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葬宋-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务院的诞,暂时里面所拥有的都是一些充满好战心理,而又大部分是由基层提拔上来的官兵,一时间,援助缅甸的呼声是越来越高。
    而且在一些人的心理,有另外的一种想法,就是借道安南,使大家想到了陈平仲的不战而逃,虽说他的存在对于崖山战局也不会有什么改变,但是诱使张达为其的掩护,导致了宋军损失惨重,这个仇不能不报,而这次陈兵缅甸,正好借助机会向安南发难。这不是一个人是这样想的。
    张顺就是其中最为有力的支持者。因为其叔父张世杰的缘故,文天祥离开政事堂而主事军事堂之后,张天顺很自然的就被补充进了政事堂参与议政,虽然他的资历微不足道,但是看在张世杰为国捐躯的面子上,张天顺的地位比柳七伤还要高了一些。算是对张世杰死后的一个安慰吧。
    在文天祥和陆夫的倡议之下,一切从简,政务院和军务院暂时抛开手里别的议题,专门讨论支援缅甸的可行性。还有就是要支援缅甸,该由谁来作为主帅和辅助。姜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特地的为小皇帝上了一份奏折,赵看了以后,转到军事堂和政事堂做不公开的照会。
    因为姜明还是一个外戚的身份,是不方便参与朝政的议论,他的奏折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的依据,而不能公开宣布,否则会引起诸人对现行律法的质,至少不少竖儒会这样想的。
    姜明的建议是,不以大宋的名誉出兵缅甸,但是可以照会安南借道。而出兵则是以郑虎臣在安南时采取的办法一样,以招募志愿军的形式参加抗元的战争,只是这次招募的志愿军,不限制人数和是不是大宋的正规军队,意思也就是大宋现在的军队也可以成建制的参加志愿军,而不用官方亲自出面,只需要暗中指引就行了。
    而现在大宋中呼声甚高的“假途灭”之计,暂时决不能轻易使用,因为安南是一个大泥潭,没有完全的准备,或者是充足的资本,那么攻击安南的元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蒙古大军不能说不凶悍吧,但是在南方丛林里面作战,也是吃尽了安南陈国峻的苦头。
    还不如暂时放弃前嫌,勒令安南陈朝出兵相助就可以了,至于秋后算账,自然要等到南方彻底平定之后,还是由海路攻击最为恰当。
    姜明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连陆秀夫也有些佩服他所提出的所谓志愿军的想法,正所谓的志愿军,只是一个托词,其实构成还是由大宋的军队为主力构成,只是大宋行朝不予承认,但是也不加制止,那么蒙古人自然也无话可说了。
    政事堂和军事堂迅速的批准了这个计划,决定以志愿军的形式援助缅甸蒲甘王朝,同时,以张钰为主帅的提议也迅速的被通过,而张钰所指定的大军,则由军事堂发出支会,命令其以志愿的形式加入到张钰的阵营之中,一时间各个官员看到这一招也算是叹为观止了。
    副帅的人选原来意属张天顺,但是他是“假途灭”之计呼声最高的一个,为了怕其冲动,只得暂时搁置,暂时由文天祥提名的刘子俊和邹捷分别担任。
    准备在大宋中兴五年初开始这次的志愿行动。
    在大都忽必烈踮着脚尖、翘首盼望伊尔汗国从海都的身后发起进攻的时候,大宋的志愿军已经整装待发了。而王阿强的雇佣军团,作为先头侦查部队,以黄金三千两和全额的保险的代价,已经化整为零,进入了蒲甘城的附近。(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十年(五)
      
    宋中兴五年初春,政事堂先后以大宋皇帝之名誉遣王乌蒙、金齿西南夷等12个部落各处,要求诸王奉蒲甘王朝庶子不速速古里为正朔,不要在国内引起内乱,均被梁王封的宣慰使所杀。
    大宋中兴五年四月,军事堂和军务院一直通过用武力帮助属国平复内乱,命张钰为征南将军刘子俊、邹捷为左、右副将军率步步卒十五万志愿军经安南赶往缅甸蒲甘。
    同年五月,宋军由张僖率领二十万众进至湖广后,兵分两路分别向云南行省梁王施加压力,但是并不出动。一路由黄去疾领兵五万万,作势要经永宁南下取乌撒。一路由张率主力十五万,作势要经辰州、州,去攻占普定,后直趋云南。
    梁王脱欢一时大惊,不知道宋军为何突然将矛头指向最近。急忙派司徒平章阿里汉率兵十余万,至云南东部门户曲靖抗击。
    但是一切虚虚实实的,军事堂的作战意图十分明显,由张僖、黄去疾大军压境之势吸引梁王的注意,迫使其分兵防守,那么对于在缅甸附近的压力必定会造成一个缓解,而张钰所率人马,经由广州水路出发,之安南边境上岸借道,直趋缅甸,以志愿军的形式支援缅甸。
    安南的陈朝一大恐。特别是陈平仲等人,极力劝说陈朝国主陈日不要让宋军过境,但是被陈兴道等人劝谏,劝说陈日不要两边得罪,现在虽然已经向蒙古人纳贡称臣,但是始终在宋军侧翼的威胁之下,而且大宋水军现在的强大对不适合安南付出亡国的筹码,因为大宋以水军著称而安南一半的边境线都暴露在其的攻击范围之中,宋军如果沿海挑衅,对于刚刚和元军死战一场尚未恢复元气的安南来说,是绝对致命的。
    所以,不但不可拒绝宋军道的要求且要允许本**队以自愿的形式参加到其中的大战之中,还要筹集一定的粮草,支援大宋的这次战争因为这次若是大宋胜出,则可以消除蒙古人的威胁,相对于蒙古人,号称礼仪之邦、天朝上国的大宋还是比较容易讲道理的。
    陈日听从陈兴道的劝谏,筹集军粮二十万石,决定由陈平仲和陈兴道同时带领本国三千象兵参加到大宋的此次抗元大军中来,并在逃亡到安南的缅甸百姓中,募集五百人作为大军的向导,一边宋、陈两国联军能够顺利的通过热带丛林快速的达到蒲甘城等地。
    中兴五年八月,正值热带的炎炎日季的正式开始,但是刘子俊和邹捷的两路大军一路凯歌,经过吉婆岛、下龙湾等地经由安南境内上岸然后通过越南的升龙府而经万象,没有进入缅甸国境,却往云南而去,美名其曰是围魏救赵。在缅甸蒲甘城的附近,只有王阿强的五千雇佣军团作为佯兵使用。
    脱欢心里有些忐忑不起来,宋军这个形式那里是在援助缅甸等国,分明是想借此机会吞并云南才是。一边组织各路军马防御,一边飞快的想陕西四川行省求援,请他们牵制在永宁附近的宋军,不要使自己两面受敌。
    安西王相李德辉道情况之后。却感觉到是一个机会。向安西王进言道:“张钰领兵入援助西南诸国。现在四川却是由王立在那里做主。不若启动熊耳夫人地那招棋子。趁着张钰不在。收复钓鱼城及其泸州、重庆。那样地话。惊惶地倒应该是宋军。而云南之围可以不战而胜。”
    开始。安西王想着忽必烈地交代。暂惹在钓鱼城附近三角地带地宋军。害怕再起战端。反而会引起宋水军地报复。因为忽必烈最担心地。无非就是将宋军逼地太紧。而宋水军北上。长江沿岸、沿海诸州县就有些危险了。现在大元需要地是一个相对比较安稳地后方。而不是江南战事再起。
    安西王一直不肯答应李德辉地意见。只是命阿里海牙派唆都领三万人前往协助脱欢驻防。然后写奏折往大都看他父皇地意见。李德辉看见安西王那么地谨小慎微。不由地露出一些失望之色。
    遂和另外一位安西王相商挺合计。知道是受到其父忙哥刺在至元十五年暴毙地威胁。一直不敢有逾越地举动。阿难答现在已经如同惊弓之鸟了。却没有想到这是一个集聚将士地绝好借口。
    忙哥刺在忽必烈封王诸子中。“一藩二印。两府并开”。地位十分尊荣。但至元十五年来及而立而身死。且死因不明。
    外间传闻他是因谋篡父位而被忽必烈所杀。这个传言。包括新地安西王阿难答在内地忙哥刺家人都相信这个说法。因为忙哥剌在任安西王期间地确对汗位心存觊觎。封王后地忙哥剌为自己建造地王府宫室。尽管有忽必烈地心腹、京兆路总管兼府尹赵炳“裁制”。但王府宫室地建造规以及名称。仍然体现出这位藩王地不臣之心。
    不仅殿基超过了皇宫,就连宫殿的名称,忙哥刺也以大汗自居,俨然视自己为封国的皇帝。安西王的京兆和开城王府,竟然也被称为斡耳朵。京兆和开城,一个是冬驻地,一个是夏驻地,在忙哥刺看来,就是要将其建造成封地内的大都和上都,这不正是忙哥刺不臣之心的体现。
    至元十四年,也就是忙哥刺死前一年,京兆路总管兼府尹赵炳被加封为镇国上将军、安西王相,这是继商挺和李德辉之后的第三任安西王相,说明赵炳在安西王府的权力被加强了。同年,安西王奉命北伐,其驻兵基地六盘守者构乱,赵炳自京兆率兵往捕,元恶授首。
    至元十五年春,六盘再度发生叛乱,赵炳复讨平之。六盘山是忙哥剌开城王府所在地是忙哥刺的驻兵基地,从军事意义上讲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安西王府,自然是忙哥剌苦心经营的重
    哥刺刚刚离开王府北伐,六盘山就接连发生两起军个时间又正好在忙哥刺死前一年左右;这两起军事叛乱,又都是王相赵炳从京兆率兵前往平定的。
    忙哥刺死后至元十六年秋,忽必烈立即改派赵炳为中奉大夫、安西王相,兼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课程屯田事余职如故,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前往平定六盘之乱。忽必烈的做法显然是进一步加强了赵炳的权力而削弱了安西王府的权力,目的是为了控制安西王府定局势。但赵炳一到六盘,即被王府囚禁,很快便被王妃毒死于狱中。
    这一切都发生的是那么的巧合,其实作为很多人都看不明白,赵炳死后,忽必烈亲自审理这个案子后还是不了了之,忙哥剌的儿子阿难答继承安西王的爵位个时候,李德辉和商挺却是没有什么事情然是被命令辅佐安西王。
    渐渐的,这二人才明白一些其中的缘由什么“一藩二印,两府并开”的领兽纽金印的安西王忙哥刺,地位如此尊荣,根本不可能有谋反的心思,而是赵炳只不过是真金太子一系的人而已。
    忽必烈正后察必皇后所生四子中,除了早死的朵儿只之外,真金、忙哥刺、那木罕三人中,忙哥刺封王最晚。
    这其中的玄机,是中统二年真金封燕王时,皇太子尚未确立。至元三年封那木罕为北平王,四年封忽哥赤为云南王,六年封奥鲁赤为西平王,而真金之后的忙哥刺迟迟不得受封,而在忙哥刺依次排列为第二,并未见有任何受贬之事。
    其不得受封的原因,正是必烈在考虑谁当立为太子,为汗位继承人的问题。直至刘好礼建言“陕西重地,宜封皇子诸王以图之”后,忽必烈仍未授忙哥刺以安西王出镇,而以亲王镇之。
    所以,对至元年至九年十月前,忙哥刺以亲王镇京兆,开府期间,仍是皇太子的候选人。直至立真金为太子的大局已定,发布诏书前数月,先宣布封忙哥刺(为安西王,使安其心;真金立为太子后,益加封忙哥刺为秦王,先赐螭纽金印,后赐兽纽金印,“一藩二印,两府并开”,这是没有先例的。
    按照蒙古汗位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