮营,大亮止其骑于门外,引善安入,与语。久之,善安辞去,大亮命武士执之,从骑皆走。善安营中闻之,大怒,悉众而来,将攻大亮。大亮使人谕之曰:“吾不留总管。总管赤心归国,谓我曰:‘若还营,恐将士或有异同,为其所制。’故自留不去耳,卿辈何怒于我!”其党复大骂曰:“张总管卖我以自媚于人。”遂皆溃去。大亮追击,多所虏获。送善安于长安,善安自称不与辅公交通,上赦其罪,善遇之;及公败,得所与往还书,乃杀之。



'60'十二月癸卯(初二),唐安抚使李大亮诱骗张善安,捉住了张。李大亮在洪州攻打张善安,与张善安隔水列阵,遥相对话。李大亮向张善安说明祸福利害关系,张善安说:“善安最初没有反叛的意思,被部下将士们所误,想投降又怕不能免罪。”李大亮说:“张总管有投降的心意,和我就是一家人了。”于是一个人骑马渡过河进入张善安的阵地,和张善安拉着手交谈,表示相互没有猜忌。张善安十分喜悦,于是答应李大亮投降。不久张善安带领几十名骑兵到李大亮的营地,李大亮让随行的骑兵停在营门之外,带张善安入营,和他交谈。过了很长时间,张善安告辞,李大亮命令武士把他捉起来,张善安随行的骑兵全部逃走。张善安的军队闻讯,十分气愤,全部出动,准备攻打李大亮。李大亮派人对他们说:“不是我留住张总管,是总管忠心归附朝廷,对我说:‘如果返回营地,恐怕将士们有不同意见,会受他们钳制。’因此自己留下来不走,你们这些人为什么生我的气?”张善安的部下又大骂道:“张总管出卖我们,自己去讨好别人。”随即溃散而去。李大亮出兵追击,俘虏了许多人。李大亮送张善安到长安,张善安自己声称和辅公并没有来往,高祖赦免了他的罪过,对他很好;待到辅公失败后,得到他们相互往来的信件,于是杀了张善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