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果蔬青恋-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平帝面上还能保持镇定,藏在龙袍宽袖下的手却攥紧了,并微微颤抖,连身体都不住颤抖。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狂跳的心,继续问道:“那张家占据桃花谷,又作何解释?”

  赵培土自豪地言道:“神龟世代居于小青山,那里地灵人杰,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谁也不知神龟庇佑的重臣是谁,也许是张杨,也许是微臣,也许是张家的下一代。陛下还不知道吧,这桃花谷原先只是荒山野岭。这地方可不是张家买的,是我菊花姐姐买下的。我菊花姐姐小时候就放生过一只大乌龟。”

  永平帝有些疑惑地问道:“你菊花姐姐?”

  赵培土点头道:“就是张杨的嫂子。”

  他便从小时候说起,把郑菊花救他,放乌龟,郑家和张家如何发家,又如何助办了医学院和书院等,细细向永平帝道来。

  “所以说,我菊花姐姐很早就跟乌龟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才是神龟选定的人。后来张郑两家行事,也确实展现了济世报国之心。”

  见皇帝沉默不语,他又道:“陛下请细想:从小青山出来的人,文有微臣和张杨、刘四顺等人;武有臣弟赵锋、郑昊、李敬武等,还有刘家的那只老鳖——臣不知他的大名叫什么,这难道还不能证明小青山地灵人杰?”

  听他这么一数,永平帝心中也震惊,慢慢问道:“你是说,朕判错了?”

  赵培土却大声道:“不,陛下没有判错!”

  “啊?”

  永平帝张大了嘴巴:难道他绕了这么半天,不是要为张家平反?

  这一篇道理,说得他都动容了,怎么临了却说没判错?

  见皇帝神情疑惑,赵培土不等问,立即就道:“神龟庇佑的良臣岂能平庸?微臣很想说,微臣就是那个人,但陛下和朝臣必然不信。”

  他神情凛然,话语铿锵有力:“微臣以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佛乱其所为’,是贤臣也罢,是良将也罢,若是不能历经磨难,从逆境中脱颖而出,且矢志不渝,报效朝廷,怎能证明他就是神龟庇佑之人?”

  永平帝连连点头,“那依培土之意……”

  “微臣说过,微臣不为张家求情平反,陛下什么也不用做。张家,当有此一劫!张杨,以及张家的后代,甚至菊花姐姐娘家郑家,若是不能历经考验,便是愧对神龟托付;若是能从逆境中崛起,便验证了神龟的托付,那时陛下只要顺势而为就行了,一切自有天意。”

  这话听得永平帝有些发懵。

  他什么都不用做当然好,但张家都被流放了,要如何崛起?

  他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赵培土忽然轻松下来,笑道:“陛下,眼下举国臣民都在为国效力,张杨当然不能吃闲饭,那不是浪费粮食么!流犯更应该戴罪立功才是。他既然精于农桑经济,不妨让他在流地带领流犯们开荒种地。陛下,这边关一时半会儿不得安定,还有得耗呢……”

  永平帝嘴角隐露一丝笑容,慢慢扩大,终于咧开了嘴。

  听听:张家当有此一劫,而不是他这个皇帝不明事理,这也是在变相地劝诫,但是听着多顺耳啊!

  这话合情合理还合法,更是处处为国为民,还不损帝王的威信。

  这样的臣子,怎能不叫人喜欢!

  永平帝郑重点头道:“赵卿家言之有理。朕即刻下旨,令张杨协助地方官府,开荒种地,治理经济。”

  想了想又道:“再传令各地官府,撤去对张家长房长子及长女的缉捕令。唉,都过去这么久了,也许人都不在了。”

  赵培土听了狂喜,当下跪地大声道:“谢陛下!陛下英明!”

  皇帝,这是认可了神龟择人之说。

第260章 又见花木兰

  当下,君臣都满心欢悦,一刻不停地将圣旨拟了,又谈论起小青山的神龟以及乡野之事。

  赵培土忽然撇撇嘴道:“微臣那师兄啊,也该让他多受些苦才好。陛下不知道,微臣小时候可比他聪明,也用功,可总是比不过他。那时候……”

  他说起小时候跟张杨在私塾里读书的情况,又扯些乡野生活,不知不觉间,将他自己顽皮捣蛋的事越说越多,“陛下,那花婆子和柳儿娘忒不是东西了,背地里算计我菊花姐姐,微臣便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永平帝何曾听过这些乡野村话!

  皇帝也是人,更是整日整年为国事操劳,偶然间听到鸡鸣犬吠、油盐酱醋、东家长西家短的百姓生活,那是耳目一新,不住催促赵培土往下说。

  御书房外伺候的人就听里面君臣笑声不断,永平帝不住叫道:“哎呀赵卿家,你小时候实在是太顽皮了!”

  一时又说“张卿家果然老成了些,比不上赵卿家乖巧”,又问“那卿家的菊花姐姐最后嫁给谁了”。

  赵培土就笑道:“陛下怎么忘了,菊花姐姐可不是嫁给张子易的哥哥了么!陛下不知道啊,那年,贪官在民间搜罗民女,我们清南村的闺女都吓得纷纷出嫁……”

  他又绘声绘色地说起当年清辉县令搜罗民女、欺压百姓的事。

  永平帝听得勃然大怒,猛拍桌案,连叫“可恶”,又追问结果如何。

  赵培土便将菊花姐姐定巧计、郑家媳妇退县令的事娓娓道来,他还在其中扮演了个跑腿的角色呢!

  永平帝提在嗓子眼的心才沉了下去,大大地松了口气。连声夸赞他,说“赵卿家小时候就聪慧过人,小青山果然地灵人杰,连村女都如此聪明”云云,一时又问郑菊花的脸是如何治好的,便又是一段故事了。

  就这样。一个追,一个讲,皇帝中午留赵侍郎吃了晌午饭,然后接着听故事,又说到掌灯时分。

  皇帝吩咐身边太监:“传朕口谕:让御膳房准备,朕要留赵侍郎用晚膳。”

  太监躬身应了,传下话去不提。

  赵培土忙起身谢过,又喝了口水润嗓子,趁着永平帝开心。他道:“陛下听了这么多,也该明白微臣跟菊花姐姐之间的姐弟情分了吧。所以,张家人如何微臣不管,可是微臣一定要管菊花姐姐。菊花姐姐生第一胎的时候动过刀——她可是秦大夫行剖腹产的第二个人哪,这也是一桩大功德——如今在流地,生活艰苦,微臣担心她承受不住、旧伤复发。”

  永平帝连连点头道:“朕知道你的心思。你说,想要如何?”

  赵培土便道:“微臣想派两个婆子去照顾她。”

  永平帝诧异地问:“就这样?”

  赵培土点头道:“就是这样。”

  永平帝望着他暗自颔首:之所以喜欢他。就是因为他行事有度,识进退。

  “好。朕答应你了。你只管派人去伺候照顾她。唔。缺什么药材,只管去太医院取。”

  “谢陛下!”

  隔日,满朝文武都知道了永平帝对张家态度的转变,让那些当初弹劾张杨的人十分不安。

  可他们偏又不能出头干预此事。

  因为,皇帝又没下旨替张家平反,不过是命张杨开荒而已。他身为流犯。正应该努力干活,一来赎罪,二来报效国家,若是连这个也不让他干,肯定要被皇帝怀疑居心不良了。

  张杨岳父等人则大为欢喜。

  永平帝见两方人都无话可说。心情舒畅极了,自此更加宠信赵耘。

  ************

  永平十六年八月初,南雀国用价值一百万两白银的赎物赎回青鸾公主后,西南边关战争停歇。虽然双方依旧在眉山驻有兵马,但好似有默契一般,只固守各自地盘,并不曾有任何行动,甚至连探子也不会越界查探。

  这个时候,双方谁也不想节外生枝。

  两年后——永平十八年二月初,驻扎在眉山蜈蚣岭的黎章因军务去眉城见将军顾涧,正赶上顾涧要去眉山县城查看新军招募情况,便随同一块去了。

  “此次招募新军,以精壮为主。本将军想把那些老弱都替换下来。这事得赶快。南边停战两年了,北方一直不安定,如今南雀国休养得差不多了,又蠢蠢欲动起来。”

  在路上,顾涧对黎章略述了当前的局势,又问他一些蜈蚣岭的军务布防。

  黎章都一一答了。

  两年过去,他历练得更加威武沉稳,比之当年更有一番英姿。

  顾涧暗自打量他,心下十分满意,道:“你带兵也有三年了,回头也去帮着看看,告诉他们该注意些什么,防止他们招一些体弱无用的人进来充数。”

  黎章抱拳道:“末将遵命!”

  少时,一行人便到了眉山县城外的镇军军营,就见一块不大的校场上排了两条长龙,各色汉子正在应征入伍。

  忽然,一队前方响起了吵嚷声,还夹着女子的哭喊声,听得两人一愣,忙上前细看究竟。

  只见一张简易木桌上摆着砚台和纸张,一名指挥使执笔坐在桌后,旁边站了两个军士,三人正大声呵斥队伍最前面一个书生模样的人。

  黎章对那书生定睛一看,顿时一呆。

  这人虽然顶上束发,然分明就是个女子。

  穿着银灰的交领素缎长衫,腰系藏青丝绦,足蹬黑色方头靴。

  个子倒也不算矮,肤白细嫩,桃腮,柳眉弯弯,水润的圆眼,挺巧的小鼻子正对着纤巧的尖下巴。这些就不说了,那耳垂上两个耳洞肆无忌惮地暴露着,挥舞的小拳头也是细致得不得了,任谁见了。也能认出她是女扮男装。

  她旁边还有个小小的少年,一副书童装束,看来是她的丫鬟。

  想想小葱和秦淼的改装手段,再看看眼前这拙劣的装扮,黎章忍不住嘴角直抽,很想上前告诉她:你这样出去比穿女装还招人呢!

  转头对黎水做了个鬼脸。却见她正满脸不忍地看着这个女书生,想是联系自身,跟人家同病相怜了。

  他忙咳嗽一声,轻轻用马鞭捅了捅她的胳膊,故意小声道:“阿水,你瞧她比胡指挥和魏铁要不要白一些?”

  黎水正同情心泛滥呢,听了他这话,差点撑不住笑出声来,白了他一眼。嗔怪道:“大哥,这姑娘怪可怜的,别笑话人家。”

  可怜?

  黎章听后蹙眉细打量人家,他怎么没觉得呢?

  难道是他杀人杀多了,心肠变硬了,所以连恻隐之心都没了?

  就听那指挥使喝道:“你明明就是女子,怎敢冒名顶替你爹投军?我们若是通融,置军法于何地?”

  那书生跺着脚、拖着哭腔喊道:“当人家想来?还不是你们把人抓来的!”

  “胡说!若你表明女子身份。他们怎会抓你?”

  “我不来,我爹身上有病。你能免了我家的兵役?”

  “那你也不能替父从军!”

  “那我也不能让我爹来送死!”

  顾涧看不下去了,带着黎章等人上前问究竟。

  几人又是一番争论,各执一词。

  顾涧脸一沉,命人接着挑选新军,他则将那书生及书童带到一旁,命指挥使唤了此次招募新军的军士前来询问。

  两下一对证。原来是负责催役之人按名册上门募军的时候,这个姓周的书生得了消息,便自告奋勇地来了;再一查名册,周家有两个男丁,父亲四十二岁。儿子十二岁,按制有一个兵役名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