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果蔬青恋-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将众人好一番训斥,然后责令姜二姑娘回去禁足三天,罚抄《女诫》十遍,又命世子夫人好好管教她,才让他们退下了。

  等人都走后,老夫人才放松神情,一边亲自帮姜国公倒茶,一边道:“国公爷,不论如何,咱们都该管教儿孙。可是。眼下也没外人在,不是我说句护短的话:这事分明是郑家三少爷狂妄,成心给二丫头没脸,给姜家没脸!”

  姜国公“哼”了一声道:“未必!若是旁人还罢了,这郑三少爷却是不同的。他小小年纪,却最是心思缜密。当年可是连京都有名的铁嘴讼师都败在他面前。他怎会如此莽撞。授人以柄?”

  老夫人听他把郑家人夸成这样,觉得不痛快,半响才道:“谁知他是不是故意的?我就瞧不上他们家遇事撒泼无赖拼命的架势。到底是乡下农户出身,封了王也不知收敛些。”

  姜国公冷声道:“你瞧不上人家,人家也未必瞧得上你!”

  老夫人不悦道:“就算封了王,也不至于狂妄到如此地步吧?他凭什么瞧不上姜家?”

  “凭什么?”姜国公盯着老妻看了好一会,轻声道,“就凭人家不到十年之内,从一乡村农户跃居朝堂。进而封侯封王;就凭人家两代之内出了一个探花,三代崛起一批文武,连女子都封为将军,便是我姜家最鼎盛时候,也没有这等荣光。”

  老夫人哑口无言,怔怔地看着姜国公。

  姜国公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并不理她。

  刚才听了她冠冕堂皇的一番话,若是往常。定会自得自己娶了个气度胸襟不一般的世家小姐,然而。刚才他只觉得她言语十分可笑。

  老妻可笑,自己也可笑!

  不管什么出身来历,当差距过大时,再瞧不起人家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张家和郑家,已经不是他们可以瞧不起的了!

  并不是因为封了侯、封了王,而是因为这两家蓬勃上升的态势。因为他们的小辈青出于蓝,绝非那些子孙满堂,然细论起来却后继无人、走下坡路的败落世家可比的。

  世家的存续不是看眼前富贵,是要看子孙的。

  两年前,张家刚平反、张乾刚封侯时。他还真没将他们放在眼里,甚至还起了拉拢交好的心思——这是上位者的胸襟和气度,或者说宽容和大度。

  眼下却不同了。

  昔日一个根本没放在眼里的泥腿子出身的新贵,几年间就可以跟姜家相提并论,甚至于……还有超过姜家的势头,这让他很不舒服,也很不自在,别扭极了。

  老夫人又不蠢,被姜国公一提醒,也悟出这点,心里也极不舒服。

  她真不是嫉妒。

  这满京城如此多的权贵,她若是嫉妒还嫉妒不过来呢。她就是觉得,像张家和郑家这样的乡下人,粗俗不知礼,居然还爬到这样的地位,她就是看不上!

  换上任何一家世家大族如此,她必定会佩服;可是,张家让她佩服不起来。

  可偏偏就是这个让她佩服不起来的粗俗人家的儿子女儿,不但救了皇帝,还救了整个靖国,当然也算救了姜家了,她心里能不膈应么?

  正沉思间,外面有人回报国公爷,说如意楼的孙掌柜来了,正在外书房等候呢。

  姜国公听了,急忙起身往前头去了。

  “你是说,当时旷世子也在如意楼?”姜国公不敢相信地问孙掌柜。

  孙掌柜哭丧着脸点头,说他赶去看时,世子已经走了。

  姜国公气得浑身乱颤,使劲拍桌子骂道:“蠢货!既是世子在如意楼,你当时为什么不告诉二小姐?为何不劝阻她息事宁人?” 

  孙掌柜叩头解释道:“小人……小人不方便说,当时好些小姐们都在雅间内。但是,小人劝了二姑娘的……” 

  姜国公死死盯着他,眼睛都红了,不住喘粗气。

  他知道自己孙女性子,有些清高自诩,加上年幼不知轻重,若不告诉她秦旷就在如意楼,只怕寻常言语是劝不住她的。

  这误事的狗杀才!

  姜国公狠狠地“呸”了孙掌柜一口,骂道:“滚!”

  孙掌柜不敢起身,用膝盖跪行,往书房门口退去。

  才退了几步,就听身后喝道:“来人!”

  他急忙又转头道:“国公爷,小人还有一事要回。”

  姜国公重重地“嗯”了一声,等他回禀。

  孙掌柜便将郑家三少爷从福缘茶楼过来的事说了,意在提醒他:今日之事不是郑三少爷故意针对姜家,而是碰巧遇见的。

  他并非要为黄豆说好话,只是把真实情形告诉国公爷。有助于他判断情势和做出正确回应,这是身为合格管事的职责。

  姜国公刚才确实要派人去查这事,见他已经想到这点,出事后能冷静应对,面色好多了。

  可是,当他听说黄豆兄弟几个抱着孩子、牵着狗。从福缘茶楼大闹了一场后,再到如意楼来吃饭,面色又阴沉下来。

  人家确实有预谋,不过那预谋是针对胡家的,自己这里不过是顺带而已,说的好听叫“适逢其会”,说的不好听是二丫头自取其辱,人家根本没把她当一盘菜。

  听着孙掌柜绘声绘色地学说黄豆在福缘楼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叱责王家少爷小觑寒门乡野、背弃祖宗一节。想起自己刚才跟老妻的对话,顿时像被人打了个耳光似的,觉得这话就是指着他鼻子骂的。

  他觉得胸口堵得慌,闷得喘不过气来,挥手令孙掌柜退下,一个人枯坐了好久,才命人去叫世子来商议事。

  ************

  再说王家,王突回去后。家人得知他嗓子受伤,都惊慌极了。请大夫拿药熬汤汁忙成一团。

  王夫人把跟王突的小厮随从好一顿骂,命革去两月月银,又骂郑家小子刁滑,欺负她儿子。

  王尚书细问了跟孙子的人,断然道:“这事不是郑家小子干的。”

  王夫人不相信道:“这分明就是他干的。老爷怎么也糊涂起来?”

  王尚书气道:“我会查案还是你会查案?我还能帮着人家欺负自己儿子?”

  众人听了这话都想笑,只不敢露出来。

  王大人继任刑部尚书以来。连续查清了好几桩积年悬案,一时间震动朝堂,威望日高,所以,他说不是郑家小子干的。肯定有充分理由。

  王夫人便不再争执,只道:“那老爷可得仔细查一查,看这事究竟是谁干的。查出来可不能放过他。”

  王尚书鼻子里“哼”了一声,没言语。

  忙乱一通后,王突用了药,才到书房问父亲,这事最有可能是谁做的手脚。

  王尚书正在查阅资料,一边翻书,一边随口应道:“是那个小娃娃干的。”

  王突失声道:“真是他干的?他有那么……聪明?”

  他一大声说话,嗓子又不舒服了,忙闭嘴。

  王尚书嗤笑道:“多聪明?不过是小儿淘气罢了。你不相信,只想想你哥哥,那才叫聪明!”

  王突想起自己堂哥王穷,的确是挺吓人的,也就相信了。可是,他还是有些纳闷,“他哥哥们都赌咒发誓地说,他在家是最乖的,不可能干这样事。”

  王尚书听了这话,才抬头道:“正是如此,为父才断定不是郑家小子所为。倘若他们故意要捉弄你,定会事先套好说辞,也一定会编的天衣无缝、合情合理。再有,张家这个老儿子,为父也有耳闻,似这等聪明的孩子,行事绝不可以常理度之——你哥哥小时候就是这样——定是你表现不善,他感受到了,觉得不喜你,把你当坏人看了。”

  王突苦着脸道:“父亲真说对了。儿子当时提议跟他们一桌坐,随口问他好不好——不过是逗他玩的意思,父亲猜怎么着?他说不好!”

  王尚书呵呵笑了起来。

  王突又道:“可是儿子并没有惹他呀!”

  王尚书抬头,严肃地对小儿子道:“切不可小瞧孩子。什么是赤子之心?这便是了。他们心灵纯净,感觉最是敏锐。你定是露出对郑旻他们不善之意,才使得他不喜。”

  王突回想了一下,好像还真是的。

第416章 上门致歉

 “那,父亲,此事该当如何?”王突问道。

  “该当如何?不如何。”王尚书头也不抬地答道。

  “就这么算了?”王突不相信地问,觉得这不像父亲行事风格。

  王尚书停止翻书的动作,抬头对儿子道:“这孩子才三岁。莫说眼下为父也只是猜测,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是他干的,就算查出证据来,证明真是他干的,对一个三岁孩子,你又能怎样?骂张家养子不教?哼,人家恐怕要骂我王家小肚鸡肠,连这样一个小孩子都不肯宽容了。”

  王突听后连道晦气。

  他也太倒霉了,白吃了个大亏。

  王尚书见儿子这样,温声道:“你也别一副丧气模样。若是为父估计不错,那孩子回去定会对家人说实话,张家就算不会明着道歉,那郑旻过后也定会对你示好。”

  王突听了不信:“真的?那小子能这样大度?”

  王尚书沉脸道:“别小觑人!今天被骂的还不够?让人家指着鼻子骂背弃祖宗,是好有脸面的事?”

  王突低下头,神情十分尴尬。

  他父亲正要再说他几句,就听有人来报,说胡家三老爷来拜访。

  王尚书“哼”了一声,本想说不见的,想了一会,才道:“带他去小客堂。”

  来人是胡敏,他是上门来向王尚书请教的。

  张家这一手,有些出乎他意料之外,如今满京城都在盛传:若遇见那欺男霸女之辈,女子就该拼命,愈是这样,才愈显刚烈。才愈有名节;还有那两出小戏,在福缘茶楼演了一遍又一遍,场场爆满。

  “王大人,晚辈感激张家放了胡家一马,上门求亲也是示好的意思,想着若是能化干戈为玉帛。岂不皆大欢喜?谁知弄出这般结果来。”胡敏叹息道。

  从胡镇姐夫王统那边论,胡敏比王尚书矮了一辈,再说,如今他没了官身,也不好平辈论交,称晚辈那是跟王家攀亲戚。

  示好?

  王尚书看着胡敏,唇边溢出一缕讽刺的笑容。

  他淡声道:“慎言(胡敏之字)也太心急了些。胡家前脚上门求亲,后脚全京城人都知道了,张家当然不高兴了。”

  胡敏听了一滞。老脸就红了。

  好一会,他才道:“晚辈也是没有办法。如今张家正盛的时候,怕是看不上我胡家。”

  王尚书有些不屑,心道看不上就用这等卑劣手段?

  因笑道:“慎言筹谋固然有些道理,然张家若是肯受人逼迫的,两家也不会闹得如此地步了。当年胡家兴盛时,张家尚在乡野,那时都不肯屈服权贵。何况如今封王!”

  接着,他又诧异地问道:“慎言不会是真想跟张家结亲吧?”

  他也跟张家想的一样。以为这是胡敏的伎俩,想要恶心张家呢。

  胡敏急忙道:“晚辈也以为这不可能。是钊儿,他希望能娶张二姑娘。一来玄武王兄妹金殿求情,确实令晚辈等惭愧,想跟张家化解这段仇怨;二来,张二姑娘到现在也没说亲。这是受钊儿所害,娶她也是应该的;三来,不怕王大人笑话,撇开恩怨不提,谁不想高攀一门好亲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