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暮春之令-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俊杰!”两日后,王璟从郡府中回来,气冲冲地把杯子掷在地上,“又黑又瘦,身长不足五尺!愚夫、屠户、鳏夫,还有这什么府吏!就差断腿瞎眼的了!什么亲戚!他们当我王璟的妹妹是什么?!”
  戚氏坐在上首不言语,陈氏看看旁边的徽妍,神色不定,却还是安慰她,“小姑莫急,我等还托了郡府中的媒人,媒人见多识广,总比乡邑中的人强。”
  徽妍苦笑:“长嫂放心,我不急。”
  “不急不急,不可不急啊!”戚氏心烦意乱地叹口气,“你都二十四了,再拖如何是好?”
  徽妍望着她,正要说话,忽然,听得曹谦的声音从堂外传来,“主人!主人!大事!”
  众人皆诧异,望出去,却见曹谦一路小跑进来,急匆匆的。
  “曹管事,何事惊慌?”戚氏问。
  “夫、夫人!”曹谦举袖擦一把汗,“小人方才到陕邑中采办,听、听闻了一件大事!今上……今上要采选了!司隶都是采选之地,弘农郡也在其中!”
  “弘农?”众人愣了愣,忽而回过味来,未几,目光都落在了王萦身上。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久等了,嘿嘿……

  ☆、采选

  王萦见众人都看着自己,懵然,“为何都看我?”
  陈氏忙转头对戚氏道:“姑氏,萦刚满十五,或许郡中不知,他们未必来看。”
  “怎不知!”戚氏皱眉,“你忘了,我去年就求了官府的媒人帮忙择婿,萦的生辰都说得清清楚楚。宫中采选,哪次不是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宫使来到,见得容貌可选,便即用车载还回宫,由不得你不愿!”
  “那……”
  “上次不是相了几家,我等还未给信?快快再遣人去问,看他们定了人家不曾!若还独着,选个过得去的就把萦定了!”戚氏道。
  陈氏和王璟对视一眼,忙应了声,与曹谦一道出去了。
  王萦睁大眼睛看着他们,又看看戚氏,急得眼圈通红,“母亲,我……我不嫁那些人!”
  “由不得你。”戚氏挥挥手,“你不嫁他们,便要入宫!须得趁朝廷采选之令还未下来将你嫁走。”
  “母亲,嫁他们,我宁可入宫!”王萦跺脚。
  “胡说什么!”戚氏瞪她一眼,“你以为入宫是好玩的么?进去的人,九成九都是当宫女!皇后、夫人自有家世好的人去做,别的妃嫔就算生个皇子也是一辈子受人欺压!”
  戚氏说着,忽而眼睛红了一下,“母亲养你这么大,就是为了让你去受这个苦……”她转开头,哽咽起来。
  王萦没想到戚氏会这样,手足无措,怔怔说不出话来。
  “母亲!”徽妍在一旁见状,忙过去扶着她,安慰,“萦也是不知晓,母亲莫难过。”
  “我也是不甘……”戚氏吸了吸鼻子,举袖拭了眼角,低低道,“想当年,我们家岂会为这般事忧心。若不是你父亲出了事,萦也早就是何奉常家中的新妇了……”
  王萦被母亲的话戳中心事,愣了一会,亦是眼泪汪汪。
  “母亲……”她再也忍不住,扑在戚氏的怀里大哭。
  看着抱头垂泪的母女二人,徽妍亦是心酸,搂着她们,默默不语。
  ************************
  皇帝与大臣们议罢了事,才散了,内侍说,宗正求见。
  得了宣召之后,宗正刘奎满面笑容地走入殿内,向皇帝一礼,“陛下,遵陛下之意,臣等已将采选名册拟好,请陛下过目。”说罢,让内侍将一摞简牍呈上。
  皇帝正在看奏章,瞅了瞅那些简牍。
  “宗正辛苦。”他说,“待采选之家,都在里面了么?”
  “都在里面了。”刘奎道,停了停,补充么,“陛下,尚书已将采选诏书拟好,还请陛下……”
  皇帝颔首:“朕知晓了,宗正下去吧。”
  刘奎不再多言,行个礼,退出殿外。
  尚书许嵩正在殿外等着,见刘奎出来,一脸询问之色。刘奎看了看他,摇摇头,苦笑,“陛下还未答复。”
  许嵩了然,亦苦笑。
  他做了两朝尚书,采选之事,并不陌生。先帝曾采选三次,他经手两次。每次采选都是皇帝下令,尚书拟诏,然后派内官往乡间采选即可。而此番,却是格外麻烦。
  皇帝继位之后,久久没有采选,在大臣们苦劝之下方才同意采选。
  这也就罢了。
  皇帝同意采选之后,太卜定了吉日,许嵩这里刚刚拟了诏要发出去,皇帝忽然又说,且等一等,让宗正先将待选的名册交与他过目。
  司隶的良家,确有记录,但都在各郡县官府之中。往常,内官们到了各地,由当地官吏呈上名册,径自去各家拜访便是,从来不必先收罗名册。但既然皇帝吩咐,众人也只有照办,忙碌一番之后,终于将名册呈了来。可采选的日子,又推后了几日,太卜那边又要重新贞问……这事连许嵩自己也想不明白,这位皇帝比起先帝,雷厉风行,最恶繁文缛节,作为尚书,他一直是很赞赏的。可为何单单采选这事,要弄得这般麻烦,总让人觉得他犹豫不决?
  刘奎也纳闷。
  自己这个宗正,是跟皇帝一起上任的。他知道皇帝让他当宗正,是看他为人踏实,而当了宗正之后,他也一直想好好做些事,所以,敦促皇帝采选立嗣,他十分有热情。但皇帝总是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好不容易让他答应了,又这个要求那个要求,让人摸不着头脑。
  采选不好么?当然好啊。司隶之中的女子,温柔可爱,选的又都是良家子,几百上千个伺候着自己,谁不喜欢?那……皇帝究竟在想什么?
  正揣着一肚子心思,忽然,内侍小跑着追来,说皇帝召他回去。
  刘奎讶然,忙与许嵩行礼作别,匆匆往回走。
  “宗正,这册中都收了些什么?”皇帝晃了晃手中的简册,面色不豫,“一个弘农郡,就这百十人?”
  刘奎听得这话,诧异不已,忙道,“陛下,臣等在京畿诸郡中阅视,凡十三以上二十以下良家子,容貌端丽而未嫁者,皆载还后宫。弘农郡虽不过百十人,品貌皆是上乘,陛下……”
  “二十以下?”皇帝冷冷道,“朕堂堂天子,只配得二十以下的么?”
  刘奎愕然:“陛下之意……”
  “换了。”皇帝道,“下限提至十八,上限提至二十五。”
  刘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咽了咽喉咙,道,“陛下,十八至二十五岁,这般年纪还未出嫁的良家子,那不是嫁不出去了么……”
  “嫁不出去又如何。”皇帝将简册丢在案上,“你以为朕不知?每每有采选风声出来,民间便多嫁娶之事,为何?乃是许多人家不愿女儿入宫,宁可将就些也要将女儿先嫁了,好好的喜事,弄得怨声载道。”
  “可这岁数也太大了……”
  “朕也不小了。”皇帝淡淡道,“嫁不出去,正好来宫中做事。身为天子,当为民分忧,去吧。”
  宗正语塞,见皇帝一脸坚定,面色复杂地行了礼,告退而去。
  ******************************
  因为采选,被搁置了一段日子的王萦婚事又被重新提起,一连两日,又是派人询问又是权衡利弊,忙得热火朝天。
  事关重大,连王缪也匆匆从长安赶了过来,与家人一起商量。
  “吴家不好,虽富裕,那家的夫人我却见过,甚是不好相与。萦得了这么个姑氏,岂不要受欺负!”
  “那韩家更不好了,夫妇二人都是势利的,除了几分利,什么也看不上眼。 ”
  “我看冯家不错,家底好,脾气也好。”
  “冯家连个吏都没出过,怎配得上萦?”
  “那李家呢?家产与这边相当,也做过官,夫妇二人见过萦,都挺喜欢。”
  “可他家公子……”陈氏瞅了一眼门外,小声道,“嘴边有一颗大黑痣,萦肯定不喜欢!”
  众人说了一轮,选了又选,终是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定不下来。
  戚氏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两天下来,头疼得卧床。
  她看着徽妍和王萦,长长叹口气,“选个婿嫁个人,怎这般麻烦,你们一大一小,母亲这心也不知何时能操到头……”
  徽妍和王萦相觑,皆是苦笑,各不说话。
  王缪看了看她们,一狠心,道,“这么拖着亦是害人,我看这般,冯家、李家、张家,虽各有缺憾,大致却是过得去。做三根签,让萦来拈,抽中谁便定了谁。”
  众人听了,都觉得这般也好。
  王萦却面色变了变,立刻道,“我不抽!”
  “抽不抽由不得你。”王缪虎起脸,“你自己也无主意,莫非拖到宫使来了,接你进宫一辈子做宫人?”
  王萦眼圈又一红,委屈地大颗大颗掉眼泪。
  徽妍看看她,道,“你若不愿,就这么办。三根签,你说哪根,我替你抽。”
  王萦知道自己已无退路,哭着说,“这些人,尔等当时也不满意啊……”
  陈氏叹气:“此一时彼一时,萦,你看姑氏都卧病了,你莫非还要她操心么?”
  王萦不说话,倚在徽妍的肩上低低抽泣。
  徽妍亦知此事实在为难,正想说些宽慰的话,王璟却从外面进来。
  “你这是从何处回来?”陈氏见他风尘仆仆,忙起身相迎。
  “陕邑。”王璟拿起案上的一杯水,灌下,来不及擦干嘴,看着众人道,“采选之事,有了大变故!”
  “变故?”众人皆讶。
  王璟颔首:“我想打听清楚些,去了一趟府衙,尔等猜如何?府衙的人说,今上此番采选,改了年纪,要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
  徽妍听得这话,愣了愣,心忽而一沉。
  众人面面相觑,未几,也突然明白过来。
  “如此说来,”戚氏看着徽妍,有些不可置信,“却是你在采选之列?”
  徽妍瞠目结舌,紧问王璟,“兄长这消息确实?”
  “确实!”王璟道,“我识得县中户曹郑林,还特地去问过。他说此事还未昭告,他们是昨日接的命令,整理出本县十八至二十五岁未嫁的良家子名册,以待宫使。他还将名册给我看,你的名字就在其中!”
  此事犹如水面落下大石,众人哗然。
  对于王萦,众人自然庆幸不已,可对于徽妍,又有些尴尬。
  徽妍坐在席上,面色不定。只觉此事如同一出戏,闹腾得可笑。
  “二姊,你……你愿入宫么?”王萦有些不好意思,小声问徽妍。
  “徽妍,”王缪拉着她的手,“你若不想入宫,趁还未张榜,还是……”
  “不必。”徽妍低头沉吟,片刻,抬眼,道,“我明日就去长安一趟。”
  “去长安?”众人不解,“去做甚”
  徽妍看着他们,缓缓道,“去求见陛下。” 13 

☆、第14章 夜月

第二日,徽妍乘着车,从弘农出发,一路赶往长安。
    起初,母亲和兄长觉得她这般举动太唐突,唯恐她惹怒的了皇帝,不肯让她去。
    但徽妍对他们说:“我见过陛下两面,言谈许久,他并非蛮不讲理之人。当朝自开国以来,颇重孝道,先前宫中请我做女史,我以服侍母亲为由推拒,那边也并未为难。母亲,兄长,我此去不过向陛下陈情,其中分寸,我自然知晓。”
    戚氏和王璟知她心志,既不愿为了躲避采选而匆匆嫁人,也不愿采选入宫,想来想去,亦只得如此。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