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天真的笑容让刘寄不自禁的笑了起来,笑容将他心中的愤怒和阴霾也驱散了,使他的心情也好转过来。
刘寄的心中不由想到,我自己的孩子此刻大概正在奶**怀里吃奶吧。
发了阵呆,刘寄转过了头向那位礼部的官员说道:“让老师们也解散了吧,我们只是参观一下,希望不要影响了你们的工作。 ”
这人连连点头说道:“不影响,不影响。 ”
刘寄感到有目光盯着自己,他抬头向目光处望去,见到一位女性教师清澈的目光正在打量自己,这双目光的主人清秀婉约,亭亭玉立在一大群男教师中间,宛如鹤立鸡群。
发现刘寄的目光,礼部官员解释道:“她是我们这里唯一的女教师,早年在国外留学。 虽然有些学问,只可惜是个女的,她父亲是朝廷大员,我们也不好拒绝。 ”
刘寄点了点头,再转过去时,那名女人已经消失不见了。
“我们走吧,我想细致了解一下你们的情况。 ”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九惊变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七十九惊变
听到刘寄的话,礼部官员带头走向了前面,学校的房屋都是一楼一底,建筑的材料顺应了现在的流行趋势,以砖块和水泥为主,只是一些顶梁柱仍然是人抱粗的圆木。 一行人穿过花园,进入了屋檐下的走廊,顺着走廊没走几步,大家在一间教室外停了下来。 刘寄在窗外向里看了看,里面没有学生,黑板上还写着一些粉笔字,看起来学生们都去课外活动了。 刘寄推开教室门走了进去,教室的黑板上方挂着孔子和孟子的画像。 往四周墙上一看,上面还挂着一些花鸟山水画和诗词。 让刘寄满意的是挂在教室后面的世界地图,还有黑板旁边一幅巴黎圣母院画像的复制品。
那名礼部官员在刘寄旁边解释道:“这是地理课用的教材,老师在向学生们讲解法国的情况。 ”
“有没有开设算术课。 ”
“有,您看那面很大的算盘,就是算术课用的。 ”
刘寄顺着礼部官员指着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一面人立高的算盘,每一个算珠下面都有一个撤销,似乎是算珠往上拨时用来固定。
“有没有开化学课。 ”
“这里是二年纪的教室,化学课需要四年级才开设。 ”
“那这里一共开设了多少课程。 ”
“有国文,算术,历史,生物,地理。 音乐,绘画,体育。 到了四年级再增加化学和物理课。 ”
董宪周听的发了愣,向刘寄说道:“王老大,这是培养诸葛亮吗?一个人用得着学这么多。 ”
刘寄回头拍了一下董宪周地铁头笑道:“你是个老粗,不能让下一代也是个老粗,多学点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也容易一点。 ”
那位礼部官员深有同感的说道:“这位王先生讲的不错。 有学问的人不仅受人尊重,而且干什么都来的快。 就是到了工场里提升的也快,别人弄不懂那机器怎么操作,他一学就会。 连做生意的招收学徒也喜欢识字懂算术地。 以前光学四书五经那一套不行了,你看看朝廷里的大员,那一个不是诸子百家,样样精通,多学一点没坏处。 ”
刘寄背着手笑了起来。 这家伙挺会说话地,看来去招生时没少做过思想工作。
大家顺着教室一空空的参观过去,遇到有开课的教室,刘寄只是略略一停便快步走开。 一路参观下来,也没用多长的时间。 看起来这里基本上算一座具有现代小学了。 只是现在这里的教师以京师大学堂和留洋学生为主,这样似乎有些浪费。 刘寄决定回去后让礼部官员在各省都建立师范学校,多培养一些老师。
这次参观,让刘寄总体上还满意。 现在整个顺天府已经有十多所这样的学校。 下一步就等着推广到全国各地。 不过看起来战争不结束,朝廷就不可能有钱推行此事。 说起战争的事情,刘寄内心深处又涌起一股担忧,英国人地实力十分强大,这次的战争结局很难预料呀。
一行人告辞了学校陪同的人员,大家快步出了辛庄。 到了路边刚刚登上马车。 前面有快马奔跑的声音传来,董宪周跳下马车站在路旁一看,来人一身缁衣胸口上绣着一支蝙蝠,原来是情报司的连络官,他向身后已经警戒起来的近卫士兵挥了挥手,示意他们放松。
不多时这人已经到了马车前,只见他翻身下马先向董宪周参拜后,方才悄声说道:“有要事禀报皇上。 ”
不待董宪周答复,刘寄已经在马车里说道:“过来吧。 ”
来人压低了声音隔着窗户向刘寄说道:“皇上,有留学生员刚刚在京城五条胡同。 一处民宅内成立了“中国民主自由党”。 ”
这话让刘寄愣了片刻。 他第一个念头便是“这么早”。 的确1840年中国便出现了**党太早了,似乎也太不现实了。 可仔细一想。 刘寄派遣留学生从1823年便开始了,到现在已经经过了17个年头,共计培养出了多少留学生,具体的数字刘寄肯定记不得了,但是这个数字绝对不会低于五万人,这还不包括后期那些自费出国地留学生。 这些人吸收了西方思想,出现比较激进的个别人是肯定,所以这么一想刘寄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党了。
不过理解归理解,刘寄绝对不赞成现在进行激进的改革,民主、自由,中国现在还没有这个基础。 这些人必须被严厉的监控起来,一但有过激的举动立即镇压。
他向车窗外说道:“你先回去严密的监视这样人,记住不要惊动他们。 告诉董海川,这些人如果闹事,立刻控制做他们。 ”
“喳。 ”
回去地一路上刘寄都因为这个消息在想着一些心事,刚回了皇宫,便有奏事处的官员来报,朝廷新党求见。
所谓新党是朝廷中一干老臣为留学归国官员取的名称,这些人锐意革新,处处希望以西方的方式解决中国的问题。
这些人已经在刘寄的扶持下强大起来,朝廷的中下层官员中,他们占据了大多数。 听说是这批人求见,刘寄立刻传唤了他们。
不一会儿工夫,一大群官员鱼贯而入,他们在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徐继畬的率领下依次跪在了养心殿的中间。
曹进喜将徐继畬手中的折子转递了过来,刘寄拿着他们地联名上书看了起来。
原来这是一封立宪请愿书,虽说是立宪请愿,可内容里明确地写着,为了建立一个类似英国的国家,希望重新确定国号、国旗、国徽,建立议会,效法西方。
刘寄又是一惊,今天地意外太多了。 这些从西方回来的学子,学会了抛开自己这个皇帝思考问题了。
虽然对这件事本身所带来的思考,刘寄是持肯定的态度。 不过他们提出的内容,刘寄认为这样做太早了,不说现在是战争时期,即便是平时,也不该将问题提出的这么早。 依照刘寄的估算,要想改变皇帝制度,只有在普及小学教育进行到十年或者是二十年后,中国才有这个资格进行这种更深层次的改革。 现在的中国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以国家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发展壮大中国的工商业,是中国的当务之急,而不是其它。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八十激战新加坡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八十激战新加坡
“诸卿知道南桔北积的故事吗?”
刘寄的声音虽然不大,殿堂中下跪的群臣却感到不妙。 这“南桔北积”的故事,下面跪着的群臣都是科举考试的佼佼者,他们如何不知。 这则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使者晏子赴楚的事情。
晏子赴楚,楚王赐晏子酒,酒酣,楚国吏者缚一人到楚王前。 楚王说:“缚者曷为者也?”下面的人回答:“齐人也,坐盗。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答道:“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那么此刻刘寄说出这翻话来,很明显是在否定他们提出的革新方案,意指西方人的一套不一定合适到中国使用。
下面跪着的群臣一时无话可说,为首的徐继畬壮着胆子说道:“皇上十数载维新,所图者,不为此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我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和西方各国的情况截然不同。 在民众没有觉醒之前,必须以集权制度将东西南北凝聚在一起。 如果没有这股强大的力量,便无法维持国家大统。 一盘散沙的中国,注定是被西方列强**的国家。 诸卿所提议立宪一事,可提上日程,甚至改名国号,创建新的国旗。 国徽,朕也表示赞同。 但是用英国人地一套制度来治理中国,包括组建议会,都为时尚早。 ”
见皇上已经挑明,徐继畬恭敬的说道:“皇上所言极是,那么立宪一事,是否可随后商榷。 ”
“这事也不用急。 待和英国人的仗打完了再说。 ”
“吾皇英明,皇上万岁。 万岁,万万岁。 ”
**************************
1840年2月3日,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这一天一定是热闹的一天,鞭炮声和锣鼓声将是这一天的主旋律。 然而新加坡在这一天里,是以炮弹声和枪声作为主弦律。
曾国藩率领一干文武官员从扬威堡地瞭望口向港口方向看去。 从拂晓开始英国人的舰炮便没有停止过,港口附近地炮台尘烟滚滚,爆炸声接连不断,炮台周围的地面似乎犁过一般,见不到一点凸起的地方。 在这样猛烈的轰炸中,港口处的炮台仍然在还击中,这得归功于炮台的建设者严格的遵照了上级地意图,用钢筋水泥深入地下两米浇铸而成。 而且建设者们将炮台修建成一个半圆型,只是露出一个射击口和瞭望口。 远看去,炮台就像一面插进地面的巨大圆形盾牌,在盾牌中间一根炮管刺了出来,如果联想力丰富的,一定会想到男人那玩意儿。
此时战斗已经进行到巳时。 英国人以三艘战舰击沉的代价,摧毁了中国守军10数座炮台。
曾国藩静静的调节着双筒望眼镜,他的面上毫无表情,港口外云集的多的让人数不清地英国战舰并不能影响这位年轻的中国总督。
“立刻通知王大勇,让他加强戒备。 再通知纪岚,让第五镇的士兵做好准备。 ”
在曾国藩望远镜的镜头中,英国舰队的数量已经减少,虽然仍然在轰炸着,可大部分运输舰已经失去了踪迹。
王大勇的防区位于岛子地西部,他的指挥部设在地堡里。 这座地堡如同南部的扬威堡一样取了一个很土气的名字武威堡。 在王大勇的望眼镜里。 英国人的陆军已经在岸边开始集结了,支援登陆的炮舰没头没脑的往守军的阵地轰炸着。 英国人的主炮射程超长。 二千多米地距离仍然被有炮弹不时落下,好在战壕里早已经挖好了防炮洞,防炮洞地位置特地用圆木加固,战壕里掘出的土都加厚到了防炮洞地位置。
看起来这次英国人的进攻阵容十分强大,王大勇向身边的参谋长贾峰说道:“洋鬼子急了,看到没有,一共来了二十个横阵。 每阵两列,每列宽约100米。 ”
贾峰�