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古玩行里的略有区别,在旧时候,玩古董风险太高,不说打眼,就是真弄到好物件了,也不敢轻易往外露,怕招人惦记,特别是一些稀世之品。只能在行内先放风,却又不明言,约定时间,暗地里看货跟交易。
刚开始,只是在业内有势力的店铺老字号会参与,后来慢慢的扩展到一些老主顾也参与了进来。
要是这么说,也难怪那些大老板们会忙活。古玩店跟其它的不大一样,店面上的生意往往只是个招牌,真正的大买卖还是在底下流通,真的敢窜场子的一般都是有些声誉之人,而且东西必定是极好的,价格自然也不会便宜到哪里去,所以场子虽然只是一时,但是从放风之时起,却是要搅动好些天,私下打探的、回笼资金的、强强联手的……等等,甚至还有事先知道是什么“货”的,先就开始通过自己的渠道,寻摸好下家,一旦拿下,便立马转手!
吴晨他们只知道窜货场这种形式,在北方居多,像广府一带便没有这么讲究,至于像田老他们这些老头自己玩儿,根本就不会在行里放出什么风声来。
没想到这扬州江南之地,也有这种场子,倒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惊喜之下,吴晨也知道那小厮说不出到底是什么宝贝,只能问问时间跟地点,还有这里头的规矩。
没想到小厮倒是个消息灵通的,见吴晨他们兴趣不菲,干脆放下茶壶,坐了下来,眉飞色舞的给他们讲了事情的经过。
却原来,早在半个月前,扬州道上就有风声,说是“汇堂”得了一汝窑瓷器,有意出让。
汝窑!这一下就炸开了锅!在当地协会的穿针引线之下,当地老字号跟大铺子都联合了起来,搞了一个窜货场,召集一些老客户当场竞价,价高者得。
“我去!”吴晨一听到汝窑,下意识的便撇了撇嘴!跟孔四对望了一眼,都觉得这消息实在不靠谱!
名瓷之,汝窑为魁!
天下瓷器千千万,名窑更是甚多,各个时期也都有自己的典型之作,公认的稀世品种有元青花、洪武釉里红、永宣青花、成化斗彩、以及清三代的粉彩、斗彩还有单色釉,如果从窑口来说,除了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还有龙泉、耀州、柴窑等等。
但是毫无疑问,在所有的品种跟窑口,汝官窑独居众瓷之,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因其釉掺玛瑙末,其色有天青、豆青、虾青,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最为名贵,有“雨过天晴无去处”之称,釉汁淳厚,犹如堆脂滴泪,视如碧玉,叩声如磬。
行内所谓的汝窑,是特指北宋徽宗时期创烧,专供大内所用,据说宋徽宗这个艺皇帝,眼光极高,每一批送达宫的汝窑,都要亲自查验,如果觉得感觉不好的,哪怕品相完美,也要砸碎了碾成粉铺在宫地上,因此,留下来的都是精品的精品!
只可惜,汝窑真正的烧制时间只有短短二十多年,或者说只有宋徽宗半朝,到了金兵入侵、宋徽宗父子沦为俘虏,整个原大地陷入一片混乱,汝窑也因此止,到了南宋,虽然官家有心恢复汝窑的烧制,却也已是“近尤难得”,再没有烧制完成。
此后历年历代,都有仿制者,却从未成功过,甚至在号称制瓷业达到历史顶峰的清三代,也无法仿烧出那种釉汁淳厚、堆脂滴泪、视如碧玉的感觉来。
正因此,汝窑越的显得珍贵,就算在在明清两代,世上的汝窑几乎不见,都让皇帝给弄进宫去了!
到了现在,存世的汝窑,只有65件,每一件都堪称是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在今年初,港府苏富春拍上,一个“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过34口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
而现在这里,居然有一件汝窑面世?这不是开玩笑么!
吴晨跟孔四二人虽然满心的不以为然,不过既然碰上了,这热闹却还真的去凑一凑,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呢?
别看刘老收藏都是精品,无所不有,不过还真就没有汝窑,除了图片跟电视纪录片里,吴晨唯一见过的真实汝窑,还是在广府博物馆里,那里藏有“半个”,就是这“半个”残品,已经足够吴晨隔着玻璃远远的学习了好久。
问清楚了,却是就在今天,地儿也不远,吴晨便央着小厮带他们走一趟,全当是开开眼界也好。
那小厮原本是有些不情愿的,他没有资格入场,这且不说,主要是这种带路没有回扣,谁愿意干啊!
孔四经验丰富,见他脸色犹豫,便说道,这样吧,不单是带路,如果能够把我们也弄进场去,现金一万块酬劳!
有钱能使鬼推磨,一万现金拍出去,这小厮立马便眉开眼笑了起来,茶壶也不拎了,直接跟老板耳语了一番,便招呼着他们出门。估计那老板也是知道他们这些手下在外面讨点生活,并未阻拦,反正店里生意也是清淡。
到了门口,小厮一边领着他们外一处街道走起,一边掏出手机来,连着打了好几个电话,时而低声下气,时而破口大骂,到最后终于搞定,喜笑颜开的招呼吴晨两人跟着自己走。
到了地方,却是湖边一个私人会所之所在,外面三三两两的站满了保安,警惕的看着过往的路人,见到他们直往门口走,便拦了下来。
小厮也不着急,笑着解释了两句,打了个电话,等了一会,便有个自称是他表哥的家伙,从里面走了出来,满脸傲娇的看了看吴晨他们,挥了挥手,转身就往里边走去。
孔四从随身包里掏出一大沓老人头扔给了那个小厮,跟在吴晨后面,随那人进到里边。
第389章窜货场(二)
进到里面,吴晨便现这种窜货场子跟别处的不一样,地点便设在一栋别墅的一楼大堂。他们进去的时候,空旷明亮的大堂之,三三两两坐着二十多个人,这个架势,跟他想象的窜货场完全不同。
这个年代,真是什么都讲究个与时俱进。在这种地儿,喝着下午茶,三几熟人互相交流一番,倒也其乐融融。
这些人都是当地业内有头有脸之人,看起来也都挺老派的,各自凑在一起,也不知道在嘀咕什么。
见到又有人进来,正在讨论的人,也有一些人抬头看了看,见他们这么年轻,好在看着面生,微微都有些诧异,估计是货主在什么地方请来的金客。
按照老规矩,这种串货场是不能够有外人参与的,一是为了不坏了行里的很多暗道,有些东西上不了台面的,只能同行交流,彼此心知肚明。二来呢,在那个资讯贫乏的年代,渠道为王,金客那可是杠杠的一手资源,谁也不愿意带到这种地方,以免被其他的老板给挖走。如果真有金主,完全可以先自私下去沟通,实在没法成交了,再来办这种道场。这也是为什么串货场的价格,要稍微低于市面价格,大家都是混这口饭吃的,总得有个利润空间,不外乎是你找不到金主,我能找到,这样才有了互通的基础。
不过现在也没那么多老讲究了,很多人图省事,也为了抬价,或者为了其他什么原因,请金主到自己的场子上来的事情也有。所以大家虽然见吴晨他们陌生,却也不在意,低头继续讨论他们的去了。
吴晨跟孔四从入口两侧的吧台上,各拿了一杯咖啡,找了个空角落坐下,一边喝着一边张着耳朵听旁侧人的对话。
可能是大家对这个“汝窑”的态度跟他们相仿,心里八成是不信的,却也抱着侥幸的心理,不远错过了这么一个机会。但是见到货主迟迟没有露面,大家也不是吃素的,便吆喝着自己带来的“好货”。
窜货场虽然往往都是因某件物品引的,但是却不是只有这一件,参加的都是行内掌柜,自然会带些自己以为精品的高货出来,互通有无么。货卖识人家,这才是大家憋着劲儿凑这个场子的真正目的。
所以吴晨坐下来之后,眼光扫过,便见到围着人群外圈,还是零零散散的摆了一些案台,垫着的红布上摆着各种物件,除了瓷器,还有青铜器,不过像字画或者家具等大件,却是没有。
有些物件上已经披上了一层黄布,看不清里面到底是什么,这应该是已经被人卖了去的。
可能这个开场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还在看物件的人不多,倒是坐着闲聊的人不少,吴晨竖着耳朵听了半晌,现这些人说的都是一些近期生的八卦事,竟没有涉及到物件的。
听了一会,他有些不耐,转身间孔四皱着眉头,一脸专注的样子,也不知道在“偷听”什么,便没有打扰他,自己往一侧走去,沿着看了一圈,最后停在一件青花龙纹大盘之上。
不愧是业内交流,可能这里就囊括了当地各大店铺的镇店之宝,像这个青花大盘,一眼看着就绝对是个官窑珍品,那种舍我其谁的气势,深深的吸引住了吴晨。
见他驻足观看,坐在一侧的一个矮胖子,笑着跟其他几位拱了拱手,站起来,走到吴晨身边,轻轻的说道:“小兄弟如果有兴趣,不妨上手。”
“嗯。”吴晨点了点头,双手轻轻的搭在两边口沿处,将侧放在架子上的大盘捧了起来。
矮胖子见他手势,两眼一亮,这小子年纪不大,却是个老手啊!
他身材不高,站在吴晨身侧,矮了半个头,半仰着脑袋,从侧面看过去,见吴晨神态淡然,一副跟他年纪完全不符的大家风范。
虽然有些讶异,不过矮胖子也是心里有些喜乐,趁着吴晨翻来覆去看大盘的时候,在边上先自我介绍了一下,“敝姓宋,小号是听雨轩,小兄弟有空多来指教。”
听雨轩也是当地数一数二的老字号了,在这圈子里可谓是大名鼎鼎,只可惜吴晨初来乍到,压根就没有听说过,所以听着也只是嗯了一声,没有什么表示,还是专心的看着手的物件。
这让宋老板更为觉得讳莫如深,也不敢高声说话,在一旁给他稍微做了介绍,这个青花矾红云龙纹大盘是他在日本拍回来的,原藏者是日本静嘉堂。
吴晨又点了点头,是个好东西!
不要小看这个大盘,要知道此式青花矾红云龙纹大盘,尺幅恢弘,烧造颇为不易,变形的机率极高,因此就算是在雍乾两朝,也仅曾极少量烧造,乾隆年间的存世也异常珍稀。
这盘子,盘心上,绘有海水立龙捧珠图,气势凌人,跃然眼前;内外壁则分别绘三条行龙和一条翼龙,矫健有神,气势非凡。
更妙的是,青花配矾红,红蓝相衬,分外躲眼。以矾红装饰龙纹,色泽鲜妍厚润,色阶过渡自然,祥云迤逦,浪涛卷卷,更见映衬九龙之动感无鲜明。而青花苍雅明快,毫无宣青浓重晕散之气韵,恰与成窑青料恬淡雅洁之色调暗合。
盘底心双圈内落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边上还有入关的火漆,的确是从日本收了回来的,能在海外淘回这么好的精品,难怪这个宋老板如此得意!
“恭喜啊,这可是个难得的好玩意!”
吴晨小心翼翼的放下手里的大盘,直起腰来,由衷的对着宋老板说道,这个盘子,他都不需要用异能,就能看出没有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眼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盘子本身“有一眼”。
如果价格合适的话,他倒是有心拿下。
所谓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就是这个道理,光淘到这个盘子,一旦出手,就够送老板那个什么轩支应好些年的了,当然,除了财务方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因此而带来的“声誉”,如果一个古玩店,从来没有经手过这种“顶级货”,说出去都丢人。
这种青花矾红云龙纹大盘,正是十八世纪清宫摹古理念之典范,化裁于宣窑之青花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