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因为训练营的存在。”
  扫视着众人,陈海平继续道:“今后,我希望诸位把好东西都拿出来,只有这样,这儿才会壮大,才会长久地存在下去。”
  道理确实很简单,但要是以前说就必定效果不大,而现在这些人都已经归心了,也都安心了,现在说才会真正让人信服。
  陈海平说完,沉默片刻,吴燕松吴大匠第一个站了起来,然后随着吴燕松,越来越多的人站了起来。
  站在主席台前,吴燕松向上拱手,谢罪道:“少爷,我们错了,请您责罚。”
  轻轻摆了摆手,陈海平道:“责罚谈不到,我只是想请大家记住,这儿在,你们的好生活就在,这儿不在,你们的好生活可能还在,但也可能不在。”
  “没有少爷,哪有我们的好生活!”一开始是一个人喊,紧接着就是排山倒海般呐喊。
  双手平伸,待众人平静下来后,陈海平笑眯眯地望着众人,忽然,他抬手指向坐在左侧的姑娘们,然后高声问道:“我们的姑娘美不美?”
  众人都愣住了,好一会儿,一个愣头青大喊道:“美啊!”
  陈海平又高声问道:“那想不想要?”
  “想!”这一次,不是一个愣头青,而是成百上千的愣头青一起呐喊。
  姑娘们都羞红了脸,但没一个害怕的。虽然彼此说话不多,他们也都是早夕相处的,至少一日三餐都能碰到。要是在以前,这里的那一个年轻人不是她们的梦中情郎?
  “想,是吧?”陈海平道:“那好!既然想,那就去勾,我在这里撂下话,谁勾到就是谁的。”
  第一次,陈海平算是真正领教到了什么才叫掌声如雷。
  足足有一刻钟,掌声才慢慢平息下来。待掌声平息下来,陈海平又道:“我是所有姑娘们的娘家大哥,不管是现在,还是成亲以后,要是你们谁敢欺负她们,嘿嘿……”
  示威似的挥了挥拳头,陈海平最后又宣布了一项政策:男,不满二十一岁不许成家;女,不满十九岁不许嫁人。
  所有人都傻了。

第五十八章 霸盘
  年,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对穷人,年后要加一个‘关’字,年是年关,是很不容易过的。
  对富人,年后要个一个‘节’字,年是年节,是要好好庆祝的。
  对陈家,年,当然是年节,是要大肆庆祝的。
  陈家人过年,虽然不见得有多喜庆,但热闹绝对是热闹的。但是,今年的情况有点怪,有点不同,不仅没有喜庆,热闹也没了,反而黑云压城,整个家的气氛极为压抑。
  三爷以前担心的事终于出现了,但那是以前,现在,三爷自然一点都不担心,反而以一种极为轻松的心情,很不善良地幸灾乐祸地看着这一切。
  三爷很不善良,但比起三奶奶,那他简直就太善良了。得知出事了,三奶奶也不如何高兴,但就是痛快。三奶奶爱银子,是财迷,但就是把一百万两银子摆在面前,她也不见得有现在这么痛快。
  这些年,三奶奶不知见识了多少明枪暗箭,忍了多少忙气闲气,现在就是家破了,反正和她没什么关系,破就破好了,大不了今后她养这一大家子人。
  三奶奶现在底气很足,因为秀儿的事,丈夫和兄弟都欠她的。虽然不知道丈夫和兄弟到底在做什么,但看这规模,可比以前气派多了。
  三爷找老十五商量这事的时候,三奶奶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跟来了。
  对三奶奶跟来的这事儿,三爷什么办法也没有,除了苦笑。秀儿的事之后,三奶奶那是腰里绑根扁担,就是横晃。
  三爷苦笑,陈海平也笑,但和三爷不同,他的脸就像花儿一样可爱,没有一丝一毫不满的表示。
  事情很简单,两方面因素促成了今天的状况。
  一是三爷放手后,各个兄弟都争先恐后地贪污。这自然不能是独立的事儿,他们贪,下面的掌柜伙计又怎么可能不贪?既然心放在‘贪’字上,那又怎会还有心思做正事?
  二是江、刘、吕三家暗中联手做扣,令年轻气盛的老七上当,做起了高粱霸盘的生意。
  所谓霸盘就是垄断,是囤积居奇的代名词,是把市面上的某种货物控制到八成以上。这实际上就是赌博,需要的资金极其巨大,一旦出了问题,资金链很容易断裂,而资金链一旦断裂,那就是倾家荡产的结局。
  做买卖靠的是信誉,有一分银子要做十分的生意,没有信誉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把买卖做大,但另一方面,一旦信誉出了问题,就会被赊给他们货的商家上门挤兑。比如做霸盘生意,虽然把货买了,但付的货款可能只是两三成,其他的先赊欠,而这当然是需要信誉的。
  临近年关,那三家开始出手,陈家在张家口开的庆德行每天都挤满了债主。现在他们有的只是高粱,却没有银子,但现在高粱不值钱,即使全低价卖了,陈家也依然是资不抵债,非得倾家荡产不可。
  听完,陈海平嘴角露出一丝苦笑,原来霸盘这种事早就有了。那一世有部电视剧,说得就是这种事,好像也是高粱霸盘。
  “我们该怎么办?”三爷问道。
  想了想,陈海平道:“怎么能敲他们一笔,三哥有主意了吗?”
  摇了摇头,三爷道:“我一天忙得脚不沾地,那还有时间想这破事儿。”
  陈海平问道:“这种盘最大有多大?”
  三爷道:“大约七十万两。”
  陈海平道:“现在我们的货有多少?”
  三爷道:“四十万两左右。”
  站起身来,陈海平道:“三哥,我们回去。”
  见两人要走,三奶奶问道:“你们想怎么做?”
  陈海平笑道:“三嫂不想去吗?”
  瞪了兄弟一眼,三奶奶道:“我才不想回去他们那副熊样。”
  陈海平道:“三嫂放心,没事的,我们去去就回。”
  三奶奶道:“我说你们俩是不是太不值钱了,怎么也得等他们来求咱们啊?”
  陈海平道:“都是自家兄弟,何必呢,何况,从今以后,您老就是他们的太上姑奶奶,永远得仰着脖子看您,日思夜想地盼着您能赏他们个笑脸。”
  三奶奶乐了:“要是不这样,你小子还得输我二十万两银子。”
  “行,不要说二十万两,就是二百万两都行。”陈海平笑咪咪地答道。
  ―――――
  到家后,没有任何麻烦,权力重新回到了三爷手中。而且,这次和上次不同,这次的权力是绝对的权力。
  对这次夺权,没人有意见,因为这哪是什么权力?在全家人看来,三爷分明就是来替他们顶雷的。
  这种时候,除了老太爷,很多人都以为陈家完了,现在他们只想保住他们各自的私房钱。所以,当三爷要他们放弃股份的时候,人人都争先恐后,因为股份在好的时候是股份,在破产的时候那就是债。
  因为这次的事,老太爷吐了一次血,但还好,没什么大事。这一次,老太爷也意识到了其他的儿子都是他姥姥的废物,所以全力支持三儿子掌权。
  重新掌权后,陈海平命王仲然派下人去,跟着他们派去的掌柜伙计,以霹雳手段对所有的买卖来个彻底的大清理。
  这一切都是在暗中进行的,严格保密。与此同时,他们一方面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出售高粱,但暗中却以市场价回购高粱。
  高价卖自然卖不出去,但低价买却能买得到。转了年到了三月,他们已经掌控了将近八成五的高粱。
  高粱不怎么好吃,光景好的时候没人吃高粱,高粱主要的用途是酿酒,除此而外,高粱还是上好的马料。
  陈海平现在没工夫跟那几家较劲,他唯一要做的就是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把这个霸盘做下去。
  霸盘就是垄断,垄断就有暴利,这是简单的逻辑。
  ----------
  兄弟们,三更,票啊!

第五十九章 功德
  对洋芋粑、032188、翊山以及其他书友的支持,面人儿再次致谢。谢谢大家,面人儿一定会尽最大努力,以绝对的质量保证回报大家的支持。
  --------------
  农业问题什么时候都是大问题,天大的大问题。最紧迫的事情都步入轨道之后,陈海平的注意力转到了农业上。转过年,他开始走村串户,进行调查研究。
  不论这一世,还是那一世,陈海平对农业的了解都有限的很,但他知道潮流,知道玉米和高粱才是北方大地的梦中神女。
  北方不比南方,亩产相差太多,南方亩产平均能达到四五百斤,但在北方却只有六十几斤。
  一个壮劳力在南方只能耕种十亩地,在北方却可以耕种七八十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南方采用精耕的方式,而北方的方式则是粗放式耕作。
  调查了半个月,陈海平悲哀地发现,他的工作是失败的,几乎没有什么收获。不管了,陈海平下令,除了必要的菜地外全部种玉米、大豆和花生。此外,陈海平还发现四周有大片的荒地,这些荒地都是不适于耕种的土地,他又下令,把这些地平了,全部种地瓜。
  现在这一亩三分地就是陈海平的玩具,他想怎么弄就怎么弄,根本没人反对,反正谁都心里有底,不管结果如何,好心的少爷都不会让他们亏着。
  这地方容易大旱,天还很冷,地也没怎么开化,陈海平就不让人猫冬,把人全都赶到了户外,平地的平地,叠坝的叠坝,疏通水渠的疏通水渠。
  农民有的是力气,力气不值钱,去年其他地方饿死人的惨状还历历在目,而他们同样受灾,却非但没有卖儿卖女,饿死沟渠,生活反而变得比任何时候都好。
  在这种情况下,陈海平就是说狗屎是香的,要他们吃,他们也会争先恐后地奔过来的。现在仅仅是出点力气,更何况这力气实际上还是为他们自己出的。于是,随着陈海平的一声令下,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热火朝天的大干场面就出现了。
  转眼到了三月,播种期到了。
  现在几乎家家都有人在训练营,陈海平今年就干脆把田地全部收归国有,统一经营,组成了一个大型的人民公社。
  偷懒,没人敢,就是自家人都不让,陈海平的每一个命令都得到了彻彻底底的贯彻执行。
  除了有织毛衣任务的妇女和在训练营创办的学校上课的孩子,几乎所有人都出动了,能尽一点微薄之力,就尽一点微薄之力。
  陈海平几乎每天都到各处走走,实际上,这里没他什么事,但他仍然每天都去。来这儿自然不是为了监督,而是他愿意来,想来。看到这个场面,陈海平就会想到那一世那个童话般美好的年代。
  玉米在这儿还不叫玉米,而是叫舜王谷。一开始,为了弄玉米种子还闹得一个伙计一头雾水,不明这位少爷到底想要什么。后来,陈海平说了玉米的形状,这才把问题解决了。
  多看电视剧就是好,长知识。
  耕作耕作,种地最累最费力的就是耕地这一环,陈海平在那部《闯关东》的电视剧里看到过一种犁杖,依稀还有点印象,于是他就和吴燕松把想法说了。
  吴燕松是大行家,很快就把犁杖作了出来。陈海平不知道这个犁杖和那个犁杖一样不一样,但效果还真是不错,效率足足提高了一倍。
  下种的时候,陈海平又及时发现了问题。
  那一世,陈海平自然见过大片的玉米地什么样,为此他作出规定:一尺三棵苗,三尺五根垄,每隔十五垄舜王谷,要间种十垄的大豆或是花生。此外,还要保证,地里不能有杂草。
  种地的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