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这副担子也无妨。朕令遣一位阁臣督办就是了。”
筹银之事未必就真的那么难办,而且是个肥得流油的美差。有时候在皇帝面前诉苦。无异于是在变相的表功。张谦原是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擢拔入阁的,本就能力不差,只是心机既重,权力欲也很强。首辅大学士王雨农久历宦海阅人无数,从先帝擢拔他入阁的第一天起,就很不喜欢这个人。
张谦不由暗骂自己嘴贱,打死他也不能在皇帝面前承认自己无能:“皇上,筹银之事虽有难处,但微臣必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那就好。”如今赵启驾驭朝臣的手腕愈来愈圆熟老到,叮嘱道:“张卿,且不说国库正在等米下锅,你也知道杨致那厮是个什么脾气,如若耽误了前方的战事,到时候难堪的恐怕就不只是朕一个人了。”
张谦哪儿还敢回话?唯唯诺诺的告退出去,已出了一身的冷汗。
张谦走后,赵启忍不住又拿起那份战报,意犹未尽的看了起来。
金子善好奇的道:“皇上。我军前番两战皆败、损兵折将,还失了随州城。杨侯为了重振军心士气,首战便是全军压上,也会务求必胜。获胜实乃意料中事,且战果必然有限。皇上为何欣喜若此?”
赵启兴致勃勃的道:“获胜不足为奇,真正令人看得意气风发的是获胜的过程!朕敢说。我大夏除了杨致,换做任何一位将帅都打不出那么精彩的一仗!”
“你看。你看!……杨致亲自领兵一万,沈重、卫飞扬各自领兵五千担负两翼策应。六月初十日冒雨进兵。杨致在路上插旗入石、立誓必胜。”
“……六月十一日,于距离襄阳一百六十里处与楚军接战。杨致胆大包天,竟是完全没在乎两军的兵力多少,命我军两万对战五万楚军!呵呵,亡命之徒,那厮绝对是个亡命之徒啊!”
“这还不算,杨致不着甲胄,命中军校尉护住帅旗,自己藏匿于长枪兵阵列。不等我军两轮重弩、五轮弓箭齐射完毕,便一马当先的冲至楚军阵前,射杀了南楚悍将张灿,并亲手斩下敌将首级、砍倒楚军将旗!我军随后跟上掩杀,将楚军一举击溃。以伤亡五千余人的代价,杀敌两万三千有余!亲身上阵,斩将夺旗,痛快啊!真他妈痛快!”
金子善感叹道:“杨侯早年血战大漠之时,便已有此壮举,想不到如今竟然再度重现。于万军阵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委实不虚!杨侯此举固然万分凶险,但统军主帅之声威,已是无可撼动了!”
赵启一时兴起爆了粗口,冷静下来后,凛然道:“杨致是个聪明人啊!他上有老、下有小,如此弄险也是迫于无奈。他知道挂帅征楚,不仅朕心里没底,朝中更是争议不断。他需要这么精彩的打上一仗,打消朕的顾虑,让朝中的争议渐止渐歇。这样一来,朕与他君臣之间,两下相宜。”
“统辖数十万大军,看似威风,而朕交给他的其实是一支杂牌军。有襄阳边军、中州援军、禁军援军、不堪一击的水师、叶闯所部,各有各的小算盘,谁也不服谁。所以杨致到任之后首次升帐,便着手予以整合,下令沈重、卫飞扬、陈准各自组建一支重兵集团。一味倚靠生硬的强推军令,难以服众。徐徐图之,朕耗不起,他也等不起。一战立威,是最具成效的不二选择!”
金子善默然片刻,说道:“皇上圣明。奴才以为,杨侯首战建功,理当褒奖。”
赵启摇头道:“杨致素来极重实际,不尚虚名。行事坚忍果决,又有临机应变急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后如非必须,朕不会轻易给他任何旨意。朕要做的,是全力保证不让他寒心、分心,好让他安心、尽心,那就足够了。”
“老金,这份战报一字不改,载诸邸报,明发天下。你亲自逐一向诸位宰辅重臣传朕口谕:自即日起,杨致所奏一切事宜,无须送呈御览,一概照准,从速办理。胆敢推诿拖延者,以玩忽职守罪论处!”
“奴才遵旨!”金子善领旨之后,似乎并不忙着离去。稍一犹豫,又壮起胆子问道:“皇上,这实际上是赐予杨侯临机专断之权了,何不做个体面光鲜的顺水人情?还有,杨侯麾下将佐的擢升任免……。”
赵启骤然目光冷厉的打断道:“你难道没有听说过恩出于上这个道理么?明旨赐予杨致临机专断之权,等于是把朕套住了,你敢说日后收回之时不会有什么麻烦?这般心照不宣,杨致方便,朕也随时可以收回,大家都省心!”
“一应将佐的擢升任免,若是都由杨致说了算,你说这帮人究竟会感激谁?谁还会念着朕的恩遇?杨致就是让一介小兵统领十万大军,朕都可以不管,但封官晋爵必须出自朕的恩旨!”
金子善早有体会,新皇貌似温和,实则比先帝更难伺候。他入宫已近二十年,对宫中的规矩烂熟于胸,原本不至于似今日这般多嘴。但他感念先帝赏识栽培之恩,身负先帝临终托孤之责,自认并无丝毫私心,不想新皇居然心深至此!出了御书房,禁不住嘘声一叹,神色复杂的去了。
杨致并没有皇帝想象中的那么邪乎,最多只能说二人有些想法是不谋而合。
杨致从来就没有霸着手中的兵权不放这个想法。你愿意,我还不干呢!赵启若是知道杨致心底的真实想法,说不定会气得吐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早点完事,走人。
重振军心士气、树立主帅的权威、首战必胜不能败,换了任何一位将帅统军,都会这么做。不然你凭什么跟人家打?还打个茄子啊!
组建三个武装到牙齿的重兵集团,重整水师,是为了用着顺手。其余诸部,只要使得动就行。整合全军,谈何容易?我最多呆个两三年到顶了,那是你皇帝和接任者的事。
只有一节不能马虎,粮秣饷银与军费绝对一文不能少。这大夏又不是我家的,我凭什么自掏腰包垫钱为你打仗?给多少钱,就打什么样的仗,有钱一切都好说。
皇帝无比看重的临机专断之权与所谓的恩出于上,若是传到杨致耳朵里,简直就是个笑话。
战场情势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难不成我还要派人先去长安请示完后再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赏罚分明乃是军中铁律,能者上、庸者下乃是激励将士用命的不二法则。一场灭国之战下来,大小战役无数,擢升任免的将佐无疑将是数以百计。皇帝概不认可?好啊!只要你能保证军中不生哗变,那也行。
首战告捷,士气大振。全军将士看待杨致的目光,犹如天神一般的敬畏。然而首战过后的一个多月里,杨致再无声响。诸将不敢催战,只得耐心等待。
第二仗出兵一万,配备火炮一百门,配属五百军士。配备联排重弩两百具,配属两千军士。依次是弓箭手三千人,长枪兵两千人,朴刀兵两千人,火铳兵五百人。——这是首次升帐议事时,杨致给予陈准的许诺。
这等火力配置,放眼当世诸**队,应该是破天荒的第一遭。陈准固然不敢怠慢,杨致也不得不慎。花费重金打造还是小事,重要的是必须成为夏军的一把利刃。火器装备到位之后,军士的操作演训,各兵种的配合协同,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有半点差错。
这个年代的军士,虽然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但最大的优点是听话。火炮、重弩、弓箭、长枪、朴刀、火铳,除了弓箭,随便拣一样出来都是夏军精锐军士才能配置的装备。
听话绝不等于傻。手里的家伙什好,保命的机会无疑大增。其余各部将士如同饿狼盯上了烤肉一般的艳羡目光,更令他们的自我感觉好到了极点。谁不用心操练演训,谁他妈就是缺心眼!
在酷暑难当的盛夏时节里苦熬了一个来月,直等到七月十五日,杨致终于传下帅令:明日陈准率军出战!(未完待续。)
'邪云曲 第386章 定计、疯子、屠杀、阿福
陈准仓促练成、勉强可堪一战的这支新军,有两个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短板,一是不利于机动,二是雨天火炮不能发挥威力。
受这个年代的道路条件与运输工具的限制,诸多装备除了用车马装载,就只能靠人背肩扛。不仅如此,大量的弹丸与火药、重弩箭枝、给养等辎重,都需另外配备一支专门的后勤部队予以保障。
按一辆马车装载火炮、一辆马车装载火药与弹丸来计算,每一门火炮必须配备两辆可以遮风挡雨的马车。无论从装备成本与机动能力两方面来考虑,无疑都是不现实的。
火器之犀利毋庸置疑,任何新装备与新战法都需要通过实战来检验。是骡子是马,先拉出来遛一遛看吧!
七月十六日,骁骑将军陈准意气风发,率军出城,兵发随州。征楚大将军杨致亲自相送。
行至城外五里的杨致插旗巨石处,陈准下意识的回头一望,却出乎意料的见到了卫飞扬。勒马停步,疑惑的问道:“卫将军,你怎么来了?可是奉大帅之命前来送我的么?”
“是,也不是。陈兄只说对了一半。奉命前来相送的人,足有四万之众。”
陈准闻言大惊:“四万之众?!大帅这是决意要收复随州了?……可我这支新军能不能用、好不好用,尚且不得而知啊?”
杨致曾对陈准毫不讳言的说,这支新军在他眼里就是个宝贝。一万人那是正儿八经的作战部队编制,另有五千人负责后勤补给、辎重运输。五千人担负警备护卫。若再加上卫飞扬所说的四万之众,那就是一个六万人的重兵集团了!排出偌大阵仗。不是攻城又是什么?
卫飞扬笑道:“随州是一定要收复的,却不急在这一时。我所领两万兵士。只是顺便护送及观战。一同前往观战的,还有诸军各部派出的二十余位将佐。待陈兄一展神威之后,我便会领军东向了。”
“大帅虑及陈兄所部军械辎重运送不便,战后退至随州城外五十里处择地留驻,命两万兵士看顾护卫。而陈兄只须轻装返回襄阳,尽快组建另一支新军。届时合兵一处,攻取随州。”
陈准思索片刻,肃然道:“如此看来,大帅的眼光并不仅仅盯着随州一地。此战过后。等到另一支新军练成,再加上分驻襄阳至随州沿线的我军两万兵士,大帅想必也不会只身前来,到时候在随州城外集结的我军兵力,少说在十万以上。飞扬,我等生逢其时,何其幸也!”
卫飞扬不置可否的道:“陈兄,此战你是主将,也是主角。我们都为你搭台捧场的。大帅料定楚军必会出战,但绝对不会死战,所以胜负如何,应该没有悬念可言。请恕小弟冒昧。陈兄不妨打得从容一些,尽可能的检验火器的威力、以及梯次配属兵力的效用。”
陈准恍然一笑:“大帅命你顺便护送观战,也是怕我一时头脑发热、挥军攻城吧?”
时隔不到两个月。夏军派出六万大军再度来犯的探报,很快送到了随州中军帅帐。
文焕章忧心忡忡的道:“上一次是杨致亲自领兵两万。这一次竟是遣派了六万大军!军师,夏军这是摆足了架势要攻城了!”
张博虎想都不想就否决道:“夏军此番来攻。最多只是一探我军守城的兵力部署,为攻城做准备。若为攻城,杨致怎会不来?根据探报,夏军六万大军分属三部,旗号形制相若,也就说三部领军将领职衔相当。若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